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遇嘉道理:如何与一座山一同生活

阿飞 猫盟CFCA 2020-08-27



下了飞机,一股潮湿的热浪袭来,充满水汽的空气使我有点无法呼吸。我知道,我已经来到一个与北京截然不同的地区了。


陈老湿和我带着和顺县生态保护协会的两名救助员一起来到香港,前往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学习野生动物救助的手艺(及其他)。


大家对和顺县生态保护协会应该不陌生,可以复习人豹安居城有一个姓杨的“豹院长”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杨院长成立了和顺县生态保护协会,本着人与动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理念,打造了和顺县的第一家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在此之前,他与夫人已经无偿救助了许多的流浪/野生动物20余年了。




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大巴驶过海面,黑鸢如同海鸥那样平常松散地在海面高处滑翔,远处,银灰色的道路与建筑直直地割过苍翠的大山。



城市的痕迹虽然无处不在,但是此起彼伏的绿色也成片地围绕着繁忙的香港。扭头望去,我知道高速公路一侧的山上就有野猪、果子狸和赤麂出没,有蛇下到居民区来,排水口就有泛树蛙静静消磨夜晚的时光,任凭湿气裹挟自己。


酒店后城市公园里的小小相遇,斑腿泛树蛙


这里的山没有缓冲带,墨绿色的次生林瞬间就在山脚变为繁忙的公路与住宅区。动物在这里要如何和人相处呢?我不禁思索起这些问题。


但我想,这些疑问应该会在香港见习的5天里找到答案,而学习的地点就在一片荒野的正中央——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 (KFBG)。

 

坐落于香港新界大埔区一侧的山麓,占地148公顷的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正式成立于1956年,其最初的目标是向贫苦农民提供农业辅助,帮助他们自力更生。


图片来自网络


从1960年起,通过植林和防治山火的工作,嘉道理转型为主题植物园。将从前贫瘠的灌木林变为了可以供游人观赏的茂盛森林;亦将香港及区内其他地方的动植物保育、有机耕作、环境教育以及关注永续发展的工作带进一个新纪元。


嘉道理 旧景一瞥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致力提升大众对生态及永续生活的关注,于香港及华南地区进行物种保育和生态系统复修的工作,将人与大自然重新联系,并提倡永续的生活方式。


嘉道理转型后,将重心转移到了人与自然的层面,加入了许多与野生动物保育与保护相关的工作,并就此分化出了多个部门。


多年来,嘉道理持续改善着早年因开耕山林造成的栖息地破坏。从科学种植本土植物着手,一点点修复园区内的环境;其中就包括将许多外来植物替换为更适合当地野生动物利用的本土灌木和果树。


随着时间的推移,嘉道理园区内的次生林生长了起来,并再次拥有了许多野生邻居。


园内的一处山坡,1950-1960(上)年与2014年(下)的对比  图片来自官网


今天,我想带大家云逛一下嘉道理园区,看一下现代化的今天,人与一座野性的山和生活其中的野生动物们是如何共存的。




态度决定高度


由于当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拥有香港唯一家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嘉道理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几乎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野生动物被送来寻求救助。


虽然大部分个体都能够被顺利野放,也还是有小部分的野生动物不符合放归标准,它们将作为园区内的永久居民或教育动物被展出。


一部分被走私的爬行动物成为了展示动物 图片来自官网


当动物们因人为的因素成为宠物,或受伤不得回到野外的时候,究竟给它们一个怎样的宿命才算合情合理?


作为一个保育机构,又要通过怎样的角度来展示这些动物,才不算歪门邪道呢?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


生活在嘉道理的雌性赤麂  迪迪 图片来自官网

莎纱  图片来自官网

赤麂菲菲


迪迪和莎纱均为孤儿,从小被人带大,因此过于依赖人,丧失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和警惕性,便都留在了这里,充当起了园内的大使。

它们的笼舍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有饲养员细心的照料,都得到了不错的照顾。

外舍植被丰富,地面高低错落,有许多遮挡物,铺在地面的泥土时常被翻动软化,天气炎热时也有撒水龙头降温,形成小水塘供它们享受等等。


虽然嘉道理并不一个动物园(不会买动物来饲养),但却没有马虎地对待园内的动物,饲养员每天都会给它们送去从山上砍下来的新鲜植物,这看似没什么,也是应该做的,但是很多正儿八经的动物园都不一定能做到这点。

然而饲养员仍然对这个笼舍的安排不满意,说可以的话,自己还想多种一点可以供它们食用的植物在外舍,再多一些垫材等等,大大方方地说出了这些思考和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并没有觉得难以启齿。

我看到了一种对待动物的态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



让它们的存在具有意义


园内还有许多的动物,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回到野外,嘉道理在满足这些动物的福利的同时,也尽可能让它们的存在持续拥有价值。


猛禽庇护所 图片来自官网


一部分无法放归的猛禽会成为教育动物,由训练员定期带到展示区域授课,讲解猛禽的知识和它们无法放归的缘由,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并在未来正确地对待身边的野生动物。


但是,当动物的状态不好时,课程就会取消。毕竟,动物福利永远是圈养环境下,动物饲养员需要恪守的第一准则。


训练员正在给这只叫做Harry的领角鸮称重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手法。图片来自官网


野生动物保育它不是一个口号,做了就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去落实,这并不简单,但我感到嘉道理在努力做好。


除了专业的训练员授课以外,嘉道理还有定期的园区开放日,由志愿者公开授课,讲解每一种动物的自然史和作为公众能保护它们的方法。


作为教育动物,可以被触碰的球蟒


我看到一些中年的叔叔阿姨,带着扩音器,绘声绘色地给上蹿下跳的孩子们介绍豹猫、赤麂和果蝠的知识。

图片来自嘉道理官网


小朋友们都弓着背试图去寻找藏在棕榈叶下的果蝠。即便它们都躲得很好,呼呼大睡以致于很难被看见,但是并没有人抱怨说看不见好无聊。大家接受了动物的这些行为与本能,在理解的同时也依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虽然游人来来往往,但完全敞开的赤麂外舍并没有人往里投喂,没有人打扰动物的作息。菲菲悠然自得地出现在我50厘米外的笼舍边缘。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一个保育机构究竟该怎么展示这些动物呢?

要知道,这些无法被放归的动物大多有着曲折的身世,它们身上的故事能够吸引关注,引起人们的共情。

在情感的催化下,我们也得以更好地引导人们把目光从动物个体的命运投向这一物种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充分了解其生命史和生存现状,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

所以,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确的展示和深入的科普教育,才是对得起这些动物,并让它们后半生仍充满意义的唯一方式。


图片来自官网


当然,嘉道理的自然教育和动物展示中值得夸赞的远不止这些,我也没有办法在文章里一一复述,我所想展现的,是他们的态度。

 

寄希望于用科普板上的只言片语让人醍醐灌顶是不切实际的,一家机构想要向公众传递一种理念,必定要从自身出发,以专业的展示、优秀的细节来春风化雨,带动公众去思考去感受,从而让人们由内而外地改变。


除了充分发挥了动物的魅力,嘉道理自然教育部门组织的线下活动也非常丰富有趣,随便瞄一眼他们的网页就知道了。


当人们有了选择,有了正确的打开自然的方式,那么与生态和谐共处便不会那么艰难。


图片截自官网



老园区有毛病?那我改改


引水道改造


嘉道理做的好的地方有很多,我觉得做得最出彩,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园区一些历史建筑和景观进行的再改造。


在极端的硬化设施面前,即便是成年的中大型动物也难以逃脱,这只赤麂在费力挣扎试图逃脱后,用尽力气,后不治身亡。照片:Kathleen Daxon


在北京,我们看到硬化的河岸,总是会觉得心里堵得慌。直上直下的河道里,没有植物可以生存,也很难容纳野生动物。蛙类、雏鸟无法爬上这样堤岸,动物们无法繁衍。水体虽在,但死气沉沉。


嘉道理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在过去,修建宽阔的引水道时,并没有考虑到野生动物的需求,因此设施会造成一些意外的伤亡事故。


嘉道理在一些设有高混凝土屏障的引水道两侧设立出口,以便动物在两片林地之间穿梭(如图示) 。照片: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据职工说,在上图这个引水道还未被改造前,曾多次发现无法逃脱的赤麂幼崽和豪猪宝宝。亲兽在一旁非常紧张,却无能为力,如果不是救助员及时赶到进行干预,不久便会虚弱死亡。

因此,嘉道理吸取了教训,对园内多处硬化的设施进行了再改造,设计了逃生路线。引水道左右两处变成开放的出入口;增加了两旁墙壁的防滑度/缓坡/梯级,来减少动物被困住的风险。

嘉道理在一些引水道两旁加设缓坡,帮助被困的动物逃生(如图示) 。照片: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据专家艾加里博士解释,缓坡是首选设计,因为各种各样的动物都适合使用,例如:滑行的蛇类、手掌大的蛙、短脚的豪猪等;而梯级较适合赤麂、果子狸和豹猫。

令人高兴的是,自从改变了引水道的结构,再也没有出现幼崽被隔离的事故,说明这个方法还是可行有效的。

以前,我总觉得硬化的设施似乎很难被改动,但其实,如果我们真的为动物和生态着想的话,改变只在一念之间,即便是坚硬如水泥的障碍物,也可以更加友好,区别只是想做与否罢了。

可见,要保护本土动物并没有想得那么困难,比起展开宏伟的保育项目,为什么不先从身边的野生动物开始做起呢?更多戳:什么样的动物园才能保护本土物种?首先你得看笼舍外的…… ,更多戳:和你一起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不想了解一下吗?

反观一些动物园,将土著的野生邻居逼上绝路,实在让人感到无语又痛心。


水库内的鱼梯与浮岛

难得一见的鹰嘴龟 园内的教育动物之一


另外一处改造是针对鹰嘴龟的鱼梯设计。


水坝一侧修建了适合鹰嘴龟的鱼梯

嘉道理园区内,所有的水源都来自于一处溪流,它为整个植物园提供了用水,同时所有的动物也依赖着这一条贯穿山体的水流生活。

其中就包括野生的鹰嘴龟,对你没有听错,在内陆快被抓光的鹰嘴龟在这里有一个健康且稳定的种群。

据职员描述,科学家曾做过个体识别,并认为嘉道理内有约180只不同的鹰嘴龟个体,对于这个园区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过去,嘉道理以农业为重,曾抽光了整个水库的水,直接用于农田的灌溉,这对当地的两爬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现在他们都秉持着只用多余的水的理念,即只利用溢出水库的水灌溉农地。这样,在冬天时,水库也能有足够深的溪水帮助野生动物过冬和迁徙。

夜巡时遇到的黑眶蟾蜍

夜巡时遇到的香港瘰螈

一侧修建的鱼梯也帮助鹰嘴龟攀爬硬化的水库边缘,他们曾发现亚成的鹰嘴龟、蛙、鳅、虾等使用鱼梯,并且当地鹰嘴龟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在水坝以上的地方。植物保育组的职工在做植被调查的时候,也在水库附近的草堆中发现了鹰嘴龟的蛋。

鱼梯细节 图片来自官网

这些迹象都说明,即便是一些小的用水习惯和设施方面的改变,也可以帮助动物脱离困境,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年久失修的水库会有漏水的情况,为了缓解修复水库时造成的人为干扰,嘉道理想到了水中浮岛。

人工浮岛在全球各地都被普遍使用,尤其缺乏岛屿的水域,可为野生动物于水平面上下的位置提供躲藏、休憩及繁殖的空间。浮岛不但能降低水温,同时能透过依附的水生植物来改善水质。图片来自官网


图片来自官网


通过实验,嘉道理的职员发现不少蛙类、鱼类、蝾螈和水鸟都会利用浮岛。鉴于效果还不错,目前园区内许多本土动物展示的水池内也有类似的装置。

嘉道理说自己还将继续实验和观察,希望在未来鼓励政府采纳这一技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栖息地修复。


上述的这些简短的介绍也许没能令你感到为之一振或者大开眼界。但是,在我看来,嘉道理所秉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却很好得表现在了这些点滴之中。

他们做的生态友好的小例子还有很多,比说,在园内被台风刮倒的树木会被收集、碾碎、发酵、分解然后回归大地;又或者,比起用车搬运物资上下山,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他们决定用一头强壮的骡子来承包这一工作,作为一个零污染的运输工具。


与一座山一同生活,应该就是从细节和时刻的觉醒开始,从每一处着手,端正态度,不断尝试用更生态的方法与一座山呼吸,与大自然一同前行。


最后带大家欣赏一下园区内无处不在的精心设计的科普展板。



- END -
.....关于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你还可以读.....

20年,“动物保护”发生了什么改变?


原来,国外是这么研究水獭的啊!



更多: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长耳鸮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星哦

态度决定一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