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祖国最南方,海上人民的世世代代

W* 卷宗Wallpaper 2024-03-25








以海为伴,以舟楫为家,捕鱼采珠为生,疍家并不是一个民族——从古至今,凡是长期在海上劳作的人们,都会逐渐演变为疍家人。常年漂泊海上,这群直面风浪的闯海人深知生命脆弱易碎如蛋壳,故自取“蛋”,在历史的更迭中更名为“疍”。


现在,海南岛的陵水是海南疍家人聚集最多的地区。陵水东部的新村港,因为半岛的环抱,海湾里的浪潮化激猛为平和,海风牵动着临港而靠的渔船,疍家人的水上“渔排”漂浮相连。这里的家家户户已然贴上春联,新春的气息悄悄降临在海上人家。


水道纵横交错,白鹭时不时停落在渔排上,贪吃一口渔民留下的珍馐;一艘艘小艇鱼贯而出,带来一船船疍家女性的笑脸,和她们的欢快歌声,那是疍家调。疍家人以歌声代替书写,直抒胸臆的歌词讲述着他们与海洋朝夕共处的故事,也暗藏着他们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愿。


在春节前夕,我们邀请模特刘雯走访海南陵水,在新村港畔,沐浴大海的气息,和疍家人共谱一首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海上之歌。




《卷宗 Wallpaper*》1月 & 2月合刊封面

上图:Prada 连衣裙、鞋

下图:Dazzle 上衣、半裙

黎族头饰由陈达谞提供

手套为造型师私物

Miu Miu 连衣裙

Acne Studios 连衣裙

Shine Moda 头饰

帽子为造型师私物


Miu Miu 连衣裙 

Acne Studios 连衣裙 

Shine Moda 头饰 

帽子为造型师私物



过去,疍家人随水而居,一生都是浮生江海客。他们的族群散落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沿江靠海一带以及南洋各处。当下,大多数的疍家人已经上岸生活,但尊崇、仰仗海洋的文化习惯仍然深深根植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这群“海上吉普赛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传说时期。《山海经》有云“离耳”、“雕题”、“儋耳”古国,正是指当时的海南岛,这些国度的人们耕耘大海,捕鱼嗜鲜,有着纹身、垂耳等习俗,其中的西瓯、骆越分支就是海南疍家人的先祖。



Dazzle 上衣、半裙 

Didu 半裙 

Aigle 靴 

Blott 项链 

黎族头饰由陈达谞提供 

手套为造型师私物



汉朝,中央朝廷在海南岛上设珠崖、儋耳两郡。珠崖岭城址沿用至后续朝代,至今部分遗址仍保留在海口市琼山区的博抚古村。秦汉至南北朝,随着社会变迁,或因逃难,或因避战,不断有人来到海南岛成为疍民。从隋唐开始,岭南疍民被记载入史籍,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名称 —— “蜑户”,他们是最低等的户籍,由官方统一管辖。


在那个时期,运粮,采珠成为了朝廷加诸于疍民的沉重负担。明朝发明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疍民采珠的方法,“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淹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 只依靠简单的设备,疍民以生命为代价潜海寻珠上缴抵税,顽强抵抗着命运的不公。



上图:

Issey Miyake 西服、大衣

黎族上衣、项链由陈达谞提供

耳环为造型师私物



人管辖陆地,船管辖江河,可船上的人们总会渴慕上岸。在明清时期,疍民终于被削除贱籍,允许在岸上生活,他们开始与海南岛上的汉民、黎族杂居,迎来一个民族融合的时期。从广州的珠江口到海南的琼州海峡,岭南疍民的足迹遍布各处港湾、河口,他们在近岸的荒僻水边搭建起半悬在水中的棚屋。随着疍家人的活动范围愈发宽广,他们的故事也愈发传奇。





博尔赫斯笔下女海盗郑寡妇的原型郑一嫂,正是疍家人。在小说里,一度所向披靡的她最终也迫于朝廷和英国人、葡萄牙人的多方夹击,作家用充满东方想象的笔触,写下她眼见到大势已去的场景,“(她)把双剑扔到江里,跪在一条小船上,吩咐手下向帝国的指挥舰驶去。” 而在正史里,海盗领袖郑一嫂在 1810 年的春天带着妇孺十七人,亲赴广州与两广总督百龄谈判,被招安成为义军,甚至在鸦片战争中担任出谋划策的角色。


耕海牧渔,是疍家人生活的奔头,而那份勇敢和无畏,也从侧面写就他们对随波逐流、漂泊四方的无奈与不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疍民被大范围号召上岸生活,他们的居所,也从曾经一家十数口生活的住家船,木头篱笆和旧船板搭建的疍家棚,演变成了岸上由石砖堆砌而成的长屋,浮生海上终成过去。



Dazzle 上衣、外套及长裤

黎族耳饰由陈达谞提供

丝巾为造型师私物



上图:Dazzle 上衣

黎族头饰由陈达谞提供

手套为造型师私物



下图:Dazzle 连衣裙

长裤、靴及手套为造型师私物

黎族头饰由陈达谞提供




从地图上看,陵水新村港所在的半岛,就像一个船锚,往海里一抛,分割开两片泻湖。新村港和它所庇护的大大小小的渔船,与对岸的南湾猴岛隔湖相望,这个港口居住着 2078 户疍家人,总人口超过 9000 人。


随着新村疍家人的上岸,新时期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在新村港孕育出新的民居形式——渔排。现在生活在渔排上的疍家人约有400户。它们像一条盘踞在海湾休息的巨龙,那些用泡沫板支撑,用木材铆钉的水上浮屋,勾勒出这个巨大生物的骨脊,而龙鳞就是那一个个由木板拼接而成,横竖拼接排列的养殖网箱。养殖网箱的开口被疍家人称为“龙口”,一户人家往往拥有 14 至 16 个“龙口”,养殖的品种从石斑鱼、章红鱼、金鲳鱼、金谷鳗到龙虾、生蚝,各家不尽相同。





疍民们图新鲜,水上浮屋成为他们施展才艺的画布,黄色、红色、绿色,用油性漆在木板上色,还可以防止海风的侵蚀。晴朗天气里,五颜六色的浮屋与蓝天相映成辉。在一幢黄色的浮屋前,巨大的遮阳蓬遮盖了四个“龙口”的面积,疍家人徐叔正拎着冷冻的小螃蟹和带鱼,喂养他养殖的龙虾,“它就像公主一样,等着人来伺候它咧。” 徐叔笑着说。


水上浮屋虽小,一般只有二十来个平方,但却囊括了主厅、卧室、前廊等一系列生活空间,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让疍家渔民们得以兼顾岸上的生活与水上的生产。距离黄色浮屋不远的橙色浮屋的主人邢叔,和父亲一样都是渔民,虽然儿子已经在岸上结婚成家,但他仍能清晰记住儿子幼时的场景——因为水上劳作繁忙,为了防止孩子贪玩掉进网箱,大人会用一根绳子把他们绑在渔排上,限制活动范围。疍家的孩子小时候必须要学的一件事,便是游泳。谈起孩子,邢叔自是一脸骄傲,“我儿子三岁就学会游泳了!”



Issey Miyake 西服、大衣

Alaïa 长裤

 Prada 鞋

 黎族上衣、项链由陈达谞提供

 耳环为造型师私物



新村港口停靠着许多的灯光船,与普通的渔船不同,这些渔船顶部悬挂着数排灯泡。疍家渔民熟悉潮汐、风向和鱼汛,他们往往下午出海,夜间在海面上找到合适的海域后,便会打开顶部的灯光吸引鱼群,然后围网捕捞。可惜时值冬日,明亮的月光会削弱灯光的亮度,并不利好于捕鱼。于是这些威武的灯光船便停靠在港口,如休憩的战士,只与偶然飞来的白鹭互相打趣。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新村港这里脚下还是海水和黑色的泥沙滩,我们都住在高脚棚里,直到九十年代才铺建的马路。” 解说来自新村疍家调表演者之一的琴姐,她出生于 1970 年代,童年时期便见证了新村镇的演变历史,镇里的主干道新建路,现在是新村最大的一条马路,“晚上的夜市最为热闹。” 琴姐说到。



Prada 连衣裙、鞋





Dazzle 连衣裙

黎族头饰由陈达谞提供



大海为勤劳的新村疍家人带来了荣耀与财富,也在他们的生活和民俗中保留着痕迹。在疍家的习俗中,最绕不开的便是疍家调,又称咸水调。


旧时地位低下的疍家人被禁止上岸,不会读书写字的他们用歌声代替书写,坦荡的歌词是最纯粹的表达,“我们就是见山唱山,见水唱水。” 琴姐解释到。疍家调分为叹嫁调、咸水歌、情歌、白啰等几种调,而出海打渔,个人际遇,还有男女之间的感情故事,都是疍家调常见的主题。



Prada 连衣裙、半裙及鞋



悠悠渔家调,袅袅海上来,疍家调其实就是疍家人的流行曲,“有情酒斟落无情杯,饮过此杯不知几时回?四海江湖尽在此杯,临行玉手拍下郎腰背,去者难分,别者难回。” 琴姐轻唱一句疍家调中的经典曲目《水仙花》,她告诉我们,歌里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分别的场景,“阿郎出海打拼,阿妹留守家中。” 





临近春节,琴姐和她的姐妹们又将为一场场的疍家调表演而奔波,对着疍家同胞,对着远道而来的旅客,用直抒胸臆的歌声为新的一年纳福祈愿。疍家帽,斜襟衫,宽腿裤是疍家姐妹演出时不可少的传统服饰。或是以大海的颜色为灵感,疍家传统服饰往往以蓝黑两色为基调,上衫合体,袖口宽大,裤子短而宽,长度于足踝之上 —— 如此设计,最早是为了满足疍家女性的海上劳作需要。疍家帽上高下宽,通体竹编而成,硕大的斗笠下隐隐露出珠粒贝壳彩色笠带,衬托着疍家姐妹的笑脸,小小细节,也显露着她们在海上生活中对美的追求。



Alaïa 长裤

Cfcl 手套 

黎族上衣、披肩由陈达谞提供 

项圈、腰带为造型师私物 

Aboab 手镯(腰带装饰)



婚嫁,是过去疍家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节点。因为常年生活于江海之上,疍家人形成了有别于陆上社会的婚嫁习俗,海上婚嫁。婚礼前夕,男女双方的家人会将船装点一新,张灯结彩,婚礼在海上举行,双方的船艇相隔不远,男方用小艇将女方接到自家船上,在连续三天三夜的狂欢过后,婚礼才算结束。


琴姐的姐妹,疍家调的另一位表演者彩姐,其母亲今年 83 岁,年轻时就是在海上嫁给她的父亲,“婚礼前,他们都没有见过对方的面!”疍家人还有着“哭嫁”的习俗,婚礼前,新娘用歌声向父母传递感恩之情,表达对家人的眷恋和不舍。现在,传统的繁琐礼俗被淡化,海上婚嫁也退出历史舞台,年轻的疍家人结婚,大多遵循主流的婚宴仪式。


家住新建路,祖上三代均为渔民的梁哥,小时候曾经历过以物换物的时代,“那时候大人会把捕捞来的部分鱼做成鱼干,在港口,我们就靠吆喝来交易,用我们的鱼干换别人的地瓜干、木材、大米。” 梁哥的母亲今年 63 岁,她那一代的小学是在渔船上读的,被称为“海上流动小学”,学校不仅教授语文、数学等文化科目,也会教他们捕鱼的常识,例如如何收捕鱼网,如何把鱼钩从鱼嘴里拖出等。


Prada 连衣裙、鞋



Proenza Schouler 连衣裙

Kimhekim 连衣裙

Blott 耳环
Gianvito Rossi 鞋



生活在海边的居民,大多信仰妈祖,过去在海上漂泊无定的疍家人,亦视三江娘娘(妈祖)为保护神。时逢甲辰新春,位于新村港码头的三江古庙门口人头攒动,庙里香火不断。几个守护寺庙的疍家老人围坐在一旁,享受着安静的阳光,七旬阿婆嘴边咀嚼着槟榔,将嘴唇染得鲜艳俏丽。


此时自然还不是三江古庙最热闹的时候。疍家人重视春节,特别是正月里的元宵节,三江古庙里将迎来盛大的祭祀仪式。在陵水新村,迎接妈祖已经成为闹元宵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每至元宵前夜,镇上的挨家挨户就会准备好妈祖、关帝等诸神的牌位,以及贡品,等待着游神的队伍巡游至自己家门前。


游神队伍由体壮青年组成,他们抬轿推车,穿过整个村镇所有开门纳福的店铺和人家,驱邪、送福,人们纷纷许下来年阖家平安、顺遂的愿望。梁哥告诉我们,“当游神队伍经过时候,年轻人和孩子们就会纷纷从三江娘娘的轿子底下钻过,祈求庇佑。当然现在轿子都换成推车了。” 



Dazzle 上衣、半裙

Didu 半裙

Aigle 靴

Blott 项链

黎族头饰由陈达谞提供

手套为造型师私物



疍家人最擅烹煮海鲜,而在正月里,他们还有几道秘而不宣的美食。大年初一是一年之始,疍家人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寄有“清净祈福”之意。斋菜中最常见的斋菜煲,往往由花生、腐竹、芋头、丝瓜、茄子等清蒸而成,每一项食材都有其美好意头,如“茄”在海南话中是“胜”的意思,寓意一年胜一年。年糕、蛋散、芝麻花生糖,是疍家人正月不可少的点心,家家户户,亲手制作,“以前疍家人住在船上,米粮不多,依靠糕点作为主粮,用石磨做年糕,上岸后逢年过节我们还在坚持做。” 琴姐说到。





放眼海上,随着海潮慢慢退去的,是疍家人曾经迁徙、流浪的过去,而浪潮再度袭来,又是海风推着现在的疍家渔船停泊靠岸,这一出一进,就像无形的针线编织着未来的故事。不管身处何地,无论是漂泊,还是扎根,疍家人都会将与海洋搏斗习得的生存智慧、勤劳勇敢,传承给他们的下一代,形骸有尽,可神魂不灭,那湛蓝的海洋,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疍家人的精神之中。



模特:刘雯

监制:郭嘉铖、刘潇

摄影:许闯

撰文:尼莫

编辑:zhuoran


造型:赵海洋

化妆:何磊

发型:刘雪孟

美术、制片:乌龙

统筹:甜甜

摄影助理:梁珍响、于思涵

制片助理:李志成、胡宏波、蔡大道

造型助理:Xixi

灯光器材:上德大象


导演、剪辑:潼记TONG

摄影指导:乔迁

调色:蒋尚恒

导演助理:郭亮


设计:红豆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