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环保

选择

Y博的科普园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2023-05-18

点击蓝字关注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很多人都知道《1984》这本书。这是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在1949年发表的小说:
《1984》描述了奥维尔想象中的未来——1984年,全球成了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是big brother watching,人从思想、言语到行为都没有自由。
这是奥维尔假想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未来。奥维尔于1950年去世,对他来说,1984就是遥远的未来了。如今已是2023年,现实的1984年早已过去,那在真实的1984年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最近我看到这样一张杂志封面:
这是《时代》1984年4月30日刊的封面,当时正逢里根访华,封面大标题是“中国的新面孔”。显然,现实中的1984没有变成《1984》。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看着非常乐观的年轻人,背景是代表中国历史的长城,但面向的无疑是一个崭新的未来。奥维尔自己也说过,《1984》描述的未来不一定会成真。变成什么样的1984,其实取决于我们——人的选择。不一定是个人的选择,可能是我们作为一个群体的选择。像1984年的这期《时代》里介绍,里根访华本来协商的访问人数是200,但中国主动放宽到560人。还允许空军一号在中国境内飞行,带上里根的总统直升机、轿车,这是之前两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卡特访华时都不曾获得的便利。而里根则从自己老家加州带了390瓶葡萄酒。显然在1984年,中美都选择了开放与宽容。当我们选择开放与宽容,《1984》这本书可以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一席之地,但《1984》里的故事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可是,我们也完全可能做相反的选择。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希望能直接接触清政府的中央政权,扩大贸易。当时的清政府要求马戛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之礼,否则得不到乾隆召见。英国人觉得荒唐至极,乾隆勉强退让到单膝礼后,对马戛尔尼使团早已心生反感,对英国政府赠送的枪械、炮舰模型也是丝毫不为所动。最后乾隆不仅驳回了马戛尔尼使团的所有请求,还以对待藩属国的态度回信英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在乾隆皇帝依然做着自己十全老人,天朝上邦的美梦,认为所有人见“天子”都要三跪九叩大礼的1793年,世界在做什么选择呢?大洋彼岸,华盛顿不情愿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也是他的最后一个总统任期。在这一年,如今美国的首都开始动工。也是这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曾经的皇室私人宝库罗浮宫成为对外开放的博物馆。继续闭关锁国,是乾隆以及清政府的选择,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说是自主限关也没有错。
但是,选择是有后果的。就像满清统治者的文字狱,包括乾隆打着四库全书旗号的焚书行动,期间大量珍贵书籍被毁固然可惜,但更可惜的是中国人的思想被禁锢数百年,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马戛尔尼访华前,英国对清政府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乾隆是明君圣主,可在见过乾隆后,马戛尔尼对清政府做出了如下评价“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为半野蛮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乾隆是明君,认为康乾是盛世。这些人可能不知道,康熙皇帝仅仅因为沙俄使者愿意行三跪九叩之礼,就允许了沙俄建使馆以及商贸请求。满清皇帝们那么看重三跪九叩也可以理解,这是他们入关后的发明,是把原来祭天的仪式用到了自己身上,是把臣民放到了更为屈辱,更不像人的位置上。
选择三跪九叩,证明了满清从一开始,选择的就是野蛮,是落后。康熙因为沙俄愿意三跪九叩,可以毫不犹豫地答应沙俄的要求;乾隆因为英国使者不愿意三跪九叩,就拒绝在北京建使馆,扩大贸易;而嘉庆,更是在1816年,离鸦片战争不到25年的时候,因为英国使节不会三跪九叩,干脆将其轰走。这里面没有什么明君圣主,有的只是野蛮落后。就像奥维尔认为《1984》未必会成真的同时也表示,其中类似于书中描述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切都会取决于我们的选择,选择进步、开放、宽容,在1984也不会成为1984,选择相反的路径,例如满清统治者选择的文字狱,那么在别的国家进入现代社会的时候,也能活在古代。就像乾隆生卒年份是1711-1799,华盛顿是1732-1799,不仅是同年代的人,去世年份也一样。但我们不会说华盛顿是美国古代人,也不会说乾隆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因为选择,同年代的人,可以活在不同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仔细谨慎地思考,我们是否又到了关键的选择,或者,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是否已经在做极为关键的选择。




订阅本号防失联







别忘了备用号





原创不易,赞赏随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