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 | 国际翻译学院学子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中斩获佳绩









10月23日,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大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行。国际翻译学院学子积极参与,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复赛合照)

国际翻译学院在第三届国别区域演讲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翻院学子在比赛中表现亮眼,多位同学荣获优胜奖。林景怡、李乐文、黄冬茹、许佳麒、罗斯仪和边卓玥六位同学挺进决赛。其中,林景怡荣获一等奖,黄冬茹、李乐文荣获二等奖,许佳麒、罗斯仪和边卓玥荣获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对获奖选手的出色指导,张薇薇、黄永远、张思熠、张弛和李卓5位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荣誉。


以下是就本次比赛对其中五位同学的采访。







(获奖选手林景怡)

林景怡,国际翻译学院2019级朝鲜语系学生,曾获2021年国家奖学金,2020年中山大学一等奖学金。


问: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有意参加下一届大赛的同学吗?

林景怡:很荣幸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经验和教训。“国别区域研究演讲大赛”,从比赛的名字上看有两个特征:一、国别区域,这是理论的特征;二、演讲,这是情感的特征。演讲的内容要避免空话套话,体现出自己对于国别区域研究领域的认识和见解;同时又要避免做成平铺直叙和机械乏味的知识普及。打动别人的前提是打动我们自己,国别的讲台就是我们可以述说自己思考的舞台!大家加油!











(获奖选手黄冬茹)

黄冬茹,国际翻译学院2018级朝鲜语系,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活动英语翻译赛二等奖,中山大学本科生二等奖学金,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2018级年级委优秀委员。


问: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有意参加下一届大赛的同学吗?

黄冬茹: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国别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身为外语学子,我们有责任也有优势将中国的好故事讲给世界听。但我们必须谨记,我们是在讲故事,而不是在讲道理。因此,我们应当发挥语言学科优势,用更为温情的手法展现中国形象,去找寻中国故事中有温度的人性美和人情味,破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刻板印象,实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美好追求。

(获奖选手李乐文)

李乐文,国际翻译学院2020级英语丝路B班,2020-2021年度任班内心生委员,曾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选拔赛三等奖,2021年大学生讲思政课三等奖。


问:为什么想要来参加本次大赛呢?

李乐文:首先,我对国别区域研究以及国际关系领域十分感兴趣,希望能借助这次机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增进自己对该领域的了解。此外,许多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大学的选手们也参加了本次比赛。我想通过这次比赛,了解到他人的长处以及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即兴演讲能力,走出舒适圈,挑战自己。








(获奖选手许佳麒)

许佳麒,国际翻译学院2020级俄语班班长,曾获国际翻译学院大学生讲思政课特等奖,“一带一路”新生杯辩论赛前四强。

 

问:在备赛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可以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克服的吗?

许佳麒:如何让自己演讲的内容脱颖而出,是在备赛过程中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基于自己选择的演讲主题——《讲好中国故事,青年大有可为》,我寻找自身与演讲主题之间的契合之处,试图用个体微小叙事来诠释中国故事。在仔细思索过后,确定从自己最熟悉的故事——侨批故事出发,结合自己在华侨博物馆做志愿者的经历,以小见大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传播过程。

(获奖选手罗斯仪)

罗斯仪,国际翻译学院2020级丝路B班学生,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翻院选拔赛一等奖。

 

问:你觉得在本次大赛中最大的收获是是什么呢?

罗斯仪: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从选拔赛,复赛,再到决赛,每一次的进步带给自己的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更进一步有更进一步的挑战,需要突破自我的勇气,需要足够的知识积淀来支撑起上台的底气。不断以知识与实践充实自我,才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展现所思所行,呈现我们亲历的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与中华情怀。



图文:郭紫君 赖翠欣

编辑:陈雅惠

初审:华玉勉

审核:黄爱成

审核发布:王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