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启心智,把时间当作朋友!

傅一平 与数据同行 2021-10-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请点击“与数据同行”以“关注”,关于数据的实践思考,每周一我在这里等你!

作者:傅一平 就职于浙江移动大数据中心  微信号:fuyipingmnb

笔者基本不看心灵鸡汤的东西,自己写得东西也务求是实践过的,俗称干货,但今天还是跨一下界,跟大家推荐一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

这本书不是写给成功人士的,却是写给有以下特点的人的,偶偶会感叹老了的人,觉得时间不够用的人,常去听大咖说道的人,总觉得别人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的人,希望尽快完成任务的人,觉得每天都很忙的人,做时间管理却觉得没卵用的人,勤奋而又懒惰的大学生,新进入职场的人……。

作者开篇就这么点题:

管理时间是很荒谬的,人是没有办法管理时间的,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人类能做的只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

终于有一天,我对自己说,承认吧,你对时间流逝无能为力,那一刻的醒悟,感觉就像凤凰涅槃,那一瞬间,我已经30多岁了-还好,并不算太晚。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正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那一瞬间,时间无需管理,终于明白为什么过去读过的那么多“感觉上有道理”的文字却最终“感觉上并无帮助”。

以上是整本书的文眼,初次读来也没觉啥,但随之娓娓道来的内容很多却与笔者的感受相似,特此分享于你。

 

成为大脑的主人

如果我们不去控制我们自己的大脑,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只能被我们的大脑所控制,让我们先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的场景。

或许是因为考试临近,或许是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把一本书读完,这本书当然不可能是言情小说,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决定“正式开始”!你坐到你喜欢的沙发上翻开某一页开始看,过了一会儿,你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开冰箱顺手拿出一瓶饮料,倒到杯子里,刚喝一口,一下子想起来,不对,你不应该喝这种带糖的饮料!你重新回到沙发上,接着看你的书,看了一会儿,你换了个姿势。巧的是你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一下子亮了,这个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哇, 今天她穿的这个裙子太漂亮了!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你不由自主地还是看了一会儿这个节目,又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的电视台……幸亏这个时候,一连几个电视台都没有什么好节目,你才有点失望地想: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还不如看书呢,手机响了,一个短信,一个朋友,问你在干吗?你没好意思说你在学习,你只是含混地回复说,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你又回到沙发上,然后重新坐好,开始看书,过了好一阵子,你突然发现你刚刚在发呆,于是打了个寒颤,然后,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个小时这就过去了,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呢。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么?答案是你的大脑太活跃了,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 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样,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

因此,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尽管你用你的大脑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脑不应成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不知道你看过那部著名的电影《美丽心灵》没有?电影里的主人公约翰•纳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换言之,纳什通过挣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为自己大脑中的幻觉所控制。

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大脑的奴隶,而是选择翻身做主人。

看看那些经常几天几夜打麻将的人,那些每天除了吸毒什么都不做的人,那些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玩游戏的人就知道了,或多或少成为了“被自己大脑所控制”的人,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那种需要通过复杂的劳动才可以获得的心灵上的愉悦。

但通过一定的练习,你肯定能做到摆脱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完全控制它,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确信自己做到了或者至少做到了这种控制呢?

很简单,看看每天自己做的事情里,有多少是尽管无趣却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却不重要的。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兴趣真的那么重要么?

兴趣并不是很重要,至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那时你就没办法对那件事情不感兴趣,因此,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所谓没兴趣,往往不过是结果,如果将它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因此,不要纠结于给孩子报什么样的兴趣班,而是选择一门,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他付出足够多,超出了很多人,就会有兴趣,郎朗不会莫名其妙的喜欢钢琴,而是做了并且做的比大多数人还好,才形成了自己的兴趣,大多数事不过如此吧。

 

不要执着于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坚持,方法有多重要呢?很多时候,哪怕说不重要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其实也并不是特别过分,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记得当初要编写企业的数据字典,一开始到处找参考资料,总想着有没有现成的做法,最终没办法了就直接开干,连续搞2个月,出了第一版字典,因此,没有什么所谓的方法,要说方法也是事后总结的成果。

 

行不行做了才知道

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并不意味着失败,还意味着该决策者是无比理智的。

搞创新,比如搞大数据的,不要那么多的论证,不要那么多的犹豫,就是直接干,当初天盾反欺诈能否做成谁都没底,但干了就找到了出路,这个世上如果有谁能事先告诉这事能成,凭什么轮到你呢?好事早被人抢完了。

 

计划是炼出来的

做计划的时候,要知道这样一件事: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是一种能力,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已经开始实践就知道了,不要无知无畏,然而也没必要心存惶恐,这是一个只要努力就必然可以获得的能力——放心,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是后天习得的。

笔者也犯了很多类似的错误,总寄希望于团队每个人能做出很好的计划,每天看着计划收割就成了,但是,这么年轻的团队,哪怕是做一周的计划,都可能都是大的挑战,总要一步步来,好过每个人最后的计划形同虚设,浪费时间。

 

大脑容易遗忘痛苦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遗忘痛苦。

上了岁数的人遥望过去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他们痛苦的事情早被他们忘干净了,或者,他们早已经无所谓了,然而,那些美好的事情他们却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当然会怀旧,所以说,怀旧是一种错觉,甚至可能是幻觉,曾有人这样比喻:“如果说记忆本身是葡萄,那么回忆的过程就是发酵,每个人都有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清白、更加美好的倾向。”

痛苦的一种常见的表述就是:“怎么道理全明白,但就是不行呢?”谁都不愿意犯同样的错误,也很容易想明白发生这类事情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很多人怎么又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了呢?无数人夜不能寐,一遍遍的骂自己,但是,大多数人经历了深刻的反思,却在第二天一觉醒来,再次回到以前的状态,没有任何变化。一个人遗忘痛苦能力特别强的具体表现是:这个人会很轻易的原谅自己。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办法是面临尴尬的时候,一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如果不做记录,遗忘肯定会发生,记录之后还要养成习惯,定期拿出记录回顾一下。

 

现在就开始吧

接受任务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越好”跟更确切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明明很焦虑,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一个常见的原因是“错误估算任务所需的时间”,总以为可以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可这不是本质原因,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来自内心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还有一个微妙的现象要注意,尽管时间的运动是匀速的,但实际上,就人的主观感受来说,时间的运动肯定是加速度的。对“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有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

对一个5岁的孩子,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五分之一,而对于一个50岁的成年人来说,未来的一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五十分之一,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觉得时间运动的越来越快。

随着年龄的增加,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当然时间就稍纵即逝,如果能将这种认识纳入自己的心智,你就会有真切的紧迫感了,因为你知道,时间必然越来越快,最后期限不是固定的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低效工作的本质

很多人没有低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并已经迅速执行任务,为什么好像一直很忙,却总拿不出成绩、做不出成效?

经常发现努力的学生成绩不好,以前给出的解释是不懂方法或者没有学习天赋?但真的是这样吗?

无疑,他们的效率低下,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回避困难。

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的时间放在困难的处理上,然而,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回避困难,于是,他们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用几乎全部实践处理简单的部分,至于困难部分,干脆掩耳盗铃,暗地里希望困难自动消失……。

很多人实际上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知道。

对此,深有体会,有人说喜欢数据挖掘,但70-80%的变量准备和处理时间毫无乐趣可言,也没啥技术含量,但正是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奠定了知识发现的基础。

除了以上八点,这本书还有大量的值得回味的金句:

你可能听过这个原则:先把任务分为重要的不重要的,在把任务分成紧急的和不紧急的,然后选择重要的而又紧急的任务优先执行……..问题是你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分一项任务是否重要,是否紧急。所以,到头来,尽管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是对的,可是你操作起来却得不到期望的结果。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相信我,最朴素的纸和笔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记笔记成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而那些自作聪明不这么做的人,只会因为从未体会到那样的好处而“无怨无悔”。

语文不是教给大家欣赏文学和写出文学作品的能力,而主要是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这才是语文对绝大数人的意义。由此,我也决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而不再因为自己不可能成为经典意义上的"作家"而放弃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带来更踏实的幸福感。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相信积累的力量,男人要为自己40岁之后的长相负责,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几十年的积累足以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不俗”。

很多人常常拒绝学习,他们拒绝学习的理由和那些痴迷学习的人一样-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但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但拒绝学习却是个死结,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也就不可能知道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有人说,如果早读这本书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么说太夸张了!但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读过的书,一个是你遇到的人或事。

这本书颠覆了一些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但笔者并不觉得读它迟了,反而庆幸自己有了一些切身体验后才读到它,还是希望朋友们能去读这本书的原文,想必会有更多、更深的感悟。

历史部分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ysjtx_fyp"后点击精彩文章目录可分类浏览全部)

传统BI的认知:

《为什么BI取数这么难?》

为什么传统BI没前途?

《BI的囚徒困境》

《BI自助取数是怎么炼成的?》

经分伙伴,我们如何携手度过下一个十年?》

十幅图读懂BI自助取数系统!

报表系统的雄心

《如何才能做好一张报表?》

BI一线管理者的二次创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ETL?》

BI取数者的职业发展之路?》

一本数据字典的三生三世

《为什么数据挖掘很难成功?》


大数据的实践:

《大数据,为什么不是传统BI的简单升级?》

不忘初心,大数据不是IT的狂欢!

《论运营商当下的大数据变现服务模式》

大数据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

一个大数据应用是如何炼成的?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大数据平台架构?》

《决战大数据的对内运营》

《企业的数据中台的价值》

《为什么没人愿意为大数据洞察报告买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数据培训?》

《传统企业大数据对内运营变现如何破局?》

《一个传统企业大数据发展的编年史》

一个业务化的大数据PaaS平台启示录

《大数据运维的思考》


数据管理的领悟:

《从DAMA出发,一个指标库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一本数据字典的三生三世》

《思考|谈谈数据管理的原则》

《重装上阵-大数据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我如何完成一本企业数据字典的编写!》

《为什么数据管理工作很难成功?》

《七幅图读懂企业的数据字典》

《六把武器? 谈谈DT时代的大数据资产管理》


数据人员的修养:

《谈谈我的深入浅出大数据系列讲义课程》

《用数据说话:一份不算总结的半年度总结》

《这五个灵魂问题,解决BI新人80%的困惑》

《数据分析师的自我修养》

《为什么有些人用3年的时间获得了你12年的数据分析经验?》

《经营分析师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境界》

《数据从业者与PPT的进阶》

运营商大数据:

《运营商大数据运营的现状及思考》

《浙江移动发布手机终端大数据分析报告》

《联通的大数据反欺诈,依赖互联网公司靠谱吗?》

《电信运营商的反欺诈系统不会侵犯用户隐私!》

《DPI大数据之战,运营商的艰难抉择》

《PK BAT大数据?谈谈运营商大数据的价值》

《唯有数据创新,运营商才能实现大数据变现的突破》

《逆袭 | 运营商吸引大数据人才的七个优势》

中国移动信用分悄然登场了!


我的读书笔记:

《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的思考》

品《阿里巴巴大数据实践-大数据之路》一书(上)

《品《阿里巴巴大数据实践-大数据之路》一书(下)》

《读吴军的智能时代

《如何清晰的理解区块链?》

《我如何理解深度学习?》

《进阶: 产品启示录》

《黑客帝国的前奏:工业大数据的崛起》

《互联网广告:大数据变现的颜值担当》

《理解深度学习的钥匙–参数篇》

《理解深度学习的钥匙 –启蒙篇》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