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入围揭晓

W* 卷宗Wallpaper 2023-08-30


第三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以“新开局 In With The New”为主题,延续2022年第二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的主题词“重塑”,我们以“新开局”来标记这一重新开启连结的时刻。与此同时,本届设计大奖持续将设计背后渗透的价值、责任与精神放在显著位置,致力于还原设计解决问题的本质及社会价值这一上升涵义。


在本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开放征集的一个月间,我们收到超过700个来自不同设计领域的项目投稿,其中“最佳室内设计”与“最佳家居设计”依旧备受关注。全新开设奖项“最佳视觉语言”首次为平面设计、视觉设计与出版物等提供平台。在“最佳公共建筑”中我们持续关注城市遗迹改造以及与大众日常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空间。在“年度新星”中我们继续发掘可以撬动中国设计领域的新生力量。最终,第三届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的入围者们脱颖而出。


2023年9月,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将再度携手Chanel一同揭晓今年九大年度奖项的优胜者们。面对“新开局”,让我们和今年卷宗Wallpaper*设计大奖的入围者与入围项目一起,温故知新、吐故纳新、推陈出新。



入围一

广煜、Nod Young

A Black Cover Design


平面设计师广煜(右)与Nod Young(左)

A Black Cover Design操刀日本设计师仲条正义个展“饮&呕吐”展览画册设计。设计师将对仲条正义的理解,转化为情绪输出:扑面而来,简单直接,粗鲁生猛,有股来自“市井”的霸气。

A Black Cover Design设计的韩寒电影三部曲原声唱片。设计师将韩寒的电影三部曲中共同的主题“公路”予以还原在唱片上。通过对材料反复测试,获得一段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公路。当手持这段公路,与它的表面接触时,粗糙的颗粒会立刻将人带回韩寒的电影中,以及他的文字里。


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广煜与Nod Young于2015年在北京联合创立设计工作室A Black Cover Design(简称:ABCD)。ABCD已成为以品牌视觉设计为核心的国际设计机构。ABCD专注于新品牌与新零售行业,为客户和受众提供品牌设计、视觉识别、产品包装、公关形象,及品牌策略服务。在以往的项目中,ABCD一直强调设计在表现上的独特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这为他们赢得了客户及消费市场的认可,以及众多国际国内奖项。2019年,ABCD在洛杉矶设立办公室。



入围二

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MAD建筑事务所


建筑师马岩松(左)、党群(中)、早野洋介(右)

MAD设计的衢州体育中心是一座“消失”的体育场,其所在的衢州体育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覆土建筑群。建筑融合进了场地本身存在的地势起伏,建筑被隐藏起来,立面消失,被绿植所覆盖,成为景观本身。

MAD设计的“森林中的火车站”——嘉兴火车站。在改造中为了保留城市记忆MAD 1:1复建老站房,并对周边公园开展了保护和修复工作。新建成的火车站成为了日常、开放、绿色、人文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


MAD建筑事务所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于2004年创立,并由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领导,于北京、洛杉矶、罗马、嘉兴分别设有办公室。事务所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将东方思想带入建筑实践,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天地对话的氛围与意境,探索建筑文化实践。MAD的建筑设计覆盖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体、公共建筑、博物馆、大剧院、音乐厅、住宅、城市更新及艺术品等,并于中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荷兰、日本和美国有实践作品。此外,在建筑实践的同时,MAD还通过文字出版、建筑展览、学术讲座和演讲,记录和探讨对建筑、文化、艺术的思考。



入围三

Robert Wun


时装设计师Robert Wun

Robert Wun 2023春夏高级定制系列


时装设计师Robert Wun于2012年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并于2014年推出同名品牌。他的同名时装品牌Robert Wun总部位于伦敦,其时装系列擅长用现代工艺与艺术讲述与探索时尚中的可见性与解放性。设计师擅长从电影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独特的剪裁。品牌于2023年1月在巴黎举办了首次时装秀,Robert亦成为首位加入巴黎高级时装发布日程的中国香港设计师。此前,Robert已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饥饿游戏》系列电影和导演王家卫合作。



入围四

谢柯

尚壹扬设计


设计师谢柯

尚壹扬设计工作室设计项目“里城·湖广”,原建筑位于湖广会馆建筑群中的下洪学巷40号和42号,分别建于1920之前及1935年。改造在环境旧痕之中融入新的城市空间肌理,结合重庆传统山地街区的“云梯式”建筑风格给社区和城市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七栩礁石酒店为谢柯2023年新作。设计师将重点放在结构和材质上,大体量的石块成堆叠之势,与天然礁石展开对话,石柱、石材、礁石形成新的秩序。


设计师谢柯于2008年创办尚壹扬设计机构,一直专注于建筑和室内空间设计。在多年的设计实践过程中,旨在分享和传播自然质朴的生活美学,寻求丰富与克制、秩序与复杂之间的平衡,致力于创造基于场所和空间的交流并反映客户愿景和意志的情感空间。坚持朴素自然的风格,擅长使用简单质朴的材料,讲求空间的叙事性,尊重在地文化,将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结合,创造出具有世界语境的东方人文美学空间。近些年,“在地性”成为谢柯关注的关键词,跳出符号式的定义,设计师关注一个地方的气候、阳光、植物以及人。谢柯希望探究一个项目或者事情的“意义”,这也成为他介入每一个项目的出发点。




入围一

程博、李博

岚·建筑设计


建筑师程博(左)与李博(右)

光之展亭

摄影:罗必争

Delta Gallery 增量美术馆

摄影:杨昊天、郭靖、Aura Project


建筑师程博毕业于瑞⼠苏黎世联邦理⼯⼤学及同济⼤学,建筑师李博毕业于瑞⼠苏黎世联邦理⼯⼤学及华南理⼯⼤学。⼆⼈⾃2019年起在⼴州美术学院、深圳⼤学、University Adelaide担任客座教师,并于哈尔滨⼯业⼤学(深圳)建筑学院常任校外设计导师。2021年,延续此前在丘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程博与李博⼆⼈在深圳成立岚·建筑设计事务所。岚·建筑设计触及的建筑实践广泛,重视的并不是实践的规模,而是坚信广义建筑学在各个尺度所能涵盖的广阔世界。建筑师坚信有品质的设计可以跨越边界,通过建造和设计,去创造“有力场的形”。好的设计应该是克制且动人的,它应该以充沛的生命力帮助我们实践良好生活,唤醒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感受力。



入围二

高晗

Workbyworks Studio


平面设计师高晗

Kappa by Xander Zhou Season 02主视觉设计

《Frankenstein Itself》字体与书籍设计


平面设计师⾼晗毕业于耶鲁⼤学艺术学院,并联合创⽴Workbyworks Studio。设计师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合作,提供创意指导、品牌视觉、标识、包装、网站和书籍设计等广泛的设计支持。面对不断变化的创意设计语境,Workbyworks Studio在不同的项目与领域中展现了其实践的灵活性,亦呈现了多元且丰富的设计形式。Workbyworks Studio作品曾获得东京TDC⼤奖,DIELINE Award⼤奖, Pentawards⽩⾦奖,纽约TDC奖,GDC中国平⾯设计奖,360平⾯设计奖等。



入围三

葛珅君、李雨宸

studiososlow


产品设计师李雨宸(左)与葛珅君(右)

塑料之海系列是对生产废弃物的改造性再设计。studiososlow利用工厂附近的废弃灯配件,将被认为是过时的欧式传统形状配件融合更现代的形体回到大众视野。该系列呼吁人们关注手边废弃物,发挥DIY精神并倡导循环设计与物品的再利用。

风筝系列。在该项目中studiososlow与潍坊风筝手工艺人合作,使用传统板式风筝与立体风筝的造型特点设计出全新的“kite风筝”系列灯具,该系列呼吁人们关注非遗手工艺在当代设计的应用。


studiososlow由李雨宸与葛珅君于2020年在上海创立。作为一个设计工作室,studiososlow专注于揭示物作为物本身的属性,设计有用或无用之物。在除去众多符号的加持后,物件会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感受,这种感受只关乎于质量与材料。在studiososlow的设计中,功能性只服务于物件本身的感受,studiososlow希望设计出纪念碑式的物件,为拥有者带来各种意义上的精神寄托。



入围四

张雨

ita design工作室


产品设计师张雨

lo light

ITA China Bench


设计师张雨2020年入学多摩美术大学统合设计深泽直人研究室,与深泽直人研究生同期另外三名同学共同成立intsui design。2022年完成修士课程,并在东京创立了ita design工作室。“Terracotta Valley Wind”项目获得2022红点奖最佳设计概念奖,以及iF Design Talent Award年度最佳设计奖。设计师希望以素材本身的性质为原点,通过调和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使“物”与“环境”与“人”的关系变得轻松舒适。



入围五

朱琳 

Linlin Chasse


时装设计师朱琳(Lin)

Linlin Chasse 2023春夏系列


时装设计师朱琳(Lin)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女装专业。因沉迷于时空间的联结感、舞台的戏剧性、一丝不苟的仪式感与“穷讲究”式的幽默,她诙谐地将自己的名字叠读,并组合以“Chasse”(滑步)一词,构成了富有韵律感的品牌名Linlin Chasse,并于2019年在上海正式创立。Linlin Chasse致力于以独特的设计,为中国时尚带来有思想的审美力量。截然不同于过去由“焦虑”所驱动的流行,Linlin Chasse旨在引领消费者探索独具个性化的时尚表达,为中国时尚消费注入更多元的价值追求与更深远的思想维度,以创造全新的时尚审美体验。




入围一

安徽潜山痘姆龙窑及非遗客厅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李见深国际陶艺工作室



现存龙窑建造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面对这一历史遗址李见深国际陶艺工作室与灰空间建筑事务所的新建与改造不仅为痘姆传承千年的烧陶技艺提供了呈现空间,其次改造的龙窑延续了其烧陶的功能,同时其形式亦需适应新增的参观游览功能。窑厂内随处可见的陶罐的堆砌方式、窑砖的表面肌理、龙窑内部的拱顶和分隔墙的砌筑方式均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如何将其转译成为建筑语言并以当代的方式呈现,成为本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保证原设计主体建筑轮廓不变的前提下,建筑师对非遗客厅的建筑体块关系进行了调整,形成更丰富的底层空间界面及更亲人的尺度。建筑内部则通过流线梳理,形成一条完整的室内外结合的参观路径。改造设计基本保留原有的砖垛间距和结构形式,以保证传统烧窑方式不被干扰。在本项目中,建筑师尝试用适度的,能与场地较好融合的建筑形式和材料语言,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并为其融入当代的生活环境。



入围二

湖南街道综合服务站

热气建筑



湖南街道综合服务站位于上海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原建筑由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与环卫工人道班房组成。随着近年来都市旅游的发展与城市更新的进程,原建筑在外部形象与内部功能配置上都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与主管单位的要求。热气建筑的改造设计通过营造一条由城市引入建筑的、整合了公共洗手池的动线,为建筑提供了醒目的服务设施形象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进而通过对平面功能的腾挪,使改造后的服务站在平面尺度、设备配置及立面形式上与风貌区的环境相协调。改造关注女性(提供更多的女性厕位)、残障人士、儿童(在第三卫生间内增设母婴设施)的权益及宠物友好,并为二层的环卫工人与管理人员提供了更舒适的办公与休息空间。改造完成后,市民将通过巨大的开口和花坛进入建筑,并体验到内部的天井庭院,使公共至私密转换的过程更为舒适得体。本项目作为极少数青年建筑师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获得设计委托的案例,为上海城市微更新建设提供了超出建成环境改善的机制价值。



入围三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新区垃圾中转站

潘晖建筑设计工作室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新区垃圾中转站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地上高度9.2m,地下深3.9m。规划中此垃圾站将承担起此片区域周围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中转功能。建筑顶部整齐排列的体量凸起—一排由4个高5米、宽2米,长度接近17米的巨大天窗组成的采光系统。天窗的设置既能解决地下室的采光问题,同时使建筑造型变得富有韵律。功能层面,一个高达7米的由垃圾压缩机放置处和拉臂车回车场组成的半地下空间是基本需求。地下室的非日常尺度以及其中的梁柱结构成为塑造空间效果的有利条件。自然光被柔和地从天窗引入,光线和结构在这里相互交织。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宗教建筑的静谧氛围。离地2米以下的墙面使用便于清洁的浅色光面瓷砖贴面,而其他部分都被刷成深灰色。巨大白色体块构筑的建筑营造了一种抽象性,阳光下立面又呈现出一种波光粼粼的渐变效果。



入围四

金威啤酒厂改造

URBANUS 都市实践



金威啤酒厂位于深圳罗湖区,其工业遗迹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印记。都市实践的设计践行“空间即展览”的理念,从场所价值的挖掘和转化入手,通过灵活的空间介入,创造性使用工业设备遗存,跳脱日常的空间体验,让啤酒厂最终成为整合公共文化生活的城市装置与构建文化生产的舞台。面对场地中零散的厂房遗址,都市实践采用整合、插接、介入的改造策略,将场地与西侧路面1.65米,东侧约3米的高差形成的底座转化为空间叙事的基座统合原本散落的体量;以整体的力量与周围大尺度的新城市环境取得平衡。“基座”重新组织交通成为文化空间及展示工业建筑的舞台。基座顶部为室外展区串联各建筑,内部结合现状地下空间开挖一系列下沉庭院、通道与活动空间,创造出一条空间叙事主线。场地东侧的封闭立面打开数个空间形态不一的出入口, 266米长的街道被激活。这里亦成为2022年第九届深港双年展主场馆,工遗改造延续城市记忆,且成为深圳多元文化艺术交融的生活地标。



入围五

九间廊桥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九间廊桥坐落在南京园博园北区的线山之阴七乡河之上,在此处造一座步行桥,除了满足通行之外,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祝晓峰还希望它是一处休憩之所,一个村北的地标,让人望桥而有“归家”在即的感受。建筑师尝试从环境风貌和人的体验出发,为这座廊桥探索恰当的结构形制。在山水秀之前的作品中,折板作为一种屋顶结构,既可以满足较大的空间跨度,也可以与江南传统民居获得空间尺度和形式上的关联。建筑师尝试赋予折板结构更多的能量,在覆盖空间的同时,作为桥梁的主体结构悬挂下部的步行桥面。两个寻常坡顶构成的形态在剖面上十分小巧,与村舍建筑的屋顶取得了风貌协调,但隐藏在其中的折板拱则十分强大,以1.6米的矢高完成了37.8米的跨度,并有足够力量悬挂下方的桥面。桥面空间的构思仍然来自小尺度的村舍,8米宽、36米长的桥面分成九块8m X 4.2m的平台,像九个连接在一起的小亭。平台中央通行,两侧布置桌椅,供休憩观景和桥上市集使用,廊桥的“慢性”特质在这里被放大和诠释。



入围六

南京宪法公园及绿博园城市客厅配套设施

张·雷设计研究 azLa



南京宪法公园位于江苏大剧院西侧至夹江段的绿博园内,如今已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客厅。在绿博园核心位置建设南京宪法公园,极大的丰富了绿博园城市客厅的文化内涵,是面向城市宣传和展示法治精神的窗口,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客厅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有效补充。由张·雷设计研究操刀设计的南京宪法公园及绿博园城市客厅配套设施占地建筑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宪法公园的空间流线从银杏里开始,穿越江苏大剧院,到达国旗方阵和下沉水景组成的圆形宪法公园入口广场,拾级而上跨越万景园路进入宪法公园中心区域,宪法公园的主体建筑为直径100米的圆环形宪法教育展厅,圆环形展厅围合了近1000平方米的方型宪法主题广场。在景观设计层面则重点在于强化城市文体轴线,凸显宪法公园仪式感,为绿博园城市客厅打造更加有特色的宜人场景。




入围一

万物混凝

本土创造



本土创造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以设计为基本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更多可能,让不同的材质回归它的本质,还原它的独特肌理,制造成符合日常生活需求的产品。万物混凝项目关注到本土的固体废弃物材质的循环应用,包括回收潮州日用陶瓷、回收塑料、回收建筑废渣、回收贝壳等,最大限度将废物转化为可再生利用资源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本土创造以“混”与“凝”为手段,以设计为媒介,以生产为辅助,将固体废弃物重塑其形态与功能。借由万物混凝项目,本土制造希望表达材质再生是一种最重要的人文关怀。



入围二

COMMUNS 2023秋冬系列

“Eastern Poetry东方诗”

COMMUNS



COMMUNS延续传统手工技艺,融合古董面料进行可持续生产,希望创造出具有人群包容性的浪漫主义工匠品牌。COMMUNS 2023秋冬系列“Eastern Poetry东方诗”展现了从中东至东亚,最终回归至东方的旅行过程,以花奔鸟鸣等提花作为元素,半透明若隐若现的纱增加了西域的神秘感,COMMUNS致力于开发各种古老的传统工艺,通过手工染色、手工印花、手工编织和刺绣等技艺,在独特的服装中讲述现代故事。在COMMUNS的服装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别样的⺠俗、地域文明、人情故事的重组再造,产生出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记,在每一块历史交织的面料下,透露着深邃且惊喜不断的“阅读感”。



入围三

“数字胚胎”鞋履设计开发生态系统

SCRY 



SCRY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产品创新实验室,致力于探索创意与环境可持续的共赢。以鞋类为研究对象,他们通过创建“数字胚胎”鞋履开发生态系统,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未来。SCRY在可持续方面的优势体现在流程本身,从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到数字化营销的完整链路,基于核心“按需制造”,无需为新的设计开模,无需刚性生产设施,也无需最低的批发生产数量。整个制造过程无需组装,也无需搭配冗长的流水线,并能够在不浪费的情况下精确使用材料。自2020年至今,SCRY创造了世界首款真正可穿戴的一体增材制造鞋履,每一年在巴黎、米兰或纽约时装周发布与知名时装品牌联名鞋款,曾与Iris van Herpen两次联名推出高定鞋款,同时在“数字胚胎”的基础上广泛拓展产品类型。


入围四

再见单车! 

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



“再见单车”缘起于六年前的“共享单车”现象,在共享经济急速扩张的两年后,有数以百万计的共享单车被废弃,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损耗。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希望通过设计逻辑与思考,以有趣而实用的实践对社会现象做出行动,“再见单车”就是这样一件具有公共思考性质的作品。项目将废弃单车一分为二,利用车轮与车架两个部分进行功能改造,同时调研了上海多处城市公共空间,“再见单车”具备了多功能、多场景的应用,比如城市修缮时的路障、外出露营时的垃圾桶、移动的灭火器等等。裸筑更新希望利用改造的单车的结构体系与性能,打造为城市系统服务的“公共家具”,让城市的基础设施兼具趣味性与可持续性。



入围五

正向能源宅 

众建筑



受启发于大自然的适应性和自我更新能力,“正向能源宅”试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并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具弹性的未来。三层外表皮系统是将原住宅升级为高效节能建筑的一种简单、可持续、成本有效的方式:内层原建筑表皮不做太大的改动,减少改造成本;中间层增设气密隔热层将内层包裹,以保证良好的节能效果;外层吊挂的太阳能板遮阳层,形成立面遮阳的同时可以产生最大有效面积的太阳能板,层和层之间脱开,不影响室内的视线并允许空气流通。众建筑希望通过三层皮的改造策略以及光伏板与遮阳系统一体化的预制系统,来达到产能大于消耗的正向能源住宅范例,最终成为一种可被推广的节能改造模式。




入围一

CHAO-XI 潮汐

uncertain lab



“CHAO-XI”潮汐是bias灯具品牌对于光在时间维度上的一次探索。由uncertain lab建筑师谢金杋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去感知光在分秒流逝的时间中蕴藏的生命力。如同周而复始的“潮汐”在宏观维度的不变与永恒。设计师抛弃灯具仅仅作为照明工具的定义,对产品与电子化形态结合的一次尝试,“CHAO-XI”以可编程的光电技术,结合工业铝压铸外壳的重复稳定感,将废弃工业产品进行再设计,制造光、时间、空间三者的有机叠加。试图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感知流动的、可触摸的时间。观看者在不由自主中产生呼吸的同频,在重复和序列的光影变化中,体验知觉的短暂悬置与感知上的放松与宁静。



入围二

Borderland 边境系列家具

SINGCHAN DESIGN



Borderland边境系列家具是继2020年创作的中国建筑记忆系列后,设计师陈星宇受中国边境建筑的相关故事启发从而创作的系列。一墙之隔,可以因为不同而互相吸引,也可以因为不同而互相怒视,国度与国度之间的边界,是文明对抗之地,是文明交汇之地,是城墙,是桥梁,是封闭,是开放,是结束,是开始。Borderland边境系列家具以段落、体块为单位,自由组合的中庭茶几系列,彷佛是黄昏下连绵的长城又或者是无序的破碎体块,因不同的想象、立场而产生变化。



入围三

Frame 封装系列家具

studioiiid



Frame封装系列是收集日常肌理和触感这一行为的具象化,系列以坐凳、边桌、长凳、置物架呈现。studioiiid将软木夹杂着橡胶颗粒所形成的肌理,拟化记忆中松软的地面。设计师将这种熟悉的感受采集并赋予新的载体,希望唤起人们对日常事物新的认知和感触。Frame封装系列的制作过程是对浇筑工艺的模仿,将框架和介质一体浇筑成型,介质既是支撑和连接的结构,也展示了肌理。



入围四

建筑之光系列

蔡烈超工作室



建筑之光是MARIO TSAI 2023年的新品灯具系列,延续蔡烈超工作室对结构和模数化的研究,该系列将光源作为产品结构的一部分,使其承载新的功能属性。建筑之光包含了三种可以调节尺寸和结构适应不同空间和需求的产品,其中包括了Bloom花、Grid Lighting栅格以及Pagoda塔三款灯具。在产品的设计上,建筑之光系列精准、完整表达了形式感,同时,该系列探索不同表达形式的光线,将发光源隐藏,创造柔和、感性的光照体验。设计师蔡烈超发现,市面上现有的隐藏光源灯具或无主灯设计,大多需要依托于安装方式和环境空间。是否可以直接通过产品本身的设计,实现柔和、舒适的光照效果?这是建筑之光系列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入围五

节系列花器

OPEN OBJECT



“节”系列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中对于竹意象的推崇,从晋代王子猷的“何可一日无此君”开始,竹被视为气节高尚、虚怀若谷的气质意象,人们常借此咏志。OPEN OBJECT营造了一种更简洁、现代的竹的形式语言,回应了对竹的固有文化形象的珍视,末端外扩、节间内收的外形作为展现竹节的一个基本单位,设计师尝试强化了“竹节”部分的视觉,同时在“节”系列的表面启用了自然温和的象牙色,这种自主开发的特殊釉面显得更具当代性,让“节”系列花器能够在当代人的生活空间中找到一个安静自持的位置。




入围一

DIDU 2023春夏系列

“我无法隐藏的愤怒”



DIDU 2023春夏系列命名为“我无法隐藏的愤怒”。本系列的概念源自于DIDU在最近疫情中的感受,这种沮丧感因封闭的边界、停滞的文化生活以及全球新的战争而愈发强烈。借由意大利艺术家Monica Bonvini的作品《我不能隐藏我的愤怒》(I Can Not Hide My Anger),她在其中探讨了无情的政治声明、制度决策对社会以及艺术作品创造条件的影响。DIDU在本系列中应用了迷彩以及军事风格的印花,与一贯大胆而前卫的剪裁相辅相成。将身体与服装融为一体,直截了当的标语与并不包裹身体的腰封相搭配,亦或是成为与世界对抗的盔甲。



入围二

M essential 2023盛夏系列

“正念”



M essential 2023盛夏系列以“正念”为题,旨在探索物质背后,如何阐释精神。品牌以东方视角看待世界文化融合,坚持将奢华的手工艺和定制时装带回人们的视线。此系列承袭并续写M essential的品牌传承,在手工制时装的基础之上,融入崭新的设计风格。明黄丝绒上蔓延的刺绣夏花,犹如哥特式风格寺庙上的彩绘玻璃;而百家拼布工艺在成衣上的运用,更像是属于东方的拼贴艺术。匠人以精深的手工技艺,经过多重制作工序打造成衣,刻画出体现正气量感的东方廓形。穿着者的身体便仿若经过雕刻,并延伸到自然之外;精神从服装超越而来,成为一种内在的超然态度和力量。



入围三

MARRKNULL 2023秋冬系列

“丛林”



MARRKNULL 2023秋冬系列,以“丛林”为主题,打破人与动物的二元对立,进入到模糊边界的非人非动物的灰色地带。MARRKNULL思考着过去、当下、未来的世界,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用时装表达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本季在品牌标志性的错位结构中加入了丰富的后期工艺处理,通过渐变水洗、加黄工艺,呈现出从沼泽中走出来的潮湿状态,并通过丝绸做旧水洗、皮革做旧擦色、工装涂色工艺、植物染工艺,表现“时间”在服装上流过的痕迹,塑造出一种历史感、陈旧感。



入围四

OUDE WAAG 2023秋冬系列

“Marble Flesh 肉石”



古罗马帝国时期,这种拥有彩色绚丽纹络的石头隐喻着对外族征服的功绩,是“权力与力量”的象征。OUDE WAAG 2023秋冬系列“Marble Flesh 肉石”将抽象大理石印花元素用在不同质感的材质上进行探索,创造出兼具性张力与雕塑感的软盔甲,也将其转化为极致对立的第二层柔软肌肤,它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力量。身体亦是服装的基石, OUDE WAAG将坚硬、冰冷的大理石与柔软、温润的肌肤对立并峙,来表现矛盾美学下关于当代女性权利的解读。



入围五

SEAN SUEN 2023秋冬系列

“Valley Echo”



SEAN SUEN 2023秋冬系列灵感来自绵亘八百里的大凉山,深入那东方民族最初追逐的广袤之地,探寻人类生命与自然万物最原始、最纯真的触动。大凉山彝族,一个神话故事里从雪中而来的黑色民族。这里的神话与民俗信仰,无不诠释着这个民族质朴顽强的生命个性。服装作为民族文化以及艺术美学中重要的承载体之一,SEAN SUEN 2023秋冬系列希望能透过更古老的东方文化视角,与穿着者一起思考人类自我意识的本质,体验来自万物生灵最真实的美感。




入围一

in the PARK 源野

案亭 CASEPAVILION



生活方式买手店“in the PARK 源野”位于成都南郊的大源中央公园,场地狭长,空间的三分之二与庭院开敞对望,显现出Eames自宅般理想“长屋”的潜力。利用长桌、铝合金展柜等设施,案亭将不同媒介的物件多样化组合,将其与玻璃幕墙平行并置,呈现层次丰富的图像信息,形成零售环境中信息“正面性”的几何游戏;结合站台、游廊、旋转和直跑楼梯,立体交通动线和视线的组织带来移步换景的惊喜。通过工业型材和五金系统的轻量化改造、装配式建筑、以及零售道具的可持续产品化等多层级设计议题,案亭搭建了一套基于日常的建构系统,贯穿建筑、室内直至家具的尺度转换,营造出机构大楼般干爽清洌的空间品质,召唤日常经验和集体记忆。



入围二

LABELHOOD 上海办公室

ONOAA STUDIO



该项目位于静安区中心的创意园区800秀,历史建筑的特色成为项目的一个重要线索。ONOAA STUDIO尽量尊重原始空间的状态,相比于拆建改造,采取了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设计师保留了空间北端的淡绿色⻢赛克瓷砖的老楼梯,同时融入与原始空间产生对比的材料,每层的地面使用了不同颜色的彩色毛毡地毯,多层板家具的表面附上了与地毯相同的毛毡饰面,使得整体设计语言统一。原生质感大理石材质与空间原始结构中的裸露部分相呼应,符合办公空间自然、包容的空间气质。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体现在整个项目的每一个设计决策中,原始建筑的修复重构和新成分的介入相辅相成,最终让这栋充满历史的楼房成为了一个冷静又活跃的企业办公场所。



入围三

Outsider Store

Studio Glume



Outsider Store是一家坐落于杭州西郊的香氛品牌集合店。店铺所处的独栋建筑,前身为园区的老邮政资料楼,Studio Glume使用一个狭长的空间将立方体建筑分割,结合楼板,划分出六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营造出了空间的层次与氛围,与香氛产品在精神层面上建立联系。在这六个空间中,设计师运用了各不相同的材料与设计语言,却组成了和谐的整体。作为一个旧工业厂区中的历史建筑,在设计与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对原本破败的建筑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并把这些富有岁月感的面貌与痕迹展现出来,将它们融入到全新的设计中,为空间赋予了更多厚重的质感。新与旧的融合为这个空间增添了独特的诗意。历史气息与现代设计语言在此交汇,展现了其多层次与多维度的魅力。



入围四

亭 

東形西見



“亭”坐落于福州繁华的市中心一隅,東形西見以公共性为线索,以此激发人们从更多的视角观察街道和感受城市。设计师创造了一个三段递进式的空间,分别为户外的公共造景区及压低屋檐营造的灰空间、可灵活开放闭合的半公共客座区,以及室内客座区。各个空间内的使用者能够从不同的高度、角度和位置获取各异的观察视野,公共造景区为路过的客人提供“即停即走”的短暂休憩,同时将室内空间灰化、通过巨大压低的屋檐过渡,将室内和街区重新连接起来。重叠的公共景观和敞开式的建筑重新定义了内与外的界限。



入围五

穿层而上:五层宅

STUDIO FSJ 方书君工作室



五层宅的基地位于北京顺义,如何打破出于空间经济性考量带来的重复和疲劳感,将空间转化为能够调动身体和情感的家,是方书君工作室在“五层宅”项目中核心探讨的课题。设计师改变了原本围绕电梯展开的逐层重复的楼梯间,将垂直螺旋动线分解为形式多样的流线,通过几组独立又相互联通的楼梯重新定义进入每一层空间的方式,引导使用者在住宅内部自由穿行。楼梯围绕着锚固于中间的结构柱穿梭弯折,利用进深带动起住宅中横向与纵向的流动。柱子外部包裹的绿色大理石强化了这一结构元素的视觉张力。精心打造的几何结构让自然光线为空间增加了趣味,变幻的楼梯与随之展开的各处共同雕塑空间,与居住者一起描绘出一幅丰富的生活图景。




入围一

得意黑

oooooohmygosh & atelierAnchor



“得意黑”是一款在人文观感和几何特征中寻找视觉平衡的现代窄斜体,由哔哩哔哩百大UP主oooooohmygosh与atelierAnchor锚坞共同创作开发。oooooohmygosh、陈渚、佳宁、史贺达、李健共同完成字体设计,曾祥东负责字体测试封装。“得意黑”是一款具有美术字风格的窄斜体中文字体,现已基于SIL Open Font License v1.1开源协议正式发布。字体参考了上世纪80年代手绘美术字,字身窄长、字面瘦高,力求在人文观感和几何特征之间寻找视觉平衡。作为一款既斜又窄的中文字库,汉字部分整体倾斜六度,字宽对比全身压窄20%,字形窄长,重心上提,字体整体昂扬着积极的气质和明快的速度感。与汉字相匹配,日文假名也同样倾斜六度,而西文为了保证混排时视觉一致性而将倾斜角度调整至了八度。笔形上,“得意黑”重要特征是大弧线的弯钩造型,这种极强风格的笔画增添了设计上的难度,但也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字体整体分别向两类图形感受(圆和方)的极端靠近,通过大弧线造型和钝感(块状)的直线对撞产生强烈的图形特征。



入围二

阿那亚大地艺术节主视觉

非白工作室



非白工作室为首届阿那亚大地艺术节(aranya plein air art project)设计Logo、主视觉与一系列导视系统。Logo设计中,设计师将阿那亚大地艺术节品牌缩写字母apa作为设计主体,通过选取捕鱼、抓虫、吹泡泡等户外活动的视觉意象,抽象成视觉符号与字母结构相结合,构成轻松趣味的自然场景。主视觉的创作想法取材于此次展览在地景观和独特的观展方式,试图用视觉传达出更多阿那亚金山岭本地的在地性,创作基础元素来源于金山岭当地丰富的植被资源,通过大量的调研取材,提取了金山岭当地的植物特点,进行图像化的创作,将各种植物的形态转译成西文字母。此外,设计师还将最具本次展览特点的三条徒步观展路线作为视觉符号贯穿三张不同自然风景的子海报,同经过转译后的“aranya plein air”的首字母构成了主海报,体现自然与艺术互融的视觉效果。



入围三

“风大又怎样——IM两岸青年影展”主视觉

不亦乐乎工作室



不亦乐乎工作室为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设计的主视觉,设计灵感源于“风”和“海”,这两个意象都与本届影展主题和发源地的自然特征紧密相关。主视觉画面复刻了海岛地貌,用高低参差的重叠海报模拟海水高涨、浪潮翻涌的形象;同时,通过不同力度和距离的风将海报吹动,以翻动的纸页巧妙地映射了风吹过的形态和力量。从平面出发,用多个平面营造出不同层次,再回归平面,将风和海从二维中大胆解放出来,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创新尝试,这股简单、直接的视觉力量也带领观者跳出传统看待海报的形式。将“无形”化为“有形”,作为活动主视觉,这股似要挣脱出平面的力量也与影展鼓励新锐表达的定位非常契合。



入围四

杭州亚运会动态体育图标

九月九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XR Lab



杭州亚运会动态体育图标,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套动态体育图标系统,由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与宣学君副教授分别领衔组建团队设计。动态体育图标系统将广泛应用于亚运会各赛场数字媒体、推广宣传、环境氛围营造等领域,成为展示杭州亚运会办会理念和城市文化传播体育精神的视觉符号。动作捕捉与游戏引擎技术是本次动态体育图标设计的核心。每个动作都源于人体力量的递进,在收尾时速度放缓并引出底部线性扇面的展开,给图标注入呼吸感,最后定格于完整形象。作为杭州亚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元素之一,体育图标设计既需要生动准确的造型,表达亚运会的不同竞赛内容,与其他视觉元素共同塑造亚运的整体形象;也是展示杭州亚运理念和城市文化,乃至传播体育精神的视觉传播载体。动态体育图标在遵循体育图标功能基础上,融入流畅的动画效果,强化体育项目的韵律节奏美同时,更具有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入围五

“移动设计公司”项目

LAVA北京



“移动设计公司”是LAVA北京的首个自发项目,在2013年其作为开端打开了LAVA与北京这座城市的故事。2023年,正值LAVA成立10周年,设计师决定开始一个特别的企划:移动设计公司2.0——为10位客户免费设计10个一次成型的Logo。LAVA北京从成立伊始就积极地参与进这个城市中正在发生的事件中去。2013年LAVA走进胡同为影响大众日常生活的餐饮店、书店、洗衣店等设计标识,今年,LAVA继续借用这个项目抛开无聊的合同、无休止的讨论会、严谨的市场研究和拥有诸多要求限制的VI手册。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为有趣的客户做一个标识,试图让概念变成容易理解的故事,而图形则永远保持大胆和多彩。



入围六

专注面条

ideaTiny Studio



“专注面条”App是一款鼓励用户放下手机,保持专注的工具。以 “煮出一碗好面需要时间,过程中不能去打扰” 对应 “用户专注一件事情,不要去碰手机” 为概念展开,黑白的画风,脑洞的故事让 “专注” 这件事变得有趣。ideaTiny Studio的设计师、开发者、产品经理黎建鹏将女儿给予的灵感放进了“专注面条”的“故事卡片”中,希望“专注面条”可以成为当代专注力稀缺问题的“一剂良药”。目前“专注面条”App已经在多个国家App Store上线,并入围2022年苹果设计大奖“Apple Design Awards”创新思维分类。




入围一

十方:丁乙在西藏

吉本岗艺术中心



吉本岗艺术中心与醍醐艺术于2022年6月至10月联合主办中国艺术家丁乙的首次西藏个展“十方:丁乙在西藏”,策展人为藏族学者旦增·阿旺江村。展览不仅首次披露丁乙以西藏为主题创作的一系列全新力作,还精选展示其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代表性作品,梳理艺术家“十示”系列作品的发展历程与全新动态。借助双展场的互文形式,在吉本岗艺术中心和喜德林空间这两座充满历史记忆的藏地古建筑之中,无数个绘画最小单位的“十字”不断迭代变幻,牵动出艺术家过往三十余年围绕“十示”所展开的创作苦修,从而带领观者抵达其艺术的精神腹地与“十方”宇宙。



入围二

断裂的一代:90后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于2022年8月至12月举办了出生于1990年代的艺术家群展,由策展人崔灿灿担纲策划。本次展览是90后一代最为代表的艺术家的首次集中展示,包括费亦宁、郭宇恒、侯子超、刘昕、马海伦、蒲英玮、史莱姆引擎、孙一钿、王梓全、袁可如、张季、张移北、张月薇、张子飘。本次展览是对他们的梳理和总结,首次以群展、采访和出版的方式,尝试全面地审视发生在中国的一场不可逆的文化转向。展览聚焦新世纪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环境对这一代人的影响,呈现他们对于过去艺术传统的终结,新的时代在这里全面开启。



入围三

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

M+博物馆



中国香港M+博物馆“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特别展览于2023年7月开幕。这是全球首个以宋怀桂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透过演绎她不凡的人生故事,让观众了解中国视觉文化面貌的重大转变。宋怀桂(1937–2006)是1980至2000年代中国艺术、电影、音乐和时尚领域的传奇人物。此展览围绕她的人生与其身处的时代,展出逾320多件展品,揭示宋怀桂引人入胜的人生轨迹,以及她对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蜕变为现今文化多元的国际化社会的过程中,一直被低估的影响力。



入围四

生态远见计划-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生态远见计划-生”展览于2023年4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由高洪、范迪安作为学术顾问,范迪安为学术主持,宋协伟作为总策划,景斯阳作为策展人。以“生”为主题,自甲骨文草木萌发的字义为启始,连接生命、生态、生活、生产的不同图景。展览板块由“産Chan”、“眚Sheng”、“甡Shen”、“甠Qing”四部分构成,以生命设计、超物体、合成生物材料、后人类、第三自然、生态资本、响应式环境、气候设计、复原力等关键词为线索。作品涵盖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28位艺术家设计师,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荷兰建筑设计博物馆等涉及45个物种的32件艺术设计作品,其中67%的作品首次在中国亮相。本次展览以物种为主角,希望突破人类中心的叙事逻辑所带来的目光局限,扩展研究视野。展览尝试通过全新视角探求“生”活的变迁、“生”境的变局、“生”态的变革以及“生”存的变机,以期从中国生态语境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生态危机背后具有远见性的新机遇,呼唤一场跨文化、跨时空、跨领域的国际生态对话。



入围五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举办中国艺术家耿建翌回顾展“他是谁?”。耿建翌是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那一代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员之一,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耿建翌长期关注艺术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即怎么观看?怎么阅读?怎么规范?怎么证明?怎么显像?怎么回收?这促使他发起了一系列的项目和实践,挪用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与物象并对其进行改造。在探索什么是艺术的可能性时,耿建翌创作中所涉及的合作者和观众远远超出了艺术圈的范围,运用的材料与方式亦拓宽了艺术语言的边界。本次展览涵盖了耿建翌从1980年代中期到2016年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他去世前所创作的最后一组从未公开展出过的系列;呈现出他坚持30多年风格多样又自成系统的艺术实践和探索。



入围六

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

UCCA Edge



UCCA Edge于2022年7月至9月呈现德国观念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中国首个全面回顾展——“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本次展览由道格拉斯·福格尔为摄影展览基金会策划,UCCA策展团队秋韵、查旻恩、张尧和林鹭琪于UCCA Edge组织呈现。展览通过迪曼德职业生涯创作的摄影、电影、墙纸等70余件作品,对艺术家融合雕塑与摄影,探讨历史、图像与建筑形态交界的艺术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聚焦艺术家创作的四个重要板块:描绘了看似平凡、却具有历史深意的无名情境的大尺幅摄影;通过手机摄影探索平日生活奥秘的个人“日常”系列;聚焦建筑师和时尚设计师纸质模型的“模型研究”;以及对移动图像的深入探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