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园艺》2018年23期阅读推荐

推 送 一


探索了宁夏干旱荒漠区甜瓜生物有机肥替代复合肥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效应,提出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物有机肥配施复合肥施肥技术相结合的生态环保型水肥供应模式(p25)


不同水肥处理对宁夏干旱荒漠区甜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金建新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23期,该文章由“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资助。


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节水高效灌溉和精准施肥实现了统一,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施肥技术的耦合利用,对实现宁夏干旱荒漠区水肥资源高效配置和生态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试验以早熟厚皮甜瓜“台龙二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复合肥施用量及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组合对甜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确定甜瓜适宜的有机肥、复合肥配施比例,及与之相协同的灌溉制度,提出日光温室种植条件下甜瓜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的生态环保型水肥供应模式。


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对产量(Ym)影响大小依次为复合肥(F)>水分(W)>生物有机肥(O),对品质(Qm)的贡献大小为生物有机肥(O)>水分(W)>复合肥(F),2个因素交互效应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WF>WO>FO,对品质(Qm)影响大小依次为WF>WO>FO。通过单因素和双因素耦合影响综合分析,得到宁夏干旱荒漠区甜瓜产量达到42 000 kg·hm-2以上、品质综合评分为90以上时,甜瓜灌水量和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的生态环保型施肥模式,即灌溉定额为1591.0~1 659.3 m3·hm-2,复合肥总施用量为580.7~593.0 kg·hm-2,生物有机肥用量共为182.5~257.4 kg·hm-2


推 送 二


植物内生细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已成为内生细菌的研究热点(p44)


《药用牡丹根部内生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由洛阳理工学院杨瑞先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23期,该文章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共同资助。


植物内生细菌作为新的生防资源,发展迅速,成为当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该研究从药用牡丹的主要种植区洛阳、铜陵和菏泽等地采集牡丹“凤丹”根部组织,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并筛选出高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内生细菌,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初步探索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成分和机理,从而为药用牡丹内生细菌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结果表明:从“凤丹”根部组织中共分离获得124株内生细菌,其中16株内生细菌对4种牡丹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4个菌株Md1-14、Md2-17、Md2-35和Md3-14抑菌效果显著;鉴定结果表明Md1-14和Md3-14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假真菌样芽胞杆菌(B. pseudomycoides);Md2-17和Md2-3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 velezensis);扩增结果表明4个菌株中均具有合成抑菌活性物质的基因片段,拮抗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对牡丹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平板抑制作用,抑菌机制主要是导致灰霉病菌菌丝发生畸形、扭曲和局部膨大。


推 送 三


大葱套作花生栽培可显著控制田间草害的发生(p53)


《大葱套作花生栽培对大葱草害和产量的影响》由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田朝辉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23期。


大葱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由于近年来大葱价格波动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大面积滞销的情况,“葱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大葱生长周期长,长期占地使得种植风险更大。为了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增加农户经济收益,该研究探索大葱与花生进行套作的新模式,并研究该模式对田间草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农户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大葱套作花生栽培(SP)处理2年中的主要草害均低于大葱常规单作栽培(CS)处理,SP处理杂草生物量较 CS处理分别降低81.01%(2016年)和43.24%(2017年);SP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39(2016年)和1.62(2017年),较CS处理分别增产38.99%(2016年)和61.50%(2017年)。经济效益方面,SP处理比CS处理纯收益提高了97.94%,比花生常规单作栽培(CP)处理纯收益提高了45.58%。


推 送 四


碳晶电热膜加温均匀性较优,对提高温室植物基质温度较明显(p60)


《碳晶电热膜根区加温对日光温室育苗环境温度的影响》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何芬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23期,该文章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以日光温室不加温育苗区为对照,研究发热电缆、自限温发热带、碳晶电热膜加温对根区温度的影响,并在河北永清县冬季对育苗加温效果进行实际测试,旨在为碳晶电热膜等新型发热材料在育苗根区加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结果表明:加温区与不加温区的空气温度差异不大,根区加温对作物上部空气温度影响较小;加温区较不加温区夜间基质温度平均值及最低值高2.5 ℃和3.1 ℃;碳晶电热膜加温区的夜间基质温度能达到并保持目标设定温度,比不加温对照区夜间基质温度平均值及最低值高3.4 ℃和3.9 ℃,比发热电缆和自限温发热带加温区分别高1.6 ℃和1.2 ℃,2.1 ℃和0.2 ℃;碳晶电热膜加温区加温均匀性较发热电缆和自限温发热带好,基质温度最低值偏离度0%~14.3%,平均值7.1%;发热电缆和自限温发热带加温区基质温度的最低值偏离度0%~17.4%、0%~16.8%,平均值8.2%、7.9%。


推 送 五


连作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p110)


《魔芋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由云南农业大学杨敏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23期,该文章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专项项目和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长年连作会使土壤微生物类型从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且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主要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先升后降趋势,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会发生较大变化,最终影响作物的生长。该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魔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及5种酶活性的变化,探明长期连作对魔芋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克服魔芋生产中连作障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长期连作会使魔芋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增多,及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连作14年魔芋土壤与当年种植魔芋和未种魔芋空白土壤相比,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28.6%和80.0%,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32.1%和51.3%,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了60.5%和70.0%;连作后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连作14年其酶活性分别较种植1年下降了67.3%、26.2%和23.0%,而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提高,分别增加了62.3%和37.0%。表明魔芋长期连作会对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


推 送 六


农民合作社通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逐渐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p187)


《合作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研究》由东北农业大学张永强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23期,该文章由国家软科学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和黑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共同资助。


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的弥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政府监督的漏洞,有效的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该研究尝试性的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仁发合作社中存在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出农民合作社可以在生产和流通2个维度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探究了其保障作用机理,进而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结果表明: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可以通过良种采购、合理施肥、机械采收等措施,在生产环节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也能通过订单化生产销售、农产品初加工等方式在流通环节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 送 七


新品种


《“花都瑞雪”紫荆新品种的选育与栽培试验》由许昌学院吴国玺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23期。



浏览以上七篇文章的原文,请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查阅



《北方园艺》阅读推荐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 第8期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 第15期 | 第16期

第17期 | 第18期 | 第19期 | 第20期 | 第21期

第22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 第18期 | 第17期 | 第16期 | 第15期 

14期 | 第13期 | 第12期 | 11期 | 第10期 

第9期 第8期 | 第7期 | 第6期


《北方园艺》最新目次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第7期 | 第8期 |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 第15期 | 第16期

第17期 | 第18期 | 第19期 | 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 第23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 第18期 | 第17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