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王妙发《考古地理论集》

王妙发 未曾读 2024-01-26

2022.08.03| No.535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考古地理论集》
王妙发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



作者简介



王妙发,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考古地理学。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黄河流域聚落论稿——从史前聚落到早期都市》、《中国先史集落の考古地理学研究》(日文)、《中国史前城址》,译著《地图的文化史》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历年来发表于各刊物及论文集的论文、译文、书评、演讲稿等的汇编,以发表时间顺序编排,反映了作者围绕“考古地理学”这一在国内还比较小众的学科的观点变化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古地图学和古代中日交流史,有对考古地理学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的讨论,也包含具体个案的研究,是作者数十年来致力于这一学科学术实践的总结,也映射出考古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逐渐建立、发展、走向成熟的大致历程。


目   录


关于秦代象郡地望的讨论
徐霞客《盘江考》辨析
黄河流域的史前聚落
关于中国早期都市
《山海经》所载之金属矿产地 
略论似城聚落
关于“都市(城市)”概念的地理学定义考察(郁越祖合著)
徐福东渡日本研究中的史实、传说与假说
考古地理学之意义(译文)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之再检讨——以河南省为例
青海省马家窑文化聚落规模考察
海野一隆的《地图文化史》(书评)
考古地理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论长江流域早期都市
理想的考古报告——不厌其详的“全信息报告”
试论中国最早的一批都市
中国史前城址分布与规模之研究
海野一隆遗作《地图文化史上的广舆图》(书评)
论考古地理学
长江中下游史前城址考察
中国史前城墙聚落研究的若干问题
齐家文化聚落规模试探
都市与文明定义小议
陶寺早期都市的认定以及相关的早期文明问题


前   言


本书为作者历年发表的学术论著选集。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古地图学和古代中日交流史。目录按发表年月顺序排列。

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考古地理学,该学科为跨考古学和地理学的新兴学科。本书主要为作者从国外引进该学科理论,付诸研究实践,并致力于中国考古地理学科建设的成果汇集,有各课题各案例的具体研究,也有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探讨。从本书中大体可以看到考古地理学学科在中国逐渐建立、发展以及作者对这个学科探究的轨迹。其中包含一篇译文,是介绍(引进)日本学者小野忠熙探讨考古地理学理论的颇具经典意义的论文,两篇地图史相关的书评,一篇探讨早期中日交流史(徐福东渡问题)的论文,以及几篇探讨历史地理学课题的文章。原计划收入的文章要比现在多,坦率地说,是因为出版经费略拮据,于是删去了一部分课题相近又确实有扩展研究想法的,待积累了或会另外结集。

关于考古地理学的定义可能还有争论,但大体可以表述为以考古资料为研究基础解决地理学相关课题的学科。本书所收各篇文章中大量引用了基于调查发掘的田野考古资料以及许多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家知道,考古学是一门发展的、等待的,甚至“遗憾”的学科,不时的新发现也会不断修正甚至推翻此前的认识或结论。比方说,在本书《中国史前城址分布与规模之研究》一文中,按照当时的认识,认为良渚遗址西北部的“外城墙”所围城址规模达100万平方米,但是到2015年,终于得到确认当时认为的“外城墙”其实是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一部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修正了此前整个学术界的认识。发表于1989年的《关于中国早期都市》中,笔者根据当时的考古发现推测中国最早的都市“有可能早到龙山文化中期”。若干年后郑州西山城址的发现,证实了比笔者推测的更早,即仰韶文化晚期就可能已经出现了都市。今天我们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已经有理由推测最早的都市有可能早到仰韶文化中期。类似的认识过程或者结论需要修正的例子在本书的其他篇目中还有,不再一一列出,可以认为这是学科发展过程中值得欣喜的正常现象,似乎也不必将原来说法分别修改。另外,本书各篇成于不同时期,包括对有些课题不同角度不同场合的再探讨,因而引用资料以及相关论述会有一些重复之处,为保留原篇的独立和完整,也就没有改动。

学术研究犹如登山,或者似海边拾贝,交代在这里的,就算是登山途中的若干记录或者是海边拾得的些许碎贝。这些记录有否失误,或者这些拾捡是否得当,就不再自陈了。或许有些关心者会过来翻检,则恳请不吝斧砍凿正,作者先致谢于此。


延伸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 | 王妙发《考古地理论集》

王妙发 未曾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