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4期

出土文献 2023-12-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字文明 Author 汉字汉语研究

《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4期  

目 录













黄锡全:介绍一枚新品“赤鞞”三孔布 

张新俊:上博简《郑子家丧》“天厚楚邦”补证

鲁超杰:古玺封泥考释三则  


姚权贵 史光辉:从历代字书比较看汉字发展传承的路径与特点

关云翔:木鱼书中的“一形多词”考辨举隅


胡波:《仪礼》“以履为屦”说辨正——因语料讹误导致的例证失效

蔡振华:《国语·晋语二》“怀挟缨𬙋”新解

肖存昕 陈晓强:《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与《文始》“孳乳”比较研究

张珷斯 王远:论“道地”的意义系统及其与“地道”的同义竞争


池田证寿(著) 贾智(译):初唐宫廷写经与日本古辞书

刘寒青:域外汉字异体字发展的趋势与特征——以日本汉文古辞书《倭名类聚抄》为例 

牛振:近代日语译词对汉语地理学译词的影响探析


《越喃汉英四文对照新辞典》出版

第三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致谢审稿专家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简介













内容提要

介绍一枚新品“赤鞞”三孔布

黄锡全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中国钱币博物馆)


提 要 在河北石邑古遗址内发现的三孔布面文“赤鞞”,就是见于《路史》的“赤髀”。根据读音,当为“赤丽”,在今藁城境内,与出土地相距不远。


关键词 石邑 赤鞞 赤丽 三孔布

上博简《郑子家丧》“天厚楚邦”补证

张新俊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提 要 上博简《郑子家丧》第1-2号简有“以邦之病以急于今而後楚邦思为诸侯正”一段文字,学者们在断句和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从楚文字的用字习惯来看,连词“而後”只写作“而句”,不存在“而後”这种书写形式。“而後”这种写法最早出现在秦汉之际的马王堆帛书中,可能是秦汉文字用字习惯。因此“于今而後”的读法,在楚文献中不能成立,侯乃峰改释作“天厚楚邦”是正确可信的。


关键词 郑子家丧 而後 而句 天厚楚邦

古玺封泥考释三则 

鲁超杰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提 要 新蔡出土的战国楚封泥中有一个久未得到确识的字,对读战国楚简和传抄古文,此字应释为“”,在封泥中读作“关”。同时,本文对《中国封泥大系》阙释的“□池弄印”进行了补释,认为阙释之字是“御”字。另外,本文认为《匋玺室藏古玺印选》所收“东就之玺”是战国楚国里中长官所用之印。 


关键词 关 御弄 东就 封泥

从历代字书比较看汉字发展传承的

路径与特点

姚权贵1 史光辉2

(1.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2.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 汉字的发展传承,在不同的文字资料中有不同的体现。历代字书在收字、析字方面,直观反映了汉字发展传承的一些路径及特点:一、汇辑历代字书韵书文献及其字形资料;二、呈现各时期汉字书写类型;三、揭示汉字源流演变与规律;四、文字的广泛搜集与集成处理;五、再现汉字使用的历史层次;六、考俗正讹,规范异体;七、不断强化正字观念。


关键词 汉字传承 说字术语 字际关系 字书比较

木鱼书中的“一形多词”考辨举隅 

关云翔 

(安徽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文章通过方言佐证、字形考辨的方法集中考释了八组字词,文中认为,“”记录了粤语特征词{揾},“”一形记录了{揩}{}{谐}三词,“”一形记录了{瞬}{呻}二词,“啃”一形记录了{啃}{哽}二词,“”一形记录了{抠}{驱}{殴}三词,“眊”一形记录了{眊}{睡}二词,“唫”一形记录了{唫}{吟}{衔}三词,“”一形承担了{粮}{粉1}{粉2}三词的职能。 


关键词 木鱼书 一形多词 粤语方言

《仪礼》“以履为屦”说辨正

——因语料讹误导致的例证失效

胡波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


提 要 文章综合运用语言学、校勘学、文献学的方法,考察和辨析了阮刻本《仪礼注疏·士冠礼》之“繐履”实为“繐屦”之误,《仪礼》无“以履为屦”的现象。这一个案表明,常用词由于字面普通,其发生讹误或窜改的情况极具隐蔽性。因此,从事汉语史研究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因语料讹误导致例证失效的情况。


关键词 仪礼 履 屦 常用词 讹误

《国语·晋语二》“怀挟缨𬙋”新解

蔡振华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提 要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𬙋以望君之尘垢者”一般认为是完整的一句话,本文由“者”字入手分析它的成分,认为它只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的主语,因此旧注“缨”为“马缨”,“𬙋”为“马腹带”并不可靠。本文认为“缨”是“系绕”之意,“𬙋”活用为动词,作“系挂、佩带”讲。


关键词 国语 缨 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与《文始》“孳乳”比较研究

肖存昕 陈晓强

(兰州大学文学院)


提 要 “孳乳”是章太炎词源学的重要术语。《笔记》用“孳乳”系联的同源词共37组,其中与《文始》完全对应的有15组,部分对应的有12组,不对应的有6组,未见于《文始》的有4组。《文始》“于”族用“孳乳”系联的同源词共35组,其中与《笔记》论述对应的有8组,未见于《笔记》的有27组。比较《笔记》《文始》中的“孳乳”,可以对“孳乳”的性质有深入认识,加深对《文始》及章太炎词源学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文始 孳乳

论“道地”的意义系统及其

与“地道”的同义竞争

张珷斯 王远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提 要 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道”和“地”实现了三次复合,形成“修行的境界、方法”“疏通关系、传递信息的中间人”“(某一)区域”三个义项。在“(某一)区域”这一意义基点上引申出“佳好”等义,唐代“道”制对这一过程存在语义影响,但并非直接来源。这一义项此后与逆序形式“地道”构成了同义竞争关系,主要表现在:使用频率上存在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使用范围上存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这一语用习惯变化是由“道”“地”的语音变化、“道地”构词理据模糊以及社会制度变革共同导致的。


关键词 道地 地道 意义系统 同义竞争 同素逆序

初唐宫廷写经与日本古辞书

池田证寿1(著) 贾智2(译)

(1. 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院

2.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提 要 本文通过调查初唐宫廷写经中的25个字体,发现初唐宫廷写经的用字规范相比晚唐开成石经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开成石经的字体与其它时代、地区的标准文献的字体存在较大差异。唐代字样书促进了初唐标准字体向开成标准字体过渡。通过考察《新撰字镜》《类聚名义抄》等日本古辞书对唐代字样书的援引情况,发现两书对同一字体所持的正字观并不相同,这可能反映了字体的历时演变过程。


关键词 字体史 初唐宫廷写经 字样书 新撰字镜 类聚名义抄

域外汉字异体字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以日本汉文古辞书《倭名类聚抄》为例

刘寒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提 要 本文站在汉字发展史的视角下,将域外汉字异体字的发展情况纳入到整个汉字系统的研究当中。以日本汉文古辞书《倭名类聚抄》为例,穷尽性整理《倭名类聚抄》不同时代抄本中异体字的情况,并且参照同时期其他日本汉文古辞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日存变体”这一概念,并总结出域外汉字异体字在发展中呈现出的几种趋势与特征:1. 继承性和保守性;2. 字形变异程度加剧;3. 类化原则影响加深;4. 增补汉字异体字发展材料。


关键词 域外汉字 异体字 汉字构形

近代日语译词对汉语地理学译词的影响探析

牛振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

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提 要 测查表明,19世纪后半叶汉语文献中日源地理学译词的数量很少,20世纪上半叶日源地理学译词数量激增。日源地理学译词具有以下特点: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时间跨度长,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性;使用混乱,且存在书写形式歧异;用字不受日语用字影响;系统性比较强,其构词方式促进汉语地理学名词发展等。


关键词 近代 地理学译词 中日语言接触 影响

来源:“汉字文明”公众号

编辑:张官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