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

其他

《出土文献》丨黄浩波:睡虎地汉简《质日》中的追补记事与预先记事

睡虎地汉简《质日》中的追补记事与预先记事*黄浩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摘要睡虎地汉简《质日》所见记事中,有记录者未及亲见而事后追补记录与事件尚未发生而预先记录的情形。前者可称为“追补记事”,后者可称为“预先记事”。考察相关记事内容,则可见到记事并非单纯地逐日渐次生成,而是偶有预先记事的跳跃与追补记事的回还,并且其中的部分预先记事甚至并未实际发生。关键词:睡虎地汉简《质日》
1月24日 上午 10:30
其他

《出土文献》丨石小力:清华简第十三辑中的新用字现象

清华简第十三辑中的新用字现象*石小力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摘要:清华简第十三辑收录了《大夫食礼》《大夫食礼记》《五音图》《乐风》《畏天用身》等五篇竹书,本文选择介绍了其中出现的新构形和新用字现象,并据此对以往存在争议的“”用作{揖}、“茸”用作{乃},以及“送”字的释读和用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关键词:清华简;字词关系;揖;茸;送清华简第十三辑收录了《大夫食礼》《大夫食礼记》《五音图》《乐风》《畏天用身》等五篇竹书,这些文献涉及先秦仪礼、音乐和思想史等方面,都是失传已久的重要先秦佚书。这五篇竹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用字现象和新的构形,给我们提供了若干新的认知,对丰富古文字形体,推进古文字疑难字的释读和汉语字词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几例,加以介绍。
1月17日 上午 10:30
其他

贾连翔丨战国时期基本标音体系的呈现:从《五音图》的复原说起

11版消息来源丨“光明国学”微信公众号排版丨含章
1月2日 下午 1:06
其他

新刊丨《华学》第十三辑

2023年7月23日于广州康乐园愈愚斋消息来源丨“中大饶研院”微信公众号排版丨田硕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新刊 | 《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4期

史光辉:从历代字书比较看汉字发展传承的路径与特点关云翔:木鱼书中的“一形多词”考辨举隅胡波:《仪礼》“以履为屦”说辨正——因语料讹误导致的例证失效蔡振华:《国语·晋语二》“怀挟缨𬙋”新解肖存昕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程浩:清华简中两种乐书的文本复原与功能蠡测

清华简中两种乐书的文本复原与功能蠡测程浩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摘要:清华简中两种战国写本的乐书,反映了传统五声体系在先秦时期的广泛应用。《五音图》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了以五声为基础的5组音名,应该是一种五弦乐器各弦如何发音的使用说明。《乐风》第一部分的17个双音名与第二部分对于位置关系的表达密切相关,有共同的规律可循。通过对比可知,“次下”“大下”“次上”“大上”分别表示“宫”“商”“徵”“羽”在五弦乐器上的弦位。《乐风》的第一部分记录的是编钟调准时需要达到的音高,第二部分则是在说明如何操作五弦乐器可以得出此音。《五音图》《乐风》两种乐书皆是对于类似曾侯乙墓所出“均钟”的五弦乐器的说明性文件。关键词:清华简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马楠:从清华简《大夫食礼》再论礼经礼记关系及成篇先后问题

经文言所属馈于客与主北向而立,记文则言“其乡皆东”,或记文言所属馈于大夫与右者皆东面;或记文言所属馈于主、大夫、友者、客者,初升堂时皆东面,与经文未必相异。[19]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会议议程 | “古文字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古文字青年学者论坛”

“古文字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古文字青年学者论坛”会议时间2023年12月16日—12月17日会议地点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会议议程12月16日(星期六)上午8:30—11:30集合出发8:30酒店大堂集合,坐车前往美国研究中心开幕式9:00—9:45主持人:刘钊9:00—9:15
2023年12月16日
其他

新刊丨《出土文献》2023年第4期

清华大学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23年12月ISSN:2096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凌文超:踵事增华 导夫先路——读杨小亮《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册书复原研究》

关于簿书内容的排列,侯旭东先生利用西北汉简有过系统分析,参见其作《西北所出汉代簿籍册书简的排列与复原——从东汉永元兵物簿说起》,《史学集刊》2014年第1期,第58—73页。[7]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直播预告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成果发布会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成果发布会2008年7月,清华简入藏清华大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辑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目前已推出十二辑。本周末,新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也将如期与大家见面。2023年12月10(周日)上午10:00,我们将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四层413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成果发布会全球直播,敬请关注!会议议程主持人:刘国忠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清华大学简牍研读班历次活动表(2013.5.11-2023.11.23)

清华大学历史系简牍研讨班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前后,在访学清华的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博士生大原信正推动下,历史系的师生决定定期举行读书会,当时读书会以传世史料为中心,先后阅读了《三国志·魏书》、《通典·职官典》等文献。2012年底,沉寂已久的《江陵凤凰山西汉简牍》正式出版,以系统阅读凤凰山汉简为契机,在侯旭东教授及清华大学历史系两位博士生王振华、王彬的组织下,2013年,研讨班开始以研读简牍为中心,每两周一次开展活动,并有了正式记录,迄今已活动了152次(至2023.11.23)。在读简班十年如一日的推动下,清华大学简牍研讨班取得了不少成果,来自各地的学者们在读简班的切磋与琢磨,在讨论中增进了对出土材料的理解。不少青年学者在读简班中第一次宣读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也充分实践了不同学科、不同方法在简牍研究中的运用,逐渐形成了新的研究思路。不少组织者与参与者也已走上研究和教学岗位,成为简牍研究的生力军。本读简班最近几年的活动得到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大成国学奖励基金以及人文学院的经费支持,得以购买了一批简牍数据与工具书,方便了研读。本次读简班特委托“出土文献”公众号推送清华大学简牍研讨班历次活动简况,以供学界诸同好参考。未来本读简班将坚持不懈,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参加,在研读中思考与探索,揭示更多的历史之谜,也继续在助力培养简牍研究新生力量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读简班召集人\负责人王彬:1-11、20-42次王振华:12-19次屈涛:43-61、65-71次祁萌:62-64次陈韵青:72-85次张琦:86-115次成鹏、张欣毓、陈琪丰:116-147次张官鑫:148次-至今活动表整理者张琦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中国史研究动态》丨贾连翔:清华简《五音图》《乐风》两种古乐书初探

清华简《五音图》《乐风》两种古乐书初探贾连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入藏的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内容包括经、史、子等多类珍贵文献,有重要学术价值,已得到国内外有关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中还有一小部分与“乐”相关内容,最近完成了复原,包括古乐书两种,都是前所未见的佚籍,特在此分别作以简单介绍和初步分析。一、《五音图》第一种乐书简长19.3、宽0.5厘米,两道编,入藏时已完全散乱,简上无编号,简背无竹节、划痕等可供参考的编连信息。这组竹简书写特殊,单支简上文字极简,书写方向有正有倒,且位置不定,甚至有约三分之一的竹简上只有一两个墨块或几条墨线,编连工作颇费心力。今简序是我们依据内容推拟的,以下讨论也以此为基础,是否妥当还要请大家批评。从目前的复原看,本篇原至少有简37支,现存35支,部分存简也有残损。全篇犹如一件正方形帛书,绘写形式近似清华简《筮法》的人身图、卦位图部分,内容为一幅“五音图”,参图1,比较系统地记载了五音音阶异名,现题是整理时试拟的。图中央绘有一个五角星,其上角对应宫组音名,其他四角分别对应商、角、徵、羽各组,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图形由“宫—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宫”五条连线构成。《淮南子·墬形训》载:“变宫生徵,变徵生商,变商生羽,变羽生角,变角生宫。”高诱注:“变,犹化也。”(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第355页)又《天文训》载:“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刘绩、王念孙等据《晋书·律历志》《宋书·律历志》等,将前两句校正为“宫生徵,徵生商”。(何宁撰《淮南子集释》,第252页)这五条墨线如果从“宫—徵”开始依次勾连,其顺序正与《淮南子》所记五音生成顺序相合。《管子·地员》则对此有更详细说明:“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黎翔凤撰《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080页)只是少了“变角生宫”这一循环相生之线。过去研究已表明,《管子》此处所载的“三分损益法”在东周时期广为流行,(参看黄翔鹏《先秦编钟音阶结构的断代研究》,《江汉考古》1982年第2期;李纯一,《曾侯乙墓编磬铭文初研》《音乐研究》1983年第1期;黄翔鹏《音乐考古学在民族音乐型态研究中的作用》,《人民音乐》1983年第8期)本图则是这一思想的又一反映。图1
2023年11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新刊 | ​《简帛》(第二十六辑)出版

《简帛》(第二十六辑)出版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简帛》(第二十六辑),2023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6开本,364千字,定价98元。今谨以该书的书影、目次分享于下。书影目
2023年11月11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王精松:楚帛书“玄司秋”图像解诂——兼论“玄冥”的几组异名

刘思亮提醒我,元本的《山海经》此处亦有“妾”字,是则只有《御览》本无,因此王念孙的看法虽然看起来合理,但缺乏版本学依据,此处只能存疑。[34]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新闻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10月21日-22日,由清华大学主办,古文字工程秘书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的首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21日上午,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开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洪大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达慕思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艾兰(Sarah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预告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议程

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秘书处承办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0月21日至22日于北京召开。开幕式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上午时间:09:00-09:40地点:主楼接待厅主持人:彭刚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系列讲座预告丨艾兰:中国早期青铜時代的艺术与宗教

Springs 主持人:严志斌教授第三讲时间:11月16日(周四)15:30-17:00题目:龙、鸟与三层宇宙观Dragons,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丨柯马丁:全球写本学视野下的中国出土文献研究

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丨柯马丁:全球写本学视野下的中国出土文献研究王国维学术讲座是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发起和主办的高层次大型学术活动。通过邀请海内外顶尖学者公开讲学的方式,弘扬以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清华人文学术传统,推动清华人文学科的发展。2010年9月,李学勤先生以“王国维在清华”为题开坛首讲,为系列讲座拉开帷幕。十余年间,裘锡圭、林沄、艾兰(Sarah
2023年10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科学研究

《出土文献》丨李春桃等: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青铜鼎分期断代研究

冯金牛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中国古陶瓷智能断代研究》,《陶瓷学报》2022年第1期,第145-151页。[7]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李零:绝笔春秋:王国维与清华——在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的演讲

绝笔春秋:王国维与清华——在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的演讲主讲人:李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郑子良:定县汉简《论语》校读三则

定县汉简《论语》校读三则*郑子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摘要:本文结合定县汉简保护与信息提取项目重新获取的图像,对定县汉简《论语》篇三例字词进行探讨,认为原整理者所释简1666“”当是“亡”字俗体;所释简1586“”当是“栈”,系“柴”音近而讹,“献”“遮”分别为“喭”“庶”音近通假,“居”可能为“屡”字省形。此外,简2053“亦”字,则体现了《鲁论语》与《古论语》在文字上差别。关键词:
2023年7月26日
文化新闻

新刊丨《文史》2023年第2辑(总第143辑)

摘要原本《玉篇》残卷征引《毛诗》用字的复杂性——兼及小学文献的引书问题李林芳(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提要:原本《玉篇》残卷大量引及《毛诗》,且与今本《毛诗》多有不同。通盘分析相关材料,发现《残卷》中的多条《毛诗》引文应直接源自《说文》引《诗》,且总体上看,所引《毛诗》具有明显的使用本字、使用正体的倾向。再进一步分析《残卷》所引《毛诗》的性质,认为《残卷》中的部分《毛诗》引文——主要为与今本《毛诗》相异者——应非真实存在过的《毛诗》文本;《残卷》在征引《毛诗》时参考了前代字书,同时注重使用本字和正体;在具体操作上,一者改易来源,将《诗》改标为《毛诗》;二者改易引文,将其中(涉字头)的假借和异体大都改换为本字和正体。《残卷》中的《毛诗》引文既有某本《毛诗》文本用字,又有《说文》引《诗》用字,还有改易后的词之本字、字之正体。至于《残卷》为何将大量引文标记为《毛诗》,很可能是出于突显并区分某家故训之意图。类似现象在其他小学文献的引《诗》文本中也能见到。在使用小学文献的书证校勘字形及考察文本面貌时,应充分考虑其中的复杂情况。关键词:原本《玉篇》残卷
2023年7月18日
历史研究

《出土文献》丨马智全: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

胡平生:《渥洼天马西北来,汉简研究新飞跃——读〈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6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76页。[52]
2023年7月5日
历史

《出土文献》丨韩高年:《悬泉汉简(叁)》帛书私记校释译论

饶先生意见皆出此文,不再出注。[6]邢义田:《秦汉平民的读写能力——史料解读篇之一》,收入氏著《今尘记:秦汉时代的简牍、画像与文化流播》,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第4—40页。[7]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新刊丨《出土文献》2023年第2期

帅:三晋官玺中“髳长”小考(96)野原将挥:浅谈秦简中的“”字(100)刘自稳:里耶秦简所见秦徭使吏员的文书运作(106)李慧国: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侧书”义证(118)学术史李
2023年6月15日
历史

《出土文献》丨梁春胜、王荣艳:唐代碑志误释举正

毛阳光、余扶危主编:《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64页。[59]臧克和主编:《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1386页。[60]
2023年6月14日
考古

《出土文献》丨欧佳: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石楬名物考(七则)

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石楬名物考(七则)*欧佳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摘要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的三百余枚石楬记录了丰富的随葬物品。本文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部分内容再做考释并加以补正,认为“受福”或当是瑞兽之名;“黻翣”应为丧葬所用棺饰;“篝笼”或宜作熏笼之用;“複席”应是双层席,“薦”则是坐席;“宛下”即鞋名“下”;“墨一蠡”即“墨一螺”,指一枚墨锭;石楬记录的“帐上璧”“璧珮”之类当是帐中及室内的悬璧之饰。关键词曹魏墓
2023年6月7日
文化

《出土文献》丨唐强:出土秦至汉初《质日》类文书检讨

陈梦家:《汉简缀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5页;刘乐贤:《秦汉历日的内容及功用》,《古罗马和秦汉中国:风马牛不相及乎》,第353—355页;陈侃理:《出土秦汉历书综论》,《简帛研究
2023年5月31日
历史

《出土文献》丨于淼、秦宗林:汉代隶书对篆书的影响和改造——以汉篆疑字释读为中心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第16页。[15]施谢捷:《虚无有斋摹辑汉印》,京都:艺文书院,2014年,187页。[16]
2023年5月24日
古文学

会议丨第二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西湖论坛

第二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西湖论坛会议时间:2023年5月26~27日会议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承办单位: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汉字文化研究所会议规则:每篇论文的宣读时间为15分钟会议议程5月25日(周四)
2023年5月23日
历史

《出土文献》丨田率:莆子钱权考

莆子钱权考*田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组战国时期的砝码,这组砝码共三件,是魏国蒲子地区(今山西隰县一带)铸造使用的称钱的砝码,即钱权。铭文中的“”读为钱,“”读为重,这三件钱权分别是称量两枚、四枚、六枚蒲子发行的方足小布。四钱权的补铸痕迹反映出国家对度量衡的管控和校准。关键词蒲子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梁月娥:叔尸钟、镈“埶”字补正

其百子千孙永宝用。(《集成》9716梁其壺,西周晚期)梁其簋的“百字千孙”就是梁其鼎、壺的“百子千孙”,此为“字(子)”“孙”对举,钟铭为“男”“字(子)”对举,翏生盨铭有“男”“孙”对举:(6)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蔡一峰:郭店简《六德》“多”字读法辨议

龙宇纯:《析诗经止字用义》,《丝竹轩诗说》,台北:五四书店,2002年,第93-132页;原载《屈万里院士纪念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金守拙先生说亦转引自此文。[31]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吴良宝:“昌城右”戈与齐兵断代问题

“昌城右”戈与齐兵断代问题吴良宝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摘要本文从考订“昌城右”戈的地理入手,结合形制、墓葬年代等条件,推断战国早中期齐国兵器盛行“地名+左右(库)”的格式,其年代下限在战国中晚期之际;结合背文为“莒冶某”的齐“明”刀币范资料,将“地名+左右(库)+冶”兵器的年代推定为不晚于齐湣王之时。关键词“昌城右”戈
2023年5月3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郭理远:楚金文人名考释一则

楚金文人名考释一则*郭理远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摘要:湖南张家界出土的一件战国早期铜矛铭文中的器主之名,以往学者或缺释,或释为“(畏)”,或释为“争”,实应释为“”、读为“宽”。器主“景宽”即楚景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公孙宽,与楚惠王是同辈人,且任楚国司马一职,与这件矛的时代以及矛铭“用扬文德武烈”之语都十分契合。关键词:金文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许子潇:谈陈梦家的甲骨断代学

邹衡:《试论殷墟文化分期》,《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第4期,第37-63页;邹衡:《试论殷墟文化分期(续完)》,《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第5期,第63-90页。[71]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预告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发布会

2008年7月,清华简入藏清华大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辑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目前已推出十二辑。为进一步扩大清华简的国际学术影响,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中心商议,合作启动清华简研究与英译国际合作项目。此次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1:〈逸周书〉诸篇》由夏含夷教授著译,针对清华简中见于《逸周书》或与之体裁相近的篇目进行英译及背景知识介绍,同时对《逸周书》的文本流传情况提供了一些见解。2023年4月27日(周四)下午14:30,我们将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四层413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发布会,敬请关注!会议议程一、
2023年4月2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预告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发布会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发布会2008年7月,清华简入藏清华大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辑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目前已推出十二辑。为进一步扩大清华简的国际学术影响,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中心商议,合作启动清华简研究与英译国际合作项目。此次发布的《研究与英译1:诸篇》由夏含夷教授著译,针对清华简中见于《逸周书》或与之体裁相近的篇目进行英译及背景知识介绍,同时对《逸周书》的文本流传情况提供了一些见解。2023年4月27日(周四)下午14:30,我们将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四层413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发布会,敬请关注!会议议程2023年4月27日(周四)主持人刘国忠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14:30-14:35主持人介绍与会嘉宾14:35-14:45彭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沈大娲、吕 健、范菲菲:银雀山汉简残片分析研究

热重分析含水率是反映饱水竹木质文物降解程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含水率测定通常采用烘箱法,对于样品的体积或质量有一定要求,如在2018年颁布的文物行业标准《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含水率测定失重法》(WW/T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史少华等:定县汉简的分析检测与保护修复研究

清洗的注意事项污染物的组成主要是尘土及微小的矿物结晶体,适当的潮湿可以有效降低尘土的黏度及强度。但操作时要把握好湿润的程度,以避免炭化竹简过于湿润进而产生其它病害,同时还可以避免污染面积增大。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新书丨《青铜器与金文》(第九辑)

吴良宝(110)青铜器及相关考古学研究青铜器辨伪读书笔记——兼谈青铜器与金文著录的基本信息建设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康路华(Luke Waring):从马王堆二号墓单支竹简看中国古代礼制和文献的关系

最近有关遣策作为丧仪用具的研究,见杨怡:《何为“遣册”?——以马王堆三号墓为例》,湖南省博物馆编:《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27-333页。[7]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墙斯:敦煌写卷P.2047《辅篇义记》所引佚书《物始》小考

敦煌写卷P.2047《辅篇义记》所引佚书《物始》小考墙斯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卷P.2047系久佚古书唐释玄俨《辅篇义记》卷二。该卷引书较多,其中一段引述《物始》的文字,文献价值较大。《物始》一书为南朝梁谢吴(或作昊、炅)所撰,是较早的事始物原类书籍。此书在唐代以后即已亡佚,《辅篇义记》这段引文可能是目前所见直接反映《物始》内容的唯一材料。本文在考辨分析《物始》佚文的基础上,窥探该书在内容体例、纂述方式及取材方面的特点,并指出其在同类书的研究、《说文》等相关古书的校读方面,亦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敦煌写卷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沈思聪:《肩水金关汉简人名校札二十则》

释[1]《印典》1.53原释文作“薛王孙”,误。参看施谢捷:《〈汉印文字征〉及其〈补遗〉校读记(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2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98-299页。[2]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李佳喜:据出土合文校释《荀子》一则

搜神后记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上册,第335-336页。原载《出土文献》2022年第4期,引用请据原文。本刊文章已收入“中国知网”,欢迎各位读者下载阅读。排版丨陈陶然审核丨王天骄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赵尔阳:西北汉简所见甲卒探究

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1页;白建钢:《论西汉步、骑兵的兵种、编制和战术》,收入王子今、白建钢、彭卫主编:《纪念林剑鸣教授史学论文集》,第144页。[42]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出土文献》丨暨慧琳:汉代简帛重文例新释三则

程鹏万:《释〈仲弓〉第16简的“小人”》,《古文字研究》第26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55页;又见氏著《简牍帛书格式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84页。[41]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新刊丨《出土文献》2023年第1期

早期中国写本的形制和文本结构(134)欢迎扫码订阅全年刊或购买单期《出土文献》感谢中西书局惠赠刊讯!编辑丨含章
2023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