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 水-土界面微生物调控碳排放

YH Wu & SC Wang TheInnovation创新 2022-03-15

稻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CH4作为一种增温效应更强的温室气体,其全球排放量有10%以上来自于稻田。长期以来,稻田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甲烷生产和消耗的绝对参与者。事实上,除土壤微生物之外,稻田中的水-土界面也存在着物种丰富、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聚集体这种微生物聚集体在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何种作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有多少?一起听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吴永红团队怎么说。


图1 图文摘要


稻田中的水-土界面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的活跃区。由于光照、氧气和养分相对丰富,水-土界面间上存在大量微生物,包括藻类、细菌、真菌,以及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各种碎屑,统称为周丛生物(periphytic biofilm)。这些周丛生物由微生物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包裹、交织,并黏附了生物碎屑、矿物质(如铁、铝、钙)、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当以藻类为优势组成时,形成肉眼可见,厚度最高可达5 mm。

图2 稻田水-土界面上的周丛生物


水-土界面是CO2、CH4等温室气体在土壤和大气之间交换和运输的重要通道。其中,水-土界面的周丛生物很有可能参与稻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的生产、消耗和运输过程,但目前缺乏相关的系统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相界面过程团队,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稻种植区分别开展了田间实验,初步估算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周丛生物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量,揭示了周丛生物影响稻田碳转化和碳排放的机制。 


1.周丛生物增加了稻田CO2固定量和CH4排放量

研究对整个水稻生长季中稻田的CO2和CH4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在有周丛生物存在的稻田中,CO2固定量和CH4排放量均高于无周丛生物附着的稻田。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稻田中,周丛生物贡献的CO2累计固定量分别为79211118 kg ha-1,周丛生物贡献的CH4累计排放量分别为4.81014.3 kg ha-1(图3)。

图3 稻田周丛生物贡献的CO2固定量和CH4排放量


2.稻田周丛生物是大气CO2向CH4的转换器

周丛生物中的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形成有机物。被固定的有机碳会随着藻类代谢和死亡而被释放到表层土壤中,为土壤异养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来源。其中,在厌氧的土壤中,这些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通过水解、酸化和乙酰化等反应生成乙酸、CO2和氢气(H2)。而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则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些小分子产物合成CH4,并通过水-土界面排放到大气中。

整体来看,周丛生物就像一个生物转换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到稻田中,这些被固定的碳经过微生物的系列转化,最终以CH4的形态排放到大气中


3.周丛生物活动会加剧稻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CH4是一种比CO2更强效的温室气体,其导致全球变暖的潜势是CO2的25倍。如果将周丛生物增加的CH4排放量换算为CO2当量,那么在温带稻田中,周丛生物的存在会使稻田的有效CO2排放当量减少;在亚热带和热带的稻田中,周丛生物的存在会使稻田的有效CO2排放当量增加,反而加剧了稻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总结与展望


水-土界面微生物(周丛生物)在稻田碳转化和碳排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碳循环模拟和预测时,应充分考虑界面微生物的作用。未来,通过人为调控界面微生物(如优化其物种组成和代谢活性)有望定向改变水-土界面碳循环过程。该研究为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提供了新思路。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1)00117-X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一期以Report发表的“Contribution of periphytic biofilm of paddy soils to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and methane emissions” (投稿: 2021-08-06;接收: 2021-11-23;在线刊出: 2021-11-26)。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1.100192


引用格式:Wang S., Sun P., Zhang G., et al. (2021). Contribution of periphytic biofilm of paddy soils to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and methane emissions. The Innovation. 3(1),100192.



作者简介

吴永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科技部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江苏省“333高层次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主要从事基于微生物聚集体(自然生物膜、周丛生物)的土-水界面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英文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成功转让(或许可)。


Web: http://www.issas.cas.cn/yjsjy/dsjj/bssds/201404/t20140410_4088181.html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古老能源焕发新“碳”活力

The Innovation | 碳中和技术与前景

The Innovation | 科学家构建首个近实时全球碳地图

The Innovation | 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IPCC报告的新认知

The Innovation | 碳中和:通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The Innovation |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展望:中国的行动与导向

The Innovation |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湖泊氮积累增加

The Innovation |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冻土退化吗?

The Innovation | 综述:植物耐盐的适应性机制

The Innovation | 离子液体体系中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期刊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们来自全球29个国家;每期1/3-1/4通讯作者来自海外;已被78个国家作者引用。目前有189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0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从此走起。


第2卷第4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2期

第2卷第2期

第1卷第3期

第1卷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