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研究

马蓉 语言科学 2022-12-22
     “程式语”这一概念由著名语言学家 Jespersen 于 1924 年首次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成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关于程式语的名称问题,学界多年来已提出多达四五十种的术语对其进行描述(李美霞,2011)。其中,formulaic sequence(程式语)被认为是最能完整地反映这一语言现象的术语(Wray,2002)。关于程式语的定义问题,李美霞(2011)归纳了不同学派从不同角度给出的定义,包括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学派。生成语言学认为程式语是一个非合成性的意义整体,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项以句法特征被储存。认知语言学认为程式语是一种处于边缘地位、形式与意义匹配的象征性结构。语料库语言学认为程式语是共现语言现象达到一定频率、有固定结构,且受某一领域公认的语言表达形式。功能语言学认为程式语是词汇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唯一选择的 预制语块”(Sinclair,1991)。应用语言学认为程式语是长度不一的“词 汇句干”(sentence stem),其语法或词汇形式基本不变。      Durrant 和 Mathews-Aydınlı(2011)总结了研究程式语的三种理论方 法:短语学方法、频率方法和心理学方法。短语学方法侧重于某些表达式 的非组合性,将程式语定义为根据词组的含义可以预测的程度或具有相似含义的词可以替换成短语的程度。频率方法(如 Biber,2009;Hoey,2005;Sinclair,2004;Stubbs,1995)关注某些语言组合在写作文本中以高频率出现的趋势,将程式语定义为语言项串(包括词、词类和语义场),在统计上倾向于在语料库中同时出现。心理学方法(如 Hoey,2005;Wray,2002) 侧重于语言的有效心理处理和存储,将程式语定义为语言项的字符串,使用者将其作为整体进行记忆和处理,而不是每次使用时都在现场构建这些程式语。      程式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介于语法和词汇之间,包括习语、复现词丛、语块、二项式短语、搭配、词汇短语等多词结构(Biber,2006;Wray, 2000)。1924 年著名语言学家 Otto Jespersen 首次提出“程式语”(formula) 概念后,程式语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学者们主要从生成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六个视角对程式语进行理论探讨。这些理论探讨范围较广,既涉及程式语的本体研究,也涉及程式语的习得和教学,使我们理解了程式语在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者习得程式语的认知过程和使用特征。      国外程式语的实证研究已有40余年的历史(见 Wong-Fillmore,1976), 根据语义透明度特征,程式语一般分为两类:习语(语义不透明)和非习 语(语义透明)(Conklin & Schmitt,2008)。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频数 比习语程式语更多(MaCarthy,2006),而且在学术写作中承担着重要的 语篇功能,如立场表达、组织语篇、指示参考等。非习语程式语在很大程 度上能够影响学术写作的语言产出,也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测量 指标,因此比习语程式语受到更多的关注。      国内程式语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来自中国知网数据),起步相对较晚。在初期阶段,研究者主要介绍程式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2004 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探讨的主题增多,主要包括程式语的表征和加 工、程式语的使用特征、程式语的语篇功能、程式语运用能力的测量以及程式语的教学模式等(黄燕、王海啸,2011;李美霞,2011)。这些研究 对程式语的认知和教学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程式语的术语繁多、界定不一,不同研究的可比性并不强,因此学者们呼吁对程式语进行分类 研究,以便深入、系统地探讨各类程式语(李更春,2014)。      近些年来,非习语程式语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相关研究仍需拓展与深入。一是需要扩展研究对象范围,以英语为外语的高水平学习者应该得到 重视;二是需要深化研究内容。鉴于非习语程式语在学术写作中发挥的重 要作用,且产出练习比识别练习更有利于程式语的习得(Peter & Pauwels, 2015),我们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非习语程式语对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的影响,以推进程式语在书面语语境中的习得研究。       本书基于英语专业学生100篇硕士论文的自建学习者学术写作语料 库,探讨了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频率、结构类型和语篇功能对中国英语学 习者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程式语的使用与学术写作的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的关系。本书具体回答了五个研究问题:①学术写作中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频率、结构类型、语篇功能等使用特征如何?②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特征对学术写作复杂性的影响如何?③非习语程式 语的使用特征对学术写作准确性的影响如何?④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特征 对学术写作流利性的影响如何?⑤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维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以及程式语的使用频率能否调节这种关系?      本书分为10章。第1章是绪论,包括非习语程式语的相关概念界定和 国内外学术史梳理。第2章回顾程式语频率、结构与功能研究。第3章综述应用语言学领域的语言产出研究。第4章介绍本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 下内容:学习者学术写作语料库的创建,程式语的识别及频率计算,程式 语的结构类型编码及语篇功能编码,写作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测量,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等。第5章从使用频率、结构类型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分析讨论学术写作中的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特征及其原因。第6章分析讨论非习语程式语对学术写作复杂性的影响。第7章分析讨论非习语程式语对学术写作准确性的影响。第8章分析讨论非习语程式语对学术写作流利性的影响。第9章分析讨论学术写作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之间的关系。第10章总结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的关系,包括非习语程式语对语言产出影响的讨论、学术写作非习语程式语研究反思和学习者学术写作程式语运用能力发展的建议。

本文摘自马蓉教授:《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非习语程式语相关概念界定 1
1.2 国内外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3
1.3 小结 6
第2章 程式语频率、结构与功能研究 8
2.1 程式语的识别与提取 8
2.2 程式语使用频率研究 10
2.3 程式语结构类型研究 12
2.4 程式语语篇功能研究 15
2.5 小结 18
第3章 语言产出研究 20
3.1 二语写作语言产出的测量指标 20
3.2 程式语使用频率与语言产出 27
3.3 程式语结构类型与语言产出 28
3.4 程式语语篇功能与语言产出 29
3.5 程式语的使用与语言产出的关系 31
3.6 小结 33
第4章 研究方法 34
4.1 学习者学术写作语料库的创建 35
4.2 程式语的识别及频率计算 37
4.3 程式语的结构类型编码 37
4.4 程式语的语篇功能编码 38
4.5 写作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测量 39
4.6 数据收集与分析 41
4.7 小结 41
第5章 学术写作中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特征 42
5.1 非习语程式语的使用频率 42
5.2 非习语程式语的结构类型 51
5.3 非习语程式语的语篇功能 55
5.4 非习语程式语使用特征的原因分析 62
5.5 小结 66
第6章 非习语程式语对学术写作复杂性的影响 68
6.1 硕士论文的写作复杂性特征 68
6.2 非习语程式语使用频率对写作复杂性的影响 69
6.3 非习语程式语结构类型对写作复杂性的影响 73
6.4 非习语程式语语篇功能对写作复杂性的影响 75
6.5 小结 78
第7章 非习语程式语对学术写作准确性的影响 80
7.1 硕士论文的写作准确性特征 80
7.2 非习语程式语使用频率对写作准确性的影响 81
7.3 非习语程式语结构类型对写作准确性的影响 82
7.4 非习语程式语语篇功能对写作准确性的影响 83
7.5 小结 85
第8章 非习语程式语对学术写作流利性的影响 86
8.1 硕士论文的写作流利性特征 86
8.2 非习语程式语使用频率对写作流利性的影响 87
8.3 非习语程式语结构类型对写作流利性的影响 91
8.4 非习语程式语语篇功能对写作流利性的影响 93
8.5 写作流利性的指标效度 95
8.6 小结 97
第9章 学术写作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之间的关系 99
9.1 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之间的相互影响 99
9.2 非习语程式语的频率对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之间关系的影响 101
9.3 小结 105
第10章 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 107
10.1 非习语程式语对语言产出影响的讨论 107
10.2 学术写作非习语程式语研究反思 115
10.3 学习者学术写作程式语运用能力发展的建议 118
10.4 小结 119
参考文献 121
附录1 自建学习者学术写作语料库 135
附录2 学术搭配词表 143
附录3 学术写作核心程式语表 172
第一组:参考指示程式语(Referential Expressions) 172
第二组:立场表达程式语(Stance Expressions) 174
第三组:文本组织程式语(Discourse Organizing Expressions) 176

  



长按二维码

即刻购买本书

科学出版社



1.相关阅读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句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

语言迁移和概念性迁移:理论与实证

李葆嘉教授等——幼儿语言的成长:常用词汇语义系统建构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

杨亦鸣教授导读《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

胡壮麟教授导读《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


2.工具方法
一次搞懂十大文献综述是什么体验?
文科生的编程自白
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语言科学研究的利器——R
趁着假期,论文写起来、项目准备起来|必备书单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3.学术会议
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
第十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语用学专题论坛
第十九届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年会
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
2022年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集锦
2022年第17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2年度“当代语言学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第二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青年学者论坛
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2022(第18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
清华大学第六届语言学博士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