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俭明教授:语言研究饶有趣味

语言科学 2024-03-07

陆俭明先生于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涉及现代汉语语法、语文教学、汉语二语教学等领域。主要代表作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新加坡华语语法》《话说汉语走向世界》等。以下内容根据陆俭明教授《语言是一种资源——兼说研究语言饶有趣味》讲座内容整理。



我们该怎么认识语言?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来看,有三种语言:一是口语,这是有声语言,是每一种语言都有的,是语言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二是书面语,那是运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三是体态语,主要是指听障人士所用的手语。现在发现的六千多种语言里,有文字的语言还是少数,大部分语言是没有文字形式的。人类发明文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标志着人类进一步迈向了文明社会。

以语言的本体性质来看,语言是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文字则是语言的符号,可以克服口语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从语言的功用来看,过去有这样老三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为人与人的交际主要就是靠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我们考虑问题实际都要用语言;语言是记录传承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尽管绘画、音乐、舞蹈也起到记录传承人类文化的作用,但主要的是语言,特别是书面语。

20世纪以后到21世纪初,我们对语言有了两点重要的新认识。

第一点,在语言的本体性质这一层面,认识到语言实际上有两种——除了能够听到的看到的语言以外,还有一种就是存在于人脑心智的语言。有学者把存在于人脑心智的语言称为内在语言(internal language),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语言称为叫外在语言(external language)。因此研究语言很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去考虑、去研究。

第二点,在语言的功用这一层面,语言已成为一种资源。



语言作为一种资源



现在大家逐渐认识到,在当今社会,语言已经成为一种资源,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以见得呢?

对个人来说,语言已经成为生存发展、跟他人竞争的一种重要条件。我国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在研究千禧年的时候说,21世纪的年轻人起码要掌握三种语言,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对语文的评论也充分说明了语言素养、语言能力对个人的重要性。

现实也确实如此。现在的招聘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大多首先考核应聘人员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包括母语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可以说,语言素养和语言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已经跟工资挂钩。

对国家来说,语言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以新加坡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例,新加坡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国家。当时新加坡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欧洲人。华人占绝大部分,但是当时的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一个政策,它以英语作为顶层语言,政府机构、经济领域、教育领域都一律使用英语;同时实行双语政策,每个民族,不管你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别的民族,都既要接受英语教育,同时要接受母语教育。

现在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所以如今国家语言能力跟各方面的信息获取的能力(比如国防、经济、科技等方面信息的获取能力),跟信息资源的储备利用与保护能力,跟国际竞争能力都成正相关。因此现在任何国际交往谈判以及国际利益的争取与维护,都需要有语言能力的支撑。如今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也包含着语言人才的竞争,语言技术的竞争,乃至语言意识、语言规划的竞争。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语言问题,出台有关语言的政策法规。

现在语言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目前出现了一个热门术语叫“语言经济服务”。现在我国的语言产业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九大类业态: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行业、语言文字的康复行业、语言测试行业,语言创意行业,语言艺术行业、语言会展行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行业。而语言产业可以直接为国家创造可观的产业产值。2020年发布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含有语言服务的在营企业40余万(403095)家,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在营企业8928家,总产值为384亿元,年均增长3.2%。2020年的语言服务产值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也达到366.25亿元。

报告中还透露,全球的语言服务产值也都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2019年的总产值就达到496亿美元,全球的服务行业过去11年并平均年增长率为7.76%。

在这一次我们国家扶贫当中语言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再谈语言研究的目的、任务



语言研究的目的任务有四:其一是要考察并描写清楚共时的、历时的语言的面貌,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其二是要在考察描写的基础上,对种种语言现象做出尽可能科学、合理的解释,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其三是要为语言应用服务,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应用,语言研究也不例外;其四是要进行理论建设,因为描写也好,解释也好,应用也好,都需要建立一套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现在从事语言研究的学者专家都向这四个方面努力。

关于语言研究理论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举些例子。

乔姆斯基于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这本书开创了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机制和人类语言共性、个性的新天地。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学派有如下的基本观点:孩子生而拥有一个内在语言装置,家人不断跟他说话,就激活了这个语言装置,孩子从而逐步学会了说话。这是对结构主义的“刺激—反应”的“白板”说的否定。人类语言有六千余种,彼此千差万别,但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差异是由参数造成的。这就是乔姆斯基所提出的著名的“原则与参数”理论。

这里我想讲一个插曲,有一次我们到韩国访问,聚餐时有一位非语言学专业的朋友请我解释一下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我没有从学术上正面跟他讲解这一理论。我向服务员要了一些正方形的餐巾纸,给在座的每人一张。然后我请大家按我的号令办——我发四个号令: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撕掉一个角。然后要求大家把纸展开。大家都遵守四个号令,这就是共同的原则,但每人最后展示的纸的形状五花八门。因为每一步怎么做没具体规定,都可以有所不同。这就是参数的差异造成的。语言也是如此,六千多种语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譬如说,一个及物性谓语动词,一定会有施事、动作、受事,这是原则。但这三个成分怎么安排,怎么体现,不同的语言可能就不一样。比如说我们汉语是“施—动—受”,韩国语则是“施—受—动”。这就是参数差异。


本文摘自北大中文系大师课第三场讲座:《语言是一种资源——兼说研究语言饶有趣味》陆俭明

本文来源: 国际汉语教学网


1.相关阅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
语言迁移和概念性迁移:理论与实证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
杨亦鸣教授导读《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
胡壮麟教授导读《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
邢向东教授:语言研究确应努力走完最后一公里

2.工具方法
一次搞懂十大文献综述是什么体验?
文科生的编程自白
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语言科学研究的利器——R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
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两个维度:申报书的设计与书稿的打磨

3.学术会议
2022年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集锦
首届语言学学术争鸣与理论创新研讨会(提问征集)
第一届数据科学与二语研究国际研讨会
跨学科时代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12.3-12.22)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学术前沿高端论坛(12.17-12.18)
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陆俭明教授:语言研究饶有趣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