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 地球的转换断层是一个“多元宽变形带”吗?

Fan Zhang TheInnovation创新 2022-03-15

导  读


地球岩石圈由板块组成,板块之间有三种类型的边界,分别是拉张型的大洋中脊、走滑型的转换断层以及汇聚型的俯冲带。目前对洋中脊、俯冲带的复杂结构及变形演化研究较多,而对转换断层的认知甚少。在经典模型中,转换断层被认为是简单的窄走滑断层;然而近期研究发现,宽广的多元变形带普遍存在于全球大洋转换断层,该研究近日以Report形式在线发表在The Innovation上


图1 图文摘要


地球板块运动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他大地质事件。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但大板块交界处相互挤压或撕裂,形成一系列蔚为壮观的山脉、裂谷和海沟。除了挤压或撕裂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走滑类型的板块边界,叫做转换断层。转换断层垂直于大洋中脊,将洋中脊分割为多个部分,其形态对板块扩张方向的改变较为敏感。因此,深入研究转换断层的演化过程与机制,对完善地球板块构造学说至关重要。

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了革命性的板块构造学说,随即人们对洋中脊和俯冲带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转换断层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对海底地震规律性及演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开始关注转换断层的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挑战了“转换断层是简单走滑断层”的经典模型。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模型,诠释了大洋转换断层及其临近区域“多元宽变形带”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太平洋-南极洲板块边界的希曾(Heezen)、萨普(Tharp)与彼特曼(Pitman)等转换断层系统显示出了平行于转换断层的隆起、较深的转换断层谷和附近的裂谷带等地形特征(图2)。研究发现,这些地形是随着1200万年以来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逐渐形成的。

图2 希曾、萨普与彼特曼转换断层海底地形及地震分布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为了适应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转换断层附近会产生“多元宽变形带”(图3):首先,转换断层发生了垂直运动;然后,在转换断层外形成较小的正断层;再者,随着进一步拉张,这些正断层可能发展为裂谷带;最后,其中一些裂谷带有可能发展为新的转换断层。

图3 转换断层“多元宽变形带”形成与演化模型


通过对全球不同地区的研究发现,“多元宽变形带”是全球海洋转换断层的固有特征。这种宽广变形既可以是拉张型,也可以是挤压型,从而形成全球海洋转换断层的复杂地形。

图4 全球转换断层宽变形带的典型范例


总结与展望


在地球三大类型的板块边界中,转换断层受到的关注最少,然而它在大洋板块扩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提出的全新概念模型,本研究诠释了大洋转换断层“多元宽变形带”的形成与演化机制。该机制表明,转换断层不应被认为只是一条简单走滑断层,它会通过一系列变形来适应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深入研究复杂的转换断层地形,对解密板块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1)00118-1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一期以Report发表的“Mechanism of progressive broad deformation from oceanic transform valley to off-transform faulting and rifting” (投稿: 2021-04-22;接收: 2021-11-26;在线刊出: 2021-11-27)。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1.100193


引用格式:Zhang F., Lin J., Zhou Z., et al. (2021). Mechanism of progressive broad deformation from oceanic transform valley to off-transform faulting and rifting. The Innovation. 3(1),100193.



 作者简介

张 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俯冲带系统的板块形变以及对大地震、海啸与水循环的影响,南海构造与岩浆活动,以及大洋中脊与转换断层的相互作用等。曾获第八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青年科学家奖。现任《Terra Nova》副编辑。


个人主页:http://www.omg.scsio.ac.cn/document.action?docid=60036

林 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国际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对海洋地球科学与地震学作出卓越贡献。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亨利-比奇洛杰出海洋学家讲座教授等。历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教授等。曾任国际大洋中脊InterRidge主席、美国科学院海啸委员会等。


个人主页:https://www2.whoi.edu/staff/jlin/

周志远,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深海地球动力学、俯冲带动力学、大洋与南海岩石圈及地幔演化等。现任《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青年编委。


个人主页:https://ocean.sustech.edu.cn/views/Teacher_information.html?id=320

杨宏峰,香港中文大学长聘副教授。主要从事地震震源物理、俯冲带动力学,断裂带结构、诱发地震等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现任EQS, ERA, SRL副主编。2018年获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个人主页:https://www.cuhk.edu.hk/sci/essc/people/yang_hf.html

Jason Phipps Morgan,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当选我国特聘专家,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会士、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勒夫奖得主。专业领域为地球动力学,通过表面观测、地震方法和数值模拟研究地球内地壳的自然运动过程,地质结构及板块动力学等。曾长期在知名高校任职,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基尔大学、康奈尔大学以及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等。


个人主页:https://ocean.sustech.edu.cn/views/Teacher_information.html?id=46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长寿”之谜

The Innovation | 科学家构建首个近实时全球碳地图

The Innovation | 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IPCC报告的新认知

The Innovation | 碳中和:通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The Innovation |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展望:中国的行动与导向

The Innovation |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湖泊氮积累增加

The Innovation | 小叶子大学问: 热带气候与神秘的森林物候策略

The Innovation |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冻土退化吗?

The Innovation | 如果福岛核废水入海,海洋将无“净土”

The Innovation | 太平洋“发烧”,印度干旱加剧?



期刊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们来自全球29个国家;每期1/3-1/4通讯作者来自海外;已被78个国家作者引用。目前有190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1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从此走起。


第2卷第4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2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3期

第1卷第2期

第1卷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