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专访|李振华:锚定时间与空间坐标,探索多元共感创作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2022-09-20


 
时间的边缘



近日,由策展人李振华策划的大型个展:“林安琪个展“时间的边缘”(Angela Lyn: On the Edge of Time)”在拥有400年历史的意大利米兰阿尔科纳蒂宫殿(Villa Arconati-FAR)正式拉开帷幕


在李振华的策划下,艺术家林安琪(Angela Lyn)从她的中英血缘中取精用宏,将个人生活与宫殿历史痕迹关联并产生出共鸣。展览共呈现出艺术家150余件原创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文字和表演录像等,其中诸多作品是林安琪联结展览空间创作而成。


“凤凰艺术”连线远在海外的策展人李振华,在此为您带来专访报道。


点击链接

阅读相关报道









“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如同经线和纬线,构成事件的坐标。”
在李振华看来,人们会在某个相同的时间与空间里相遇,或许是在咖啡厅,或许是在船的甲板上,在⻜机上或星际旅⾏中……而李振华与林安琪(Angela Lyn)则在中间人的连线下,在阿尔科纳蒂宫殿(Villa Arconati-FAR)编织了一个有着可以被看见时间与历史流动的世界。


▲ 策展人李振华与艺术家林安琪(Angela Lyn)合影,摄影:Hanspeter Schweizer ©️李振华

▲ 艺术家林安琪(Angela Lyn),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流去时间的边缘

“时间的边缘”是艺术家林安琪的首次大型调查个展,策展人李振华与艺术家携手在具有四百余年历史的巴洛克式宫殿阿尔科纳蒂宫殿中探讨身份、性别和文化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本次展览共计展出150余件原创作品,宫殿内约2000平方米的空间被用于进行展览,带领参观者穿越由艺术家重新命名的25个房间。



▲ 8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旅客》,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林安琪将连接人类的时间进行诗意反思,为宫殿注入了创新活力。艺术家的特定场地装置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巧妙地瓦解了人们对时间和地点的线性感知。本次展览与古旧的巴洛克式建筑产生出一种逾常的协同效应,呈现了李振华与林安琪共同对“跨时间-跨地缘-跨文化”话题的探讨成果。

▲ 2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时间看门人的前堂》,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同时,林安琪将由她创造的房间作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与顾问聚集在一起,探讨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各式话题,强调通过艺术以拓宽人类的视野。

游出孤立时空的藩篱


林安琪在工作室里,用工地的废弃木头组装了一艘木筏(the Raft)。筏子的尺寸和林安琪的身形相当,她有时会在上面躺一会儿,幻想正在进行漂流,或者放肆地做一个梦。李振华说,这个木筏应该在卢加诺的湖里行驶,也许和她一起便是这个筏子和她的命运——木成舟、舟入水。在一呼一吸间,游去林安琪理解中的那个无根茎连接的水生秘境“悬浮的花园”。

▲ 9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海之屋》,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李振华回忆,林安琪经常会醉⼼于阿尔科纳蒂宫殿内房间的绘画,并为每个房间写了⽂字。有些⽂字是是关于⼉时记忆,有些⽂字是写给观众的。他最喜欢“通往河流的⻔”那段,人们在记忆或⽂化的交融下,在⼀个固定的空间中想象着流动之物,随着无⽌息流淌的水波去向远⽅,仿佛童年的河流在淌,最后超越时间的海。在李振华和林安琪看来,无论时间或是历史,都在悄无声息地流动着,而非每个时间节点独立存在且毫无牵连。宫殿内的墙壁上叠合着几个世纪的痕迹,如今与林安琪的痕迹交汇至一起,并进形成现在和历史的呼应。

▲10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避难所》,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策展人与艺术家通过建筑内部连绵不绝的门廊引导观众⾏⾛在历史的空间和壁画中。同时,也⾏⾛在艺术家的叙事、诗情和概念中,并与她的图像作品相遇。


Q&A

对话·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您和艺术家是怎样结识的?
李振华:2020年末或2021年初的时候,画廊家茅为清介绍的。当时因为疫情,茅为清先生搬到了瑞士的意大利语区,他们应该是2020年左右才相识。当时林安琪为这个展览的发展和茅为清讨论,茅为清推荐了我。我们第一次见面大概在2020年末,然后我和她要了所有她之前的出版物,几次电话会议之后,我们决定一起面对这个项目。


凤凰艺术最初对于林安琪的创作是怎样的看法?在您看来如何定义这位艺术家?
李振华:林安琪也曾经这样问我对她和作品的看法,我只说:“你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可能性。”

▲ 18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一步一步,一千步》,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林安琪在我关注的海外华人艺术家的范畴,这个范畴涉及到不同年代和背景的华人移民,我关注这个大范围的艺术或文化工作者,也因为我自己的处境也是如此。当然,这个领域必然涉及到具体的身份问题、家族历史、当代冲突、性别冲突、文化冲突等等,然后才是具体的艺术表达。如果说海外华人的关注是项目的基础,那么生长出来的文化部分就属于艺术家自主的部分,而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绵密复杂的联系。
林安琪是一位画家,一位很早就关注自身女性身份、家庭环境和精神心理学领域的艺术家,但我们如果回到她的创作高峰80-90年代,也许这些话题的冲突,并没有那么明确的表现在意识上,形态上,她的作品中阴郁的色调和变形的身体或手,多少都在试着描述模糊不清的身份和性别问题。她的创作在2000年后有非常大的转变。作为一位5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她开始关注植物、社会运作和逐渐清晰起来的艺术介入话题,以及更多样的媒介。


凤凰艺术您对阿尔科纳蒂宫殿的第一感受是怎样的?它的哪些地方很吸引您?
李振华:第一次去阿尔科纳蒂宫殿是我和林安琪、茅为清一起的。空间自身就很迷人,有“小凡尔赛”之称。
▲ Michael Schindhelm电影《林安琪:时间的边缘》静祯,摄影:Yawen Yeo ©️李振华
尤其与机构拥有者柴斯瑞·兰切里奥(Cesare Rancilio)先生的探讨,让我受益。如我们讨论到巴洛克到洛可可装饰风格的渐变。比如之前听冯果川先生的《你没听过的人类居住简史》,对17世纪左右,建筑内部功能和社群的转型。逐渐能勾勒出一个有趣的知识线。
另外,就是阿尔科纳蒂宫殿的园林水系,据说达芬奇在这里曾经居住,研究水利技术。这座宫殿是17世纪公认的巴洛克风格代表作,但也在逐步发掘中,显露出15世纪的风貌。历史在建筑上是连续和流动的。空间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发生着改变。增扩的建筑体对社群生活的分配。建筑和园林之外的田野,和新兴的城市、交通一起构成一幅迷人的历史长卷。


凤凰艺术这次在宫殿中策划展览,概念和具体布展实施上有着怎样的特殊性?
李振华我在试着找到艺术家个人历史和建筑历史之间的故事。疫情中,让我越来越关注个体感受和处境,与历史中哪些艰难时刻是否有呼应?如何看待具体人曾经的生活空间和艺术家希望表述的空间之交融?如何在艺术家提出的对具体展示内容和空间关系,完成更具体完整的叙事?
我和林安琪的工作,始于为空间命名。如星球或物种的发现者,如科学家和孩子一样。我们开始这样来思考空间的连续之于艺术家,以及空间自身的连续之于其历史演化。
特殊,并不一定是过度惊奇的,如对屏风和遮挡物的使用,在空间中造成疏离的感受,以及从空间的旧物中提取可用的家具,再还原到空间中,等等。


▲ 15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植物园》,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 19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失物招领处》,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为展厅和展览创作的内容,是艺术家两年来酝酿的结果,很多物件来自艺术家常年收集的物品,以及艺术家工作室的物件,混合成一些类似装置,但又需要更深度解读的复合材料创作。艺术家生于50年代,几乎经历了所有与当代艺术相关的转向,尤其是60-80年代的欧美艺术运动。而最近20年来的种种话题,对林安琪来说,又过度正确。她也经常会有意识的讨论关于女性、身份等等情况。但又试着避免成为被话题主导的任何工具人的状况。而这一状况也在最近的文化现象中愈演愈烈。


凤凰艺术展览主题“时间的边缘”主要来自艺术家的作品亦或展览场地?在您看来,时间的边缘是指什么?观者如何和艺术家一起触达或感受?

李振华这是艺术家试图谈的话题,这个话题早于我和艺术家的工作。在阅读艺术家的文本中,林安琪一方面指出的是时间这一概念下,不确定的状态及范围。另一个方面,则试着提出观者和艺术创作者交流的可能性区域。我更倾向于和艺术家一起探索一个多时序的公共空间,即是个体的,也是共有的。《时间的边缘》中不确定的部分,和艺术家的叙事,复杂的物件群,风景画、人物画,以及建筑承载的可被不断发现的历史,汇集成一个舒适、闲逸的风景。想象整个宫殿中所有的艺术品和装饰所构成的一个“超级全景画”,而其中一个房间从墙壁到屋顶,确实按照巴洛克风格形成的一种奇异的立体体验。

▲ 12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井》,摄影:Andrea Rossetti©️李振华


林安琪所讨论的不确定性,成为空间中心理暗示的部分,可能是疫情,也可能是她生活和艺术的旅程,不确定一直在她日常的每一刻,但整个展览却又能完全让人神经舒缓的,在不确定中游荡。
我和艺术家试图在展览中探索音乐的律动,叙事的节奏感,和行走的节奏,会逐渐让人进入到空灵的境地,绘画和室外的城市天际线,以及自然的风景、人工的园林一道,形成新的超越空间的整体。


凤凰艺术疫情对本次展览是否有影响?
李振华:没有影响,开幕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解除限制的情况下完成。



▲ 林安琪:时间的边缘 开幕现场,摄影:Daniel Stauffacher、邢虹 ©️李振华




凤凰艺术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项目中还有女性合作的部分,尤其考虑到威尼斯双年展今年大比例的女性艺术家参展,您是如何看待女性艺术和女性艺术家在今天的状态的?
李振华:我一直关注图像和劳动中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何为女性主义的艺术?这是一个问题。如威尼斯双年展中呈现的诸多女性艺术家的工作,是非常容易被识别的,女性身体在绘画、摄影、录像、雕塑、装置中表现得尤为清晰。甚至表现 Black Power 的作品也使用了黑色的材料和颜料。一切都太具体的再现,往往会让我思考,女性主义的问题被简单化了。女性艺术家的状态,或涉及到身份政治环境中艺术家的状态,都是今天值得关注的当代艺术现象,现象之下是否有更深层的探索呢?这些表象所能触发的体制变革,是否最终也会改变人认知的视角?

▲ 5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客厅》,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在2022年4-5月间,我策划的《刘嘉颖:一个小目标2.0》和《林安琪:时间的边缘》,也都在现在的环境中,试着探索技术带来的变革、网络身份的隐身化、金权关系下的人群运作、技术认知的扩张,以及非线性的,心理学层面的,图像和空间的治愈状态。这些也许都可以被归于大地、母性、治疗等关键词。也许讨论女性和以性别区分的艺术时,我们可以试着探索更多元的方式和方法,从历史、记忆、基因、经验、感知中来的,现代性冲击下的、异化的,本都可以归于自主选择的个体的,可被共享、共感的,可形成更大范围的,人类整体经历的里程碑。也许我们都在这一趋势下,走向未知和不确定。


凤凰艺术时间和痕迹似乎是这次展览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是否对这些主题有着共性的理解或感受?抑或是不同文化背景对此的差异性很大?
李振华文化是流动的,承认文化继承关系的唯一性,也就遮蔽了洞察和感知的能力。文化的差异是关于接受和拒绝的。依旧有人会说看不懂当代艺术,而古代的艺术就更容易懂吗?科技带来的新的技术控制下现在,就更容易被理解吗?

▲ 3号房间,林安琪(Angela Lyn)《茶室》,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我希望探索技术维度下,可被看懂的部分,并用这样的方式看今天的艺术。而艺术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无论误读还是理解,都可能构成新的交流和碰撞,这是社群的需要,有些自证,有些借鉴,有些互为因果。如90年代讨论的东西方问题,一直是林安琪关心的,她强调中国父亲和英国母亲,是基因也是文化上的天然的融合、冲突,而最终,她在用西方的艺术技巧和逻辑思维,在表述东方的,意境中的图像和空间时,自然的融合贯通在历史和现在中。冲突的、融合的,本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最终都在叙述经历时间的改变。也许这才是不变的,人也才能感受到身体和认知流变中的恒常。

写在最后


▲ 21号房间 ,林安琪(Angela Lyn)《足够了吗?》,摄影:Andrea Rossetti ©️李振华
李振华将这次和林安琪的合作归类至“发生地缘变化的华人所产生的传统变迁”分类中,并在“时间的边缘”中展示了艺术家对时间的理解,和对观者参与的渴求,指向了其艺术追寻的永恒感,也指向新社群的兴起。
在他看来,艺术是可被认知和共情的。每个个体的故事,也都需要具体的个体去讲述,关于真实,每个⼈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李振华与艺术家一同希冀在展览中实现个⼈故事和他者故事共通交汇,并也期待着观者能从林安琪的作品所蕴含的行旅人生感悟的中式古意与媒介技法构成的知识逻辑中共感出更多层次的体会。在阿尔科纳蒂宫殿的历史中,在艺术家个⼈的叙事中,在绘画中,在图像中,在时间中,稍作停留。


关于李振华

李振华独立策展人

李振华,1975 出生于北京,现工作于苏黎世、柏林和香港 。1996 以来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实践主要围绕策展、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


现任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光映现场策展人(自2014)、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瑞士 Prix Pictet 摄影节推荐 ,曾担任英国巴比肯国际展览“数字革命” (2014)国际顾问,曾于2015年担任澳大利亚 SymbioticA 机构国际顾问、香港录影太奇顾问。


李振华曾主持编撰艺术家个人出版物《颜磊:我喜欢做的》, 《冯梦波:西游记》,《胡介鸣:一分钟的一百年》和《杨福东:离信之雾》。2013年艺术评论以《Text》为书名出版。2015年获得艺术权力榜年度策展人奖,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年度策展人奖,2016年第三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2015)获得俄罗斯创新奖地区当代艺术计划奖。曾于众多国内外机构担任总评委,其中包括:德国转译媒体艺术节(2010),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现为M+美术馆希克奖2012),瑞士 Fantoche 动画节(2012),现代汽车 Blue Prize(2018)等。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采访/dbk 索菲 撰文/胡倩仪 编辑/胡倩仪 责编/ dbk 索菲)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