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卡|一家开在“公园”里的买手店

W* 卷宗Wallpaper 2023-09-11



在德国哲学家Gernot Böhme “atomosphere”(氛围)的框架中,他谈到室内设计是一个社会过程,它将难以捉摸的氛围具体化为概念形式,又配置在人与物的设计网络之中。


商业空间设计似乎都通过高度个性化与概念化的空间氛围迷住了消费者。当我们不得不适应城市的印记无处不在于我们之间的同时,我们与自然和生活本质的距离正在逐渐退化。



今日正式开放的in the PARK mall,在店门口的花坛即做了文章,用玻璃钢与竹制的休闲椅留住匆匆逛街的客人们。


近日落成的in the PARK mall所呈现的氛围似乎在尝试哺育城市进程中的另一面,AIM恺慕建筑设计事务所通过的室内与室外相互呼应的设计网络,呈现生活与空间、在地性与街区文化的融合。


AIM为三层“现所”的连廊做了开放式的处理,三层高的树冠印入眼帘。





不同于当下社会生活围绕着CBD商业区域所建立的中心化趋势,隐秘在静安边界街区内的in the PARK mall带来的是区别于传统百货的新兴“迷你百货“形式。不仅仅从男装到配饰,出版物、音乐、咖啡站、家居用品都置于同一个空间之内。


post post书籍区、tequila咖啡区、配饰区、服装零售区,是in the PARK mall理想概念实现的一部分。


“我们所希望建立的是 ‘附近性’、’本土化’的理念,在重视街区和城市本身的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与之共创源于日常、充满当代性的店铺设计”,in the PARK主理人陈疤疤如此阐述其企划概念。


从引进京城胡同独立书店post post,沪上文艺咖啡店tequila到音乐前辈健崔,in the PARK mall的愿景是“深耕于各行业的工作者,而不仅仅是使多品类成为买手店的’装饰’。” 零售的本质——人、商品与场域之间的适应与匹配少有地被放置于同一个层面上思考。


连接到“现所”主楼的黑胶唱片店,营业时的公放音乐,仿佛从in the PARK mall传出的音乐可以“共振”到整个社区。





in the PARK mall是AIM恺慕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又一新作,后者近年来对将各领域融合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店铺的地理位置还是in the PARK的品牌概念,在承接这个空间设计之初,AIM的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Vincent de Graaf提到,“对我们来说显然是一个目的地。”


AIM制作的图解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新建的楼梯结构是如何穿起这个原始柱网错乱的两层半空间的。


in the PARK mall 之于大众是不同的零售体验,而之于AIM是一个不同的设计体验。“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更隐蔽、更生活化、更接近我们想去的地方工作,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de Graaf说道。


以“公园”概念为出发点,延平路 in the PARK mall的空间设计更偏向于一个从室外开始即连接室内,相互呼应且打破彼此界限的设计表达。


AIM在地铺材料和陈列材料搭配上,用黑色水洗石、红色橡胶、灰色室外地砖来区分三个主空间,镀锌钢板来做时装展陈架具。


从门头外部环境到店铺内,in the PARK mall的“公园”既视感清晰地展现——以玻璃纤维自然的颜色所设计的围树椅与花坛相互映衬, 模仿室外地面材质到室内的延伸,通透的落地玻璃让室内空间一览无余。


进入“现所”会途径的in the PARK mall侧面橱窗,柱网切割出重点男装、男鞋的陈列。


de Graaf说道:“in the PARK并不仅仅是字面上公园的概念,它也与户外有关。


就像店内的晾衣杆、路牌和试衣间与店外的围树椅的设计灵感都效仿于老上海和公园情境的真实状态一般,in the PARK mall 的空间为贴近生活方方面面的“普通物品”赋予了创意的设计感和生命。


也因此,在“公园”概念的传达上,从不同国家公园概念的区别,公园历史的梳理,再到公园内部的廊桥、花坛到围树椅是如何布局,in the PARK 团队和AIM团队同步做了长时间的调查与信息梳理。


AIM在首层错综复杂的柱网设计出效仿公园的“围树椅”。


同时,de Graaf也强调,“这是一个当代的公园,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公园,因为in the PARK所代表的是当代的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空间实体的边界所定义的氛围,还取决于这个实体所包含的材料与物体的配置。探索“当代的公园”的意义并在空间内再现,对于AIM团队来说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从两层半到达三层,由家具、配饰陈列区过渡到三层男装的小阶梯。


公园内的物 ——  树木、石头、滑梯、座椅,这些元素经过巧妙的设计转换与变形之后被移植于室内之中。玻璃纤维的楼梯与花坛、类沥青的地面与橡胶跑道色的滑梯,户外的用材同样在室内予以运用。


de Graaf谈道:“这样的考量消磨了室内室外的边界,换句话来说,就算邀请所有人来到户外,它跟室内的感觉也是相似的,它更具有包容性。”


楼梯内向面的红色橡胶涂料


店面类似“柏油路”的水洗石地面材料


in the PARK主理人陈疤疤亦将此次新店的概念阐述为“以公共性与日常为基因”,从基础材料的选择到空间的设计,也都是以这两个基因为出发点。


在与AIM团队合作反复推敲的过程中疤疤认知到,“很多材料与设计往往不需要一个真正全新的元素来呈现,它完全可以是一个大众使用的材料,但我们把设计尺度改变之后能展示出与众不同的新鲜感。


支撑于两个楼体结构柱网之间的楼梯钢架结构


左图:基础造型木工板

右图:完成面的半透明“玻璃钢”(玻璃纤维)


“公园”的意义本身 —— 亦即其“休闲”和“嬉戏”的一面,也在in the PARK mall的空间内部与外部展开。事实上,这种室内室外相互呼应的设计方式,就好像映射当下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的一面棱镜一般的“叛逆”存在。城市的划分,封闭式的商场,自然的一面的小施往往是不可遏制的。


当从这个角度,再来看in the PARK mall自外而内的整体空间感便会发现,它从细小的物件开始,都在不停的磨去传统店铺所建立起来的围墙。


在室外随意放置的藤椅,天然材料具备可持续性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中式的闲适美感。


in the PARK mall的入口,AIM没有做过多的装置,仅有室外地砖砌出的咖啡吧和刻着售卖品牌的路牌标识。


“藤椅的形状是一种非正式的代表。很多零售店的设置往往都是传达出距离感的东西,然而in the PARK是一种非严肃的表达”,de Graaf补充道。


当所有店铺的设计形式都不免着现代化形塑的“严肃教条”,in the PARK mall所追寻的更像是一个贴近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


它看起来存在于上海城市中心的边缘,却幻化出了融入街区,融入户外的“生活味道”,将社区性与人群真正平等地纳入零售场域的整体性之中。


俯瞰入口处的小花坛



Q&A

AIM恺慕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Vincent de Graaf = V

SSRE=S


S:接到in the PARK委任之初,你看到其店址原始状态的想法是?


V:在开始设计之前,看到这个空旷的空间,我已经很喜欢它了。它非常原始、简单,只有白色的混凝土墙面,没有其他的东西。正方形的内部空间,一切都是非常流畅的,没有标签。


主要楼梯结构从复杂柱网中生长出的施工过程



S:说说「公园」这个概念,AIM如何将其应用于店铺的建构之中? 空间的设计与用材上有何巧思以及别致之处?


V:你现在所见的三层空间并不是原本就相互连接的,所以如何将原始的两层楼打通是我们主要的设计问题。


我们想让它变得更有趣,所以设计了这个巨大扶摇而上的楼梯,他的灵感来自公园中常见的公共滑梯,是这个空间最主要的视觉焦点,也充当了贯穿三层空间的楼梯作用。


大楼梯的灵感来源于公园中常见的公共滑梯


项目中使用的所有装饰材料,都是在谈论自然与工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关注的从来不是它们有多“矜贵”,而是在空间内的出现有多合理。比如空间中的水泥柱,我们将它视作公园中的树木,那么周围这些环形的置物架,其实就是你常常在大树周围见到围绕着它们的座椅。


二层半结构下的户外用品售卖空间


我们选用了极具工业感的板材,它轻便坚硬,又在表面覆上了木皮与石漆,增添了自然与工业的呼应感。我们想要突出公园中“玩儿起来”的概念,把自然与空间的关系放置在当代建筑设计方法中形成对比。


包括置物架和龙门架,都是运用了公园里的元素和上海常见的晾衣杆的感觉。


三层的可移动时装陈列架,由镀锌钢制成。


in the PARK不是一个品牌商店,它是一个多品牌的集合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喜欢在同一个商店里面混合不同的东西,同时让它们呈现出的整体感觉放大到最佳。


就像更衣室的设计,实际上来源于荷兰的公共厕所。它们代表的是街头的物品,同时所有的东西放置在一起所呈现出的一种有趣和贴近生活的当代感。


位于一楼的试衣间,设计灵感来源于荷兰的公共厕所


在一楼与二楼的衔接处,它像一个滑梯,但是又呈现出一种不同的体验。弧形的切面甚至可以让人想象在这里玩滑板。到了半楼的隔层处,又看到一个类似蓄水池内部的结构,你可以将它看作一个悬空的池塘。


玻璃钢包裹的楼梯结构并不会对首层陈列形成压抑感,有机的造型反而给空间增添了自由度。


西方公园和中国公园的区别在于,在西方,你的视线里面有一条长长的线,总是可以把所有东西都连接在一起。但在中国,公园的周围有围墙,里面有很多像房间一样的地方。


当你进入中国公园时,你会感到从一个院子的入口进入下一个院子,连接彼此的是曲径通幽的小道。


二层半的MART空间,将来会陈列内衣、袜子、数码产品、护肤品等商品。


所以实际上你可以把整个商店堪称同样的概念:有三个不同的盒子空间基础,使用了曲线连接起来,好比引导你进入公园的小道,路上还有池塘。



S: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平衡你们作为创意者与in the PARK作为店铺方实用性上的考量? 


V: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来了解in the PARK的需求。我们的方式是喜欢从客户所畅想的角度来开始设计,把它作为起点,然后再使用我们自己的图像或语言。对我们来说,in the PARK是一个奇妙的、富有创造性的摘要。


一层至三层的平面图


尝试将我们的愿景与客户的愿景放在统一个水平上面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试图找到的是客户想做事情的独特性。


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引领整体的概念与呈现走得更远,这不仅对客户来说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对我们来说也是激发我们创意的事情。


首层的商品陈列及展架


S:你对零售空间的认知是怎样的? 我们如何设计“体验”这回事? 在商业语境中,我们如何定义它? 


V:有时候我感觉就像一个永久的电影场景。有点像我们建立了一个环境,让大家在其中穿梭体验。这是我们建立的故事,但也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故事。因为这个空间的内容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昨日开幕活动上的巧思:黑胶唱片店的正式启动、来宾饮品为公园概念的“碗茶”。



对我来说,我们创造了一个为生活服务的舞台,但不是那种严肃意义上的。你是消费者,也是戏剧演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开心能为in the PARK进行空间设计,它不像那些严肃的品牌,它强烈的映射了嬉戏好玩的感觉。


当你想到购物中心,你永远都在购物中心里面,你感受不到与外界自然的接触。但在in the PARK这里,你可以和自然打交道,也意味着在当代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吸引人的环境。


昨日开幕活动上的巧思:黑胶唱片店的正式启动、在入口处的花坛上聊天的客人们。



结语


如同每一个服装或配饰品牌一样,买手店也拥有其独特的“品牌形象”。


自90年代买手店的概念引入中国开始,品牌形象或概念的建立已经与过去仅仅以“集合商店”为背景的店铺产生了巨大的不同。


三层与室外联通的窗关闭时的样子


每家买手店都在店铺的品味与时尚风格上有不同的理解,也便拥有不同的品牌形象。或许在最初看来买手店可能仅仅是一个集合各种品牌的店铺,然而也正是这种融合的概念将为店内的品牌以及买手店本身创造出了附加价值。


左侧为三层男装的牛仔裤、T恤的陈列方式。



同时在当下,可以发现买手店所呈现出的强烈的空间概念设计与贩售高级服装的场域感,似乎与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隔阂,也与外界的世界建立起了一堵围墙。


如何在建立品牌形象的同时,更贴近消费者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是当下买手店需要考量的问题。



in the PARK mall


上海市延平路98-1号102室

Room 102, No.98-1 Yanping Road, Shanghai


感谢in the PARK、AIM恺慕建筑设计事务所

受访并供图


采访、撰文:闻清Youpo

Dee对本文亦有贡献

创意、编辑:zhuoran

排版:颜如钰

室室如意视觉:椰汁人、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