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5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王子今《芝車龍馬:秦漢交通文化考察》出版

太史政 2022-03-16


芝車龍馬:秦漢交通文化考察

王子今 著

出版:西北大學出版社

字數:293千字

頁數:303頁

版次:2020年12月第1版;2021年3月第2次印刷

書號:ISBN 978-7-5604-4629-5

定價:128. 00元

 

 

作者簡介:

王子今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已出版《秦漢交通史稿》《秦漢鹽史論稿》《秦始皇直道考察與研究》《秦漢兒童的世界》《長沙簡牘研究》《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秦漢名物叢考》《秦漢交通考古》《戰國秦漢交通格局與區域行政》《秦漢交通史新識》《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秦漢交通史新識》《中國蜀道•歷史沿革》《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等學術專著40餘種。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王子今教授近年來以秦漢交通為主題的一些論作,主要內容以具體的交通史問題考察為主。通過跨學科的比較研究方法和多重證據法,廣泛采用考古資料、傳世文獻,堅持實證原則,亦關心交通文化視角的觀察與說明,詳細闡述了交通建設在大一統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對城市“一體化”和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的影響,及對秦漢時期大一統文化的形成產生的推動作用。有的關注點,如《略說里耶秦簡“祠器”“䰍欞車”》涉及信仰世界,《生態史視野中的米倉道交通》涉及生態條件,《漢與羅馬:交通建設與帝國行政》涉及不同文化系統的比較等。本書在考察秦漢時期交通建設這一具體學術問題的同時,提出了“以古鑒今”的具體思路。

 

主要內容

 

秦嶺“四道”與劉邦“興於漢中”

漢中與漢文化的發生與發育——以交通史為視角的歷史考察

武關•武候•武關候:論戰國秦漢武關位置與武關道走向

戰國秦代“西—雍”交通考察

論洛陽“武庫”與“天下沖阸”“天下咽喉”交通形勢

論合肥壽春“一都會”

論秦漢遼西並海交通

米倉道”“米倉關”考

生態史視野中的米倉道交通

戰國秦漢“賨民”的文化表現與巴山交通

論兩漢軍事“委輸”

宛珠•齊紈•穰橙鄧橘:戰國秦漢商品地方品牌的經濟史考察

秦漢長城與絲綢之路

漢代“天馬”追求與草原戰爭的交通動力

勒功燕然的文化史回顧

漢與羅馬:交通建設與帝國行政

秦交通考古及其史學意義

嶽麓書院秦簡《數》“馬甲”與戰騎裝具史的新認識

秦俑“偪脛”說

《鹽鐵論》“掌蹄”“革鞮”推考

略說裏耶秦簡“祠器”“䰍欞車”

論李翕黽池五瑞畫象及“修崤嵚之道”題刻


 

《芝車龍馬:秦漢交通文化考察》

導  言

近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中國古代交通史研究”(項目編號:10XNL001)支持下,我繼續進行以秦漢時期為主要時段限界的交通史研究工作。這本《芝車龍馬:秦漢交通文化考察》,是部分成果的合集。

這是我在近年面世的《秦漢交通史新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8月)、《秦漢交通考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2月)、《戰國秦漢交通格局與區域行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2月)、《秦始皇直道考察與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8年8月)之後,又一種秦漢交通史研究論著。《秦始皇直道考察與研究》是我主編的“秦直道”叢書中的一種。而《中國古代交通文化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2月)研究時段稍寬一些,超溢出秦漢時期。另一種《中國蜀道·歷史沿革》列入劉慶柱、王子今主編的“中國蜀道”叢書之中(三秦出版社2015年12月),也是大致同樣的情形。

“中國蜀道”叢書2018年8月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秦直道”叢書2019年6月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這或許可以理解為交通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學界和社會承認的表現。

本書書題“芝車”“龍馬”,由自《宋書》卷二二《樂志四》載《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中的文句。其中《上陵曲》:“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棹,黃金錯其間。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為車,龍為馬。覽遨遊,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①其中所謂“芝為車,龍為馬”,是想象中“仙人”之旅的神遊感覺。《續漢書·奧服志上》說“乘輿、金根、安車、立車”,這是車輿形制。又寫道:“耕車,其飾皆如之。有三蓋。一日芝車,置瓣來耜之簸,上親耕所乘也。”②似確有稱作“芝車”的實用車型。不過,以“芝”為裝飾,很可能是“芝車”得名緣由。《史記》卷二八《封禪書》:“以木禺馬代駒焉。”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有同樣文句,司馬貞《索隱》:“木耦馬。一音偶。孟云‘寓寄龍形於木’。又姚氏云:‘寓,假也。以言假木龍馬一駟,非寄生龍馬形於木也。’”④所謂“龍馬”,如孟康說,也是制作車馬模型時“寓寄龍形”,從而寄托了某種神秘的象征意義。

“芝為車,龍為馬,覽遨遊,四海外”作為漢人歌詩,體現了當時人們以空前積極的方式啟動交通建設,開發交通條件,乘用華車,驅馳寶馬,“遨遊”宏大空間的精神意境。

秦漢時期,交通線路的溝通,交通設置的營造,交通工具的發明,交通管理的完善,都實現了歷史性的躍進。除了馳道、直道、靈渠、漕渠等重要交通工程之外,多方面的交通建設為秦漢帝國的行政運行、經濟發展、社會融合和文化進步准備了比較好的條件。只是我們目前還不能全面地、真切地、具體地認識並說明秦漢交通的成就。

二十五年前,拙著《秦漢交通史稿》出版。李學勤先生百忙中賜序,為我當時僅僅進行了初步工作的秦漢交通史研究給予了指導和鼓勵。他寫道:“交通史一般被認為是經濟史的組成部分,近年出版的各種書目都是這樣分類的。實際上交通史作為一個學科分支,牽涉的方面很廣,不止與經濟的種種內涵,如農業、工業、貿易、賦稅等等息息相關,和國家政治組織、文化傳播、民族關系、對外的交往,也無不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所以對交通史的探討會對整個歷史文化研究起重要的推進作用。”這是比較早的對交通史研究的意義予以明確肯定的非常重要的學術意見。李學勤先生還指出:“秦人兼並六國,完成中國的再統一後,對全境交通曾有許多建設和規劃,漢代規模宏大的交通系統即沿之而形成,為後世交通的繼續發展奠定了基本格局。”⑤這樣的判斷,是符合秦漢交通發展的歷史實際的。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有益於考察“後世交通的繼續發展”的基礎,並且有益於開拓這一研究方向的合理的學術路徑。

再前推十年,1984年4月,我在西北大學歷史系讀書時,騎自行車從西安至商南考察武關道,後來又考察子午道秦嶺南段,考察收獲有《古武關道棧道遺跡調查簡報》(與焦南峰合作,第一作者,《考古與文物》1986年2期),《子午道秦嶺北段棧道遺跡調查簡報》(與周蘇平合作,第一作者,《文博》1987年4期),《陝西丹鳳商邑遺址》(與周蘇平、焦南峰合作,第一作者,《考古》1989年7期)。相關認識,曾直接求教於任西北大學兼職教授的李學勤先生,得到先生的鼓勵和教示。考察所得包括陝西丹鳳古城鎮戰國遺址的發現,後來和周蘇平、焦南峰聯名發表《陝西丹鳳商邑遺址》(《考古》1989年7期),李學勤先生在《東周與秦代文明》修訂本中第三十章《新發現和新研究》中有所肯定:“1984年,在陝西丹鳳西3公裏的古城村進行調查⑥,證實是戰國至漢代的遺址。這裏發現的鹿紋半瓦當,花紋類似雍城的圓瓦當,幾種雲紋圓瓦當則近於咸陽的出土品。有花紋的空心磚、鋪地方磚,也同咸陽的相似。一件殘瓦當有篆書‘商’字,說明當地就是商鞅所封商邑。這是一個有歷史價值的發現。”⑦這樣的肯定和鼓勵,今天讀來依然感動。我的碩士學位論文《論秦漢陸路運輸》1984年得到李學勤先生親切的指導。算來已經35年了。武關道考察所得關於“武候”瓦當的知識,承李學勤先生指教,成為我確信戰國秦漢武關位置應當在今陝西丹鳳武關鎮的文物實證。這裏還曾出土有“武”字戳印的板瓦。然而我關於這一問題的考論《武關·武候·武關候:論戰國秦漢武關位置與武關道走向》(《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8年1期)卻遲至去年方才刊出。這一方面在於我的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也是李學勤先生指教對於我的研究工作影響長久的一則例證。

回顧35年前的指導,追思師恩,感慨至深。

《秦漢交通史稿》1994年7月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增訂版2013年1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列入“當代中國人文大系”出版,最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即將再版。在懷念李學勤先生的日子裏,再讀這篇序言,依然深心感動。我主編的“秦史與秦文化研究叢書”即將由西北大學出版社推出,其中包括拙著《秦交通史》,也是秦漢交通史研究的收獲之一。我在北京師範大學指導的博士研究生陳寧以博士論文《秦漢馬政研究》通過答辯,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在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充實的《秦漢馬政研究》也列入我主持的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中國古代交通史研究”,2015年5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而後,一些青年學者共同完成的《飛嶺廣路:中國古代交通史論集》2015年10月也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推出。看到交通史研究方向的新人新作,前輩學者也許可以深心欣慰。

本書的討論不免片斷零散,有的內容成文倉促。其中錯誤之處,切望得到批評指正。

①《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10月版,第641頁。

②《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5月版,第3645-3646頁。

③《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9月版,第1402頁。

④《史記》,第484頁。

⑤ 李學勤:《<秦漢交通史稿>序》,《西北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秦漢交通史稿》,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4年7月版,第1-3頁;《北京日報》1994年12月14日;《秦漢交通史稿》(增訂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第1-3頁。

⑥ 原注:王子今、周蘇平、焦南峰:《陝西丹鳳商邑遺址》,《考古》1989年第7期。

⑦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第308頁。

 

(感謝西北大學出版社劉栓先生!)


王子今《秦漢海洋文化研究》出版

王子今《插圖秦漢兒童史》出版

王子今《長沙簡牘研究》出版

王子今《秦漢兒童的世界》出版

王子今《千秋太史公:司馬遷的史學與人類學》出版

王子今《秦漢名物叢考》出版(附詳目并張德芳·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