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学术研究

《考古学集刊》第28集目录

目录调查与发掘新疆额敏县霍吉尔特墓地发掘简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天津师范大学/5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M1095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46湖北荆州市郢城遗址2018~2019年发掘简报......荆州博物馆/
2023年7月16日
其他

《考古》2023年第6期目录、要览

来源:考古杂志社
2023年7月15日
其他

《考古》2023年第4期目录、要览

来源:考古杂志社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考古》2023年第3期目录、要览

来源:考古杂志社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成都首次出土秦简,53支字迹清晰较完整

12月14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考古中心向媒体展示了两枚刚刚清理完毕的字库街遗址出土秦简牍。仅凭肉眼,基本看不出这两枚刚刚清理完毕的秦简上的字迹。它们看上去只是黑色的小木片,湿漉漉地泡在塑料盒里,下方垫着厚厚的海绵。可在考古专家眼中,它们是无价珍宝——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秦代简牍,在成都地区属于首次出土,也是成都地区年代最早的成篇出土文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复师陈俊橙、字库街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唐彬和对这批文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的副研究员左志强分别向媒体详细介绍有关这批秦简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53支简牍字迹完整清晰此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的这批秦简,出土自成都市青羊区字库街遗址。2021年4月~12月,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大约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了共计462平方米的地下遗存。经过8个月的发掘,从该遗址先后出土了一批战国、秦及西汉时期的瓦当、陶器以及铸造铜制武器的石范、陶范等。发现了几处鼓风管、炼渣、炉壁等冶铸的废弃堆积,一些箭镞,以及少量戈范、弩机范、铜鐏范等残件。其中,简牍主要出土自9号灰坑,包裹在淤泥和草木灰中,经文保中心清理,发现了53支字迹较完整且清晰的,另有已经残断、但可能是简牍的碎片212块。14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考古中心向媒体展示了两枚刚刚清理完毕的字库街遗址出土秦简牍,其中一片简牍上有“成都”二字,另一片木牍上则有“西工师”等字迹。当然,不是肉眼直接看到,而是投影在大屏幕上的红外扫描成像图。据研究院的90后修复师陈俊橙介绍:他们从字库街遗址秦代灰坑出土竹木器中提取出260余片秦简牍,经过清洗,考古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认读出秦简上的部分字迹,其中有“成都”和“西工师”等字样。汉代蜀郡西工或在秦时已设立此前,根据对史料的研究,我们曾有这样一段历史认定:秦统治巴蜀时期,秦政府曾在蜀郡设置大型工室“东工”,生产军队急需的兵器等产品;两汉时期,官府又在蜀郡设立大型工官“西工”,生产漆器、蜀锦等等。但因为这次出土的秦简“西工师”,这段历史或许要修正一下。字库街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唐彬表示,“西工”为蜀郡西工室,“西工师”是官职名,为西工室机构中管理工匠之吏,字库街出土的遗存很可能与著名的蜀郡西工有关。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成都就已是全国最顶尖的手工业生产基地。由于西工的工艺精湛,生产的东西件件都是精品,所以这里的产品基本都是输送给宫廷和皇室成员的贡品。这些诞生自成都巧匠手中的珍贵金银铜器、漆器、蜀锦,随着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流向全国,甚至销往世界各地,可以说是最早的“国际”大企业。知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仁湘教授曾在成都博物馆的一场讲座中提到:新疆古城尼雅出土的汉代蜀锦护臂——就是那个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著名文物,“按照工艺和年代来看,它很有可能也是由‘蜀郡西工’生产的。”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介绍:与“成都”和“西工师”同时发现的这批秦简上,还有“公士”等军功爵名,“革”“軫”等车马类原料及工具名称,以及“十二两”等数量用词以及“二當一”等财物折算用词,和“(卅)五年六月”“廿九年”这样的年代信息。“结合简牍字体风格,我们推测这批简牍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代,大体为秦昭襄王或秦王政(始皇)期间。”左志强说。如此看来,这批秦简无疑昭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考古新发现:早在秦治巴蜀时期,当年的成都不仅有蜀郡东工,也已经有了蜀郡西工——众所周知,汉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沿袭自秦朝,因此,汉代西工很可能也是汉承秦制,延续了秦代的工官制度。秦灭巴蜀的重要一幕,或发生在彭州秦简,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秦简上的文字,对于研究秦的历史,包括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字库街秦简牍作为目前成都地区年代最早的成篇出土简牍文献,虽然数量不多,但价值十分重要。除了前文所说的、将蜀郡西工的设立年代进一步上推之外,其中新见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职官、历史地理等信息,也弥足珍贵。左志强举了一个地名为例:逢乡。这个地名见于《华阳国志·蜀志》,见证了秦灭巴蜀的重要一幕——“蜀王自於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於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四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1894~1989)曾标注“逢乡,旧籍无考”,也就是不能确定《华阳国志》中所说的逢乡,如今是在四川何处。而字库街秦简则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逢乡鹿【筋】十四件”的这句简要记录中,暗示逢乡盛产鹿,与《华阳国志》的“逢乡”“白鹿山”信息契合。由此推测,“逢乡”的位置很可能在湔江河谷的左岸,也就是彭州龙门山白鹿一带。考古的魅力在这一瞬间熠熠生辉——如今成都人周末休闲常去玩耍的清凉山间,因为这片秦简上寥寥数字的记录,忽然便与2000多年前末代蜀王仓皇奔逃的殒命之处重合起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在“成都矛”之后,这批“成都简”的出土,不仅是成都地区城市考古的重要新成果,也再次实证了成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殷墟近些年考古发掘新收获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学术前沿系列讲座之四十:殷墟近些年考古发掘新收获”于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研究员主讲,以《殷墟近些年考古发掘新收获》为主题,介绍了十余年来殷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吕学明教授主持。讲座伊始,何毓灵研究员介绍了殷墟考古工作的相关背景信息。他首先强调要把殷墟考古放在“从已知求未知”的中国早期文明进程整体研究中,认为殷墟是华夏五千多年文明探索的起点与根基。他随后介绍了商王朝的基本面貌、商王世系的研究史和基本情况,及其与考古学研究的关系,并详细探讨了有关“中商”划界的问题,认为该时期在考古学上确有独特性。他最后指出古今黄河的空间差异,认为古黄河与太行山共同构成了殷墟的边界,使其处于封闭的地理空间之内。讲座的主体内容包括对洹北商城(中商)及殷墟(晚商)两个时期的考古工作。洹北商城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有两项,一是洹北商城内的手工业作坊区。该区域于2015年发现,之后历年发掘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包括铸铜作坊、制骨作坊及制陶作坊。铸铜作坊发掘的重要收获是掌握了该时期铸铜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独特的花纹嵌范技术,较低的陶范焙烧温度、陶模上较明显的分范线、带凸棱的鼓风嘴等,都少见于其他时期。该区域内还发现了一批工匠墓,规整地随葬有使用过的陶范及其他铸铜工具,多为男性俯身葬。制骨作坊位于铸铜作坊西侧,因制骨遗存规模庞大、手工业遗存情况复杂,发掘团队设计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发掘方法,结合细致分区分层、逐层三维建模、现场鉴定、全面筛选、套箱提取等手段,于两年多的时间内精细发掘了200余平方米。在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原位埋藏的牛掌跖骨废料,表明其废弃时保有皮肉,并于生鲜状态锯切。同时发现部分骨骼有火烧痕迹,并存在旋转剥片的独特取料方式。主要的骨器产品应为骨笄。后经实验考古发现,生鲜状态的骨料因带有油脂润滑而利于锯切,同时能在木柴助燃的情况下作为优质燃料使用。在附近制陶作坊的部分陶窑内也发现有烧骨,佐证了这一结论。制陶作坊区的其他发现还包括独特的熟土夯筑陶窑,以及陶器生产的显著分工。总结而言,洹北商城的手工业技术显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多学科合作在该区的发掘与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是2021年发现并开展发掘的陶家营聚落遗址。该遗址最初被认为是墓地,后发现了基址与壕沟,经系统考古探查后确定了其整体的环壕聚落结构,并对西南角进行了发掘解剖。这提示我们在墓地的发掘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周边其他遗迹的情况及其与墓地的关系。该聚落距洹北商城北墙约3.8公里,面积达18.5万平方米,内有手工业作坊,应为环绕洹北商城的一处二级聚落。考虑到洹北商城的都城地位,其周围应还有更多类似聚落,甚至是三级、四级聚落,而这也将是未来工作的一大重点。殷墟时期考古发掘的新收获主要有五项,首先是殷墟道路网络的发现与确认。十余年的考古工作在洹河南北发现了多条东西向或南北向的道路及车辙印,发掘显示部分道路宽达45米,其上铺有鹅卵石,两侧分布有极好的建筑与墓葬。与二里头遗址可能存在的带墙的“里坊”相对应,殷墟的道路网络可能分割出了不同族氏聚居的“街区”。第二是宫殿宗庙区与池苑遗址的新认识。大规模的钻探基本确认了宫殿区西侧存在与洹河和大灰沟相连的大型水系,应为“池苑”,其中分布有核心岛,上有夯土建筑的迹象。池苑钻探深达16米,周边建筑的修建从中取土。其后池苑又发挥着排水、景观的作用。但池苑以西、以南区域情况尚不清楚,因此宫殿区的范围也仍有待进一步确认。第三是王陵区围沟的勘探与发掘。2021年夏通过钻探确认了两个明确的方形围沟,分别包围王陵区的东、西二区,并于东区东侧新发现了460座墓葬。2022年通过对围沟的三处发掘,证实了其与王陵的共时性,并发现了西周早期及以后打破围沟的遗迹,有助于对王陵废弃问题的探讨。第四是邵家棚“册”族聚落,为近年来殷墟周边次级族居聚落及建筑遗迹群发现的典型代表,位于殷墟南区。由于堆积较深,遗址保存极好,包括前后两进,东西三排夯土建筑,墙体外侧抹砂浆粉刷。同时周边还发现了中字形大墓等墓葬与车马坑,显现出一定的居葬关系。从马车构件与墓葬带边厢的结构来看,该区域的延续年代可能晚至西周早期。第五是辛店铸铜作坊遗址,位于传统殷墟划定范围之外,距核心区约10公里。结合近年来于东南、西南方向的发现,推测殷墟的实际范围应更大,但其中遗存的分布密度仍需进一步工作以明确。该遗址主体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铸铜相关遗迹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为商代最大的铸铜遗址,包含各类典型铸铜遗存。在遗址内还发现了以“戈”族为代表的家族墓地。部分遗存的年代可能为西周早期,对研究殷墟废弃进程与商周鼎革有重要意义。讲座最后,何毓灵研究员总结道,近年的工作宏观上主要围绕洹北商城及殷墟的整体布局展开,而每个具体的发现则又解决了细部布局及各自相关领域内的问题。他同时表示,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圣地”,其相关研究应是开放的,欢迎各位学者加入对殷墟的研究之中,共同推进殷墟的考古工作。吕学明教授高度赞赏了讲座的全面、细致,并指出这背后反映的是考古工作的严谨作风和精细科学。细致的发掘是当今考古的趋势,能有效地提升对遗存信息量的获取,深化从考古学角度对遗址的研究,殷墟的工作值得学习。最后,参加讲座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问,何毓灵研究员与同学们展开了交流并对问题进行了解答。(作者:张炼)责任编辑:毛艳鸽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巴蜀符号探索的现状与趋势

要回答巴蜀符号的性质、内容、分类、特点、规律等问题,应当充分发挥数字化统计分析技术的作用,先摸清巴蜀符号的“家底”,把巴蜀符号具体有哪些符号这个基础问题梳理清楚才能考虑解读。
2022年7月9日
其他

《考古》2022年第6期目录

《考古》2022年第6期目录
2022年7月7日
其他

老龙头墓地清理墓葬1100余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

6月18日,四川凉山盐源地区老龙头墓地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其中,造型独特的青铜树枝形饰片、用作祭祀的蛇蛙铜俎、花纹精美的圆形铜带饰等文物,都展现出盐源青铜文化的璀璨与辉煌。盐源或将成为四川地区继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之外的又一个青铜文明发现地。截至2022年6月,老龙头墓地已清理墓葬1100余座,殉马坑1个,出土各类文物5000余件。6月18日,在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上,举行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老龙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田剑波介绍,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开始于2020年4月,出土的5000余件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石器、玉器、玻璃器、骨器(含贝壳)等。陶器以各类双耳罐为主,青铜器种类丰富,其中整套青铜纺织器具是目前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三轮青铜马车也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之一,而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更是凸显出当地独特的信仰崇拜。这是出土于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的铜护腰(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这是出土于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的青铜枝形器(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这是出土于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的双耳陶罐(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表示,此次发掘为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文化谱系研究提供了标尺和参照,证实了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江苏仪征国庆前庄12号墓发掘简报

12:100,鎏金蛇首,钩首呈蛇首状,钩身瘦长,腹部饰有菱形,涡形纹饰,尾部呈圆形,上饰兽面纹。尾部背面为一圆钮,钮上饰有蟾蜍纹。通体鎏金。长12.9、宽2.5、高2.9厘米(图一○:1)。M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江苏徐州铜山区后楼山西汉墓M5发掘简报

后楼山位于徐州市区北部的京杭大运河北岸,属于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为一低矮的石灰岩小丘,海拔51.7米,其南为北洞山,东南为桓山。从1991年至2006年,徐州博物馆在此已陆续发掘、清理墓葬10座。后楼山M5(简称M5)位于后楼山南坡东北部(图一、图二),于1995年10月中旬开始发掘,月底结束。一、墓葬结构该墓为石坑竖穴洞室墓,正南北向。竖穴(墓道)呈长方形,上下为竖井式。上口南北长3.40、东西宽2.30米。竖穴(墓道)深7米,内填以红黏土,较纯净,且经夯打。夯层不太明显,上半部较硬,原文刊登于《东南文化》2022年第2期,更多内容敬请登录《东南文化》官网http://dnwh.njmuseum.com/
2022年6月8日
其他

荆州战国楚墓出土楚国版“论语” 部分竹简内容疑似前所未见的先秦乐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首席记者戎钰)3200余枚竹简于湖北荆州王家咀798号战国楚墓中重见天日,其中一部分为首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楚国抄本《孔子曰》,一部分为《诗经》,还有一部分疑似前所未见的先秦乐谱。5月25日,荆州博物馆考古人员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披露了这座古墓的最新考古成果。王家咀战国楚墓距今约2300年,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洪圣村。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荆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肖玉军介绍,为配合基建项目,荆州博物馆于2019年至2021年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2021年6月在编号为M798的一座楚墓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漆木器和3200余枚(不计小碎片)竹简。经过室内揭取,初步估计这批竹简至少可复原为700支,其内容可分为《孔子曰》《诗经》和“乐”。“这可能是你从未读过的一版‘论语’。”荆州博物馆馆员赵晓斌介绍。这批被拟题为《孔子曰》的竹简,内容为孔子言论,部分内容可与今本《论语》对读,少量内容散见于《礼记》《孟子》等传世古籍中。据了解,此前通过考古发现的竹简本《论语》,包括定州汉墓竹简、海昏侯墓竹简、朝鲜平壤贞柏洞汉墓竹简,其内容与今本《论语》大同小异。王家咀楚简《孔子曰》虽与西汉各本《论语》有一定渊源关系,但文本结构差异较大,不可视为同一书。考古专家认为,战国时期儒家分为多个流派,可能存在多种版本的“论语”,今本《论语》及各种汉简《论语》传承自齐、鲁之地,而王家咀楚简《孔子曰》与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有相似之处,是楚国儒者所诵习的经典。除了《孔子曰》,王家咀出土楚简还包括《诗经》,其内容可与今本《诗经》“十五国风”的绝大部分诗篇相对读。而这批竹简的第三个类别“乐”,内容为数字、天干及少量笔画简单之字的不同排列组合。考古人员表示,此类竹简属于首次考古发现,有可能是一种乐谱,但解读难度很大。据了解,荆州博物馆将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邀请文字学、音乐学、符号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攻关“乐”简的研究。如最终确认为先秦乐谱,这或许是解开儒家“六经”中“乐经”之谜的一把钥匙,对世界音乐史研究有重大意义。肖玉军表示,王家咀798号战国楚墓出土竹简数量较多、保存较好、形制规整、字迹清晰、内容丰富,对于先秦时期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等各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考古价值。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记录 青铜器 全录

210.三星堆青铜人形牌饰209.三星堆青铜鸟足人像206-208.三星堆铜珠、铜饰204-205.三星堆铜戚形方孔璧200-203.三星堆铜瑗197-199.三星堆铜牌形饰195-196.三星堆六角形器、铜三棱形饰190-194.三星堆铜罍186-189.三星堆铜尊185.三星堆铜尊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5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论东汉帝陵形制的渊源

原载:《考古》2019年第1期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献帝禅陵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其余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洛阳境内。东汉陵区分为邙山和洛南两个陵区。北陵区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境内,南陵区位于今洛阳市伊滨区、偃师市境内。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江西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六朝家族墓发掘简报

江西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六朝家族墓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南昌市博物馆2016年4月30日,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及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现场施工时,在景区牌头山南侧发现古墓葬(图一)。接到通知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昌市博物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查看,并决定对园区牌头山南侧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共发现5座墓葬(图二)。本次考古发掘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指导下,南昌市博物馆对这5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自2016年6月20日开始正式发掘,至8月下旬结束。梅湖景区花博园区域范围北至昌南大道、南至梅湖南路、西至迎宾大道、东至井冈西路。古墓群位于园区牌头山南麓,原始地貌高出周围地面3米左右。墓葬群中心地理坐标(GPS):N28°36’2”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天长市六里墩汉墓

滁州天长市六里墩汉代墓地位于天长天康大道东段南侧(原天长康达医疗器械集团厂区),台墩形地貌,相对高度约1.5米,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墩上原有厂房类建筑(图一,天长六里墩墓地位置示意图;图二,天长六里墩墓地勘探前地貌)。该墓地因房地产开发发现,2021年5月至6月,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勘探发现墓葬31座,包括竖穴土坑墓26座、砖室墓5座。图一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陕西咸阳闫家寨战国秦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东西向,78°。上口长2.58、宽1.18米,坑底长1.96、宽0.74、深3.04米。马头骨位于东南角,头向下,面向西北,整个身体呈侧卧状。前后腿并行排列,左腿压右腿(图七、九)。(3)K37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骨签考

一、骨签的考古发现骨签,意指以动物骨骼加工成大小相近、形状固定的长条形骨片,其中部一侧有半月形缺口,大部分刻有文字,故谓之为“骨签”(图1)。骨签一般长5.8-7.2、宽2.1-3.2、厚0.2-0.4厘米,由右侧签和左侧签背面相贴成为一对进行使用。目前所见骨签绝大部分出土于汉长安城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计六万余枚,其中刻字骨签约5.7万枚,无字骨签6368枚[1]。根据李均明先生的考证[2]和于志勇先生的研究[3],有刻文的骨签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编号类骨签,左签,铭文大多由“甲”、“乙”、“丙”、“丁”或“第”字搭配数字组成,如3:02257号骨签“甲八百”(图2)。第二种是表明弓弩张力的“力”字类骨签,左签,有些前面还加了弓弩名称,如3:09927号骨签“力六石三斤”(图3)。第三种是表明弓弩射程的“射”字类骨签,右签,如3:10659号骨签“射三百七十六步”(图4)。四是制作时间、监制及制造者类骨签,右签,铭文一般由制作年代、工官、官署名称及制作工匠名称组成,右签,如3:02825号骨签“四年河南工官令谢丞定钟作府距工乐造”(图5)。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210.三星堆青铜人形牌饰

210.青铜人形牌饰,K23:103-27。器物似人的背部,中部有一浅背棱,下有双腿。背部有两组相同的纹饰,似为倒置的变形鹳鸟纹,下组为三鹳鸟。牌饰背部上宽17、下宽17.6,高34,通高46.4厘米。209.三星堆青铜鸟足人像206-208.三星堆铜珠、铜饰204-205.三星堆铜戚形方孔璧200-203.三星堆铜瑗197-199.三星堆铜牌形饰195-196.三星堆六角形器、铜三棱形饰190-194.三星堆铜罍186-189.三星堆铜尊185.三星堆铜尊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5月4日
其他

209.三星堆青铜鸟足人像

209.青铜鸟足人像,K2③:327。人像上身及鸟的尾端残断无存,出土时裙子及鸟身纹饰上均涂有朱砂。人像下身着紧身短裙,裙前后中间开缝,饰几何形云雷纹。两腿健壮,胫部饰阴刻花纹,花纹中填以黑彩。双足鸟爪突出,攫二鸟首而立,通宽10.8、通高81.4厘米。206-208.三星堆铜珠、铜饰204-205.三星堆铜戚形方孔璧200-203.三星堆铜瑗197-199.三星堆铜牌形饰195-196.三星堆六角形器、铜三棱形饰190-194.三星堆铜罍186-189.三星堆铜尊185.三星堆铜尊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206-208.三星堆铜珠、铜饰

206.铜珠,K2③:37、249-1等,横径2.1厘米。207.铜饰,K1:131、132、133,长8.4、高4.7厘米。208.铜饰,K2③:70-10,中间镂空。长20.1厘米。204-205.三星堆铜戚形方孔璧200-203.三星堆铜瑗197-199.三星堆铜牌形饰195-196.三星堆六角形器、铜三棱形饰190-194.三星堆铜罍186-189.三星堆铜尊185.三星堆铜尊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考古》2022年第3期目录、要览

)河南荥阳市豫龙镇北魏尹平墓发掘简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41)〇〇研究与探索中国东北北部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生态研究……岳健平、李有骞、杨石霞(59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亳州东汉曹操宗族墓群砖铭简述

机构用户(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企业机关)以IP范围限制形式访问数据库,用户数限定100人;每年收取10%的服务费用,提供技术支撑及每年更新约10%的内容。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204-205.三星堆铜戚形方孔璧

204.铜戚形方孔璧,K2②:142,长8.5、宽2.7厘米。205.铜戚形方孔璧,K2②:99,长8.9、宽7厘米。200-203.三星堆铜瑗197-199.三星堆铜牌形饰195-196.三星堆六角形器、铜三棱形饰190-194.三星堆铜罍186-189.三星堆铜尊185.三星堆铜尊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200-203.三星堆铜瑗

200.铜瑗,K2③:91,直径11.1厘米。201.铜瑗,K1:51,微残,直径11.3厘米。202.铜瑗,K1:291-4,直径11.2厘米。203.铜瑗,K1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197-199.三星堆铜牌形饰

197.铜牌形饰,87CSZ:36,上边缘平,下端呈圆弧形。上嵌有绿松石。正面绿锈上有细绒织物的印痕,背面铜锈上有竹编印纹痕迹。长13.6、宽5.2
2022年4月10日
其他

195-196.三星堆六角形器、铜三棱形饰

其他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之中还有一部分特别的器形。有的我们可以知道它的用途,有的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它的用途。但是这些器形又无法纳入前面所属部分,只能将其归入此篇。195.六角形器,K2③:64,正面突起,背面有凹槽。每个角上都有一个小孔,中心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大圆孔,推测可能是铆在某个器物之上的装饰物。直径12.2厘米。196.铜三棱形饰,K2③:261-6,中间有穿孔,内空,上下两端平齐,大小基本相等。高2.8~3、宽2.3~2.6厘米。190-194.三星堆铜罍186-189.三星堆铜尊185.三星堆铜尊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4月6日
其他

探秘云梦古墓

三集纪录片《探秘云梦古墓》即将播出。湖北省云梦县郑家湖墓地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自发掘以来,备受社会关注。2022年4月2日至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2022年4月6日至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重磅推出三集纪录片《探秘云梦古墓》,独家记录考古发掘过程,见证历史遗珍出土瞬间。出土珍贵的文字资料中华第一长文觚其中,战国晚期木觚全文约700字,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云梦曾作为秦人统一南方的战略要冲,这些文字为探究秦楚往事提供了新材料。大批精美的漆木器六博棋盘耳杯凤首杯有趣的是,一墓葬中出土了50多套饮酒用的漆木耳杯,还有一墓葬中发现有不同形制的六博棋盘,流觞曲水、掷采行棋,一幅数千年前古人饮酒作乐的生活场景图逐渐清晰。罕见的绘画葬具
2022年4月4日
其他

190-194.三星堆铜罍

190.铜罍,K2②:159,肩上饰四个大卷角羊头,以勾连云雷纹为地。口径26.5、通高54厘米。191.铜罍,K2②2:
2022年4月2日
其他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网络会议形式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评委投票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并宣布,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等十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2020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2021年10月17日向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发来贺信,中国考古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文物考古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我国早期人类起源、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的生动诠释,展现了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风采。宋新潮表示,考古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蓬勃发展。国家文物局近期将印发实施《“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聚焦重大历史问题攻关力争取得新突破,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大力发展科技考古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专业力量,深化国际考古合作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据悉,终评会评委通过抽签方式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柴晓明、陈星灿、董新林、高星、杭侃、霍巍、李伯谦、李让、李水城、李新伟、刘庆柱、栾丰实、宋建忠、宋新潮、孙华、王巍、王炜林、信立祥、闫亚林、张建林、赵辉(按姓名拼音排序)等21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云冈石窟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物报社、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和单位。本届评选推介活动共收到32个参评考古项目,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出10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按时代早晚排列)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发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186-189.三星堆铜尊

186.铜尊,K2②:129,肩上饰三个卷角羊头,三个羊头之间有三只立鸟。口径42.6、肩径28、通高45.5厘米。187.铜尊,K2②:127,上饰云雷纹,肩上饰三个卷角羊头和三只立鸟。口径40.4、肩径28.8、通高41.6厘米。188.铜尊,K2②:135,口沿及圈足残,器身上饰兽面纹,肩部铸有三个牛头。肩径28、残高30.5厘米。189.铜尊,K2②:122,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和三个牛头。口径34、肩径25.7、高31.5厘米。185.三星堆铜尊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3月26日
其他

185.三星堆铜尊

185.铜尊,K2②:151,以钩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肩部饰有三个牛头和三只立鸟。口径49、肩径29、通高56.6厘米。184.三星堆铜龙虎尊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3月20日
其他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2021年度发掘新收获

兵马俑二号坑是秦始皇陵重要从葬坑之一。1976年5月发现并进行局部试掘。1994年至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发掘,揭露棚木以上部分,基本厘清二号坑的地层、形制、建筑结构、性质等内容,并发掘清理了部分彩色陶俑。2015年开始第二次发掘。发掘工作严格控制发掘面积,本着"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入"的工作思路,重在解决相关学术问题,如解决俑坑青膏泥的成分问题、探索兵马俑色彩信息量化采集模式、通过发掘获取相关微观信息解决兵马俑坑兵器的铬盐氧化等学术问题。进一步提高体现发掘过程的科技水平。按照考古发掘计划,2021年发掘第一单元弩兵方阵T21(K5)60平方米,进一步揭示这一单元的内涵与布局。通过发掘,已初步获得关于"弩兵"单元内涵与布局的新认识。
2022年3月19日
其他

184.三星堆铜龙虎尊

天地出版社2009年出版编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研究院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180-183.三星堆铜器残片

180.铜盘,K1:53,残,上饰圆圈纹。口径32.2、通高10.4厘米。181.铜尊,K1:163,残,只有部分口沿和肩部,上饰云雷纹。肩径23.2、残高12.2厘米.182.铜部圈足及口沿,K1:30,上饰目云纹和云雷纹。口径20.7、圈足径24.4、圈足高4.8厘米。183.铜盖,K1:35,残,直径29.2、高11.2厘米。179.三星堆铜方罍174-178.三星堆铜戈173.三星堆太阳形器172.三星堆铜神坛171.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考古》2022年第2期目录

)〇调查与发掘河南渑池县关家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2)成都市金沙遗址“黄忠小学”地点商周遗存发掘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老官山汉墓——地铁线下的西汉奇迹

950支医书等竹简,填补了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空白。这些简牍包括五部医书以及一本治疗马病的兽医书,所列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等。▲
2022年3月9日
其他

179.三星堆铜方罍

容器在三星堆出土的容器中主要有尊、罍、方罍残片(抑或盘、铜鼎的残片?上饰云雷纹和乳钉纹,器物上有烟熏痕迹,1986年3月二砖厂出土)等。这些容器主要是祭祀时用于盛酒或盛玉石器或海贝之类的物品。不论是尊是罍,还是甑等,器身都饰有云雷纹兽纹等,绝大部分器物的肩部都铸有立鸟等动物形象。179.铜方罍及盖,K23:205、K23:205-1,身饰云雷纹和兽面纹。通高35厘米。三星堆铜戈三星堆太阳形器三星堆铜神坛三星堆铜神殿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3月7日
其他

《考古学报》2022年第1期目录

“衞”等;有吉语类瓦当如“万岁”、“无极”、“益延寿”、“(飞鸿)延年”、“长生无极”、“千秋利君”、“延年益寿”等,有记事类瓦当如“汉并天下”,还有自汉高祖时兴建的武库上使用的“维天降灵延元万年
2022年3月5日
其他

三星堆铜戈

144-8,长20.9厘米。175.铜戈,K2③:261-4、长20厘米。176.铜戈,K2②:144-1,长20.6厘米。177.铜戈。K2③:279-3,长20.8里米。178.铜戈,K1:
2022年3月3日
其他

三星堆太阳形器

173.太阳形器,K2②:67(上),中心凸起的半球形为太阳,周围五条光芒呈放射状,芒外为晕圈。其形象有如四川岩画及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光芒”。直径为84厘米。K2③:1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三星堆铜神坛

172.铜神坛,K2③:296,全器由兽形座、立人座、山形座和盈顶建筑、立鸟等构成,高53.3厘米。(整件为复制件,原件未修复)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三星堆铜神殿

171.铜神殿屋顶,K2③:143,殿顶呈四面坡形,檐口下折,檐下有一排方形椽头。檐长16.5、上宽8、下宽16.3、残高15.8厘米。171-1.铜神殿屋面上段,K2③:143-1,顶残,屋檐上饰有圆点填充的山形纹和圆圈、涡旋纹等。顶部上宽4.4、下宽6.2、长17.8、残高7.5厘米。171-2.铜神殿屋面下段,K2③:143-1,顶部残,殿顶的结构由屋面上段与镂空的龙纹下段组成。顶部上窄下宽,顶部上宽4.4、下宽6.2、长17.8、残高7.5厘米。169-177.三星堆铜三角形眼形器166-168.三星堆铜眼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2月18日
其他

2.8 169-177.三星堆铜三角形眼形器

天地出版社2009年出版编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研究院
2022年2月8日
其他

166-168.三星堆铜眼

166.铜眼,左图K2③:183,直径10.2、高5.2厘米;右图K2③:15,直径10.1,高5.2厘米。167.铜眼,左图K2③:147-2,直径6.5、高2.8厘米;右图K2②:155-6,直径6.5、高2.7厘米。168.铜眼,左图K2③:306,直径4.5、高6.3厘米;右图K2③:182,直径4、高6.2厘米。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2月5日
其他

163-165.三星堆铜眼形饰

163.铜眼形饰,K2③:277、上绘有黑彩,长14.5、宽6.5厘米。164.铜眼形饰,K2②:79,长13、宽3.4、厚0.2厘米。165.铜眼形饰,K2③:214-2,器体非常薄,眼球上绘有黑彩。长8、宽3.6、厚0.04厘米。160-162.三星堆铜眼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151-153.三星堆铜树枝150.三星堆铜神树148-149.三星堆小铜树146-147.三星堆大铜树141-145.三星堆铜铃139-140.三星堆铜海贝挂饰133-138.三星堆铜挂饰130-132.三星堆铜铃126-129.三星堆铜挂饰121-125.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7-120.三星堆昆虫形挂饰113-116.三星堆铜鱼、昆虫形挂饰109-112.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160-162.三星堆铜眼

103-24,是一个突出眼眶的纵目眼。残长11.3、宽5.1厘米。眼球突出眼眶长5.7厘米。161.铜眼,1K2③:181,直径6、高4厘米。162.铜眼,K2②:3,直径2.2、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157-159.三星堆铜璋形饰

宗教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特别是青铜器和玉石器可以说大多数都是与宗教仪式(活动)有关,但是其中直接铸造成宗教崇拜的器形有上述大小青铜神树及神树上的各种各样的挂饰和鸟、龙等形象。而神殿、神坛、太阳形器、铜璋形器,以及各式各样的铜眼球、铜眼睛、铜眼形饰等等,又是另一方面的类型。青铜眼睛、眼球、眼形饰,既能分开成型,又可合为一体。157.铜璋形饰,呈薄片状,射前端有叉形刃,锋尖一高一低;左,K2③:194-3,残长5.2、宽1.4厘米;中,K2③:194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154-156.三星堆铜树杆、铜树叶

主杆上有暖、环之类的饰件。主干上端分为两主枝。主枝残。推测在主枝的上面又分出分枝。155.铜树叶,K2③:
2022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