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亳州东汉曹操宗族墓群砖铭简述

吴磊 考古 2022-04-23


 亳州东汉曹操宗族墓群砖铭简述



文|吴磊


文博副研究馆员、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亳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亳州市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亳州市博物馆、市文化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曹操宗族墓群占地面积约一千公顷,二〇〇一年六月二十五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四年春亳县(现亳州市)博物馆为配合农田和城市基本建设,陆续在亳州城南、城西南及涡河以北抢救清理发掘了十多座东汉时期的墓葬。其主要发掘的包括元宝坑一号墓、董园一号墓、董园二号墓、袁牌坊一号墓、白果树一号墓、曹氏孤堆北一号墓等,均为曹操直系和旁系亲属墓葬,故名“曹操宗族墓群”。曹操宗族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砖石结构的多室墓,规模都很大,一般具有前室、中室、后室以及数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结构的曹腾墓和砖结构的曹嵩墓。
曹操宗族墓群始建于东汉末年,据《水经注》记载:亳州城南分布着曹操的祖父曹腾、伯公曹褒、父亲曹嵩,以及叔父曹炽、曹胤等人的墓冢。除此之外,还分布着“吴郡太守、河间相、尚书令”曹鼎墓、“永昌(郡)太守”曹鸾墓、“山阳太守”曹勳墓、“豫州刺史”曹水墓、“会稽曹君”墓、“谯功曹史”曹湖墓、曹操长女曹宪墓等。已发掘的曹氏墓葬中,出土了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玉器、陶器、碑刻、印章等大量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文字砖和画像砖,数量近六百块,形式有刻写、模压及少量的朱文手书,出土如此规模的文字砖在全国实属罕见。文字砖对考证汉代书法演变、风俗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内容极为丰富,有曹操宗族成员姓名官职,有事物描述,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有个人情感的抒发,有市井俗语和数字记录等。从书法角度上看,字体多彩繁昌,篆、隶、草、行、楷等兼备,有脉络、有深度、有发现,在同一时期出现如此多的字体,极为少见。在曹操宗族墓群中发现的篆书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篆,而是篆书的“快写”,是篆向隶演变的中间体,称之为“篆隶”更合适。几块“百”字砖,字体变化很微妙,不仅运笔速度加快,而且写法活泼轻鬆,已经没有篆书笔画的中规中矩。篆书的法度也在变化,可以用“篆隶参半”形容砖上的文字,这是文字中的一次大变革,而“便捷”是变革的原动力。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隶书的形成在汉字书法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篆残留的最后一点象形遗意,至此已完全演灭。文字砖上书写的隶书有《石门颂》的舒展之美,行笔如闲云野鹤。砖上文字,线条天真自然,絶无造作之感。比如“会稽曹君丧躯砖”(〇一〇页),书写可谓大开大合,一般笔画书写短而密,唯波磔之笔舒展而长,有白鹤展翅之感,藏头护尾,十分精美;又如“代壁砖”(一七六页),有《西狭颂》的气息,结体极力外展,疏朗宽博,笔画饱满、厚重,显得十分大气;再如“勉力讽诵砖”(〇九〇页),有《曹全碑》的遒劲逸致,点画秀美,极尽夸饰。


会稽曹君丧躯砖 


代壁砖


勉力讽诵砖


再如草书(章草、今草)是由草写的隶书演进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因它的书写过程是急救隶书而形成的一种更加便捷的书体。最早形成的是草隶,草隶进一步简化笔画,提高书写速度,并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这样就形成了章草,章草约在西汉中晚期渐趋成熟。从隶到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没有明显的质变,也没办法把草书的起始定格,古人对此众说纷纭。东汉时期名臣蔡邕,他认为草书始于秦代;西晋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不知其谁。”(张怀瓘《书断》)东汉辞赋家赵壹在《非草书》一文中论草书产生特征及在当时的流弊,体现了关于草书的重要观点和学术思想,他也认为草书始于秦。张怀瓘《书断》认为“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横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嫌道漯耶张今绪翕当茗然砖


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文字砖中就有各种草书字体:(一)“嫌道漯耶张今绪翕当茗然砖”(一九八页),书写的笔法是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这些字是由隶书的简捷快写发展变化而成的。“嫌”字的简化笔法,圆转如圈,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之末依然上挑;“漯”字笔画之间有飞丝映带,牵连的笔法自然天成,偏弯的三点水与“小”字完全简化成两点,极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又增加了字体的多变性,而笔势又十分连贯饱满;“张”字虽然停留在隶书的笔法规矩上,但是书写很放松,“弓”和“长”相背,险中求稳,结构精妙。从这些文字的书写方式可以清晰看到隶书走向草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砖上文字的宝贵之处。(二)“一日持书平安等字砖”(二七六页)。用笔字字急疾、灵动飘洒,书写技能十分熟练,疏密得当,气息流畅,这与砖文的内容有很大关系。书者把自己内心情感融入文字笔画之中,让理性的思考与激昂的情思展现于笔墨间,这是书法艺术所要求的境界。“持”字的书写冲出了边框,显得生动自然。“书平”二字完全简化,用顺畅的几笔写出这两个字,“平”字笔法的轻重缓急,可以让人感受到书者当时情怀的流露。通篇疏密有度,给人以平静中的畅快之感。

一日持书平安等字砖


乃至逯没君等字砖


(三)“乃至逯没君等字砖”(一一八页),整体章法布局开合有度,有疏能走马、密不透风之势。此篇文字很有意思,“乃”“君”二字为隶书,“逯”“没”二字为草隶,最为珍贵的是此砖的“小”字,其运笔提按顿挫与楷书基本相同。一块字砖上出现多种字体实属罕见,这充分证明东汉末年字体的繁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体现了古亳州的文化氛围和尚学环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是多元化的折射,印证这座古城丰富的历史内涵。


会稽曹君砖


(四)“会稽曹君砖”(〇一六页),是典型的章草,这四个字是众多字砖中最有代表性的书法珍品。四字结构自然,运笔快捷放纵,宛转流畅。“会”字的间架结构已没有任何篆隶的影子,是一种全新的书写方式,非常成熟,结体大胆,用笔精心;“曹”字简到极致,每一笔画都洒脱流动;“稽”字没有完全演变,笔画中的蚕头燕尾之势还可以看到,“日”的书写法高度简化并破窗处理;“君”字线条起止呼应,点画的节奏感非常强,正欹相生,险绝中求平正,“口”用一笔代替,变化多姿。此砖四字结体,书写笔法繁简得当,气韵生动。汉末之际悄然完成了草书的演变与定型,伴随着时代的需求而成熟,意义非凡。



为将奈何吾真愁惶砖


(五)“为将奈何吾真愁惶砖”(三一四页)上的文字,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已无波挑,蜕变成今草。“为将”二字取势大胆,用笔逸秀险絶,宛转得法;“吾真”二字笔法流畅,活泼精熟,有上笔之终而为下笔之始的笔意,字形奇变百出,是今草精品之作,亦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六)“谒汤都砖”(三一二页),是特点最为突出的文物之一,原因有三:其一是“谒汤都砖”记载的是汉代皇家拜谒汤都的故事,佐证商汤都亳的事实。

谒汤都砖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与现在亳州汤王墓的位置完全一致。其二,古人传统书写顺序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谒汤都”三字是横写法,而且是自左而右的方式书写的,是刻写者随性而发?还是事件重大,想突出表现什么?我认为东汉末年是书法演变的大爆发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仅是书法本身,书写方式、书写材料也在更替,并出现了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现出当时的创新思维。其三是“谒汤都”字体为今草,三字一笔而书,连绵回绕,刚柔并济,遒劲有力,美妙之致,是书刻中的珍品,对研究草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楷书的点画和结体形式是从隶书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它始于东汉末年,通行至今,长盛不衰。初期楷书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楷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从东汉到两晋,楷书逐渐成熟,书写方便美观,易认易读,融艺术与实用于一体,有强大的生命力。字砖中的楷书并不多,但是从隶到楷演变过程中的字有不少,可清楚看到字体发展变化的路径和多元化并行的方向。如“吴敬髙大土大夫砖”(一五六页),撇捺稳健,无论是点画和结构都向着楷书发展。“敬”字中的捺,起笔后右下行顿笔后出锋,是标准的楷书写法;“大”字捺笔在末端突然上挑,是一种新书写意识的雏形,是创新,也是突破。整篇文字端正大方,正走在文字演变的新起点。又如“王王砖”(三七八页)的书写结体已经形成了楷书规范笔法,字形拉长,结体笔画横平竖直,已经完全脱离了篆隶的结构。“王”字的书写方式与锺繇《荐季直表》中的文字对比,仅缺少一些墨色和腴润,其他特徵基本相同,有待进一步演变,增加它的美感和书写性,这说明楷化之路已发展变革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中可以看到楷书形成初期的基础变化方向。


 

王王砖



是是是后砖


行书继续发展,缩短横字长度,加强笔画之间的连贯性,横和竖的转折可以一笔完成,没有停顿,这样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结体形式。在文字砖中可以看到隶书快写向行书演变的过程。如“是是是后砖”(〇七〇页)第一个“是”具备隶书所有特点,第二个“是”上半部是隶,下半部开始撇捺连贯书写,走向草隶并具有行书的笔法,第三个“是”就有了行书的整体结构,最后回锋一气呵成,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行书的笔法,已经形成了行书的雏形。“是是是后”四字砖在不经意间表述着字体演变过程,一块砖出现几种字体写法,这种变化与后世书法创作中运用的章法大相径庭,而这块砖中的字体呈现出的是创造性转换和完美结合,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充分证明当时字体演变的多样性,可以看到字体经过碰撞、发展、完善的脉络,是难得的珍品。



沽酒各半各砖


又如“沽酒各半各砖”(三一八页),“沽酒”两字行书走势,已经没有了横平竖直,书写轻松洒脱,整体笔法自然天成。如“沽”字中的“口”已经完全没有隶书严谨的结构,两个“各”字无论点画结构还是运笔都有很大的随意性。与隶书笔法截然不同的行书已经开始走向基础的演变,“半”字走在转变的过程中,笔画有点生疏,变化的方向不是那么明确,但书写方式也变得简略。再如“平仓砖”(三四八页)在运笔速度上,使转提按顿挫,回锋往来已经全然是行书的风貌,细读笔画之间连接,平稳中带有概括的省略,用笔端正平整,入木三分,离方遁圆,字虽不连,但气息相通,有突破性的发展。

平仓砖


从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砖上的字体中,我们可以感触到它多元化的发展,不仅为中国书法艺术繁荣拓展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字体多样性的形成是依托汉末时代背景造成的,当时参与造墓制砖的有不同层次的人群,他们在不拘泥于成法的前提下,有意或随性而书刻。小吏为较上层书刻者,他们在即兴书刻的同时更注重创造性;普通劳动者的书写更是自然发挥,不拘理法。这批文字砖为研究当时社会环境、书法艺术、文化发展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文章来源:《中国砖铭全集》卷五亳州东汉曹操宗族墓群砖铭

主编黎旭推荐


历史和考古研究可以用内容,例如表示纪年的“五凤二年”砖;


“五凤二年”砖 年代:三国·吴  地区:浙江  尺寸:未详  (卷六 113页)


古砖赏玩和收藏可以用标准器作对照,例如“海内皆臣等十六字砖”就是古砖收藏圈的标准件;


海内皆臣等十六字砖


书法篆刻金石爱好者可以参考学习其中的书体和艺术性,例如经典碑帖以外的新材料和新风貌;


益延寿砖


甚至是字体和平面设计都可以参考其中的空间布局,汉字的形态、结构、大小、粗细、风格都有丰富多彩的变形方式。


“宣化宜世弹休之臧永元六年始造”砖

年代:东汉  地区:四川 尺寸:未详  (卷一 295页)


七大特色


1

规模宏大


砖的古字为“甓”“壁”“甎”“塼”,城砖可称“墼”,井砖可称“甃”等。古砖作为古代文字的载体,其学术功能不逊于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法帖、书迹等传统主流器物。由于铭文砖存世量大、覆盖面广、历史跨度长,东汉以降几乎每个历史年代的铭文砖都有实物存世,而且砖铭内容资料丰富,书法风格面貌齐全,因此,古砖具有天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提到砖铭,大家所熟知的主要是两汉砖铭。


君子有九思等字砖


长乐未央子孙顺昌宜马牛羊砖


家富昌田大得谷后世长乐未央砖


《中国砖铭全集》中收录了2274块汉砖,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砖铭,


已经出版过的砖铭类图书,比较熟悉的有《陶斋藏石记》《千甓亭古砖图释》《广仓砖录》《中国砖铭》,这些书所收录的砖铭或多或少在地域和时间跨度上都有局限性,有的还偏重私家收藏的个人兴趣。




部分已有砖铭出版物


而《中国砖铭全集》则是中国古代砖铭(文字、史料、书法等)资料性汇总的图书,辑录我们迄今所能见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砖铭,收录中国古代文字砖铭近七千种,历史年代上限为战国时期,下限为民国时期(止于1949年),是历代砖铭的集大成者。

总目录


第一卷目录


《中国砖铭全集》卷目内容数目明细


最新(新资料征集、部分原砖原拓实物对照) 

最全(征集的地域范围和时代范围,兼顾砖铭主题性与地域性)

权威性(其中70%为文博单位馆藏砖铭,是砖铭收藏必不可少的比对资料)



“豫章谢配”葬砖年代:东汉  地区:河南洛阳  尺寸:11.8×11cm  备注:《洛阳陶文》著录  (卷四 248页)


“永和九年大岁在癸丑十月八日戊子墓”砖

年代:东晋  地区:浙江  尺寸:34cm×15cm×5cm  (卷九  361页)


“元嘉元年八□作”砖

年代:南朝·宋  地区:未详  尺寸:27cm×5cm  备注:陈介祺旧藏  (卷十 22页)


“大蕃天显□次戊戌五月拾三月已未”砖

年代:辽  地区:未详  尺寸:未详  备注:天显十三年岁戊戌  (卷十四 10页)


“至正庚寅十年开元慈氏吉瑞题记”砖

年代:元  地区:江西  尺寸:34.5cm×17cm  (卷十四  58页)


(右)“上高县正堂蒋□”砖

年代:明  地区:江西  尺寸:33cm×7cm  (卷十四  217页)


“一日持书平安等字砖”


“乃至逯没君等字砖”


翻阅这套书,就像是走进了砖铭博物馆,能一次性看个够。



2

覆盖面广


砖铭出土或征集地范围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本书的顺利出版还得到各大文博单位公私机构的关注和支持,其中包括安徽亳州博物馆、广州番禺博物馆、广东肇庆市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武汉荆楚金石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广州大自在山房、北京后千甓亭、湖州千陶斋、洛阳石缘斋艺术馆、上海和堂文房等。


一线文博单位公私机构专业打造



陕西

“左司高瓦”方砖

年代:秦  地区:陕西  尺寸:41.6cm×13.7cm×9cm(卷一 13页)


山西

“君子有九思等字”砖年代:西汉  地区:山西  尺寸:34.8cm×16.8cm  (卷一 74页)

四川

“宣化宜世弹休之臧永元六年始造”砖年代:东汉  地区:四川 尺寸:未详  (卷一 295页)
浙江

(右)“永建元年所造子孙富贵”砖年代:东汉:浙江  尺寸:34.7cm×17.5cm×4.2cm(卷二101页)

江西

“□射侯吏”砖年代:东汉  地区:江西 尺寸:6.2cm×18.1cm  (卷三258页)
河南洛阳“永元元年六月四日无任汝南邵陵髡钳王复物故死此下”葬砖年代:东汉  地区:河南洛阳  尺寸:23cm×19.5cm  (卷四31页)
安徽亳州“稽君曹庖□”砖年代:东汉  地区:安徽亳州  尺寸:16cm×15cm×5.6cm  (卷五 50页)

江苏“城门壁”砖年代:两晋  地区:江苏  尺寸:未详  (卷十 354页)
甘肃

“太延二年苟头赤鲁买地券”砖年代:北朝·北魏  地区:甘肃  尺寸:未详  (卷十一 49页)
北京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砖年代:金  地区:北京  尺寸:40cm×18cm×6.5cm  (卷十四  38页)通过整理不同地区的公私收藏,本书梳理了中国古代砖铭的发展脉络,丰富和补充了中国书法史内容,为读者提供较为完备的中国古代砖铭书法资料。


3

资料整合,去伪存真


在浩如烟海的存世古代砖铭中,我们去伪存真,甄别、遴选和注释原始资料,著录相关历史和文化信息,采取传统的中国金石学考据方法,利用对比研究的科学措施,甄选出大量珍贵的古代砖铭材料。



4

文献详实


部分拓片与实物对照,逐条著录信息,包括名称、释文、年代、地区、尺寸、备注



本书辑录前人砖铭图版时,对著名金石学者如陈介祺、陆心源、罗振玉等人的跋文以及砖铭收藏印章予以保留。


5

高清细节真实再现


书中收录超七千张砖铭拓片(或实物)图片,包含局部放大细节,龙凤纯质纸精印,彩页采用120克哑粉纸展现原砖实物。










6

检索便捷


附150余页索引,单独成册,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7

专家云集


主编


黎旭

1967年生于广东电白,暨南大学毕业。古砖学研究学者,湖北省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_

副主编

鲁九喜

《中国砖铭全集》副主编、后千甓亭主人。


吴磊

文博副研究馆员、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亳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亳州市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亳州市博物馆、市文化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主编《梁巘全集》《亳州市碑刻砖铭全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非遗剪纸-涡阳赋》等著作。

编委



胡海帆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从事金石拓片编目卅余年,研究领域包括石刻文献编目著录与鉴定、拓片元数据与数字化、金石文献检索,尤擅秦汉碑刻、历代丛帖和砖刻的系统研究,长期主持北大图书馆拓片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负责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北京大学图书馆拓片史料整理》。


汤燕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吉喆

国家开放大学音像出版社副主任。


叶克勤

《中国篆刻》杂志学术委员、《金石研究》《印学研究》专刊编委、浙江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


王大文

广州文史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胡巍

上海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国家文物审核责任鉴定员、上海和堂文房主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


鞠稚儒

中国印社社长、大鞠艺术研究院院长、大儒金石学会会长、深圳黑老虎艺术馆馆长。


谭文选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砖铭制作工艺

砖铭的制作工艺主要有四种:刻画、戳印、模压、书写


👇刻画👇


👇戳印👇



👇模压👇


👇书写👇



砖铭的内容可概分为八种:记名,记录官署、工匠、地名和器物等名称;标识,记录作为建筑砌体的重要工程信息,包含数目、尺寸、方位以及功能等;纪年,记录砖的制作及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颂祷语,记录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理想追求等吉祥语句;记事,记录砖主人造砖的主要目的;墓志,记录墓砖主人姓名、籍贯、身份、生平事迹、生卒年月等;地券,中国古代一种类似买地契约的随葬品,内容包括墓主姓名、生卒年月、土地价值、土地来源、数量、四至范围、契约证明人等;随笔,内容较为复杂,包括诗词俚语、文籍摘要、工匠涂鸦以及一些语意不明的文字等。


纪年

“永元三年所作”砖年代:东汉  地区:未详  尺寸:未详  (卷一 283页)


(左)“永初三年七月作长尺七寸广八寸”砖

年代:东汉  地区:浙江  尺寸:35cm×5cm(卷二 32页)


颂祷语

“利后子孙”砖

年代:东汉  地区:四川  尺寸:22cm×6.5cm (卷三47页)


记事举例


“小纽朱姥冢元康九年八月就功”砖

年代:西晋  地区:浙江  尺寸:30cm×4cm  (卷八79页)

“永和九年三月十日辽东韩玄菟太守领佟利造”砖

年代:东晋  地区:未详  尺寸:未详  (卷九  341页)


墓志


“南部君长女字金壁”砖铭

年代:三国·魏  地区:河南  尺寸:28cm×15cm  备注:河南新安县博物馆藏砖  (卷六 10页)


“开皇十二年僧璨墓记”砖

年代:隋  地区:浙江  尺寸:15.5cm×11.4cm×3.6cm  (卷十二  23页)


买地券举例


“太延二年苟头赤鲁买地券”砖

年代:北朝·北魏  地区:甘肃  尺寸:未详  (卷十一 49页)


而书法研究是金石学者著录砖铭的一个重要意图。中国古代砖铭书法的姿态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从字体上来看,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时代的变迁与地区文化的差异,在古砖铭中同样有着相当明显的痕迹,古砖铭书法对于研究古代书体书风的嬗变有着重要作用。


👇不同字体👇


“金堂玉当砖”砖

年代:东汉  地区:四川  尺寸:25×6cm (卷三 36页)


“万头六”砖

年代:东汉  地区:陕西  尺寸:33.8cm×15cm  (卷三 168页)


(左)“大唐庚子岁”砖

年代:唐  地区:不详  尺寸:不详  (卷十二  255)


“鲁国之墓”砖

年代:宋  地区:广东  尺寸:35.5cm×16.6cm  (卷十三 276页)


“咸宁四年七月吕氏造是为晋即祚十四年事泰岁在丙戌”砖

年代:西晋  地区:安徽  尺寸:34.8cm×17.2cm×5.8cm  备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砖  (卷七45页)


👇不同书风👇


文字砖上书写的隶书有《石门颂》的舒展之美,行笔如闲云野鹤。砖上文字,线条天真自然,绝无造作之感。比如“会稽曹君丧躯砖”,书写可谓大开大合,一般笔画书写短而密,唯波磔之笔舒展而长,有白鹤展翅之感,藏头护尾,十分精美;



又如“代壁砖”,有《西狭颂》的气息,结体极力外展,疏朗宽博,笔画饱满、厚重,显得十分大气;



再如“勉力讽诵砖”,有《曹全碑》的遒劲逸致,点画秀美,极尽夸饰。




实拍书影
















《中国砖铭全集》数据库




《中国砖铭全集》数据库

定价:12000.00元


Ø 个人用户以账号形式登录访问数据库;购买纸质书所赠送数据库服务,以会员形式提供服务,会员等级分为会员、VIP会员、SVIP会员;Ø 机构用户(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企业机关)以IP范围限制形式访问数据库,用户数限定100人每年收取10%的服务费用,提供技术支撑及每年更新约10%的内容。  

会员等级

服务期限

会员特权

收费标准

会员

一季度

1500元

VIP会员

一年

可下载750张原稿图片

5000元

SVIP

三年

可下载4000张原稿图片

12000元


优惠策略:


购买数据库SVIP会员服务赠送纸质图书;购买纸质图书送数据库VIP会员服务;服务内容包含内容检索、在线阅读、资源下载;


数据库介绍:


本数据库分类整合了战国至民国的砖铭资料,包括砖铭拓片电子版与照片和名称、地区、尺寸、朝代等信息,以电子版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展示,按照朝代与分布地两大类别进行分类并支持全库检索。


为用户提供快捷的检索方式、精细的检索分类、丰富的内容资源及友好的使用界面。




使用说明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提供免费试用

试用地址:https://zmqj.shshuhua.com/

试用限制,同一设备只能检索10次

数据库相关信息请联系:周先生 手机13651818738 微信cecil_8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