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业初期加入创业公司意味着什么? | 红杉学者斜杠青年说

洪杉 红杉汇 2023-04-26

在过去的4年中,我们结识了一批又一批敢想敢闯、在不断突破中证明自己的年轻人。他们热切且笃定的目光,也一次次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为何选择加入创业公司?一份职业对TA来说意味着什么?


“快速成长”“不走寻常路”“价值认同”“理想主义”“自我实现”“拒绝躺平”……这些高频关键词是他们的回答,也很好地代表了这群年轻人的“底色”。


今年的【斜杠青年说】我们照例邀请到了两位本届学者,一起来谈谈加入红杉学者项目以来都收获了什么,以及他们对于第五届申请者的建议。







张赛文正浩EcoFlow 管培生
对赛文来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便加入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公司,是她之前职业规划里几乎未曾考虑过的事情。但关于未来,她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希望能去参与到前沿技术实际的落地过程。略显“理想主义”的想法让赛文在参加红杉学者后,改变了自己的规划:在了解正浩EcoFlow这家公司后,她决定打破原先对职业思考的限制,选择做一个勇敢者,追求真正热爱且有价值的事情






白昊喆伙伴云 高级产品运营
对已经在大厂工作了2年的昊喆来说,加入红杉学者项目意味着要跳出原先“粮草充足”的“舒适圈”,投奔到“亟待开荒”的“新土壤”。从计算机专业到产品经理,从互联网大厂加入创业公司,拥抱变化的同时,昊喆也在成长中突破着自己思维与业务的局限。

职业路径选择的“吸铁石”:

开放直接的文化+

不设限的机会点与挑战点



创业公司对新人的能力要求是怎样的?加入创业公司,我有没有独立做项目的机会?以上的种种疑问想必是很多加入创业公司的年轻人都会关注的问题,昊喆和赛文也不例外。经过半年多的历练后,关于创业公司的工作体验,赛文和昊喆这样谈道:

正浩EcoFlow有着鲜明的企业文化——“以终为始”。把这样的文化价值观贯彻到我们工作当中时,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产品的owner;在任何岗位上,大家都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0-1的过程在这里是不会被限制的。例如,当我发现一个可以优化的机会点时,尽管可能不是自己所负责的产品,但我会去与营销负责人沟通,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推动项目的进展。公司整体氛围是非常扁平和开放的,大家都会愿意去倾听自己合理的想法。

大厂工作中,我更像是一颗“螺丝钉”,只要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而且我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调用;在创业公司,我需要用更强的自驱力和热爱来探寻每个产品或者项目的天花板。在每一次的全力以赴中,我会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和思维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补足和提升,形成一个正循环。


创业公司初体验:

跑动、敏捷、说干就干,

但也需“要事优先”


创业公司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沉淀了什么最佳工作方式?为什么时间管理和优先级管理变得如此重要? 

我们公司的整体节奏还是比较快的,经常会有快速跑动的节奏感与刺激感。我们除了定期按照月和周来进行规划和效果预期之外,在工作中也总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和变化。比如大家突然意识到某件事情有新的机会点或者尝试方向可以做,我们便会立刻聚集到会议室开始研究可行性,甚至是下一步的To Do。


我现在养成了新的工作方式,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了我的性格在工作后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前我是不太愿意“麻烦别人”的,但现在为了推动项目和事情的进展,我会主动拉会、反复沟通以对齐大家的认知,从而促进大家共同思考、一起做事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鲜的体验。

我是非常享受和大家一起去讨论产品的。无论是设计师、产品经理,还是公司的CEO,我们都会一起在一间屋子里坐在电脑前,共同对具体的产品功能进行大量的讨论。在这过程中,不会因为CEO说某个方向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走,而是大家有一个非常充分、激烈的讨论。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想法,进而共创出好的产品。


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去想今天要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推进到了什么程度、后续该如何推进,并且规划好事情的优先级:哪些事情不值得做、哪些事情优先级高、哪些事情优先级低。


年轻人如何产生职场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开始关注自己如何在日常任务和项目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获得反馈。向上沟通、内部赋能、预期管理……成为了他们初入职场的“必修课”。

我认为职场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态,沟通某件事情前,先问问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是否值得做,之后和大家讲述的时候,清晰地表达出这个事情的终点、价值以及你的目的。只有大家都认知目的的重要性,才会愿意和你一起来开会讨论。二是公司扁平且直接的文化让我不惧怕任何的沟通和交流,即使会有一些aggressive的问题和想法,我也会直接地表达出来。

我和赛文都比较幸运,所在的公司都是强调价值观和结果导向的,因此我们的一些建议和想法是比较容易被听到的。此外,个人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是指个人的业务能力,还包括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去向别人展示和讲解你的方案和想法。


红杉学者社群:

精神家园与理想“根据地”


这半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对昊喆、赛文还是学者项目的其他伙伴来说,他们经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也多次从低潮中重振旗鼓。

红杉学者有两个地方我觉得有超出预期。第一是来到学者项目,会发现大家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境况中做出了一个比较勇敢的职业转变。在这里,我碰到了很多在职业规划路径上跟自己非常相像的人,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体验。二是学者项目会根据大家的状态,举办各种培训营和交流活动。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交流,我们互相学习和进步,也给了我很大的精神支撑,这对我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我会被学者项目中强调的“不设限”的成长思维所深深感染。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挑战或者经历自己的低谷期,我都会想到身后有一群人和我一样在经历着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所以我没有理由退缩。其次,通过与往届学者们的沟通,我发现,尽管大家的经历不同,但最终的目标和追求是趋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去推断“前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未来有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都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洞察。


加入学者,

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


对于昊喆和赛文而言,学者项目既是职业选择和职场转型中的“突破口”,更是漫长职涯中的“里程碑”和“照明灯”,坚定勇气与信念,在迷惘中指明航行的方向。

加入学者项目后所经历的一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将会是一种自我认可和证明。往后再面对不确定是否有勇气做的事时,我会想到学者项目带给我的力量——我从中收获的不只是同伴的支持,更多的是以后我去再次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会说“我可以”,并用尽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在跟创业公司的朋友交谈后,我发现因为自己在大厂工作较久,会更适合向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去发展。不过,这与我最初“陪伴创业公司成长”的想法相背而行,因此,我认为应该尽快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认可的道路上,所以我选择加入学者项目和创业公司。来了之后,我发现学者项目的企业高管们是非常愿意给予年轻人成长机会和帮助的,这让我对自己潜在的可能性更为期待。


变化的时代:

自处与顺应


外部环境变化折射到每个人的职业成长路径上,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是要遵从内心的选择,还是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如何实现自我成长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昊喆和赛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当今科技商业化趋势逐渐加强的大环境下,变化和挑战变得越来越常见,我个人更偏向于去做自己认可的事情,坚持“知行合一”,保持自己的初心,做到对自己问心无愧。如今,身边的同龄人都在追求各种意义上的进步,都希望点亮自己不同纬度的“技能点”。比如生物医药、理工科背景的朋友,他们在本专业方向上做得足够深入后,会考虑探索商业化的方向,所以会转岗到投资分析、咨询等;反之,本身商科的同学,在职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更愿意去补全一些理工科的知识。所以我发现大家做出职业选择时,越来越关注个人的成长,而不只局限在几年内要达到的某种生活状态。

我会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社会角度,大环境在不断变化并且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像是现在的数字化趋势,我认为是正确且合理的;二是对个体而言,有两种与社会交互的方式,一种是有比较坚定的自我意义,相信自我价值是内部闭环的;另一种是需要跟社会频繁交互,通过获取外界的正向反馈,产生对社会的价值,才能获得意义感。我正好是第二类,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不断将自我价值进行稳定和内修。


寄语第五届红杉学者


内心有一团火花,不妨去试一下,去勇敢地挑战自己,看看自己能否接得住挑战,或许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

如果心里面有一团火,而且你希望它在这个方向上继续燃烧下去,越烧越旺,那你要珍惜自己的火苗,尽快将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认可且有意义的路上。


始于内心热爱和自我价值的坚持,贯穿落地执行中的自驱与自省,是他们成为红杉学者后的真实写照。看到这里,你是否想和他们一样在创业公司完成一场场打怪升级,职场之路先人一步,那还不赶快投递第五届红杉学者,与我们一起“狂飙”成长!

【以下为第五届报名信息】




推荐阅读




第五届红杉学者招聘正式启动 | 红杉学者

看到更远的未来 | 2023红杉联合校园招聘(春季)正式启动

YUE | 王临青:founders help founders,为什么是YUE的核心理念?

创业为何会失败?可能是因为这些陷阱 | 红杉Library

YUE02官宣,报名进入3周倒计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