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胜利:中国学术之前瞻

语言科学 2024-04-11

编者按:近日冯胜利教授的专著《乾嘉皖派的理必科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小编编发部分文段,以飨读者。

五四至今百年来的中华学术,成就辉煌,有目共睹。但在它已有成就之中,却仍然鲜见创造理论的学说,缺乏对“理论”的重视,因此也缺少“创发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动机)。正因如此,现在的年轻学者们一方面幸享和继承着五四先贤的空前成果,另一方面,又在谋求发展之路上不断向西方寻求新的理论。语法学上的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构式语法、互动语法、认知语法,方言学上的社会语言学(拉波夫)、地理语言学(桥本万太郎)等等,均是其例。但是,中国崛起的今天,其国际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学术上也要有雄心壮志,创造自己的理论,走自己的发明之路。正如著名文学史家张伯伟所云:

人文学研究的宗旨,说到底是对话而非独白,无论是在时间上的与古人对话,还是在空间上的与外人对话。而强调以汉文化圈为方法,则旨在使我们逐步摆脱百年来受西方学术影响而形成的种种模式和惯性,并有望发现一个东方的、亚洲的、中国的知识生产方式,真正开始“中国人文研究摆脱西方中心取向、重新出发”的途程。

其学术宏旨可谓大矣!然而,什么是“东方的、亚洲的、中国的知识生产方式”?一句话,什么是真正的学术发明?以赛亚·伯林在《普通教育》中的说法颇具启发性:“一个学科的真正价值取决于它所创造的概念和理论,而不是它里面的现象或事实。”这种“理论重于现象”的学术价值观,和胡适傅斯年从西化传统发展来的材料主义的思想正相反,但却和富有民族传统的乾嘉理必与章黄发明之学正相吻合。笔者最近注意到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说:“对现代欧洲人来说,建立帝国就像是一项科学实验,而要建立某个科学学科,也就像是一项建国大计。”建立帝国如建学,建立学科如建国,以前似乎很少人有这样的说法,尤其是后者。对此,我们回头再看五四伊始傅斯年的“几分材料几分话”,五四后赵元任的“有易无难说”以及进入现代钱钟书的“理论大厦坍塌说”和王力的“主观演绎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何九盈慨叹“中国近代没有理论”、王士元感慨“中国语言学材料丰富、理论贫乏”的原因所在;当然也就更不忍心承认或承担“没有理论就等于没有建国”的比喻和责任了。然而今天,无论如何都正是我们学术范式更替与回归的大好时代!

王国维、陈寅恪论西方思想无法骤然融入中国学术,然而今天我们发现:西方的唯理思想在中国乾嘉朴学(亦即今天的“文献语言学”)之中已有数百年之久,这恐怕是他们虽然未及但一定惊喜的意外结果,尤其对那些“吾侪所学关天命”的学子们!友人黄君易青语余曰:“论演绎和理性,这个方向有远见,赞同。转变是把用于数理科学的实证主义用于人文科学。戴震、段王、章黄其学说都是理性的,方法是演绎的。段的‘凡同声者必同部’是演绎的,《文始》是演绎的,十九纽二十八部是演绎的。要扭转,就要从哲学翻起,但不能指望学界有大变。我们追求我们认为的真理,就行。”我们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有待后起学子的发明崛起呢?“吾侪所学关天意”,学术兴亡,布衣学子与有责焉!

本文摘自冯胜利教授著《乾嘉皖派的理必科学》,科学出版社出版。

《乾嘉皖派的理必科学》
冯胜利 著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758446

作者简介

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大学语言科学中心首席教授、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受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拉波夫教授,专攻西方语言学,1995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语言学报》联席主编、《韵律语法研究》联席主编。曾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5年)、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副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汉语应用学科教授及中文部主任。研究方向包括乾嘉 “理必” 与章黄学理、训诂学、 韵律语法学、语体语法学、汉语历时句法学、汉语韵律文学史及汉语二语教学与习得。出版中文学术专著15部(其中4部被译为英文、韩文等)、 英文学术专著2 部,主编学术著作16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乾嘉理必的提出 1第二章 当代语言学的科学性与乾嘉学术的唯理性 16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从语言学的发展来看 17第二节 中国的“形式科学” 22第三节 乾嘉的“理必之学” 29第四节 乾嘉学者的理必之学与理性主义 50第五节 乾嘉理必与西方逻辑 54第三章 乾嘉学术的科学突破 57第一节 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看法 58第二节 中国学者自己的看法—以胡适为代表 59第三节 科学家眼中的科学是什么?61第四节 语言学是科学—科学语言学 64第五节 乾嘉学术中的科学要素 67第六节 乾嘉汉学理性传统的继承与终结 79第四章 再论皖派学理中的“理必”“理校”“理训” 87第一节 戴震“理必”的逻辑结构 88第二节 段玉裁的“理校”发明 102第三节 王念孙的“理训”创造 120第五章 《说文段注》演绎推理阐微 122第一节 《段注》理必用语与概念 123第二节 《段注》理必逻辑推理 137第三节 《段注》理必逻辑思想 145第四节 《段注》“理必注论”模式 150第五节 求实与求是 154第六章 《广雅疏证》生成类比发微 157第一节 王氏类比“大端”的确立 157第二节 《广雅疏证》中的类比论证 161第三节 王念孙“生成类比法”的原理和分析 166第四节 王氏之学乃主观之学 174第五节 接续地思考 188第七章 乾嘉理必与章黄学理 190第一节 戴、段、王师徒两代开辟的“理必范式” 190第二节 章太炎的“学术圭臬”与“依自不依他” 199第三节 黄季刚的学术论:玄理与发明 202第四节 章黄之精要 205第八章 黄侃的“发明之学”与傅斯年的“发现之法” 208第一节 乾嘉之理必发明 209第二节 黄侃之发明论 224第三节 傅斯年之“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226第四节 章黄奇葩—黄季刚科学发明举隅 230第五节 汉语语言学上的经验主义及其成就与局限 238第六节 循环论证与互补分布 243第九章 传统理性思维的继承与当代学术理论的构建 247第一节 五四以来的学术范式 248第二节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学术范式的革命 —乾嘉理必 253第三节 民国初年“理必范式”之精华 —章黄之理性主义和发明之学 262第四节 “理必范式”与韵律语法理论的建立 266第五节 “理必范式”与语体语法理论的建立 268第六节 中国学术之前瞻 272

长按二维码

即刻购买本书

科学出版社


1.相关阅读
冯胜利:语言学是科学—科学语言学
冯胜利:什么是科学—从语言学的发展来看
冯志伟教授:计算语言学方法研究
冯志伟先生:GPT与语言研究
冯志伟教授谈依存语法
冯志伟:关于“第三人称数据”的观察和检验

2.学术资讯
语言文学研究热点选题及具体写作方向推荐
第18 届中国当代语言学暨第8届老年语言学国际研讨会
北京大学2024年博雅(语言文学)博士后项目申请公告
第14届外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二语信息加工中的社会情感认知

3.讲座回看
国际期刊论文写作发表系列
语言学讲座回放集锦(八)
语言文学讲座回放集锦(七)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五)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四)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三)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二)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