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3-06-07

每天一睁眼,我们就在各种各样的决策中开启我们的生活:睡不睡懒觉?吃不吃早餐?穿什么出门?要不要赶地铁?两个人一起看电影,一个要看A,一个要看B,那么要看哪一部?有的决策很随意就可以决定,有的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衡量,甚至需要谈判与妥协。


这些决策,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度过“完美的一天”乃至“完美的一生”。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在设定过高的预期目标,就很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当面对不如意的情况时,就会导致苛责自己与他人,造成情绪内耗。


看到这里,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你是否也会常常力求完美、希望每件事都能够达到最优结果?如果已经意识到这件事,不妨跟随著名行为决策专家马克斯·巴泽曼的脚步来调整自己。在他的新书《不完美决策》中提到:重要的不是直接达成最优结果,而是通过每一个微小的行动和进步,不断接近最优解,从而提升我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由此,他给出了一套高效的行动框架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提升快乐、降低痛苦,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出好的决策,并且在过程中收获更大的满足感。


本文节选自《不完美决策》一书,有删改。荐读之。




《不完美决策》

作者:【美】马克斯·巴泽曼(Max H.Bazerman)

译者:李亚丽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以下选项中,什么更重要:你的薪水,还是你的工作类型?葡萄酒的质量,还是食物的味道?待售房屋的位置,还是面积?日复一日地存钱,还是享受生活?

大多数人会欣然为上述比较做出回答,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作乐趣,必须牺牲多少薪水,他们也并不清楚小房子的位置要比大房子的位置好多少。决策分析师告诉我们,欲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不应该仅仅根据哪个属性貌似对我们最重要来判断。相反,我们需要知道,必须放弃哪些属性,才能获得另外一些属性。

通常,为履行承诺而做出的取舍是没有意义的。在众多的取舍中,虽然我们在某个维度上的收益微乎其微,但在其他维度上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审视你自己

你一生中最稀缺的是什么?你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中的许多人很快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时间。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大多数人在分配时间方面会犯错误。

请思考以下问题:

想象一下,你准备在某家商店里购买一个打印机墨盒,该墨盒标价是 50 美元。销售人员告诉你,这款墨盒在该商店的另一家分店里正在打折促销,该分店距离这里有 20 分钟车程。你已决定今天必须购买墨盒,要么在当前这家商店购买,要么开车 20 分钟到另一家商店购买。另一家商店的最低折扣是多少时,你才愿意开车去买墨盒呢?

如何评估时间的价值呢?许多人认为,一个简单明了的方法,是用节省的金钱来衡量节省的时间。

在上述案例中,人们通常会认为,能够节省 20~30 美元时,才值得开车 20 分钟去享受打折优惠。在商品总价 50 美元的基础上,如果能节省 40 美元,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愿意开车 20 分钟去享受打折优惠。

那么如果把墨盒换成电脑呢?

想象一下,你准备在某家商店购买一台电脑,该电脑标价是2000 美元。销售人员告诉你,这款电脑在该商店的另一家分店里正在打折促销,该分店距离这里有 20 分钟车程。你已决定今天必须购买电脑,要么在当前这家商店购买,要么开车 20 分钟到另一家商店购买。另一家商店的最低折扣是多少时,你才愿意开车去买电脑呢?


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面临着时间与金钱的简单权衡:需要多少钱,才能使这个交易有价值呢?

当研究人员比较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反应时,发现大多数人在购买电脑时要求的折扣金额,比在购买墨盒时要求的折扣金额大。人们通常期望电脑优惠 60 美元时,他们才愿意开车20分钟去购物,但在购买墨盒时,只要优惠40美元,他们就很乐意开车 20 分钟去购物。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标准呢?当我们在盘算「一笔买卖是否划算」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评估优惠的百分比折扣。我们的目标,是让单位时间的价值最大化,即我们多花 20 分钟时间能够节省的金钱最大化,那么过分专注于一笔买卖是否划算,即主要考虑优惠的百分比折扣,则会导致时间的浪费。

以上这两个案例,其原型的作者是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它们很能说明问题。

如何更明智地利用时间,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人的利益。人们往往会花很多时间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金钱,但却没有对自己如何使用时间进行同样的审视。

时间比金钱更稀缺

据说,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第一个宣称「时间就是金钱」的人。但至少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并没有充分理解富兰克林建议的精髓。我们很难在时间和金钱之间做出明智的权衡。我们习惯于为花钱做预算,却很少规划时间,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这就是现实,尽管金钱比时间更具可替代性:你没花的钱,可以留到明天再花,但今天你没有好好利用的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

有研究表明,虽然人们总是声称没有时间,但他们的行为却反映了一种直觉倾向,即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来节省相对较少的金钱。想想你自己在寻找最优惠的机票和酒店价格时,是不是为了节省费用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对比、决策?

当我们遵从直觉来分配时间时,我们就会滥用时间,导致时间不足。但是,当我们更深入地权衡时间和金钱之间的关系时,许多人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如实反映自己的时间的真正价值。

只有当我们朝着更为审慎的思维迈进时,我们才能在时间和金钱方面实现更好的权衡。

分配时间是门学问

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自己在世上究竟是如何利用时间的。

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是如何错误分配时间的,为什么会把时间分配给那些不会得到回报的任务,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我们应该找出这些任务,并让其他人来完成这些任务。或许你还需要一套更系统的方式来指导自己如何安排时间,那么请往下看:

1817 年,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经济学概念。在组织层面,如果一家公司能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销售商品或服务,那么它就拥有了比较优势。在个人层面,如果一个人能以比其他人更低的机会成本完成任务,他就拥有了比较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最好把时间花在拥有相对优势的竞争领域,而不是拥有绝对优势的竞争领域。通过在任务之间进行明智取舍,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做出取舍的标准如下:谁能更轻松地完成任务,谁更享受任务,谁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当然也有一些时候,我们必须决定是否将自己的时间分配给某项任务,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我们不知道谁会去做这件事,也不知道该任务是否能完成。此时,我们更应该理性分析思考:哪种使用时间的方式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且还要果断地对那些没有更大价值的事情说「不」。

最后,我们都要小心,在践行比较优势等概念时,不要过于狭隘。比如,你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所有的时间价值。

互动送好礼

当你面临时间与金钱的权衡时,你更愿意花费金钱以节约更多的时间,还是牺牲时间以换取更多的金钱?欢迎留言你的想法与思考,我们将从留言中抽选6位读者,送出《不完美决策》一本!


注:时间截至5月25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






推荐阅读




从Pre-founder到Pro-founder,来鸵鸟会就够了|鸵鸟会人工智能营报名倒计时

从创业起步到初具规模:应对快速增长的领导力挑战 | 首席人才官

红杉中国周逵:医疗投资没有拐点,再有20年持续成长 | 投资人说

沈南鹏对话霍华德·舒尔茨:红杉和星巴克眼中的“长青主义”

看了500份报名,想与消费创业者聊一聊|「Sparkle」招募最后3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