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被拒后能不能再次投稿?

分享 语言科学 2022-04-24
向期刊投递稿件的形式主要有:邮寄打印稿、发送电子稿和进入在线投稿系统投稿(指期刊已建立网上投稿系统,由作者自主在线投递)。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邮寄打印稿和发送电子稿将逐渐被网上在线投稿所取代,这主要是由于在线投稿具有直观、快捷等特点(首次使用在线投稿时,需要作者注册相关信息,并要求作者牢记帐户名和密码)。

  1 投稿被拒的原因分析  


作者都希望自己花时不少、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能够尽快发表,而实际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件遭到拒绝。投稿被拒后,有的作者会埋怨编辑部有眼不识真金,有的作者会觉得因自身是无名小辈而遭拒,也有的作者急忙找名人或熟人推介、走关系等。其实,这些做法均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寻找自身的原因。投稿被拒的原因中,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外,恐怕不乏投稿技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1 作者未细读征稿简则
大多数期刊都有相应的征稿简则,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体、公式、图表及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还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要求。如果没有细读相关说明或者不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就很可能影响稿件的录用。

1.2 稿件内容与期刊主题不符
投稿被拒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稿件提交给了错误的期刊——超出了所投期刊的学科领域或栏目范围等。例如,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投到了化学期刊上,投稿内容与期刊的风格、栏目或热点相差甚远,就很容易遭到拒绝。

1.3 其他原因
投稿被拒的原因还有许多,诸如书面表达差、实验数据欠缺、没有创新或者图表错误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的作者稿件标题都写错了,其责任心遭到质疑;有的作者写完文章之后,不做任何检查,文中错别字较多,严重影响了编辑的阅读,进而影响了稿件的录用。另外,期刊的办刊思路也可能因主编的改变而改变,或者个别编辑会因地域偏见而拒稿,甚至有的编辑部规定,如果审稿专家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给出评审意见,就直接拒稿等。

  2 稿件的再投递  


一般来说,著名期刊的退稿会远远超出录用稿件。稿件被拒后,作者要调整心态,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修改,重新投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提升稿件质量
稿件的质量是投稿成功的关键因素。撰稿后,最好的办法是多检查几遍,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题目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别字,再看看文字是否可以压缩,要简而精。

2.2 寻找合适期刊
每种期刊都有自身的办刊宗旨和相对稳定的稿源。有的作者好高骛远,喜欢投著名期刊,结果常被退稿。稿件被退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因此,作者要客观评价稿件,确定几个适合投稿的期刊,了解所投期刊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期刊。通常每个期刊都由数个栏目组成,投稿前,应先搞清该刊的出版周期,了解该刊开设的栏目,还应大致了解该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将自己的文章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一下自己的文章适合哪类栏目,投稿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者在看稿时能准确、及时地归档处理。编者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

2.3 细读投稿须知
通常在每期现刊中都会找到投稿须知之类的信息(如征稿简介、期刊站点介绍等),也可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当然,还可直接联系编辑部。在基本了解投稿须知后,可下载该刊的文章,按照该刊的内容和格式编排自己的文章。

2.4 熟悉投稿流程
确定再投稿期刊后,应了解该刊的投稿流程,可免去许多麻烦。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作者投稿、编辑处理、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和最终结果等,这些过程中,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认真解决相关问题。

(1) 作者投稿。应严格按照投递期刊的排版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文章——包括题目、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等。例如,有的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
(2) 编辑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完成,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有的期刊稿件先到主编手里,主编再派给归口的编辑。
(3) 专家审稿。过程较为漫长,主要取决于审稿专家的审稿速度。如果被邀请的专家不想审,编辑只好另请专家评审,这就会延长审稿时间。通常正规期刊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回信。没到时间就催稿是不礼貌的行为。
(4) 作者修改。要求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修稿时,作者应直入主题,逐条回答专家的提问,按照专家的建议认真修改。另外,还要吃透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因为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是什么样的文章。
(5) 最终结果。编辑部通常要等所有专家的评审意见返回后,才通知作者审稿结果。有的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专家,作者理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积极推荐审稿专家,提供专家的详细信息。现在有些著名期刊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审稿专家否决就退稿。

  3 结束语  


通常,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有的热门期刊审稿周期达4个月之久,而发表周期在1年半以上(主编需要综合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稿量以及热点问题等情况,才能最后作出明确的答复)。此时,需要提醒作者在文章未发表前,不宜匆忙上传网络平台,以免被一些地方小报或不良期刊发表,造成一稿多投或者剽窃的恶果。例如,有位作者提前把自己的文章上传到博客上,被其他期刊发表了,而这位作者根本就未向该期刊投稿,造成了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行为。现在许多著名期刊不刊登已上传网络的文章,这要引起作者的注意。

另外,文章正式出版后,作者应与原稿逐字逐句对照,仔细查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思考还可能存在哪些不足?哪怕是标点符号,都应引起注意,以便不断提高撰稿水平。

本文来源《学报编辑论丛(2012)  》,原文题为《试论被拒稿件的再投递 》,作者是石平。
本文转自:社科学术圈。


对论文修改与发表有困惑?在这里可以获得答案或启迪

好文章并非落笔即成,惟有反复修改方能成就佳作;而佳作亦不宜自赏,惟有投稿、发表,才能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智慧成果的分享。

 

一篇文章从完成初稿到最终发表,要经历怎样的修改过程、修改到何种程度呢?

 

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左、中、右三栏分别是原文修改过程定稿三个版本:


以上案例节选自黄忠廉、杨荣广与刘毅等师徒三人合作的论文《“中国文化外译+互联网”工具及策略优先规划论》。表中的划线部分大致示意了三位作者对原文增补和删减的部分,除此之外,一些句子的顺序也有所调整,力求论述更加完善、充实、贴切。

 

那么,具体到操作层面,修改一篇文章,该从何处下手?

投稿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发表后又该如何持续跟进乃至推进系统研究?

 

学人与学子针对论文修改与发表的种种困惑,均可在黄忠廉教授的《人文社科论文修改发表例话》一书中找到答案或启迪。

本书分“原理篇”与“例话篇”,先精炼阐释论文修改与发表的要点,再以大量实际案例,细致探讨论文修改与发表的真经。

 

例话主题广博,涵盖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种,辐射翻译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学、宗教学、教育学等学科,展示了30余篇文章从选题构思、到成文自改、再到师生同门互批互改的过程,接地气地呈现了作者在论文修改与发表中的心路历程。每篇例话之末还设有“旁观者清”部分,记述黄忠廉教授的思考、见闻或收获。

 

全书“干货”满满,语言讲究学术性而又不失趣味性。值得人文社科学者与学子参考!


 本书目录 

(下滑查看更多)

序 文不厌改 问世有道


原理篇
第1章 论文修改关 3
1.1 成活环节 3
1.2 宏观微调 12
1.3 微观大改 28
1.4 修改艺术 47


第2章 论文发表关 57
2.1 必经发表 57
2.2 投稿须知 58
2.3 发表程序 63
2.4 三步审稿 68
2.5 面对反馈 72


例话篇
本体深究类例话
第3章 他山之石可攻玉 82
3.1 借问他山之石 83
3.2 精炼文章标题 86
3.3 雕琢文章框架 89
3.4 点燃星星之火 90
旁观者清 91


第4章 问题驱动构框架 93
4.1 精炼问题读文献 94
4.2 围绕问题修纲目 98
4.3 宏微结合显逻辑 100
旁观者清 103

第5章 趣味学术“新八股” 104
5.1 冥思深处火花隐 105
5.2 海量文献迷译林 108
5.3 巧用“八股”石成金 111
5.4 编辑妙手连译心 115
旁观者清 117

第6章 文章偶自书中出 119
6.1 摘书另成文 120
6.2 歧误何纷纷 121
6.3 一字不轻下 127
6.4 今朝把示君 130
旁观者清 132

第7章 层楼叠榭精设计 134
7.1 构思选题广开路 135
7.2 文献阅读奠基石 137
7.3 拟定提纲架龙骨 138
7.4 修改打磨雕梁栋 140
旁观者清 144

第8章 异中求同生别面 146
8.1 杂志与己共定题 147
8.2 大小兼顾可列纲 150
8.3 译例选取多用心 152
旁观者清 155
学科交叉类例话

第9章 跨界融合出思想 158
9.1 教研相长酿选题 159
9.2 译史研读固基础 160
9.3 视角渐现终跨界 162
9.4 细思精雕屡修改 162
9.5 发表之后诸总结 165
旁观者清 167

第10章 思路融合新模式 169
10.1 孜孜揣度图构建 170
10.2 方法综合可借鉴 173
10.3 文理兼备框架妙 176
旁观者清 177

第11章 命题合著夯基础 179
11.1 余音绕梁 感受曲中“译” 180
11.2 反复调整 改进纲与题 181
11.3 众里寻他 破平淡立意 184
11.4 深入浅出 文道至于简 186
旁观者清 188

教育教学类例话
第12章 读书思考做文章 191
12.1 众里寻他千百度:写什么?192
12.2 爱好由来落笔难:如何写?196
12.3 剪裁妙处非刀尺:怎么改?198
12.4 处处用心皆学问:怎么办?201
旁观者清 202

第13章 青蓝互融出新彩 204
13.1 科研始终为教学 205
13.2 研究教学出选题 207
13.3 推敲写作积思想 208
13.4 以文会友拓思路 212
13.5 学术增长于教研 215
旁观者清 218

龙虫并雕类例话
第14章 龙虫并雕于报刊 221
14.1 广泛阅读抓选题 222
14.2 拟定标题构全篇 223
14.3 巧取材简繁适宜 226
14.4 多种媒介共传播 229
旁观者清 230

第15章 从幼到壮渐生成 232
15.1 选桩留干深挖根 233
15.2 移花接木通文脉 234
15.3 删削旁枝炼文字 237
15.4 深入浅出易理解 240
旁观者清 242

第16章 师徒联手创新思 243
16.1 系列选题觅骊珠 244
16.2 炼纲目构筑风骨 248
16.3 师徒互改有真法 250
16.4 答疑精修始成稿 253
旁观者清 255

报纸文章类例话
第17章 会议综述见功力 258
17.1 无思路草草写成 259
17.2 没头绪继续深化 260
17.3 摸门道文章升华 261
17.4 读例文修缮提高 264
17.5 善总结一通百通 264
旁观者清 265

第18章 以小见大显本色 267
18.1 人物写作 魂有其三 267
18.2 标题新奇 立意自明 269
18.3 分合显形 逻辑严谨 272
18.4 删繁就简 主题突出 276
旁观者清 279

东西会通类例话
第19章 发文原在用“心”中 282
19.1 潜心追踪是基础 283
19.2 精心选题是前提 284
19.3 苦心翻译是保证 286
19.4 费心投稿成关键 287
19.5 细心修改点金石 289
19.6 诚心沟通有惊喜 291
旁观者清 293

第20章 另辟蹊径出重围 295
20.1 原文长成:研究训练之关键 296
20.2 投稿受挫:搁置冷却忌心急 299
20.3 延展研究:连接博士后训练 300
20.4 确定方向:回炉重炼现新颜 302
20.5 投稿退修:改无可改斯为善 304
20.6 总结与反思 306
旁观者清 306

期刊书评类例话
第21章 摸索路径成书评 309
21.1 认知书评定方向 310
21.2 阅读为本法不同 311
21.3 麻雀虽小也需纲 315
21.4 循径修改定文章 315
旁观者清 318

第22章 借题生文合己长 320
22.1 被动合著逼私想 320
22.2 带着目的去阅读 322
22.3 方法明确巧改文 323
22.4 解剖麻雀大作为 326
旁观者清 328

代跋 文章不厌百回改 反复修缮佳作来



 作者简介 


黄忠廉  博士,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专攻变译理论、科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理论翻译学、汉译语言、汉外对比等。主持国家社科项目6项,部级7项,出版学术著译作32部,主编丛书7套,发表学术论文310余篇。


扫码下单,即可获取论文修改发表宝典!

1.相关阅读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句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官群:具身语言的理论基础
语言文学研究成果速递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语体研究
《春秋左传》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研究

2.公益讲座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山东大学迎百廿校庆学术活动(7-10月)
心理语言学线上论坛|Brian MacWhinney/Tim Hunter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学术讲座系列
8月23-30日语言文学讲座/会议/论坛(第64期)
外研社系列讲座(8.25-9.23)

3.论坛/会议
高校外语专业硕博研究生学术论坛
第八届当代语言学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生学术论坛
“2021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
第六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
四川省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通知
跨文化与跨学科——语言、文学、新闻传播论坛
北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论坛
第一届语言健康研讨会
首届语言智能研究高层论坛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第五届“语言学博士论坛”
第17届功能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4.方法工具
(1)互动赠书||带你玩转翻译技术
(2)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3)雷蕾教授《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重磅上市
(4)国内常用语料库集锦
(5)免费下载英文电子书网站集锦
(6)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暑假书单
(7)华东师大外院推荐专业读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