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卷首语(2021/2) || 杨枫:学术的目光:敬意与敌意

  

电影《天才捕手》把编辑与作者相爱相杀的编辑部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麦克斯·珀金斯与托马斯·沃尔夫惺惺相惜的目光让我们意识到,编辑和作者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敬意与敌意。对期刊编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对学术的敬畏;困难的是如何保持与作者的距离。


学术是关于时代命题的理论和社会问题的思想,也往往成为国祚隆替的象征,正如清代郑珍所言:“学术正,天下乱,犹得持正者以治之;至学术亦乱,而治具且失矣”。编辑作为科学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守门人,面对学术的严肃和高尚,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所以,编辑对学术的敬畏特别表现在警惕以标准的学术形式反噬学术的行为,例如,按照万能钥匙的模式批量生产和再生产的学术,论文滔滔,项目滚滚,却是思想之伪,平庸之恶,学术之死。因为它违背了学术自身真诚、自由的成长逻辑。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波诡云谲的世界和疾风骤雨的时代,如果编辑缺乏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纵然才调无伦,也只好搔首踟蹰;如果作者一味地附庸西方意识和话语,就没有力量回应全球的知识挑战和完成学术开新的重任。


编辑与作者,正如咖啡与酒,似敌非友。当然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用来指称编辑与作者之间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基于文本的共情,当论文发表,作者独享知识权利和思想光芒的时候,编辑已经转身、退场,结束了这场开始甜蜜,过程艰辛的学术恋爱。作者与编辑的矛盾源于每个作者都坚信自己的论文是伟大的学术,如果编辑没有采用,就会抱恨编辑没有眼光或误解与编辑没有关系。实际上,铁面无私,不近人情是编辑的天生气质。我们以学术无立场为志业,反对套路,拒绝套磁,以独立的精神和公正的程序捍卫学术的尊严,也因此与作者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距离。为评职称而稗贩渔猎,为做项目而熬骨头汤,是逃不过编辑的火眼金睛的。一个伟大的编辑,必须跟作者较真;跟学术较真;跟思想较真;跟文字较真,也跟自己较真。如果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守,就是科学放水,伦理犯罪。所以,可怕的不是没有好的学术,而是对叶子看上去很茂盛,根却枯萎了的学术假象习而不察,浑然不觉。比起编辑的孤独与寂寞,学术的滑坡与精神的匮乏才是社会的不幸和时代的危机。


所以说,编辑和作者天生就是欢喜冤家,而关于是作者成全编辑,还是编辑造就作者这类鸡与蛋的关系问题是永远没有统一答案的。

   “园花落尽路花开,红红白白各自谋”。每天在读稿的睡意昏沉中,究竟如何区分园花与野花,成为编辑十分疲倦和惶惑的事。好在疲倦和惶惑之后总有眼前一亮和拍案叫绝,我们期待这样的灵魂碰撞,我们憧憬这样的目光相遇。



编者注:

本文选自《当代外语研究》2021年第2期


《当代外语研究》


主编丨杨  枫

副主编丨甄凤超 杨明明

编辑部主任丨杨  丽

编辑 | 邓梦寒








本刊网址:
http://ddwyyj.cbpt.cnki.net本刊邮箱:ddwyyj@sjt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