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欢锋:坚定新儒家义理方向,方能引领读经教育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研室 道中书院 2022-05-22

道中书院自开办以来,始终秉承新儒家义理方向,秉承季谦先生的教育本怀,以“十字打开”的教育理想实践推广读经教育。

鸡鸣不已,风雨如晦,2019年注定是读经教育发展不平常的一年,自19年元旦起,季谦先生就倡导:阿猫阿狗都可以教读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读经同仁要努力长进,以更高远的见识来实践读经教育。

随着读经教育的实践进入深水区,为了在大风大浪中稳住脚跟,永做中流砥柱,读经人必须深入学习新儒家义理,契入新儒家生命学问之门,方能以更高远之见识引领读经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为了能够让学员更好地契入新儒家学问之门,临近本学期结业前期,冯院长院长特别授意,安排王欢锋老师为书院“百日筑基中阶九期的同学连续进行了三场关于“如何契入新儒家学问之门”的系统专题讲座。

6月18号,王欢锋老师来到中阶班,利用晚课剩余时间为中阶三十多名同学分享了《佛家的基本意识》。

分享要点如下:

文化源流:一切学问皆从人性出,一切学问归于人性“宗教”本义——依宗起教,以教定宗。

宗教分为:广义的宗教与狭义的宗教。

宗教修行之特质“信”为道源功德母——祈祷皈依

佛教基本意识:苦业意识,佛教最基本的观念是“苦”,是基于对“苦”的解脱,佛家之教是一种从无明到明的哲理与教导。

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三法印、四圣谛、十二缘生、六度、八正道

天台智者大师根据《妙法莲华经》与《大涅槃经》将后世佛家判为“五时八教”。

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八教(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

学佛的四个步骤:信、解、行、证。

其中解,决定信的是否是正法,决定行的正确性,学佛要依法不依人。通过王老师近一个多小时的疏解,学员们厘清佛家修行的步骤,更加明白了儒家与佛家修行的侧重点不同,也让很多老师明白了儒佛起点处的差异,佛家从“苦业意识”入,儒家从“道德意识”入,从根源上说佛家重习气的化解,儒家重良知的显发,儒佛在修行功夫上可以互补参照。

辨析清楚,就不会互相妨碍各自起修。

19号,20号晚上王老师连续为中阶班学员分享了题为《儒家发展三期阶段及当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

王老师纵横捭阖,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大动脉为学员们梳理了儒家发展的三期阶段,同时说明了新儒家在当代特殊意义和价值,学员反响异常强烈。每天课程结束后,有很多老师同学兴奋异常,纷纷感叹,新儒家学问精妙圆融,唯有以新儒家学作为整个中国民族安身立命之根基,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命运共同体。

王老师依据蔡仁厚先生《中国哲学史》授课,整理蔡先生精彩语录如下: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原初形态百花齐放。

1.“中国哲学”:器识宏大、智慧甚高,而思辨较弱;重实践过于重知识,其理论亦以满足实践条件为依归;不重立说以显己,而重文化慧命之相续,以畅通文化生命之流。

中国文化以生命为中心,重主体性,成立心性之学与成德之教,学与教合一。

2.孔子为儒家之祖,亦是中国文化精神之象征,他开发中国文化精神之长江大河,永远灌溉中华民族之心灵。他的仁教,更为人类开启了无限向上之机。

儒之为儒,不能由王者尽制的外部礼乐(礼教)来规定,而必须由圣者尽伦的成德之教(仁教)来规定。如此,乃能确定儒家之教义与儒者生命智慧之方向。

3.孔门诸贤,皆是天挺人豪,而其性格是实践的。他们不但传孔子之学与道,而且当身创造了一个人格世界,为内圣成德之教作见证。其人品懿德、风义志节,皆令人心向往之。

4.墨之兼爱,排斥差别性以突显普遍性(抽象挂空而不可行)。儒之推爱,保住差别性以成就普遍性(亲亲仁民爱物,具体落实可行)。

5.墨子背周反文,其“质”只是干枯质朴生命之直接呈露,而非精神实体之透显。结果既不能润人,亦无以自润,终不免于形成文化心灵之窒息与枯萎。

6.道家返璞归真,忽视周文之价值,而归于生命之真朴(质),以恢复自在之心境,求精神之逍遥解脱。但一往不返,道心流为孤明,虽有观照之智慧,而不能开出客观化之人文世界。

7.儒家顺礼义而道仁义,继承文化传统,疏通文化生命,点出文化之意义与价值,以归于仁义之心(质),此便是常理常道之根。至于文制度数,则与时变革以制宜,故唯儒家可承担文化使命。

8.墨家显实利性,带寒碜气——硁硁孜孜,而实不足以康济生民;道家显个体性,带山林气——清光逸气,冷漠苍凉,而又期待空谷之足音;儒家显理想性,带富贵气——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故能开出人文世界,成就人文价值。

9.孟子一生最大的贡献:提揭三辨,开发道德文化意识;建立心性之学的义理规模;弘扬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

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家心性之学的新开展:

1.从魏晋到隋唐这800年中,中华民族的心智力量并没有衰竭。魏晋阶段,文化生命有歧出,有虚脱,但亦有道家玄智之开显与玄理之畅发。南北朝阶段,文化生命进入睡眠状态,但社会风教与家庭伦常持续不变,而对佛经之译习,亦仍然是一种心智的活动。隋唐之时,天下一统,文化生命开始有第一步的豁醒——表现于政治制度以定国安邦,心智力量者表现于对佛教之消化、分判、自开宗派。但就民族文化的原本生命而言,仍然是在歧出失轨之中,还欠缺一步思想义理的豁醒,以昭显文化理想,端正文化生命的方向和途径。

2.中唐之时,虽有韩愈提揭道统之说,力倡孔孟仁义之教,其门人李翱亦有“复性书”之作,但或者只是外部的呼声,或者只是先机之触发。在主观方面,振动文化心灵之力量既有所不足,而客观方面,佛教(尤其禅宗)正如日中天,文化生命返本归位的契机尚未到来。而且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五代)必须通过。经历了唐末五代的劫难,而后才能剥极而复,否极泰来。这就是宋明儒学的复兴。

   3.宋明儒学有600年之发展。他们重建道统,把思想的领导权从佛教手里拿回来,重新挺显了孔子的地位,使民族文化生命返本归位,而完成了第二度的“合”。他们最大的贡献,是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道家讲玄理所显发的“无”的智慧,以及佛教讲空理所显发的“空”的智慧,虽皆达到玄深高妙的境地,但由玄智空智而开显出来的“道”,毕竟不是儒圣“本天道为用”的生生之大道。儒家之学,一面上达天德,一面下开人文,以成就家国天下全面的价值。这样的道,当然比佛老更充实、更圆满。

由先秦儒,到宋明儒,到满清三百年来文化之歪曲,王老师依教奉行,依照蔡先生《中国哲学史》的精要,为大家做了详细的疏解,让每个学员都感受到了深情的文化意识,由文化意识契入儒家学问之门,的确是一条捷径,在当代新儒家的发展阶段,王老师详细的为同学们分享了当代第二代新儒家大哲牟宗三先生的学术贡献:

一、表述心性义理,使三教智慧系统复明于世;

二、发挥外王新义,解答了中国文化政道与事功问题;

三、疏导中国哲学:畅通中国哲学演进发展的关节;

四、消化西方哲学:注译三大批判,融摄康德哲学;

五、会通中西哲学,为全人类文化发展指明道路

学员们听课,听的热血沸腾,对新儒家的学问心驰神往,纷纷立志要好好研读蔡仁厚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立志传承新儒家学问,坚定读经教育理想。

此次授课学员反响强烈,大家都被王老师深深的文化意识所打动,同时也为牟宗三先生、蔡仁厚先生等新儒家哲人们心忧天下、心念苍生的儒者情怀,所深深打动,大家互相勉励,坚定文化理想,誓以新儒家志业为终身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终身。



相关链接:

  1. 王欢锋谈修行之端:读经人的饮食之道和恋爱之道

  2. 馒头非亲口尝过方知真滋味,经典非亲自读过方知真精神:王欢锋本部授课侧记

  3. 2019年春季的“第三个馒头”,纷至沓来!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百日筑基”中阶班过往信息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