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边随笔||陈潭:强化制度治疫技术治疫全民治疫



强化制度治疫

技术治疫全民治疫


陈潭


 庚子新年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这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正朝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慎终如始,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加强制度治疫,推进依法防控

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是决胜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创新法治方式。

 一是筑牢法治防控藩篱。在疫情立法方面,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办公场所、商场超市、公交出租车、中小学校等多个场所共15份防控技术方案,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意见》。疫情执法方面,广大一线工作人员带头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履行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在疫情司法方面,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伤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积极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囊括了预防准备、预警监测、医疗救助、应急保障等诸多环节和工作,涉及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和不同人群,并且会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工作重点,极大地考验着政府的协同治理能力。要在现有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领导,保证防控方案的周密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调动各方防控力量的组织能力,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加强病例监测,规范处置流程;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切实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和解读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做实做细做好各地各级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技术治疫,推进科学防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本次重大突发疫情防控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通讯技术的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在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上构建起“汇集—分析—研判—推送—核查—反馈”的疫情防控数据流动闭环,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一是推进疫情防控的智能化。各地区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运用到疫情防控中,实现对流动人员信息的精细掌握、对疫情的精准防控。在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种类繁多的疫情防控软件、监管程序和预测模型不断问世,成为动态监测病例情况、线上问诊、甄别高风险人员、排查人口流动轨迹、推送疫情防护信息以及推进跨部门协作的坚实保障,是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重要法宝。

 二是完善疫情数据的平台化。通过搭建大数据系统,数据信息汇集更加多元化和实时化,做到了数据的多个源头、一个出口,切实保障信息的准确性,逐渐成为各级指挥平台决策部署、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大数据系统实现不同部门间协同“抗疫”,以公安大数据平台为依托,统筹公安、卫健、民政等政府部门资源力量,实行需求共提、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形成“感知—传输—分析—决策—行动”一体的疫情防控协同体系,大幅度提高了疫情防控的协同效率。

 三是提升疫情防控的精准化。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推进差异化防控策略,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益。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准确定位疑似病源及其迁移和疫情动态,编制各地的疫情风险指数,形成可回溯、可比对、可分析、可预测的疫情风险等级地图,并以此确定不同的疫情控制区域的管控级别和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地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复工复产部署。

 

加强全民治疫,推进群防群控

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人民战争,要全面部署、广泛动员,形成全民防疫合力。

 一是压实网格化管理。社区是联防联控战疫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桥头堡,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面对疫情,地方各级组织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将防控力量下沉到每个社区,突出加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实行分级分类防控,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二是开展有序化工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实现科学、有序的复工复产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坚决落实以县级为单位划分低、中、高风险地区,实行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逐步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有序复工复产,尽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三是提高社会化水平。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在疫情面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冲在抗疫第一线,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同时,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合力,充分调动医疗机构、交通物流、生产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抗疫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提高疫情治理组织化能力和社会化水平。

  (作者系广州大学教授、南方治理研究院院长)    

来源|《南方日报》理论周刊"战疫专家谈“,2020-03-16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
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
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相关链接
征稿启事||“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征稿启事||《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第一观点||陈潭:面向ICT时代的疫情治理革命
南边随笔||刘杰等:《满江红·冷春战疫》
谷琶资讯||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资治一鉴||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常宁
第一观点||陈升等:当下疫情防控的问题、对策与启示
南边随笔||2020年2月2日:我们的一句话
资治一鉴||帝国生物战:瘟疫肆虐两千年
健康治理||后半生:选择正确的生活打开方式
智慧治理||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
湾区治理||广东:2019怎么样?2020怎么干?


《南方治理评论》稿约


《南方治理评论》始创于2013年,CNKI来源集刊,原名《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由广州大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和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连续性学术辑刊。

《南方治理评论》秉持“培育公共精神,直面转型中国,诠释社会热点,扩展学术深度,贴近重大需求,服务国家治理”,追求“本土化、专业化、个性化、国际化”,崇尚原创研究、微观研究和深度研究的学术精神,试图在中国繁杂的地方语境下运用本土话语体系着力解读地方性知识和日常性逻辑。

《南方治理评论》认为,作为以学术为毕生事业的研究者来说,我们应该告别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玄虚的致思方式,以关注现实、关怀民生的学术伦理和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立足公共生活、直面中国现实问题,从而确立中国地方治理本土化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旨趣和学术路向。

《南方治理评论》主要设置有“学术一线”、“数字治理”、“健康治理”、“灾害治理”、“南国讲堂”、“伶仃书评”、“回归访谈”等栏目。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12室

邮政编码:510006

办公电话:020-39366779

投稿邮箱:gdgzpar@163.com

投稿网站:http://iedol.ssap.cm.cn/(选择“社会政法”)

投稿体例:https://pan.wps.cn/l/srr2hdj


《南方治理评论》第7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6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5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4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3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2辑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1辑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始创于2019年,在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吸纳海内外学术团队和学术资源整合而成。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珠三角政府治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珠江流域生态治理、泛珠三角健康治理、南中国海安全治理等五大方面,致力于建设成为“经世致用、咨政育人”的地方高校特色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