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观察131 | 在路上的2020——从交通流量指数盘点疫情下的全球大城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ityif Author 张佳怡,伍毅敏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城市观察站作为追踪国际前沿的研究小组,一直关注着国内外大城市在疫情下的表现及动态,希望能够在新年伊始给大家送上一篇盘点2020年国际城市表现的文章。我们尝试收集了人口变化指标、经济指标等,但囿于各国数据的口径和公开度不一,很难实现各城市间的同向对比。通过努力,我们聚焦到交通流量指数这一指标。交通流量指数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由于一年时间内城市基础设施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对2020年度各城市交通出行影响最大的变量即是以疫情为代表的大型事件,所以交通流量指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各城市在2020年度的运行状态。


本文主要使用TomTom公司提供的交通流量指数开放数据。TomTom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地图、导航和GPS设备的荷兰公司,其交通数据来自于装载了其产品的车辆,目前提供全球57个国家400余个城市经标准化处理的实时交通流量指数(数值越高代表车流量越大,即越拥堵),可进行横向比较和历史对比。


国际城市比较


综合考虑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GaWC)研究网络出版的世界城市排名1、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2、日本森纪念财团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3、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联合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4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价值活力指数5等多家机构关于全球城市的排名,综合选取多次出现在前三十名榜单中的城市共计26个,其中,韩国首尔和德国法兰克福由于缺乏数据来源,未统计在内,最终选取24个城市进行比较(名单如下图所示)。其中,有9座城市位于欧洲(6个为首都城市),7座城市位于亚洲(其中北京、东京为首都城市),6座城市位于北美洲(包括美国首都华盛顿),2座城市位于大洋洲,南美洲及非洲城市未有入选,从各大城市排名中也可窥见全球城市竞争力格局。



根据2020年第1-50周(截至12月13日)的TomTom城市交通流量指数,可将上述城市疫情下交通运行状况及特征大致分为三类:


一蹶不振,持续低迷(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迪拜、阿姆斯特丹)



这类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从第12周(即3月底)开始,受到疫情的显著影响,交通流量迅速减少,并且在此后的一年内,未有明显回升的态势。以美国城市为代表,包括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在内的几大美国城市,在4月后的交通流量指数始终仅维持在10%左右,即使在年底感恩节、圣诞节等假期影响下,交通水平仍未有明显恢复。从交通来看,美国人民度过了出行严重受影响的近一年“家里蹲”时光,而未来情势能否扭转依旧未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伦敦、巴黎、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布鲁塞尔、墨尔本、香港)



与上一类城市不同,从全年情况来看,此类城市的交通流量指数经历了几轮反复下降与回升的阶段,以欧洲城市为主。欧洲在2020年10月出现了第二波大流行,疫情大规模反弹的德法两国相继宣布再次封国,而最近英国境内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使其防疫措施更加严格,伦敦等地区再次“封城”,许多媒体也报道了大量民众试图赶在封城前“逃离”伦敦,造成了最后两周(第51-52周)交通拥堵水平短暂回升后再次下降的情况。从交通流量指数看,欧洲人民的这一年起起落落,历劫了几轮疫情的磨练,而在年尾依旧为新冠病毒(及其变种)所困扰。


逐步恢复,活力复苏(北京、上海、莫斯科、纽约、东京、悉尼、多伦多、孟买、苏黎世、新加坡)



相比于仍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前两类城市,上述第三类城市则纷纷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及响应,在经历了疫情带来或长或短的影响后,逐步恢复原有交通水平。如北京和上海在5月份的拥堵水平已恢复至去年的70%左右,东京除4-5月外,其余时间内疫情对交通的影响并不大(疫情也不能阻挡日本人民的工作狂模式)。纽约在美国城市中也是最积极严格应对疫情的。这些城市的逐步复苏,与其有效的防疫与经济振兴政策密不可分。如新加坡自第49周起交通拥堵明显恢复,除了与圣诞及假期有关,推测还受到政府自12月1日起发行旅行券6大力促进居民消费的影响。


接下来从2020年每周交通流量指数平均值与2019年全年平均值的差异,来比较不同城市的交通出行恢复进度。下图横坐标为2020年的第x周,纵坐标为该周平均流量指数与2019年年均值相对比的结果。


全球城市比较(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北京、上海两大国内城市受到疫情冲击较早,反应也更为迅速。3月份出现国内城市逐渐恢复而国际城市持续走低的现象。从全年情况看,北京、上海、东京在经历疫情后逐步恢复至去年平均水平,而伦敦、巴黎和纽约则仍处于去年水平的40%-70%之间。



首都城市比较:将北京、华盛顿与莫斯科三个首都城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早期,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变化情况趋同,都在3月底4月初开始受到疫情显著影响,而6月后,莫斯科的交通状况逐渐恢复,至年底,北京与莫斯科均已恢复至去年水平,而华盛顿则始终保持在去年水平的30%左右。



欧美城市比较:3月前,欧洲城市与美国城市的趋势差异并不明显。随后,二者均受疫情影响,交通流量水平较去年下降60%-80%左右,而5月后,以伦敦、巴黎、慕尼黑等为代表的欧洲城市,逐渐恢复至原交通水平,个别欧洲城市(如苏黎世)甚至恢复至去年平均水平以上。相比于经历了数次波动式变化的欧洲而言,美国城市则持续保持低迷状态,仅维持在去年水平的20%-40%左右,并持续至年底。



国内城市比较


再来看看国内大城市的全年道路交通运行情况。选取2020年前三季度GDP前十的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其疫后城市交通状况恢复特征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迅速恢复,拥堵加剧(成都、重庆)



有序复苏,后劲十足(北京、上海、深圳、武汉)



(注:从人口、经济等数据来看,深圳疫后城市活力恢复较好,图中出现的深圳下半年地面交通流量下降现象,可能与6、10两条地铁线开通等其他影响因素有关)


逐步恢复,趋于稳态(杭州、南京)



本就不堵,佛系整年(广州、苏州)



从交通流量指数来看,国内大城市疫后交通水平整体恢复较快,大部分城市受到的影响已被抵消,同时也有小部分城市尚未恢复到疫前水平,交通水平的变化也可一定程度反映城市运行状态及其背后的经济发展特征。


超大城市:北上广深四城中,广深疫后交通恢复速度快于北上,北京相对恢复较慢也与管控措施持续时间久有一定关系。除北京受到新发地疫情的影响外,其他三城从6月起基本维持稳定运行状态,北京在9月后也基本恢复正常。四个超大城市的平稳复工复产,对保障区域经济和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京津冀:年初由于疫情叠加春节返乡的影响,北京的交通拥堵降低程度最高接近100%,而天津和石家庄最高降低70%左右,反映了超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更高的特点,长三角、珠三角的情况也类似。在京津冀城市中,天津的整体恢复速度较快。



长三角:长三角各大城市整体恢复速度较快,城市间差异较小,全年状态趋于稳定。



粤港澳:香港整体上受到两波疫情影响,但城市交通都迅速恢复甚至反弹,拥堵水平屡创新高;广州、深圳、珠海疫后均较快恢复并维持平稳;而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虽然恢复速度较快,但始终未能恢复至去年平均水平,或将受到“长期性、潜在性”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不同表现反映出疫情下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受影响和应对的特征有显著差异。



成渝:成渝双城在3月下旬交通即已恢复至去年平均水平(国内大城市中能与之媲美似乎仅有杭州,其他城市在4月后才逐步赶上)。5月以来,成渝均呈现交通流量水平持续上升的态势,且大有“你追我赶”的劲头。不过临近年底,成都再次受到疫情影响,交通指数有所下降,相信蓉城仍然能够迅速恢复活力。



经过这一系列的比较,我们看到,无论是遭遇重创、元气大损,还是经历波折、艰难重振,城市,这一不断运转中的巨型机器,在疫情的考验下无不彰显出强劲的韧性与顽强的生命力,而大城市更是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的是无情的天灾,留下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相守,2021,让我们一起拥抱下一个春天吧!


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简单地用全年交通流量指数变化来侧面反映城市的疫后恢复整体情况,疫情与交通状况的实际交互关系较为复杂,例如:有疫情时出行减少,对交通拥堵有缓解作用;但同时疫情严重时会促进部分公共交通出行转为开车出行,又会加剧交通拥堵。具体各城市交通流量变化的原因也还有待深入挖掘。从2020年的时间线来看,交通流量的逐步恢复象征着城市活力的复苏;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既希望大城市维持繁忙运转,又希望出行更加顺畅,减少拥堵。本文只是提供了比较国际大城市疫后恢复情况的一个视角,还有待其他分析视角的补充验证。



注释:


[1] https://www.lboro.ac.uk/gawc/world2020t.html


[2] https://www.kearney.com/global-cities/2020


[3]http://mori-m-foundation.or.jp/english/ius2/gpci2/index.shtml


[4]https://unhabitat.org/World%20Cities%20Report%202020


[5]https://mp.weixin.qq.com/s/ziyeckFv5VD9ZVPhnQpU3Q


[6] https://singaporediscovers.life.gov.sg/



【北京·国际城市观察站】是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建立的研究小组,旨在追踪世界前沿、推广国际经验,深入比较北京和其他国际大城市规划实践,为规划师和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关注领域涵盖城市规划所关注的所有方面。我们致力于: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流的分析总结。期待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