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丨《华学》第十三辑

出土文献 2024-01-01

《华学》第十三辑


编者:《华学》编辑委员会 

主办: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年月:2023年12月

ISBN: 9787547521717


简介

本书为纪念饶宗颐先生仙逝五周年的学术论文集,共收录学术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主要涉及饶学、甲骨学、简帛学、历史学、语言学、文献学、潮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作者均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本辑的出版一方面旨在弘扬和继承饶宗颐先生的治学精神和理念,另一方面体现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动态,具有前沿意义。


目录

吴丽婉:读饶宗颐先生《甲骨文研究断想》所获

荣新江:饶宗颐《选堂集林·敦煌学》读后

林枫林:选堂教授与梨俱室藏书

李启彬:饶宗颐先生与中山大学的因缘

黄杰华:通古今之变——忆饶宗颐教授及其晚年学术风景

林伦伦:“史语所”语言组“三巨头”对广东语言学研究的贡献

黄天树:说《合集》21384“子梦作耳亦鸣终夕痛亡至艰”一辞

张利军:《尚书·盘庚》与甲骨文祭祖观念合证

徐凤仪:铭文所见西周史官演变及其对《周礼》史官书写的影响

黄锡全:蔡器铭文中侯、公子、公孙之名探析

吴良宝:邵阴下官铜箍新考

王辉:一粟居读简记(十一)

高薇:简帛《五行》的文本结构及层次谫论

单育辰:北大藏汉简《苍颉篇》札记五则

张俊民:悬泉置汉简“小浮屠里简”探微

范常喜:《居延新简》签牌“鼓枎各一”补议

刘绍刚:从隶草到草书——秦汉简牍"斜体字"中草书成分考察(之一)

陈伟武:略论上古汉语中语义的生死之别

麦耘:古帮组部分字在汉越音中读舌齿音的历史解释

梁春胜:北魏吕达、吕通、吕仁三方墓志真伪辨析

王媛媛:南宋王质《朴论》成书原委考辨

王彦坤:《点校本〈潮阳县志〉校订》序

陈焕良:点校本《潮阳县志》校订(上)

李名璨:广式满洲窗的艺术纹様研究


后记

《华学》由选堂饶宗颐先生于1995年创办,自2016年出版第十二辑"饶公百年庆寿专号"之后,时序易迁,如今由曾师经法先生任主编。原主编选堂先生于2018年2月6日仙逝,迄今已五载,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编纂《华学》专号来纪念饶公仙逝五周年。原编委李学勤、汪德迈和蔡鸿生诸位先生也于过去几年里先后谢世,对于他们,我们都表示深切的悼念。

本辑由编委林悟殊教授帮忙邀稿,敦煌学家荣新江先生和宋史研究后劲王媛媛女士的大文就是林先生邀约之作。饶公的学问汪洋恣肆,广博深厚,使得人们不禁对饶公的藏书产生好奇。而林枫林先生同饶公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本次写出长篇文章详细介绍饶公梨俱室的藏书,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现在,饶公的藏书大体由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珍藏。王辉和黄锡全两位先生或与饶公有过学术合作,或在各种学术活动、学术会议同饶公多所接触,此次也都赐稿《华学》以纪念饶公。黄天树和吴丽婉师徒都就甲骨学专题展开研讨,这是从学术上对饶公的最好纪念。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立于广州。它的创立可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事件,对后来百年的学术走向有着深远影响。本辑里林伦伦教授就"史语所"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大作用撰有专文论述。

中山大学八十周年校庆前夕,笔者奉曾师命撰有小文《选堂先生与中山大学之夙缘》,后来又续有增订。最近李启彬君穷搜博讨,踵事增华,多所阐发,撰有《饶宗颐先生与中山大学的因缘》,对饶学必有新的弘扬作用。

《华学》创办迄今已经二十八年了。如何办好《华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加倍努力,力求无负前辈学者创立的初衷,为中国文化学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启彬君负责第一批组稿,范常喜教授又组了第二批稿。贺张凡君带领多位博士生、硕士生同学认真编校,上海中西书局的领导和责任编辑对此辑《华学》的出版鼎力支持。他们的付出和支持都值得我们由衷感谢。

在饶公仙逝五周年之际,饶公的同乡好友陈伟南先生于2023年3月20日寿终正寝,享年106岁。天上有饶宗颐星,又有陈伟南星,同光齐辉,永照人间。


                                                                  陈伟武

 2023年7月23日于广州康乐园愈愚斋


消息来源丨“中大饶研院”微信公众号

排版丨田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