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李青泽:让生命且知且行——读经教育之路的点滴感受

道中书院 2022-05-22
2020年3月10日,道中书院“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第28讲
尊敬的冯老师,在线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这些天听各位老师们的精彩发言我感觉很受益,因为老师们所传授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我觉得我只要采用拿来主义就行了,所以方法要去找,总会有的。但是呢,看到有一些室师友在在留言区弱弱的吐露践行读经教育之路上,有许多的困惑和困难。我想告诉大家,我的读经教育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几起几浮。所以我要把我的心路历程给大家分享一下,以期能给大家有一些启发,希望大家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让学生写关于疫情方面见闻感受的文章。孩子们交上来之后,主题都很明确,但是我看着看着觉得很厌倦,因为大家的主题大都是对逆行者的赞美,忽然有一篇文章映入眼前。文中说当一颗更明亮的星星出现时,天空中其他的繁星便暗淡无光了。这样的文章我就给他高分,因为他有独到的见解和见识,有见识就会得高分。我讲这个故事的用意呢,就是想说一个人要有见识。


对教育我们也应该有见识,我想我们不只是想让孩子会做题,能考试,将来找一份工作,安稳的度过一生,我们会觉得不满足。那现在的大部分的老师和家长不都是唯分是从吗?,其实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感觉这样培养孩子是不全面的,是不满足的。那我们到底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就是不但要他有才华,而且还要有品德。所以呢,这就让我们思考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开发人性。人性包括什么呢?就包括品德和才华,也可以说叫智慧和知识,或者是人文与科技。品德和才华哪个更重要呢?我们经常说先要立德树人,再培养才华,人才也说的是先成人,再成才。这样的话说的多了,耳熟能详了,老生常谈了,有时候就会有盲点。说品德在先,才华在后,其实还是把它们放在平列式的这样一个关系。那后来去道中书院学习的时候,我知道了用“六合思考法”来思考问题。什么叫“六合思考法”?也就是说前后左右上下的思考问题。这样的思考法让我开了天眼,我觉得豁然通达了。我以前理解的先品德后才学的关系,应该是品德在上才学在下的关系,品德和才华是上下的关系。上下的关系也就是根源和细节的关系,就好像一颗树有了树根,自然就会生出枝节,有根源就会有发展。让我想起了古人说的一句话“有德者必有才”,我突然对这句话的认识更加的深刻了。我真正的相信一个有品德的人,必定是个好学者。这是有印证的,《大学》中第一句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在讲成就大学问的三个纲领,明明德就是完成内圣,就是完成自己;亲民,就是去开外王、利民厚生;止于至善,就是对前两者的补充,是要两者都达到最高境界。所以呀,最重要的是前两个方面。在前两个方面中呢,最重要的应该是明明德,因为一个有德者必有无穷无尽的流露,就要开外王事业,如果德不这样流露,他明明德本身是不满足的。所以明明德的人一个有品德的人,他就要去为了亲民,利民厚生就要去追求许多的学问,就要锻炼出许多的才华。所以我们做人看人应该以品德为主,才华是附属品。知识是行为的附属品,这就是见识。我们只要抓住本,末自然就有了。这样的认识让我觉得教育是可以有的放矢,化繁为简,转难为易。

那么品德怎么培养呢?读经。因为品德不是别人告诉你,不是你去学来的,而是本来就在你的生命中。颜回说:“舜和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这些贤德之人,为什么这么自信呢?因为她们知道圣人之德,本来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这不是鼓舞人的话,这是真实不虚的。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我们的口、耳、目都有共同的嗜好,都想吃好吃的,听好听的,看好看的,那对于心,难道就没有共同的爱好吗?是有的,是什么呢?是道理、是仁义,是仁义道德。圣人他以敏感敏锐的心先把握了我们人的共性,真正的人性,把这些发现记载到经典里,所以读经典就是读经我们本来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这些经典中的语句是用来来唤醒你的人性,这叫引出地下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泓清水。读经是让我们最直接的面对我们自己的本心,这些最亲切的话语来引发我们的本然之心。所以读经要反复大量地读,不知道哪一句他就会点醒梦中人。初中生虽然功课繁重,但也要反复大量的读,因为这是教育的根本和原点,其实我们让孩子读经呢,它不是一石双鸟,而是一石十鸟百鸟。为什么呢?因为在读经过程中,不但开发人人性唤醒他的道德心,而且呢,读经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培养他的专注力,天天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理解力,让他更自信,提升他的人格境界等等。我们让孩子读高度的文言文,那低度的白话文自然就被含摄,这叫高度涵盖低度,所以读经之后,做适当的指导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错。由此可见,培养人才,我们先培养品德,培养品德就要读经,读经同时又有一本万利的效果。


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读经,同时也要学习理论,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在没去道中学习之前,我是凭一腔的热情带学生读经,但会发现困难重重。因为学生和家长有现实功利性的考虑,他们都不重视读经,再加上各科课业繁重,还有一些学生,有个性习气,还有同事领导的不理解,不支持,所以,自己就会有打退堂鼓的这种心理。这个时候呢,我遇到瓶颈了,我反思自己只有热情而没有热情的源头,没有源头热情,就如无源之水,迟早会干涸的。那源头是什么呢?我在道中书院学习的时候学到了“基源思考法”,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意识,我们要思考它的源头。也就是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那我推广读经是暂时的目标,还是终生的目的?这时我思考到我从来没思考过的人生的终极目标的问题,那么我的人生目的是什么呢?它不在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功名利禄,富贵利达是不可靠,我们把握不住的。现世界本来就是成住坏空,生老病死,没有一样是永恒的,值得去追求的,他们都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人的现实性就是人的动物性,人们都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动物性就是假我。还好人还有超越性,那是就是人的善性,是人的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天地在创造人时,老早就把它放在我们的生命中了,它是客观的、先天的、定然的、绝对的、是永恒不变的。请问?一个不欺骗你的境界在那里,我们不去追求,还想往哪里走呢?所以对超越层的人性的追求,就是人生的唯一之道了,其他没有人生之路可走。而读经教育就是让自己和他人走向唯一之道的事业,那么它也就是我终生要去做的事情。所谓的安身立命,那我的身,我的命就不会再摇摆不定,漂泊无依了,有了稳定踏实安心的方向,这也就是安身立命了!所以当我一下子认识清楚了人生方向,就不要再放下去,不回头,不退转,这样才对得起自己,不辜负自己,我们要做这样有志气的人。

其实人的实践是有模型的:先有根据,再做功夫。根据是功夫的原因,也是功夫的目的,比如说人有性善这个因,性善也是我们追求的果。那么我们找到了人生追求的根据,找到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努力前进的这个过程,就叫功夫。所以说目标一定要非常清楚明白,越清楚明白功夫的步伐就走得越踏实。其实呢,当一个人有了目标之后,他的生命就自然朝向前进。所以功夫不是麻烦,不是考验,而是向道向理想之心自然而发。于是乎就有了我每天早上四点起床读经,这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举动;于是乎就有了我打算还要去到中进修的这样一种人生的规划;于是乎就有了我自愿工作之余带学生读经;于是乎就有了我时时刻刻读书听书来感染身边的人;于是乎就有了我想尽各种办法鼓励奖赏同学们去读经,所以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毫无压迫,但其实也是最幸福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儒者不做有形的功夫,只做绵绵密密的心灵上的功夫,这叫真功夫。所以我们要在心性上下功夫,多读理论,多思考,明道理,让我们的人生不再迷茫,而变得清明爽快


从道中学习回来以后,我又带学生读经,俗话说“境由心转”,当我发现我的心如定海神针般稳定时,学生也就定了。因为我的笃定,我的坚定,学生自会受到感染,老师的气场自会笼罩学生,这就是心法。当你以你的认识心去认识世界时,这个世界就照你的认识能力而展现这样的状况你认识。也就是说,当你认为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那么世界就会呈现什么样子给你。我认为学生会读好经,那学生就会读好,我认为他不能好好读经,那他就真的不爱读经了。当我从我所知道应当这样做人做事去做时,一切也顺我的心。因为万物是道的展现,当我用道心去面对万物时,万物自然就顺你的心了。那读经以后呢?我们会发现夫妻关系和睦了,会与人相处了,那正是因为你把经典活化到你的言行举止上,那你就是活的经典,就是经典的人,他们自会受到你的启发和感染,而回归和你一样的道。我也发现当我诚恳时,别人也变得的越来越诚恳。


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我给家长们开家长会,给他们讲《如何培养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们听得心领神会,频频点头,从此以后也非常配合我的工作。后来调查了一下,120多位家长,只有一位家长听说过读经教育,而且这位妈妈最后又改为学佛学了。所以呢,还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引领,我们推广的道路,是任重道远。为了让他们都能接触到读经教育,而且不退转,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做推广工作。在这里我还要建议各位老师去道中培训零基础宣导,这种宣导非常的实用,可以为你的工作带来许多方便。还有,进修回来之后,当我遇到懒惰习气重的学生,我也不不像以前那么着急了,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向往光明,向往理想的心。对人性要有永恒的信念,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就是启发人性,启发就是原来有,只是没有开启,没有表现,真正的老师,就是鼓舞学生。我们不是说吗,做事情要有本有末,学生才是本,我们要启发他,让其回归他的本性。对于读书读经好的学生,我鼓励他再接再励,对于不喜欢读经,懒惰于读经的学生,我鼓励他超越自己,一定能做好。这叫深黯人性,相信学生人性的回归,而且一定能回归。我们教师不是会越教越轻松吗?


所以做读经教育不是仅凭热情和冲动,要把这个事业做得更长久,这条路走得更远,我们就要有清明的思考和智慧的决断。所以“见地比热忱重要,智慧比实践首出”,让我们做有见识,有智慧的人!当你的内在世界贯注到外在世界时,外在世界有你的贯注,必定前进一步!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贵族是心灵高贵的人,立志的人是高贵的人!谢谢大家。

编辑宣导中心

相关文章链接

    1.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2.各地承办教育局下文件的校长论坛资料汇编

    3.2020年春季“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课程(3.5-3.13)

    4.道中书院·中小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校长教师培训往期信息汇总

    5.星光大道·群英会“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嘉宾简历(3.5-3.13)

    6.【星光大道·简报6】语文真不是老师教出来,语文是从小让孩子读书读出来的

    7.向前走不如向上走,心法大于方法,方向对了,人生走向悦乐光明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简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