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双十一”个体观察:消失的仪式感和购物车

何老师 源记物语 2024-04-11

一旦人们进行消费,那就绝不是孤立的行动(这种“孤立”只是消费者的幻觉,而幻觉受到所有关于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精心维护),人们就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编码价值生产交换系统中。在那里,所有的消费者不自主地相互牵连。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今年双十一你买了什么?羽绒服、餐巾纸、包包、视频网站会员、冰箱、口红、无人机、菜刀、牛仔裤、吉他……

 

你还拥有什么?网盘里的电影、一张床、通讯录里的人名、阳台上的袜子、用拼音打字的能力、微波炉里的饭盒、不到一万天的时间……

 

你失去了什么?掉在地上的冰淇淋、水槽里的头发、昨天的阳光、说出口的承诺、去年的帽子、教科书上的知识、一段可有可无的关系……

 

在你获得的同时,也不断在失去。

 

今年双十一的电商平台的得失心也值得玩味:他们不公布数据。理由我们猜得到,最不一样的地方,不在技巧层面,而是消费者的心态和大环境的变化。从10月底今年的双十一第一波攻势开始时,我就断断续续地跟全国各地的五个朋友聊了一下关于他们的双十一。这些个体的感受和观察,不代表潮流,不预测趋势,只是纯粹的个人好奇罢了。

 

01 我早买完了

  

“我早就买完了,1号就付尾款了,后面还有吗?”


贰妞是一个90后自由摄影师,目前在平遥。她印象中,国庆后,已经在手机上收到各种双十一的推送了。“又买了好多胶卷,当然,女生要用的化妆品护肤品啥的也都买了”。但她懒得去研究那些技巧,看到那个预付定金后就直接下单预订了。“也怕抢不到嘛。”跟她聊的过程中,她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感觉早就已经过了双十一,但其实双十一还没来。“商家的广告打破了我们的时间感。”这是她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以下是部分聊天记录:

 

我:你不会去守着那个双十一的零点了吗?

贰妞:不会。没那时间,而且,不应该都差不多嘛。

我:应该还是有差的吧?

贰妞:可能吧,但我觉得也不会差到哪去。

我:以前你守过吗?

贰妞:守过啊!以前大学的时候在宿舍跟室友一起抢!哇,早早就准备好了,那个晚上拒绝一切邀请,男朋友叫也不出去,十点就洗完澡了,还提前给手机充值怕没有流量。结果还经常抢不到,想想还是年轻啊。

我:这不就是仪式感嘛。

贰妞:对哦!现在都没有了。

我:那你之前的那些东西都到货了吗?

贰妞:早都到了,现在物流很快啊。

 

02 我没空啊

  

“我没空啊,得做助播。”


琪琪猫还没毕业,是05后。现在在杭州的大学里学广告学。“我们这行真的不知道未来做什么,我一直在兼职做淘宝模特,刚好有个机会做助播,我就想学学,毕竟青春饭吃不长。”身处这座电商之都,她比部分同龄人对电商的接触更直接。“我之前听同事说,他们都研究过数据啦,很多商家的双十一也不一定是全年最低价。得看每年的铺排,有时618还更便宜呢。”因着职业关系,她经常能拿到一些便宜的产品和心仪的折扣。但我问她真正的理由是没空吗的时候,她又想了很久。“应该也是因为进了这个行业,有点麻木了。”

以下是部分聊天记录:


我:你现在一个月赚多少钱?

琪琪猫:具体的数就不说了,不过还是不错的,反正我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从这来。

我:还能买那么多大牌。

琪琪猫:害,我有一点渠道资源嘛。

我:那你在网购上花钱最多的地方是什么。

琪琪猫:女生嘛,肯定是化妆品、护肤品咯。毕竟我还是要面对镜头的。

我:毕业以后想做什么?

琪琪猫:还是做直播啊。

我:竞争很激烈哦。

琪琪猫:我不在杭州做,回老家做。这不就是你们所谓的“降维打击”嘛。

我:那你今年买到手的东西里,觉得最值的是什么?

琪琪猫:好像。。。。都差不多吧。

 


03 我不用淘宝

  

“我不用淘宝,我连支付宝都没有。”


老贝是齐齐哈尔一家国企的员工。他自称比较警惕消费主义的,网购没什么必要。“倒也不是没有用过,很久之前用过,后来卸载了。反正要买啥让我媳妇买就行。”我一直怀疑他骗我,毕竟他也是80后,很难让人相信不参与到网购之后。但他说他的生活很稳定,一个男人要消费的东西也不多,“一条秋裤就能穿5年”,所以网购的意义不大,“微信支付完全可以解决。”

以下是部分聊天记录:


我:你就没有过在网上消费的冲动?

老贝:冲动肯定还是有的,但我不用这些软件就是为了从源头控制冲动吗?

我:那你平时钱都花在哪?

老贝:买烟、喝酒,给家里用。

我:不花在自己的爱好上?

老贝:刚才不都告诉你了吗?

我:所以双十一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老贝:我老婆又要花一大笔钱呗。

我:她都买啥。

老贝:不知道,反正从十月份家里就一堆的快递了。

我:每年都这样?

老贝:差不多吧。

 

04 我没有购物车

  

“购物车?没有,拼多多没有购物车,而且我都在直播下单啊。”


月宝妈是四川江油的家庭主妇,闲下来的时候,最喜欢看直播。她多数时候在拼多多上买东西,“物美价廉”,女儿明年要上小学,她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了,也打算找点什么东西来直播带货,“久病成医嘛,每天都看直播,感觉自己也行。”最近疫情有点反复,她又开始囤一些物资,“国家不也鼓励我们储备生活必需品嘛”,从十月份开始,她就买了很多口罩、酒精、大米、油什么的。聊天最后还问我,“你要链接吗?”

以下是部分聊天记录:


我:为什么要囤那么多东西?

月宝妈:看着直播上有卖,感觉不错就买了呗。

我:你这消费太冲动了。

月宝妈:我还好吧,又不是闭眼买的。

我:会不会买到很多没用的东西?

月宝妈:回来觉得没用退货不就完了。

我:那你退货的东西多吗?

月宝妈:没数过,应该不少吧,反正附近的小哥跟我挺熟的。

我:那你今年双十一花了多少钱?

月宝妈:我没算过,各个平台七七八八,也有大几千?感觉这段时间都在买买买。


05 我不敢买

  

“不敢买,每个月都得还房贷车贷。日子这么紧巴。”


阿B是清远一家代工厂的小老板,我上周才联系上他。他不知道双十一这个话题有什么好聊的。他职高毕业后去做过骑手,当过超市收银员,后来也开过网店,最后在家乡亲戚的支持之下,从一个小作坊开始花了8年时间慢慢做成了现在的小工厂。“看起来是老板,其实很累。头发都快没了。”疫情反反复复,大订单接不到,连工人也很难招,他做的又不是针对消费者的产品,转型都不知道怎么转。“每天都在想怎么撑过去,花钱的事不敢想。”

以下是部分聊天记录:


我:疫情对你们影响很大吗?

阿B:挺大的,虽然我们的客户主要来源不是国外,但整个环境下也不好。

我:有想过什么招吗?

阿B:想了很多,但也没什么用,没有人会投资我们,贷款又拿不到。

我:既然平时不敢花钱,双十一不就是一个打折的时候嘛,应该集中在这个时候把该花的花了。

阿B:我需要现金啊。要用的时候再说吧。

我:你老婆也不买吗?

阿B:不买。两个孩子的花费也不小,我们都不是公职人员,没啥保障,哪敢乱花钱。

 

在整理这些聊天记录的时候,我忽然想到马丁帕尔的一个摄影项目:《生活的成本》。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好凌乱,而且都是很细碎的生活画面,好像没什么意义,但看完之后,又感觉到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捆住了自己。

 




可能是最近枯燥的学术书和工具书看多了,开头用了比较感性的文字。其实我也搜集了一些数据,但后来还是希望回到个体。


在动荡的时代里,个体更值得被关注。


— END —

一点个人小解读。想到哪写到哪

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欢迎评论或留言。我会回复的。

✍️✍️✍️


回顾往期【公共热点/沙雕研究】精彩:

元气森林运营同学操作失误:200万上个热搜?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王朝初立,笑果破圈

《鱿鱼游戏》大火背后:人人都想要一个一次性的困局解决方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