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刘春燕 语言科学 2022-04-24

二语产出与控制

有研究(Green,1998;Meuter and Allport,1999)表明,在二语加工过程中两种语言同时处于激活状态,因此需要双语者使用认知资源来控制两种语言的激活水平。相对于单语产出,二语产出涉及双语词汇的激活与选择(提取),二语词汇提取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控制。但对于怎样将控制过程融入语言产出模型,现有的文献还缺乏明确的描述,这也是母语产出中被忽视的问题。由此二语产出的研究也为母语产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二语产出流利性的获得、词汇选择、语码转换等二语产出现象中控制所起的作用。所谓流利性,就是“在在线处理的时间限制条件下迅速、顺利、准确、明晰和有效地将思想或交际意图转化为语言”(Lennon,2000)。有研究表明,二语的说话速度与平均语流长度比母语要慢或短得多(Kormos,2006)。这一差异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如自动化程度低,二语词汇、句法、形态和语音的知识不足,抑制母语产出程序所需的注意资源不足,以及需要更多的自我监察等。这里我们先讨论自动化程度的问题。自动化指在执行某项认知活动时无需注意控制,注意控制在这里指的是有意图、也可能是有意识地进行某项活动,并消耗认知资源(Kroll and de Groot,2005)。而认知资源中的加工容量是有限的。如在母语阅读中,字母的识别是自动的。自动化的特点是迅速、无意识、无需努力和连续轨道式的(ballistic)。在母语产出中,只有言语计划和监察需要注意资源,其他言语产出机制可并行地自动化运行,不需要说话人的有意监督。但在二语中,句法和音位编码对于初级学习者而言不可能达到自动化,即使高级学习者也只能做到部分自动化。由于缺乏自动化,二语产出过程就无法与母语产出相提并论,亦即其产出速度要降低许多。除了自动化,还有一个因素是流利的语言使用所必需的,即基于注意的加工过程 (Segalowitz and Hulstijn,2005)。这些基于注意的加工过程与自动化的加工一起构成二语流利性的基础。基于注意的加工过程包括学习语言时聚焦于(将意识指向)语言本身,如成功学习所必需的注意形式及聚焦于形式的技能(Doughty and Williams,1998)。选择性注意也与流利性有关,如在有噪声的条件下将注意聚焦于语音流交际信道,或对带有社会语言信息的语音线索的选择性注意,或对话轮线索的注意等(Levelt,1989)。最后,语言本身也具有注意指引功能,语言被听者或读者用来形成所传递信息的心理表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这一注意指引功能在交际目的中起核心作用。Segalowitz 和 Hulstijn 发现,反映语言的注意指引功能的二语技能与单词识别的 自动化水平显著相关(Segalowitz and Hulstijn,2005)。因此,自动化需在更大的背景下来观察,即在控制系统如何在复杂技能的习得与执行中起作用这一背景下考察。相对于母语产出而言,二语产出涉及双语词汇的激活与选择(提取),二语词汇提取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控制。在 Levelt(1989,1999)的言语产出模型中,词汇编码起着中心作用,因为词库包含句法信息且负责句法加工。因此双语词库是目前二语产出研究中研究最多的领域。词汇编码中有关激活的词是如何被选择(提取)的有两种观点(Costa,2005;Kormos,2006):一种是特定语言提取观,认为只有意欲使用的语言的词才会被选择;另一种为非特定语言提取观,即不管哪种语言的词都会被进一步加工。两种观点中,控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第一种观点中(Costa,2005),即使非意欲使用的语言的词注也被激活,但它们在选择(提取)时会被忽略。词注被认为携带了语言标签,词汇概念被认为是语言所特有的(Costa and Caramazza,1999)。检验机制确定所选的词注是否与意欲表达的概念相匹配。其控制过程被认为是“简单提取,复杂选择”,因为它假定概念与词注之间有直接的对应,且存在一个检验机制来确定是否选对了词注。在第二种观点即非特定语言提取观中(Kormos,2006),控制的方式是由一个抑制机制完成的。其中最著名的抑制控制理论是 Green(1998)的抑制控制模型(参见本章第一节)。综上所述,词汇选择(提取)中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检验机制;二是假定存在抑制控制过程。Costa(2005)认为,有一个办法可调和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观点:假定在非熟练的双语者中,非意欲使用的语言的词节点的激活可能影响言语产出行为,但当他们成为熟练双语者时,非特定语言的加工会转变为特定语言的加工。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成本分析可揭示双语者语言选择的内在过程,该过程与控制密切相关。语码转换的研究表明,语言选择取决于语言水平、语境提示和监察能力等因素(Meuter,2005)。虽然语言水平高与更好的言语表现联系在一起,但在进行语码转换时,从较弱的二语转换到占优势的母语比反向转换需要更大的认知成本。该成本是以启动话语的时间来测量的。这种语言转换时的非对称性可用语言定势惰性来解释(Meuter and Allport,1999);或者也可用抑制控制理论来解释,即系统内的抑制控制包括了选择一种不同语言的任务图式和抑制非目标语的词注两方面的抑制控制(Green,1998)。在说二语时,说话人需要不断地抑制占优势的语言,在二语环境下尤其如此。此外,为了便于语言选择,双语者会使用一些有用的策略,其中最常见的策略是更多地抑制更强的母语,特别是在需要使用两种语言的场合中。在现实中,这一策略可提高弱势的二语的可用性从而使双语者便于使用二语。这些都说明有效的语言选择可能需要更多的加工资源、更复杂的监察能力以及更有效的策略,以确保语码转换时的顺利交流。 控制、自动化、二语词汇提取和语码转换虽然看上去是不同的问题,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语言产出。人们也许会问:控制过程及其相关过程是位于各加工模块之外还是属于加工模块本身?双语者如何选择性地控制两种语言?怎样进行双语转换?这一系列问题在双语产出中比较突显,但在单语产出模型中也极其重要。这里我们要问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有多少“智能的”加工或复杂的加工是在言语形成器模块(如词汇提取与选择、句法编码、音位编码)本体进行的,有多少是位于这些模块之外,如概念准备、任务图式等其他层次?其答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言语形成器模块是简单的高度自动化的,它一旦启动就以连续轨道式的方式运转,且具有非常简单的本地加工原则;有人认为每一模块都有高度复杂的程序,如验证程序、选择抑制、“标签”和“信号旗”等(Schriefer,2005)。在 Levelt(1989)的早期言语产出模型中,不同的加工成分是高度本地化运行装置,以自动化和连续轨道式的方式运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模块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部分是因为产出模型因新的研究证据而做了相应的调整。其结果就是与十年前相比,人们谈起模块时认为其包含更加复杂的智能化的“模块内”加工。但是,有人也选择不同的解决途径,即使加工模块尽可能保留本地化、自动化和简单性的特征,而将控制及其相关过程置于加工模块本体之外。
 本文摘自:刘春燕著《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03-063664-5

责任编辑:王丹 乔艳茹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聚焦第二语言(简称二语,包括外语)产出的心理语言学前沿问题,目的是力图探索二语的产出和学习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机制。我们系统地梳理了母语及二语口语产出模型、二语写作产出模型、二语词汇提取模型、二语会话及协同机制等理论模型;同时对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提取、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工作记忆在二语产出中的作用、二语口语非流利性、产出中的词汇偏差效应、二语产出的自我修正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绪论 1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言语产出的认知心理模型 11
第一节 Fromkin的话语生成器模型 11
第二节 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 13
第三节 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型 16
第四节 小结 21
第二章 二语产出的模型及影响因素 23
第一节 二语产出模型 23
第二节 二语产出与控制 26
第三节 二语产出中的影响因素与个体差异 28
第四节 小结 30
第三章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研究 31
第一节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的模型评介 31
第二节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的研究内容 36
第三节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研究的未来展望 41
第四节 小结 43
第四章 双语言语产出中词汇提取研究 44
第一节 单语及双语心理词库 44
第二节 单语及双语言语产出中的词汇提取机制 47
第三节 小结 53
第五章 二语习得的协同效应研究 54
第一节 母语协同研究 54
第二节 二语协同的实证研究 62
第三节 协同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66
第四节 小结 67
第二部分 实 证 篇
第六章 双路径教学对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识别学习的效果研究 71
第一节 英语词汇识别 71
第二节 双路径模型 73
第三节 研究设计 78
第四节 结果 80
第五节 讨论 81
第六节 小结 82
附录6.1 后测试卷 82
附录6.2 语音意识测试卷 83
第七章 二语水平对二语词汇表征和加工的影响研究 85
第一节 研究背景 85
第二节 文献综述 8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89
第四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91
第五节 小结 94
附录7.1 实验材料 94
第八章 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96
第一节 研究背景 96
第二节 文献综述 9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02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讨论 105
第五节 小结 108
第九章 汉语产出过程中的词汇偏差效应研究 109
第一节 研究回顾 109
第二节 实验研究 111
第三节 总体讨论 117
第四节 小结 118
附录9.1 实验材料 119
第十章 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中的自我修正过程研究 12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2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1
第三节 研究设计 124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126
第五节 小结 129
第十一章 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非流利填充策略研究 13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3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33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33
第四节 小结 139
第十二章 高中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协同效应研究 141
第一节 协同效应研究综述 14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42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 146
第四节 小结 151
第十三章 工作记忆容量对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 15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53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54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56
第四节 讨论 159
第五节 小结 161
第十四章 工作记忆对英语学习者二语叙事语篇主题推理的影响 16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62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62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程序 165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167
第五节 小结 171
附录14.1 主题推理测试的叙事语篇举例 172
参考文献 174
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表 193
后记 196


长按识码,即刻购书



延伸阅读:相关阅读/公益讲座/项目申报/


1.相关阅读

二语代词性别一致性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心理语言学系列论坛预告(1月13-3月24日)
2020年心理语言学研究热点回顾
第六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


2.公益讲座

3月18-24日语言文学讲座/论坛/会议(第42期)

3月17日重磅讲座:胡安江/孙茂松/毛浩然教授等主讲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3.项目申报
(1)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从规划到立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语言学交流群


小编邀您入群


欢迎入群共享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