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漫社:“千万分账”短剧实战方法论|万字长文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2-07-31


“我们一直在边缘试探,在我现在做的事情再往外探一点点,发现行得通,就再往外探一点点。因为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其实没那么大的勇气突然跳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的数据测试和反馈,让我比较坚定的往下走。”
冬漫社创始人
短剧负责人汤明明
 

目前,东西文娱 举行了微短剧系列第二期“从漫画到短剧,冬漫社千万分账短剧‘实战’方法论”,邀请来自微短剧领域的一线从业者冬漫社创始人,短剧负责人汤明明展开分享与讨论。

2022年,东西文娱将会持续对微短剧保持关注,通过邀请从业人士持续深度的交流,一系列深度调研,专题会议等方式,与各位一起洞察微短剧的机会与可能。相关案例持续开放征集中。联系我们请见文末二维码。阅读公司案例与观点,请点击文末图片。


了解东西文娱综合观点,可戳1)2021,风起微短剧  2)会议纪要 | 微短剧2022:离“真正”的风口更近



关于冬漫社、《致命主妇》、汤明明


今年年初,冬漫社在优酷上线的第二部短剧《致命主妇》,上线一个月分账便近1000万,位居平台短剧播放量第一,成为短剧分账案例中的佼佼者。


成立于2017年底的冬漫社,出品漫画数十部,人气过百亿。漫画动态漫短剧数据表现都处于行业靠前位置。自2020年初试水短剧市场以来,目前冬漫社以4个人的配置,在两年时间内已经做出将近20部短剧。


2020年5月,冬漫社出品的第一部短剧《闪婚甜妻已上线》便赚到了钱。目前冬漫社在快手短剧的代表作包括《女人的复仇》《女人的重生》《单亲妈妈奋斗记》《错嫁新娘》等,开辟30+成熟女性短剧新赛道。在快手完播的8部短剧,7部播放量过亿,6部过3亿,《女人的重生》是快手短剧单集平均播放量最高的短剧作品。


在分享中,汤明明表示,从早期的网文到漫画,到动态漫再到短剧,冬漫社每一步的变化都是在“边缘试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的通过数据测试和反馈,来找到新的市场。


作为偏策划型的漫画公司,冬漫社早年在漫画创作中就一直钻研平台分账模式,练就了一身全靠自己内容说话的逻辑。试水短剧的初期,注重量入为出,用动态漫的利润来摸索短剧,避免传统的影视对于现金流的消耗。


在深入短剧市场的两年过程中,冬漫社也逐渐提炼出自身的一套方法论。在团队配置层面,强抓故事、运营、后期,剩下的比如制作方面,则尝试找到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汤明明的分享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冬漫社为什么要做短剧;二、怎么做短剧能挣钱;三、对于短剧趋势的判断;四、短剧“实战”方法论;五、《致命主妇》的“千万分账”密码


下为分享要点 、分享纪要全文。
完整分享视频将于近期释放,敬请关注预告

部分分享要点,请点击下方视频


       

冬漫社为什么要做短剧?

大家了解我们冬漫社的一个最重要的节点是从《致命主妇》开始。以下是大家不熟悉,但我比较喜欢的一些作品。《女人的复仇》是我们在快手的第一部作品,第一个作品播到了2.1亿,从零粉丝直接涨到110万粉丝。它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开端。我们自己命名叫30+女性的赛道。


《错嫁新娘》是我们第一部古装,第一部民国,一直到现在,包括《女人的重生》,古装《娇妻本善》,我个人特别喜欢讲留守儿童和单亲妈妈的《单亲妈妈奋斗记》,还包括在优酷的《闪婚甜妻已上线》,然后包括《进击的主妇》《女人的复仇》。


其实在做短剧之前我们没有任何影视经验,我们也没有这个行业的各项资源积累,我们也不是MCN,在做短剧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一个短视频的账号,但是目前我们是长短视频平台的短剧内容表现都还过得去。


冬漫社做短剧的配置,去年一年团队是4个人,包括我是商务加策划,然后一个编剧,一个后期加一个运营,大概做了不到20部短剧。

 
① 漫画公司做短剧
寻求新出路


作为漫画公司,大家都知道漫画其实是一个在整个内容领域还蛮辛苦的一个行业,它不像小说个人创作其实就能完成,一天就能保持几千字的更新,也不像视频和游戏,虽然需要团队创作,但是它每个内容创收高度是非常高的,但漫画的创作速度很慢,基本上4个人非常努力,周末都不太休息,一周可以两更。


漫画的创作难度其约等于一个小的影视团队,因为它有编剧、有编辑、有画手,大家是要相互协调,相互理解,共同创造一个作品。因为它创作速度相对慢,也导致在跟小说、视频,包括游戏抢用户时长的竞争层面,其实属于非常劣势的地位。


所以除了2017年左右,漫画可能有一个资本推动的相对高潮的状态,后面其实一直都是挺难受的。

② 漫画到动态漫
再到短剧


我是个逻辑派,我就在想漫画在劣势之下它有没有好的地方?它一定是有的,漫画其实是有分镜的,它把剧本的抽象的东西变成了具象的东西,其实相当于影视中导演在干的活,它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所以它很慢。


既然漫画已经具象了,我就想它能不能加点动作,加点音乐,加点配音它不就变成视频了,它不就到另外一个领域去了?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就开始做动态漫,然后运气也比较好,因为动态漫的制作成本相比较动画还是比较低的。
 

当时我为什么这么尝试,是因为我已经有了漫画,我做动态漫只需要加一点点钱,就是我的动漫制作费用,就可以尝试一下这条路到底走不走得通。


我当时其实还很忐忑的,就是我们做漫画的故事和视频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相通的,这件事情我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只能是测试。


然后我觉得运气还是比较好,我发现用户在那么“低劣”的制作的前提下,仍然很喜欢看这个故事,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那就说明我们的故事其实是在视频用户那是行得通的,于是就开始做比较大量的动态漫。


做动态漫的时候发现对于漫画的消耗还是非常快的。如果你已经有了100话漫画,可能你做动态漫还是比较便宜的。但是如果你发现你没有这100画漫画,你要再去做动态漫,其实还是比较辛苦的,因为你从头开始画还是很慢的,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然后我就想既然我想做个视频,然后漫画又那么慢,我就做不出动态漫,有没有一个方法是能快起来的,发现拿人演是比较快的,当时我们就说我们要不要拿人演一个我们自己漫画编剧自己写的一个故事,我们的第一个作品叫《闪婚甜妻已上线》。


当时我的逻辑也特别简单,就是我的动态漫一部能挣多少钱,当时一部动态漫大概的利润是在几十万的样子,就可以拿来试短剧。


③ 40万做出第一部短剧
第一部就赚钱


我原来在创立冬漫社之前做过一小段时间的影视IP,认识一些制片人,我就开始一个个给他们发微信,我说我一共有30万块,有没有人能给我拍个短剧?

大概2020年3月20号左右,我们开始了第一个拍摄。


我们的第一个作品叫《闪婚甜妻已上线》,当时最后预算还是超了,花了大概40万的样子,但当时在2020年5月份上线的时候,是流量分账,其实我们也挣到了钱,那个也是所有的一切的开端。
 

作为一家漫画公司,为什么做的是原创短剧?因为当时我们走的赛道就是30+赛道,我分析过它的赛道其实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没有特别合适的漫画,所以当时就自己写还比较快。


关于做短剧是不是建议用IP,我觉得用或不用,用的人得知道你用的到底是什么,因为很多人用IP他都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用,我觉得要搞清你需要IP给你的是什么,是验证过的剧情,还是它的流量价值,还是说减少创作难度,等等这些东西你想明白了,用和不用我觉得都是OK的。


   

怎么做短剧能挣钱?


做短剧能赚钱,就两个核心思路,第一个叫真正的了解用户,第二个叫发疯的控制成本。

①  真正做到了解用户


短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提个我自己的理解,但不代表是真实的,仅仅是我自己的总结。


短剧的意义,我们现在能做短剧是因为抖快和爱优腾芒都在做,包括B站在做短剧,短剧对他们的最大意义,短视频平台是为了用短剧提高用户粘性,因为它是连续剧情;长视频平台是为了抓回用户,这是我理解的短剧对平台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如果只给你20万,要做一个120分钟品相有竞争力的短剧,是否可以做到?其实为什么问大家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回答不可以,今天的内容听了也白听,因为你的结界被锁住了,你可能是过去有特别强大的影视工作经验,就导致你会觉得不可能的,但其实这个不可能就锁住了很多可能。所以这个问题只是为了叫打破市场结界的,我告诉你一定是可以的。


1)放下自我表达,认真了解用户


这个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东西,了解市场,了解用户,首先就是要放下自我表达的欲望,认真了解用户。


我可以拿一个例子来跟大家分享,不要用你们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代替观众觉得重要的,因为在内容行业的人,能在这个行业大部分都是觉得自己有点东西想讲给别人听的,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它落到商业领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别把你当成观众,这是两件事儿。


做内容创作的人,请知道事实的真相,真相就是你先得知道他真的喜欢什么,才能创作出他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你以为他喜欢什么。


2)到短视频市场来试验


顺着放下自我表达的欲望想说的第二点,认真了解用户,敢不敢到短视频市场来试?


短视频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它告诉所有内容创作者,你只要做好用户洞察,搞清楚你的目标用户到底喜欢什么东西,你只要能明白他的感情,把这个故事写明白,你是有能力传播得很好。


我非常建议想去做短剧的的朋友都可以去短视频市场来试。因为它的数据反馈非常的及时。因为在长视频做短剧,如果你想做一个定制类的短剧,你是要花接近于半年的时间去跟平台沟通协调改,然后等你的内容上线的时候,其实它的数据反馈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周期的,你的学习速度会稍微慢一点。


3)短视频市场行长视频市场就一定行吗?


长短视频平台的思路特别不一样,短视频是算法挖掘机,不管你拍的漂不漂亮,好不好看,画面完不完美,我只管他只要很多人喜欢点赞,ok我就推给大家。


所以我会非常建议大家去短视频市场看一看,试一试你可以发几条,然后你来感受一下你到底能不能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因为它的数据反馈是非常迅速的,你发一条两个小时就会告诉你它会不会火,它为什么会火,为什么不火。在这个过程里边,自我表达一定要在逻辑之上,一定要先理性再感性。


短视频市场行长视频市场就一定行吗?我自己会觉得是这样的。尤其传统影视人,包括一些内容人来做的话,当你在短视频市场表现特别好,你在长视频市场大概率还是可以的。


4)做内容该信谁?


这个其实也是个问题,你做内容的时候,咱们知道内容在面世之前,其实它都是左也对右也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听谁的,我列了几个,包括平台数据、平台制片人、编剧、导演。


这个内容该信谁?其实是信观众。


其实选平台数剧相信自己也可以的,前提是你真的了解用户,但是是不是真的了解用户这件事情是要拿数据来测的,而不是我自己觉得了解用户。为什么我特地加了平台数据这样一个看起来特别有干扰性的答案。刚才其实我提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平台数据有的时候是结果数据,不代表没有其他的用户和内容的生存空间。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分享一个冬漫社的逻辑。一般大家跟平台跟合作方聊内容,我们通常会怎么聊,我要做个甜宠,我要做个玄幻。我们不这么聊,我们聊的是我要做给20岁的女孩看,我要做给20岁的男孩看,然后先定好了目标用户群以后,我们才会去讨论20岁的女孩喜欢什么样的内容,甜宠,可能是一大类,可能还有其他的,是这样的一个逻辑和思路。


但你怎么了解观众的想法,就回到刚才说的去短视频平台看大爆款,然后去看它的这一条真正的用户属性,去验证,比如我说这一条可能20岁女生占80%,后台会有数据告诉你是不是这样的,然后慢慢修正你的判断,这样的话你基本上对于哪群用户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就是非常清楚的。


关于制片人选项,事实上冬漫社做定制的会比较少,因为我觉得定制的周期有点长,相当于还是刚才说的你猜一个人喜欢或者猜一撮人喜欢,其实是比猜一大堆人喜欢更难的。


那么编剧和导演什么时候可以听他们的洞察?我指的洞察是他们的用户的喜好判断非常清楚的时候,谁判断清楚了听谁的。


5)什么内容适合走分账?


关于分账规则的理解,腾讯最近也改了短剧的分账规则,变成时长了,时长就意味着什么?你不能通过噱头骗人了,意味着你的故事要非常的扎实。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就踏踏实实的做故事,还有很多的机会。至于什么内容适合走分账,我个人会觉得相对来说赛道的东西宽一点的东西,用户量比较大的东西是适合走分账的,因为分账咱们还是按金额的绝对值来算的。


当你是一个特别小的分类,这个就算你做得很好,可能你的收益在绝对值上也没有那么大,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赚钱,不是理想是实现赚钱,我会建议是比较大的赛道。


对于其他模式会不会尝试?冬漫社的想法是,除非试验型的平台和我都有共同的想法,想去试验一个新的类别,这个时候可能会讨论定制的部分。除此之外可能我自己会更偏向分账。


前面说的都是了解市场,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比后边还重要,因为前边是管方向的,后边是执行层面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先把方向搞明白,我到底是给谁看的。我觉得今天与会的创作者一定要坚持的东西,不要跳过人去讨论题材。
 
② 疯狂控制成本
成本低于分账额就是胜利


1)短剧的目标是服务好细分用户


怎么能挣钱,就是叫疯狂控制成本低于分账额就是胜利?短剧赛道竞争现在看起来也挺激烈,但其实也没有特别激烈,因为很多大部分人是用传统的长剧思路在做短剧,其实竞争力没有想的那么大,我是觉得短剧还是要找它自己的目标和优势。


大家觉得短剧如果给自己定个目标的话,应该是怎样的目标?有人说是破圈。我个人认为短剧的目标一定不是为了破圈,因为我就想3个亿的项目都破不了圈,你凭你30万的项目破圈?因为我是个工科生,我觉得从你定了这个目标的一瞬间就证明着你一定会输的,因为你定了一个根本不切实际的目标。所以我认为它不是破圈,那么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我觉得是服务好细分用户。服务好细分用户,你这个作品就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了,刚才说了短剧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你服务好一小撮用户,那个钱就够你赚了,咱不用惦记着我这个剧能不能同时什么用户都喜欢看,你只要一有这个想法你就一定会输。

顺带的说下一个问题就取舍,如果你的目标用户群不明确,你怎么知道取舍的标准呢?


另外短剧的优势是什么?我自己在做短剧的时候,发现其实短剧不需要面面俱到,或者它不需要水桶理论所有的板都足够长,它只要有一根特别长的它已经够了。


2)省钱法则:取舍的标准是放大长板


所以又回到第二个问题就是取舍。首先做内容的人得先知道你这个故事定位的人群,你这个故事针对定位人群最长的长板是在什么地方,相当于我们在拍摄后期都往一个地方使劲。


关于省钱取舍的标准这个话题,比如说我们的目标群是30+,可能你编剧写了一个特别好的细节的剧情,然后你觉得特别的棒,但是你发现他根本不符合30+的喜好,对不起要把它删掉。


你的目标是要相对明确的,省钱也是一样的,只把钱花在用户在乎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30+,我们要求的是故事比较抓马,拿《致命主妇》这个例子,就是我们的故事是比较抓马的,我的演员就要有非常好的演艺经验,他的表达相对的外放,所以这是我们取的地方,舍的地方就刚才说的,你觉得用户会关注我们的群众演员不专业而弃剧吗?如果会的话,那就说明你的长板不够长,你的剧情不足以留下它。
 
面关于节奏方面的剪辑和故事,也会有一点点关于省钱的部分,所以整体上取舍的标准就很简单,你知道你的长板是什么,你就保长板,其他的差不多就行。


3)营销少花钱多办事


多半营销是一定要的,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个短剧的目标其实不是破圈,是服务目标用户,那你怎么get到那个目标用户?


像因为刚才说了,我们是有清晰的目标定位的作品,你也知道他喜欢看什么,你在前期在剧本层就已经把营销点植进去了,你写出的故事一定是他爱看的,这个时候你在抖块做营销的时候其实是事半功倍的。拿我们当时《致命主妇》的营销,其实也算是比较成功,我们的预算其实跟别的剧比短剧可能稍微多一点,都是因为我们省的制作费,但事实上它的绝对值也没有那么高,但是它的效果还是非常好,在剧本层我们已经知道这部分人到底喜欢看什么。
 



怎么看短剧趋势?

关于短剧趋势的理解,我会觉得挺好的,短剧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门槛不太高,很多有欲望想做短剧的同学都有机会来做一做尝试一下。


今年和去年的策略,冬漫社来说,我觉得基本上没什么不同,我们还会在短视频市场努力的学习验证,然后去长视频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就是在短视频总结出来优秀的一些想法,在长视频平台去做验证。目前我们《致命主妇》的验证还算比较成功,所以我们会继续把它持续下去。


然后就到夹带私货环节了,今年我们会想建一个自己比较稳定的制作团队,因为原来我们是没有制作团队,刚才说了冬漫社的剧本,用户定位其实还是比较专业的,特别希望有活好事少便宜的拍摄团队。短剧就是你的成本控的足够狠,你就有很多机会上场,只要上场你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短剧“实战”方法论 


Q : 怎么控制短剧节奏?


汤:第一个剧本层,要把信息和冲突掺和在一起。我们通常看一个剧特别啰嗦,您知道是哪出现问题吗?是它剧本层的冲突和信息是分拆开来的,比如举个例子,什么唐朝末年什么怎么着一大坨对吧?然后接着女主角男主角出现,他其实就已经把信息和冲突拆开了,我们其实可以把它放在一起。


第二个表演层,表演层就是表演时间要短。就是酝酿时间要短,比如说我们说的哭戏,我们在长剧可能你可以给他很长的时间去酝酿去看,但事实上短剧当时就要哭,你就要快速的哭出来,眼泪噼里啪啦就要掉出来,还在狠的感染力,所以需要导演很认真的去调,演员要把表演速度加上来。


第三个剪辑层,剪辑层一定要分清所有核心情节。其实在导演层也是很重要的,在编剧层就已经确定了但在导演层就已经非常清楚,剪辑层要非常清楚,我们一个剧本里边一定要有核心情节和过场情节,核心情节其实大概率的是不能删的。


当然我们也出现过,比如说剧本写的是核心情节,但是导演其实没觉得它是核心,然后拍着就很随便,最后我们静静把它删掉了。但是其实在前期开筹备会的时候,大部分是要统一的,就是核心情节,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把它拍得很认真很好,剩下的过场情节就可以凑合,我们甚至通过后期都可以补很多东西,比如说我删了过场,可能我前面通过核心情节就把过场的信息全都交代了,你就发现你的效率就很高,这样的话就相当于留核心剪过场,这样的话就比较容易在节奏上快起来。


刚才提到了短剧最优势的地方,或者是能跟长剧比或者是其他类型比的地方一定是故事,因为你军备你也比不过人家。现在因为短视频平台已经把用户养的习惯了,它快起来就很难再慢回来,但不代表短剧,一定要全程通通通推事情,它的情感部分还是可以按照稍快一点点,大概1.25倍速的方式去留空间的。我把这种情感的也算核心情节,一种冲突加主要人物的情绪转变,这些我都给它归到核心情节,但是其他的非核心然后过场基本上能删了就把它删掉就好了。


但是这个是需要编剧和导演要共同沟通的,有的时候就大家理解不一定一致,会容易有问题,所以在后期上也是比较重要。


 Q : 短剧的制片管理有哪些特殊性?


汤:短剧的制片管理,它根本不像一个传统专业的影视剧的制片管理,它更像一个创业公司的制片管理,就是能怎么省就怎么省。


什么是创业公司?创业公司就是,比如说我找不到场景能不能去我家拍,因为可以省一天2000块钱,所以它就意味着在制片管理层,它是要打破刚才的长剧的逻辑和思路。


在这个过程里边,我觉得是偏革新性的。它跟原来传统的长剧是完全不同的,就是你怎么能省钱怎么来,最后拍出的还不露怯。制片管理就是演员有1万块钱的,有1000块钱的,我能不能让1000块钱的帮我们演出来,而且演的还是我想要的样子。


所以这就是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一个能在短剧里活得特别好的制作公司的一个前提,控成本能力,后边只要挣了钱有利润,大家都有钱分。但不像原来长剧是我要把这个钱提前收到的。


还是那个点,取舍要特别的清楚,包括制片层也是一样的,核心情节不能凑合,但是不能凑合的大部分是人物表演和情感层的东西,而不是你这个场景、你服装、你这灯光打得漂不漂亮,我觉得这些叫加分项,但它不是核心竞争力。


至于刚才有人问的踩过的坑,我们觉得最大的坑是找合适的创作团队,因为短剧它再小,它也是有编剧导演,后期,大家要团结在一起做这个事情。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试过为什么有一个“夹带私货”的时候要找活好事少,便宜的团队。怎么在筹备环节大家共同统一核心情节的标准,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否则在过程中大家会各自往各自的方向使劲,它其实是很难受的,就是减分的。


我们要的是你在一个长板上确定好了,大家就纷纷加分,提升效率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吃过演员的坑。还是这样的,我们得判断清楚这个演员对我们这个剧是不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边不停的去拍,尝试去留下自己合适的演员、创作团队、服装团队、化妆团队,这些事情我觉得是未来只要找到这样的团队就一直合作,像我们跟罗一鸣导演的团队,从我们《女人的复仇》就开始到现在,我们接近合作快20个短剧了,都非常的舒服和顺畅。所以我觉得大部分的坑就是在团队不合适的时候,大家就会很痛苦,但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稀里哗啦,因为你的成本确实有限。


就导致怎么说,虽然你花多了钱不一定靠谱,但你花少了钱靠谱的概率就更小,所以你只能一点一点试。


 Q : 今年微短剧有了更多的题材尝试,比较看好哪些题材方向?


汤:回到题材的问题,不要听我的也不准,你要去看后台的数据,不要去看它已经有什么类型的作品成功过,因为成功过它叫结果数据,那个作品出来了,于是让用户看了,于是你发现《致命主妇》赛道似乎不错,但事实上除了《致命主妇》赛道有没有什么新赛道,有的去看它整个平台的用户分布,就能得到相应的结论,哪个赛道没有人,然后总赛道就一定没的做吗?


我觉得有的做都得花心思,就是因为甜宠是看起来容易做,但是事实上也没那么容易做,因为它竞争比较激烈,但是事实上也是能做的,只是说你的故事要很好玩,演员要合适。举个例子,你比如说30+和甜宠,30+其实对于演员的颜值要求并不高的,但是你不能把这个东西套到甜宠上,如果甜宠是两个大丑人在谈恋爱是不OK的,它一定要非常好看。


所以就相当于在这个过程中,就知道自己的题材和它的核心,不能凑合的核心,会比较容易成功。
 
 Q : 平台都在加码分账的背景下,未来短剧分账是否会走出类似网络电影品类的曲线?


汤:前一段时间腾讯的是有效用户,现在也改成时长了,所以基本上它和优酷规则已经趋同了。


大家觉得短剧会重复网大过去的成长过程吗?


如果会的话,其实短剧没啥可做,因为很快就要拼军备,你投2000万我就投3000万,但是赚不回来大家就玩别的了。


我认为不会,为啥?因为有抖快,其实刚才第一个问题我们就提到了,长视频平台为什么要做短剧?是因为他要从短视频平台往回拉用户,所以短剧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它的优势是在于它的故事是创意,真的不是军备。


我会觉得好好的去做故事,真的花时间去了解用户,只要你了解用户,你在哪个平台都能活,而且活得特别好。


 Q : 除了分账以外,短剧的商业化还有哪些看好的方向?


汤:商业化方面其实是我觉得短剧这是我的个人见解,不代表是真实的信息,就是短剧其实离广告也挺近的,它离广告甚至比长剧还近。


我是觉得如果短剧它是个中间状态的话,我会觉得广告离长剧反而还要更远一点,它离短视频还更近一点。


所以我觉得包括有些公司,比如说做直播做的也特别好,其实是做KOL的,个人行业影响力,个人的用户影响力方向的,还有做广告植入商单,它可能都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因为现在监控数据的手段也比较丰富了。


刚才说分账也是一种,然后当然定制也是一种,只是定制的钱挣得比较辛苦,做内容比较苦的地方在于它虽然是个很小的项目,但你用的心思其实并不比长剧少,所有流程都跟长剧一模一样的,所以还比较辛苦。


所以包括广告,包括分账,包括养红人,就是偏KOL的,我觉得它可能都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致命主妇》的“千万分账”密码


 Q :作为一个理工科背景的创作者,如何看待创作上的审美品位?


汤:我跟其他创作者不太一样的,这也是我们公司跟其他创作公司不太一样的地方。我特别理解传统影视行业是靠一个特别牛的项目来定位自己的公司的,比如它的代表作是什么,它当然希望这个作品他的审美水平特别高,我觉得短剧我的想法的一种表达,但任何一部短剧都不能代表我的品位,它只是我在某个领域的一部分想法的体现。


我也觉得品位跟你要做一个内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特别喜欢说唱,不代表我一定要做一个说唱的内容给老百姓看,因为说唱可能普通老百姓并不喜欢,所以我觉得把你的艺术创作和商业创作区分开就好了,然后一定要学会回到相应的这个位置上。


我们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至于在这个故事里边,观众能看到甚至学习到什么是他的水平,其实不是我们的水平,是镜子反射给他的东西。


就像《致命主妇》也有人骂有人喜欢有人特别截最后那个图去讲,“女性一定不管是结婚与否,都要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有些人会觉得那个是ok的,但是有些人在里面就看到了“雌竞”,我这个故事完全不“雌竞”。我觉得我的个人审美和我做的短剧没有直接的相关性,我是要找到我的目标用户群,以他喜欢的方式呈现给他而不是我喜欢的方式,因为我一点都不重要,他才重要,这就是我的想法。


 Q :短剧营销可以怎么做?


汤:短剧主要的的目标是服务好核心目标用户群,它其实是比长剧目标目前更清楚的,比如说我只服务30+,我在剧本层就要把它的所有的营销点都植进去,是因为当时我们跟抖音的大号在聊的时候,发现做《致命主妇》的营销特别容易做。


因为我们cut它不用剪,你把cut放出来它就已经数据很好了,但这个基于我们整个一年多在快手短剧历练。所以我还是非常建议大家想做短剧,又不想亏钱的话,真的可以去快手短剧比划比划。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多去练习,然后这样的话你本身的营销的点提前抓的就会特别的好。这样的话如果你的营销点本身基础是好的,费用其实是可以很低的成本就达到你想要预期的营销目标。


总结起来就是你底子好,随便一撬就会很撬得很高,但是如果你底子很不好,你花很多钱都撬不起来的。
 
 Q : 如何定义30+赛道,它和我们以往说的甜宠有什么不同?《致命主妇》题材层面差异化的关键是什么?


汤:差异的关键我觉得是我们怎么区分用户的,尤其女性用户是以结婚为最重要的分界点,因为在结婚之前,女性是偏飘在天上的仙女,不管她的生存环境是怎么样的,她的梦想都是有一个爱他的人,然后从此世界充满阳光啊,满天飘的都是粉红泡泡,然后只要从结婚那一瞬间,仙女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她的生存就开始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婆媳关系,有家里面赚的钱不够要还房贷,老公天天不干活,天天打游戏……就这种很现实的这个问题,所以当时我们去做30+,是因为刚才说30+的市场,竞争还没有很多。


第二个最重要原因是30+的剧本其实还是有门槛的。前几天一个导演跟我们聊说他们想做一个单亲妈妈,最后找到了一个霸道总裁。我说他不是真正的30+她是归到梦幻类的,她只是身份有了变化,但是事实上30+是要鸡零狗碎特别的细节,就你真的要有相应的生活,你才能让30+的那些女性可以感受到你跟他是一波的,你讲的是她的故事,她才会特别在乎你的结尾,否则的话你只是说女主有个女儿,然后她每天很善良,还是很美丽,于是碰到了一个霸道总裁,那只是她的身份设定不一样,所以30+的剧本门槛还是有一些的。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号称是30+,其实是甜宠向的内容,但事实上我并不觉得他能构成什么实际上的真正竞争,它还是跑另外一个赛道的,所以30+是要求你的故事还是要非常扎实,有生活的经验和经历,受过生活的苦,你才能写得出来。


 Q : 如何理解各个平台的分账政策,未来会有多大的空间?


汤:我们得了解分账的核心,赚钱是来自于你的收入和成本的差额,就算他明天只能分50万了,但没关系,你就有能力把成本控到10万,你还是能挣钱。

所以在我看来,我觉得如果要做短剧,特别要练的内功,就是强悍的控成本能力,所以强悍的控成本能力是我们抵制抵抗未来任何行业有变化的基本条件。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觉得好像分1000万似乎很容易,其实不容易的,真的非常的不容易,只是大家看见有几个,包括说《拜托了,别宠我》分2500万,《妻子的反攻》分1000万,其实《拜托了,别宠我》是3季足够长。但事实上是在腾讯上一版的分账基础下的,就是它是有效用户,而不是有效时长。


腾讯现在已经变成有效时长,其实长视频平台通过长剧的经验其实也积累了很多,包括通过网络电影它积累了很多,所以你看它现在刚刚开始。


其实我认为今年是正正经经的各个平台,真正的开始跑短剧这件事情,他已经把规则弄起来了,所以我是觉得不用管平台怎么变,我们只管我们讲的是用户真正爱看的,因为用户是不变的,只要你能给平台拉来用户,你的收益一定远超过你的付出。

EW-Entertainment近期主题 · 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