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晟宇:师生情谊,山高水长——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李晟宇 语言战略研究 2023-03-17

2023年2月6日,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本期特推送邢福义先生弟子、北京师范大学李晟宇老师《师生情谊,山高水长——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一文,以示追怀。

哲人其往,遗泽长存,邢福义先生千古!


师生情谊,山高水长

——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文丨李晟宇

2022年12月底,得知先生健康状况堪忧,我很担心。2023年1月中旬,先生健康状况好转,知道这个消息,我松了一口气。谁知2月6日,正月十六,突然收到消息,敬爱的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不敢也不愿相信。在我心里,先生像桂子山,像桂子山上的大树,一直屹立在那里。

2001年3月,我第一次踏入华师北门,那是我踏入师门的起点,也是我人生的新起点。2023年2月9日,我送别先生,再次走进华师北门,路斜斜而上,通向桂子山,路两旁法桐依旧,却再也没有先生一边散步一边思考问题的身影。

2004年6月,论文答辩后,李晟宇与邢老师合影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作为先生的学生,在华师学习的时候能得到先生的悉心指导,毕业了,离开华师了,仍然会得到先生的点拨。先生有问必答,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2014年,我在日本亚细亚大学教中文,产生了一个关于“汉语事实”的疑问,发邮件向先生请教:“我们常常谈到汉语事实。不论是传统的语法研究,还是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应用型研究,都离不开汉语事实。随着研究的深入、细化,人们可能需要知道‘汉语事实’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或者说需要进一步的界定。比如就汉语教学来说,有人认为正确的汉语才是汉语事实,有人认为错句也是汉语事实。”先生很快回复我说:“你所提的问题,要解释清楚,需要很多时间。现在,我只能回答你这么几句话。‘语言事实’,是说汉语的人所说的汉语话语成品。‘说汉语的人’,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东南西北,性别不分男女,年龄不分大小。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凡是得到大众共同认可的,才是通常的语言事实,‘普通化’的语言事实。只有这样的语言事实,才能上教材。”让我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先生专门写了《汉语事实在论证中的有效描述》(《语文研究》2014年第4期)一文回应我的疑问。

亦师亦友,志在高山

先生在谈学风时主张“对人,切忌‘居高临下’”,先生也是这样做的。先生和学生的关系,用先生的话说就是“亦师亦友,志在高山”。先生是名师大家,但非常喜欢与学生讨论问题,最喜欢学生带着问题去找他,然后一起分析、讨论,学生会在这种讨论中获得极大启发和进步。  

华师语言所经常有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主讲人有华师的老师,也有外请的专家学者。我第一次在华师听讲座,是入学后不久在语言所会议室。当时我想自己是学生,应该往后坐,于是坐到了后排。先生走进会议室后看到我坐在后面,要求我往前坐,我当时心里是有些惶恐的。后来在华师呆得时间长了,明白了先生为什么要我往前坐。在先生看来,学术交流并无主次之分,“高山”才是目标。先生曾专门写文章谈过如何对待不同的观点、如何求信存疑,这是一种做学问的胸怀。先生不但经常与专家、教授交流,也喜欢与学生交流,在先生看来,这种交流、讨论会使学生进步,也可能引发自己的思考。在先生的言传身教下,语言所形成了保持学术交流的良好风气和氛围。老师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既会在讲座、会议这类正式活动上畅所欲言,也会在食堂就餐时交流一下自己思考的问题,甚至是路上偶遇,也会聊几句自己的研究。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随时随地的交流,碰撞出了很多火花,而这种交流,更是一种互相间的鼓励,激励大家不断前进。

邢老师在给研究生开会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

这次送别先生,又到了语言所,语言所搬到了新楼。去语言所,一出电梯,就能看到墙上的横幅:抬头是山,路在脚下。这是1981年先生送给当年硕士生的一幅横幅,是先生亲手书写的,语言所换过几次地方,但这几个字总是伴随着语言所。如今这八个字成为华师语言所的所训,也成为每一位桂子山语言学学子的座右铭。

先生强调在治学上学风先导,做人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要尊重事实,脚踏实地,要永远站在问号的起点上。

如今先生走了,但他对学生的指导、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将会使学生永远受益。

右起:屈哨兵、方欣欣、邢福义、李晟宇、胡清国、周统权

师生情谊,山高水长

先生对我的影响,不只是学业。站在先生面前时,回忆起先生的身影时,有时感觉他像父亲。

博士毕业前夕,我在北京东奔西走地找工作,有几个机会可以考虑,对此我犹豫不决,于是打电话请教先生。先生并没有分析哪个机会更好,而是说了一句让我终生受益的话:“晟宇,机会来了,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先生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在后来的生活中,每当遇到类似情况,我都会想起先生的这句话,都会更勇敢地向前。

在我的很多人生节点,很多生活瞬间,都有先生的指导、鼓励和祝福。

2009年1月,我发邮件告诉先生自己当爸爸了,先生回复说:“祝贺你当了爸爸,为小宝宝祝福。”

武汉冬天阴冷。2013的冬天,我给老师寄了一件毛衣保暖。2013年2月4日,我收到老师的邮件:“寄来的衣服收到了。十分感动。师生情谊,山高水长!为你,为你一家,深深地祝福!”先生在寒冬中,也惦记着我和家人。

2015年9月,我写了一篇小文发给先生,先生回复说:“寄来文稿,非常高兴,我会认真看的。”我写得粗浅,先生却看得认真,这是先生对学生的鼓励和关爱。

2017年9月10日,我发邮件祝先生教师节快乐,先生用喜庆的大号红色粗体字回复我“节日快乐”。耄耋之年的先生百忙中还特意挑选字体和颜色来传达节日的问候,先生心里装着学生。

2018年9月,我给先生发邮件,告诉先生我去美国达慕斯大学教中文,先生回复“十分高兴”,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2020年1月,我从美国给先生发邮件拜年,先生回复说:“谢谢惦念,大年快乐,望多保重。”疫情之中,先生惦念着远在异域的学生,嘱咐我多保重。

2月9日,我去武汉送别先生,得知我多年前带给先生的一件小纪念品,先生还一直珍藏。

送别先生,回到北京,一位同事对我说,邢老师直到最后还在为大家着想,选择正月十六离开,不影响大家过年,选择寒假开学前离开,不影响大家工作。

先生个子不高,但其待人的胸怀,对事业的情怀,确是如山一般伟岸。

桂子山上的伟岸身影,将激励我砥砺前行。

师生情谊,山高水长。


作者简介

李晟宇,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教师,邢老师2001级博士研究生。

编排:逯琳琳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相关推荐

沉痛悼念邢福义先生!

李宇明:《邢福义选集》跋

姚双云:三忆恩师邢福义先生

储泽祥:搁箸吐哺 立德树人——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胡向东:我与邢福义先生的“秘密联系”

李晋霞:我敬仰的人走了——怀念邢福义先生

周荐:邢师永存我心间的几枚温馨剪影

亢世勇:深切缅怀邢福义先生

徐杰:邢福义老师三两事

方欣欣:据沧海而观众水,江河之会归可见——缅怀恩师邢福义先生

朱斌:恩师之爱 | 纪念邢福义先生

李宇明:含泪送别邢福义先生

张邱林:《汉语语法学》的事实发掘与理论创建之路丨纪念邢福义先生

周毕吉:我心中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向平:在先生最后的日子里——痛悼邢福义先生

谢晓明:走近桂子山上的那棵大树——怀念恩师邢福义先生

李沛:追忆恩师邢福义先生

李向农:我心目中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汪国胜:我和语言学丨纪念邢福义老师

石锓:我心中的邢福义老师

丁力:怀念导师邢福义先生——师从先生的几件小事

王玉红:他的笑容永远都在——怀念我的恩师邢福义先生

王耿:追忆我与邢福义先生的师徒缘

李向农:邢福义先生对湖北省语言学会建设发展的重大贡献

戴庆厦:邢福义先生是我的学习榜样——沉痛哀悼好友福义兄

李英哲:横隔远洋数千里直跨亚美两大陆的友情丨纪念邢福义先生

邵敬敏:路在脚下 志在高山——为缅怀邢福义先生而作


邢福义:“语言事实”的从众观(附第4期目录)

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