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歌曝光Pixel 4“掌上雷达”实现悬浮触控,用户吐槽:逼我买支架?

小LV AI星球 2022-04-27



相比触摸屏或者语音识别技术,谷歌认为,有物理反馈和触感的交互是更自然的控制方式。


撰文 | 小LV

编辑 | 李郁然

公众号 | AI星球


近日,谷歌提前披露了将在今年10月发布的手机Pixel 4的两项新功能:动作感知面部解锁,用户无需触摸手机就能完成这项任务。


其中,动作感知功能离不开谷歌自己的Project Soli芯片,通过雷达即可探测手机附近的手势动作。
例如,在介绍视频中,谷歌演示了拇指和食指一起摩擦,以模拟在智能手表上转动表盘。


谷歌在其官方博客中表示:


“Pixel 4将是第一款带有Soli芯片的设备,它为我们新的动作感知功能提供动力。你只需挥挥手,就能更换歌曲、闹铃和静音通话等。
这些功能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Pixel系列会越来越好,动作感知功能也会越来越完善。”


此外,添加面部解锁功能后,Pixel 4的解锁功能将与目前的iPhone不相上下,看起来似乎还比指纹解锁更方便。


如果这项功能真的好用,谷歌也对苹果手机发起了挑战:大多数的iPhone手机,除非其是正面朝上,否则面部识别无法工作。


此外,谷歌还确认Pixel 4将会在支付中使用面部解锁功能:“面部解锁几乎可以在任何方向工作,即使你把它倒着拿,也可以用它进行安全支付和应用的认证。”



用户在意的安全性上,谷歌表示,与iPhone一样,生物识别数据将存储在本地的安全芯片中,永远不会与其他谷歌服务共享,以确保用户信息的隐私性


谷歌此次还公布了Pixel 4顶部来识别用户面部信息的内部设计,这些传感器都包含有Face ID识别模块、红外、泛光感应原件、Soli雷达芯片、音频端口、点阵投射器(Dot Projector),以便在各种照明情况下工作,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面孔。


用于面部识别的内部传感器设计


Soli是什么?


Soli是一项运用微型雷达监测空中手势动作的新型传感技术。这种特殊设计的雷达传感器可以追踪亚毫米精准度的高速运动,然后将雷达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之后,识别成一系列通用的交互手势,方便控制各种可穿戴和微型设备。


这些交互手势可以通过人们平时所熟悉的一些物理工具和动作,比如按钮,转盘和滑杆来实现。


相比平面的触摸屏或者语音识别技术,谷歌认为,这些有物理反馈和触感的交互方式是更自然的控制方式


目前,关于手掌与手指运动识别与追踪的技术,市面上已经有好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1. 微软Kinect为代表的深度感应技术(结构光和飞行时间两种);
  2. LeapMotion为代表的红外线投影与成像;
  3. uSense为代表的光学立体成像技术。


相比这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采用毫米波雷达的Soli技术有以下几种优势:


一来,依赖红外线的深度感应和投影技术在室外红外线干扰多的环境可靠性很差,毫米波雷达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其次,基于光学立体成像的技术需要相当大的计算量获取深度数据,高的分辨率较难实现,功耗不低;同时由于依赖可见光,在低光亮环境无法使用,毫米雷达波也没有这方面问题。


同时,因为毫米波雷达的频率远低于红外线和可见光,相比基于红外线的飞行时间技术,毫米波雷达可以以很低的计算量获取物体的运动与方向。


毫米波雷达对于一些材料还有很好的穿透性,不受光路遮挡的影响。


Soli技术示意图


而从公开资料来看,Project Soli的雷达使用的是57-64GHz的频段,理论上可以实现毫米级别的分辨精度因此雷达传感器芯片可以集成到硬币大小的芯片中,从而安装在各类设备上——而其他的解决方案目前还不能如此小巧。


因此,Project Soli最适合的应用就是智能家电和设备上的近场手势识别,即检测距离在一米以内的手势识别



实际上,Project Soli在2015年就公布了原型视频,由谷歌Google’s Advanced Technology&Projects部门研发。


但2019年才开始投入应用到Pixel 4中,虽然谷歌官方还没有明确Pixel 4的发布时间,但从过去几年来看,Pixel新品都是在10月推出,也就是苹果的新iPhone发布一个月之后。谷歌此番提前公布之举,颇有截胡的意思。


不过,类似动作感应的功能并不新鲜,很多年前三星Galaxy手机上就有,但因为过于鸡肋而被吐槽——除了实际应用中的迟钝外,从用户使用习惯上来说,看到手机最直观的反映还是去触屏,而不是和手机保持一段距离,然后去挥手


那么,手机隔空手势操作的应用场景在哪里?难道还要配备一款手机支架不成?


谷歌硬件,失败、失败、失败


被冠以“iPhone杀手”的Pixel手机从2016年10月5日正式推出以来就成了谷歌的“亲儿子”,各种测评网站连给高分。


但Pixel手机并不是一款具有颠覆性的产品,也没有让人尖叫的黑科技属性。


而且,谷歌Pixel系列手机的品控一直有问题,例如之前被曝出的通话杂音拍照闪退屏幕色彩偏移过快烧屏屏幕疏油层磨损过快等,导致业界一直传出“谷歌做不好硬件”的声音。



虽然没发布过真正颠覆行业认知的硬件产品,但这位科技巨头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在硬件领域的探索。


2011年,谷歌斥资125亿美元收购垂死边缘的摩托罗拉——而这起谷歌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却给它带来了巨大的财务亏损。


3年后,谷歌将摩托罗拉移动转手给联想,交易价格折价近100亿美元。


此外,谷歌也放弃了2013年末花大手笔收购回来的多家机器人公司,包括在2017年6月将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和Schaft出售给日本软银集团。



2012年,Google高调发布过一款社交流媒体播放器“Nexus Q”,这也是Google第一款完全拥有自有品牌的硬件产品。


5个月后,官方就下架了这款还未发售的产品。


同年诞生于Google X实验室的产品Google Glass也是风靡一时,它可以拍照、录像、捕捉突发画面。此外,它还能导航、接受手机的通知信息等等。



不够清晰的使用场景、不到5小时的续航时间以及高达1500美元的“装逼”成本,最终让这款产品无缘个人消费市场。推出3年后,谷歌宣布停售。


2017年,Google Glass低调回归,推出Google Glass EE,是前代的小幅升级,主要面向工厂和医院,不对外发售。



这几年来,谷歌又相继发布了包括智能手机Google Pixel系列产品、智能音箱Home Hub、街景拍摄设备Trekker、AI摄像头Google Clips,以及多款智能手表,产品涉及手机、摄像、AR/VR、AI多个领域,也都曾在发布会上惊艳全场,最后却因为没多少消费者买单而逐渐退出大众视野。



今天,在硬件市场屡战屡败的谷歌不在追求简单的市场份额,而是通过在AI、AR、智能家居、智能化办公方面的持续发力,完成软硬件的整合,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AI生态。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Pixel手机似乎还无法帮助谷歌在硬件领域一雪前耻。


END

社交平台色情骗局的“进化”后

是不断升级的猫鼠游戏


——社交平台色情骗局也在更新换代

AI难敌对抗性图像的“愚弄”


——被欺骗的AI可能会“做出”危险举动

奔驰博世联合搞定

“最后一公里的自由”


——德国迎来首个L4级自动停车服务

科创板AI第一股

——成立16年专利129项,

视觉算法一统安卓手机市场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