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劳佳琦|​从入门到放弃:监狱田野调查的故事与事故

雅理读书 2023-09-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洞见与方法 Author 劳佳琦


2023年1月,受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之邀,北师大法学院副教授劳佳琦结合自身经验,在线做了题为“从入门到放弃:监狱田野调查的故事与事故”的学术讲座。讲座主体分为“进入——冷与热;互动——人与我;调查——术与道”三个部分,本文转载自“ 洞见与方法”公号,本次整理推送讲座的第三部分与结尾。若有兴趣观看讲座完整视频,可移步B站。

YALIPUB


从入门到放弃:
监狱田野调查的故事与事故




文 / 劳佳琦

劳佳琦,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硕博,伯克利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w and Society 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刑法、犯罪学、刑事政策、刑事执行法学和法律实证研究。

我们讲一讲第三部分——田野调查的术与道。根据教科书上写的,田野调查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两个,一个叫深度观察,一个叫无结构访谈。项飙老师有本书叫《把自己作为方法》,非常贴切地说出了田野调查的术与道。我跟其他几位同事合作办了一个研究方法的公众号,叫洞见与方法,在公众号的创刊词里面,我有写到:我们觉得眼、耳、口、鼻、身、意都是研究工具。在田野调查里,你要动用你所有的东西,把自己作为方法,把自己作为工具,你的眼、耳、口、鼻、身、意都要用来接收你在田野里面得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01
把自己作为方法

*工具:眼/耳/口/鼻/身/意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监狱里面的调查,除了去访谈,去观察,我也有所感受。我在女子监狱里面首先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进到女子监狱的大楼里,我觉得很冷,特别的冷。我去的时候是夏天,外面很热,但是我一进到监区的那个楼里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很冷。网上有人给出一些很玄学的回答,说那里全是女人阴气太重,所以很冷。这个回答不靠谱的程度,类似于说北师大有这么多乌鸦,是因为北师大女生多,阴气太重,所以乌鸦很多。这个说法我不接受,但是我自己直观的感受就是监区的那个楼里面,让我觉得特别的冷。每次进去我都穿长袖,但我还是觉得冷。第二个感受,就是监狱里面,特别是进到监区里面,时间过得很慢。可能是监区里面剥夺自由的那种压抑的感觉,让你觉得度日如年。我不知道同学们在疫情封控的时候有没有同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自由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一个是冷,一个是慢,这是我用我的意,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的。

#02
田野调查的工具箱

*工具箱:好奇心/洞察力/人生阅历/专业训练

如果同学们对田野调查感兴趣,你的工具箱里至少得有四个工具:第一个是好奇心,你一定要有好奇心,你才会有收获,你才愿意去看,去感受;第二个是有洞察力,我们说有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都是跟洞察力有关;第三个是人生阅历,书法中有个说法叫“人书俱老”,我觉得田野调查也是一种带有个人气质的研究,不同的人去做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东西非岁月不可;第四个是专业训练,也是同学们可以努力的部分,在进入田野之前,如果同学们能够比我有更多的一些专业训练,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03
术与道:调查

*“我是无期”与“杀杀杀”

与黑老大聊感情

“你闭嘴,听我讲”

我在监狱里做田野调查时候,就遇到了一些“事故”。第一个让我觉得很郁闷的是我犯过很低级的错误。第一次进女子监狱的时候,待了三个月以后,我跟监狱领导软磨硬泡,领导终于答应我可以做一下问卷调查。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但是我那时候其实比较菜鸟,问卷设计没有经受过系统训练。我记得很清楚,犯了一个特别郁闷的错误。调查的时候你要询问犯人的一些个人情况,比如犯了什么罪,被判了什么刑。设计刑罚问题答案的时候,除了死缓之外,我给的是:A.有期徒刑三年以下; B.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C.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D.有期徒刑十年及以上。设计完问卷也没有试用就发下去了,问卷收上来以后我统计她们的回答,发现有一个实在的犯人,在选项边上写了“(我是无期)”。我当时一看,脑子嗡一下,我在那里算有期徒刑刑期的衔接太投入了,忘记了无期徒刑这个选项。这里面还有多少无期徒刑的人,会把自己归到有期徒刑十年及以上的那一列,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这个问题废掉了,当时就捶胸顿足,自惭学艺不精。

等我到第二个男子监狱调查的时候,我进化了,调查问卷设计的也比较专业了,但是我遇到一个情况。发下去以后,有几份问卷收上来,正面都很正常,该填的东西他都给我填了。翻过来看,他没有回答我的任何问题,但是他拿黑笔在那个卷子上,划了很多“杀杀杀杀杀”。当时看到那个问卷,我汗毛倒竖,觉得这个人人身危险性太大了,他毫不掩饰,太仇视社会。但是,你会发现他很有技巧,正面他是正常填写的,因为他知道干警帮我收问卷的时候,可能会看一下正面,他把对于社会的仇恨写在背面。收到这张“杀杀杀”的问卷以后我吓坏了,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翻到前面去看剩余刑期还有多少那个选项,我看了一下,他的剩余刑期还有两个月,也就是说,我现在跟大家在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这个犯人早就已经回到社会了,很可能跟你擦肩而过。我当时想我要不要跟监狱干警说这个情况,有一个人身危险性这么大的犯人马上就要出狱,后来我想了想还是算了。第一个,我们的研究有一个伦理要求,你要保密。第二个,就算把这个人定位出来(虽然这个问卷是匿名的,但是我相信干警也可以定位到他),干警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因为他还有两个月就出狱了,在这种情况下,干警没有权力因为犯人人身危险性很大,在这个人要出狱的时候不让他出狱。当时我就觉得很害怕,很吓人,这是我问卷调查一手的见闻。

@《教父》

访谈的时候我也有一次出过岔子。我访谈过一个类似于黑老大的这样一个人物。我对他并不反感,那个犯人身上有非常浓烈的男性荷尔蒙气质,这是在学术圈很少见过的,而且他长得也不丑(笑)。因为很久没有见过别人,他比较愿意跟我聊天,聊着聊着就有点跑偏,他说他一直有个红颜知己,在他入狱之前还一直追着他。当时访谈我还是带着我北大的一个师妹一起,我们两个集体跑偏,跟他说,那你出狱以后是不是要跟人家结婚,你看人家对你不离不弃之类的,完全跑偏了,都不知道自己在聊什么了,虽然我们说无结构访谈,但是重点确实是放错了。但是,最后有一个问题及时让我醒悟到我跑偏了,我问他,那你出狱以后有什么打算,我以为会说去跟红颜知己结婚,结果这个黑老大本来笑眯眯的,倚在椅子上跟我聊天,听到我问这句话以后,我整个人就看到了一个猛兽苏醒,他两个拳头咔嚓咔嚓捏起来,两个眼睛冒精光,他说:“我要把我失去的都夺回来。”我当时就醒了,这还是一个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太大了,一下子就让我从跑偏的情况回来了。

田野调查的技术可以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无论是问卷设计或者说访谈技巧都是可以学的。但是你跟别人互动的时候,最根本的前提是你这个人为人怎么样。你做人让人觉得可靠,人家才愿意跟你讲一些他心里真实的想法。有一个犯人,是我第一次在女子监狱时候访谈的,当时在教育科的时候,我经常跟其他的干警负责带犯人“出工”,不是去“出恭”,是带她们去劳动。可能考虑到我的特殊情况,(监狱领导)他们没有让我去车间,就让我在编辑部带着一些犯人去出工。监狱里也有报社,有电视台,这些技术性工种的犯人,一般来说她们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刑期非常长,一般是十年以上到死缓,因为这些犯人可以稳定地在那里工作,不需要经常培训她们。

编辑室里面有一个犯人,她是一个杀夫的女犯,其实我很想访谈她,干警跟我聊过,说她其实很可怜的,丈夫对她进行长期的家暴,最后她把她老公杀掉,被判了死缓。我其实很想跟她聊,但是这种是去揭开别人的伤疤的做法。实证研究伦理上是有一个自愿原则的,即使是干警也不可以强迫她来跟我聊天。我一直在那里呆了快三个月,每天都有接触。我不可以随便跟犯人说话,一开始是大家都不说话,后来熟了,有的时候干警跟我说话犯人也会听着,有的时候犯人也会插几句,大家互相就会比较熟悉。等我最后快要走的时候,我已经得到批准可以做问卷调查,也可以访谈一下犯人。这个女犯她主动地接受了我对她的访谈,我估计她可能观察了我三个月,觉得我还好。很有意思的是,我说那我们去哪里访谈,她说拿着凳子到编辑部门口吧,因为不想在里头让别人听见。我们就坐到编辑部门口,坐下来我还没有讲话,那个犯人就说:“你闭嘴,不要问,你听我讲就行。”我当时没有被鄙视的感觉,反而觉得她对我是比较信任,她愿意把她过去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当时也是真的聊了很多,她的故事我经常概括成,前半生是偶像剧,后半生是恐怖片,每年给北师大的本科生上课的时候,我都会给我们北师大的女生和男生讲她的这个案例。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下次有机会我再跟大家讲。

我想说,做田野调查时候你的术和道,跟你为学和为人都有关系。要想调查的实施工作比较顺利并且有所收获,第一个,做事要专业,就是你的技巧上、学术训练上要到位,做事专业会让你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第二个,做人要靠谱,你得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信得过的人,是个靠得住的人,这样人家才愿意跟你讲话,讲一些心里真实的想法。还有一个,我觉得可能是大家在学校里面作为学生想不到的,第三个,你要能够为别人提供价值。很多人会觉得我要做研究,为什么这些人都不配合我,还要为难我,你的出发点是有问题的,你做你的研究,跟别人是没有关系的,别人没有义务配合,没有义务提供给你方便,没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人际上有一个交换的原则,你想让别人帮助你,让别人愿意配合你,你要提供一些价值给别人,很多时候就不是经常从你的角度来想问题,你要换位到别人的角度来想问题,所以田野调查也是很教你做人的一个事情。

时间也差不多过去两个小时了,我跟大家做一个总结。我的题目叫什么,叫从入门到放弃。为什么?跟大家明确地讲,如果你想做监狱田野调查,从功利的角度做成本收益分析的话,这是个赔本买卖。第一,成本很高,费时、费钱、费力。费钱,大家已经知道,我那个时候打车一天至少花掉四百多块钱。费时,你要长时间蹲在那里,会耽误很多正经的事情。费力,你要去入圈,要跟人维持关系,要去跟人互动,这都是很耗神的事情,成本是很高的。我现在想一想,我那时候真年轻,真的是有一种奢侈的、无用的挥霍。现在让我再去,我觉得我可能干不下来。

第二,回报很低,大家都知道我们刑法的显学是教义学,法律实证研究现在开始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但是实证研究主要做的还是定量研究,定性研究非常的少。为什么?它除了成本很高,还比较难写。我当时写论文的时候,就没有把我的研究的内容写成一个典型的、规范的定性研究,因为定性研究很难发,现在的法学编辑不认可你一篇纯定性研究的论文,他们会觉得没有信度,没有效度,不够可靠。美国这边犯罪学领域的显学是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一度也是比较不受欢迎,现在好一些,但是定性研究主要也是写书,很难写成文章被发在好的期刊上。也很难被认可,因为你的方法跟主流学者不一样,主流学者不太认可你的方法,同时可能也很难得到官方的认可。你觉得是不是主管部门、改革的发起者他们不知道改革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作为一个学者,我给他们一些总结,一些证据,告诉他们这个改革有可能存在某些负面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有一本书叫《天真的人类学家》,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天真的犯罪学家也是一样的。首先,别人不需要你教他怎么做事情。第二,他可能确实不知道这个改革的负面影响,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不愿意知道,他不想知道。因为负面影响并不是由他来承担的,而是由其他的主体来承担的。我迅速地领会到,在这一点上还是我自己天真。所以,以一句话概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如果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监狱田野调查,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做的话,你必须要知道这是一个高成本、低回报的一个东西。

#04
总结:一盆冷水

*监狱田野调查-成本收益分析

高成本:费时/费钱/费力;低回报:难写/难发/难认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但是一盆冷水以后,也要给一碗鸡汤。花了这么多时间去做监狱田野调查,我可能没有发出很好的论文,也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是我得到很多成长。我觉得田野调查这个事情是很锻炼人的,从某种鸡汤的意义来说,它是真正的可以让你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你会突破你原来生活的那个环境,让你知道还有很多地方跟你生活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你原来觉得所有理所当然的东西,在那里并不是理所当然。

#05
总结:一碗鸡汤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你会发现许多主流刑法学者探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死刑过重,生刑过轻,倡导要加重生刑等等,自从我在监狱田野调查过以后,我就很不认可这样的观点。

第二个,它能够让你见众生,特别对于我这样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来说,我真的见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想象过我可以见到的人。我故事里面有很多的犯人,但我其实更想跟各位同学分享的是,我见到了很多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监狱干警。大家知道我在女子监狱,我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我觉得监狱的干警们美女浓度特别的高,英姿飒爽的警花们特别多,我觉得好奇怪,这个浓度比我们学术界高多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有很多艺术生,她们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了监狱警察,所以我们很多警花们都是多才多艺的,因为她们本身就是艺术生。你也很难想象,我在监狱里还遇到了很多警察诗人,我在学术圈里头没遇到过几个诗人,但是在监狱警察里面,我认识了好几个诗人,很多人和我成为很好的朋友。有很多监狱干警写诗写得非常的好,我觉得可能是他们长时间和很阴暗的东西打交道,更需要一些美好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监狱作为一个封闭的存在,对很多人都像一个黑箱,大家对不了解的东西就会有很多的揣测,而且可能有很多恶意的揣测。大家知道监狱的负面的新闻最近特别多,特别是查出来很多违规减刑假释的案件,会让大家觉得监狱这个地方很腐败,感觉好像很不干净。其实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据我自己观察,很多干警真的是在工作岗位上鞠躬尽瘁,特别是在疫情的三年里,他们封闭管理,有很多干警过劳死在他们的岗位上。有时候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那些极少数的事件发生以后,很容易被极端化、放大化,很多人就会以偏概全,产生片面的认识。对于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的监狱干警,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是不公平的。同时我也会觉得,监狱本身可能也要反思一下他们处理公共关系、处理舆论的水平。很多时候其实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开放一些,没有什么不可以见人的事情,可以让我们这些对监狱感兴趣的学者进去看看,而不要把我们视为洪水猛兽挡在外面,这样反而会少掉很多同盟军,让自己陷入很不利的舆论环境。

同时,田野调查也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你通过见天地,见众生,你看到别人身上的局限性,看到很多的问题,你也会照见自己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跟监狱里关的犯人差别没有那么大,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比他们更幸运,所以我们还在外面,他们在里面。除了认识到你跟别人的一样,田野调查也让你认识到你跟别人的不同,珍视你自己跟别人的不同,珍视你自己特别的价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06
超越学术


*研究方法:问题/洞见

人生技能:观念/抉择

从我的角度来说,田野调查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你可以把它作为你的人生技能。对于现在在线上听课的一些同学来说也是如此。经常有学生问我,说他以后不知道要干什么,是考公务员,还是当律师,还是去干什么,我经常说你去用试错法。比如说你要当律师,那你可以先去找律所的实习,进入到律所的田野去调查一下。你要考公务员,你可以去找法院的实习,检察院的实习,你进去看看,深度观察一下,判断到底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所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讲,田野调查其实可以是一种人生的技能。

叔本华说过:“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我们很多人脑子里面有很多的标准答案,有很多的刻板印象,还有很多理论通说。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东西,它是你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你认识世界的障碍。作为一个实证研究者,我一直觉得所有的理论通说,所有的标准答案,都只是待检验的假设,都只是暂时没有被推翻的东西。你可以用你的方法,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去不断地释放你大脑里的桎梏,去把你思维里的墙打掉,我觉得这是田野调查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功利性地发文章、出成果更有价值。

#07
破与立

*标准答案/刻板印象/理论通说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

最后给大家推荐两本田野调查的书,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看的。一本是潘绥铭老师以及他的门下写的一本书,叫《我在现场》,他们把多年来做红灯区研究的一些感想写成这本书,读起来特别有意思,推荐同学可以看一下。另外一个就是我刚才特别提到的,《Gang Leader for a Day》,中文版的名字叫《城中城》,看看流氓社会学家做的田野调查是什么样的情况。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辑|一一二四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阅读

点亮,看更多优质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