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其他

2号通知|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知识翻译学学术年会

知识翻译是人类文明传承和更新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一直在翻译自我传统的知识,而且在不断地翻译异域他者的知识。外来知识冲击着本土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甚至改变整个文化系统。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与知识翻译息息相关。翻译是地方性知识的世界性理解、阐释和认同。翻译使不同语言承载的不同知识成为世界公共财富。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知识翻译史。为了更好地通过研究知识的翻译与翻译的知识,构建中国自主的翻译知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特成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受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委托,联合《当代外语研究》《外语电化教学》《上海翻译》《中国翻译》等学术机构于2023年10月27日-29日举办“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知识翻译学学术年会”,会议期间将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诚邀全国专家学者莅临指导,见证知识翻译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会议通知 |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知识翻译学学术年会1号通知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知识翻译学学术年会1号通知知识体系是新文明形态的核心,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作为一种知识再生产、再传播活动,翻译在引进外来学术资源,构建我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亟需开展有规划、有组织的知识翻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拟于2023年10月27日-29日举办“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知识翻译学学术年会”,诚邀全国专家学者报名参会。会议期间将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并商讨下一步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告如下。会议时间:2023年10月27日-29日会议地点:上海交通大学会议主题:知识翻译学原理学科知识翻译学科知识翻译史翻译知识发展史知识翻译伦理学知识翻译美学知识翻译批评学知识翻译教育学知识翻译管理学知识翻译传播学知识翻译谱系学报名入会: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成为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有意者请于2023年9月30日前提交报名信息。参会回执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知识翻译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参会回执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1期 | 新刊上架·目录速览

尚必武外国文学“中国化”:理论、问题与方法——以刘建军《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为例李立新外国文学研究生活的还原与超越——论契诃夫戏剧的审美特征李家宝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尚必武:学术史、批评话语建构与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研究 | “外国文学中国化”笔谈之五

本文原文刊载于《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1期。编者按:就“外国文学”这一概念的范畴而言,可分为“原初的外国文学”和“中国的外国文学”两种形态。所谓“原初的外国文学”,指的是国外不同时期的作者,运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自己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针对其所生存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个人体悟进行的文学实践的产物。而当外国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入中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中时,经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讲授传播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蕴含着中国思维方式,具备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新形态,也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化因子和文学现象。百多年来在中国出现的外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外国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了三大本质性的特征:一是外国文学在救亡图存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引入中国,决定着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它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历史发展要求的;二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都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三是在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因子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外国文学中国化”是个特定的概念和学术范畴。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近期出版的《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通过50多个专题,系统地、全方位地总结和揭示了外来文学进入现当代中国文坛并成为中国的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规律。该系列著作出版后,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现集中刊发几篇知名学者的评论文章,以期将该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学术史、批评话语建构与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研究尚必武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张冰:探索和创新了文学领域“中国化”问题的研究阐释|“外国文学中国化”笔谈之四

本文原文刊载于《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1期。编者按:就“外国文学”这一概念的范畴而言,可分为“原初的外国文学”和“中国的外国文学”两种形态。所谓“原初的外国文学”,指的是国外不同时期的作者,运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自己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针对其所生存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个人体悟进行的文学实践的产物。而当外国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入中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中时,经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讲授传播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蕴含着中国思维方式,具备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新形态,也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化因子和文学现象。百多年来在中国出现的外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外国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了三大本质性的特征:一是外国文学在救亡图存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引入中国,决定着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它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历史发展要求的;二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都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三是在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因子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外国文学中国化”是个特定的概念和学术范畴。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近期出版的《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通过50多个专题,系统地、全方位地总结和揭示了外来文学进入现当代中国文坛并成为中国的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规律。该系列著作出版后,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现集中刊发几篇知名学者的评论文章,以期将该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探索和创新了文学领域“中国化”问题的研究阐释张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查明建:翻译与外国文学的“中国化”:异质同构与话语生产|“外国文学中国化”笔谈之三

本文原文刊载于《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1期。编者按:就“外国文学”这一概念的范畴而言,可分为“原初的外国文学”和“中国的外国文学”两种形态。所谓“原初的外国文学”,指的是国外不同时期的作者,运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自己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针对其所生存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个人体悟进行的文学实践的产物。而当外国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入中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中时,经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讲授传播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蕴含着中国思维方式,具备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新形态,也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化因子和文学现象。百多年来在中国出现的外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外国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了三大本质性的特征:一是外国文学在救亡图存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引入中国,决定着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它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历史发展要求的;二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都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三是在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因子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外国文学中国化”是个特定的概念和学术范畴。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近期出版的《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通过50多个专题,系统地、全方位地总结和揭示了外来文学进入现当代中国文坛并成为中国的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规律。该系列著作出版后,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现集中刊发几篇知名学者的评论文章,以期将该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翻译与外国文学的“中国化”:异质同构与话语生产查明建翻译,是外国文学进入中国的重要途径,是“异质同构”的重要一步。“异质同构”是外国文学“中国化”的主要方式。所谓“异质同构”,就是将“异质”的外国文学,通过翻译、评论、阐释、经典化等方式,纳入中国的文学、文化系统中。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翻译文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翻译前的文本选择、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到译作完成后撰写的序跋、对作品的评价和价值阐释,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主体对原作的某种需求和本土化、时代化的改造。将外文作品转化为中文译作以便于中国读者阅读,这是外国文学“中国化”的第一层次,是表层次的“同构”,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才能在“质”的意义上使外国文学真正进入中国文学、文化系统中,与中国文学、文化“同构”。较深层次的“同构”方式,是译文内外的操纵。删减、增添、改写等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是译文内的操纵。序跋、前言等形式的副文本,则是译文外的操纵。译作序跋之类的文字,因是从整体上对作品的评判,直接影响和规导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取向,因此比增删、改译等文本层面的操纵,力度更大,对读者的影响也更显著。翻译以及译者的序跋、文学界对作品的评论、阐释等,是外国文学“中国化”的进一步展开。而外国文学的“经典化”,则是“异质同构”的典型现象,也是外国文学更深层次的“中国化”过程。经典化的途径包括文学评论、舆论宣传、推荐书目、进入大学文学教育、写入文学史、编入“外国文学作品选”等方式。外国文学的经典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历时性的不断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其经典地位和影响力在20世纪中国不同时代的高低起伏、升沉变迁,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时代特征。综观20世纪中国不同时代所建构的外国文学经典谱系,考察其形成的潜在脉络和文化逻辑,就会发现,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进程、不同时代主流话语高度吻合,而成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欧美文学(或曰外国文学)”(刘建军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王立新:从问题与立场到传承与超越|“外国文学中国化”笔谈之二

本文原文刊载于《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1期。编者按:就“外国文学”这一概念的范畴而言,可分为“原初的外国文学”和“中国的外国文学”两种形态。所谓“原初的外国文学”,指的是国外不同时期的作者,运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自己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针对其所生存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个人体悟进行的文学实践的产物。而当外国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入中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中时,经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讲授传播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蕴含着中国思维方式,具备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新形态,也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化因子和文学现象。百多年来在中国出现的外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外国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了三大本质性的特征:一是外国文学在救亡图存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引入中国,决定着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它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历史发展要求的;二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都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三是在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因子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外国文学中国化”是个特定的概念和学术范畴。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近期出版的《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通过50多个专题,系统地、全方位地总结和揭示了外来文学进入现当代中国文坛并成为中国的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规律。该系列著作出版后,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现集中刊发几篇知名学者的评论文章,以期将该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从问题与立场到传承与超越王立新如果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林纾用文言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在福州畏庐刊行开始算起,外国文学进入国人的视线迄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学人在将众多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到汉语语境之中的同时,也经由对域外文学的研究和理论的引介冲决了主要以“宗经”“载道”为旨归的固有文学批评传统,建构起新的批评话语体系。如果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一场绵延百年的文化运动的话,其规模之宏大、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足以在世界文学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站在21世纪前第二个十年的今天回顾既往,我们必须承认,无论作为思想的、伦理的,还是审美的和方法论的外国文学以及文学批评深刻地参与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现当代文学、艺术发展进程,或者说,它已然化为清末民初开启转型之旅后中国新文学历程、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的发展是社会历史文化进程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讨论外国文学中国化的问题,当然要将之置于中国社会摆脱老旧腐朽的封建帝制、艰难地向现代社会转型,甚至要从19世纪中期以来直至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对东亚和中国的冲击、影响和反应的内在逻辑下,来探讨其演变的动力和必然性。这方面学界已有大量深入的讨论,并且触及不同学科领域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背景下,文学界大量的有关中外文学交流、影响、接受、翻译研究以及文本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的视阈和中国自身的主体性视角来看,无论是否明言外国文学中国化问题,事实上均不同程度地涉及这一重要课题。这并不仅仅是在重申外来文化与文学进入异质文化语境后必然会发生不同层面上的融合变异、转化接受的规律,也是意在强调外国文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在实践进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多维面向。作为近年来外国文学界思考这一课题的集大成成果,刘建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对此做了系统、生动的诠释。以下从三个方面简略谈谈这一问题。第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与外国文学学科、课程的设置。外国文学参与中国文学转型和新文学发展的进程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文学学科的设置、相关课程的开设密切相关。学界梳理、研讨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过程,一般从清末各地举办的具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特征的大学堂开始,而将现代大学制度确立的时间定于20世纪20年代,“外国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首次出现就是在这一过程中。1906年,王国维在《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中提出:“文学科大学之各科为五:一、经学科。二、理学科。三、史学科。四、国文学科。五、外国文学科(此科可先置英法德三国,以后再及各国)。”在1913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规程》中这一建议得到了回应和体现,文学门下八学科中不但明列“外国文学”,而且从英法德三国文学拓展到了梵文学、俄罗斯文学和意大利文学,各国文学类别下除设置与国别文学相关的课程外,还要求开设希腊文学、罗马文学、近世欧洲文学史,后三种课程同时要求在国文学科中也要开设。这表明,最初的践行者们对将外国文学作为与中国传统国文学的对应、参照有着明确的认知。我国最早的外国文学教科书是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18年出版的《欧洲文学史》,恰是受聘于北京大学的文科教授周作人在为国文门一年级学生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著的。而在此前的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就已经在东京出版了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一、二两册。外国文学学科的设置、外国文学课程的开设和清末民初以降域外各国文学作品的不断译入,一方面既有利于文学门类独立地位的确立,提升了文学在整个国学传统中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学观念;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文学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使“人的文学”“为人生的艺术”等主张融入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启蒙思潮之中。正如鲁迅(2005:68)在《摩罗诗力说》中谈到那些具有抗争、革命精神诗人时所言:“今且置古事不道,别求新声于异邦,而其因即动于怀古。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但,人本以目裴伦(G.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蒋承勇:现代化与外国文学中国化

本文原文刊载于《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1期。编者按:就“外国文学”这一概念的范畴而言,可分为“原初的外国文学”和“中国的外国文学”两种形态。所谓“原初的外国文学”,指的是国外不同时期的作者,运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自己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针对其所生存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个人体悟进行的文学实践的产物。而当外国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入中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中时,经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讲授传播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蕴含着中国思维方式,具备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新形态,也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化因子和文学现象。百多年来在中国出现的外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外国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了三大本质性的特征:一是外国文学在救亡图存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引入中国,决定着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它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历史发展要求的;二是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都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三是在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因子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外国文学中国化”是个特定的概念和学术范畴。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近期出版的《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通过50多个专题,系统地、全方位地总结和揭示了外来文学进入现当代中国文坛并成为中国的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规律。该系列著作出版后,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现集中刊发几篇知名学者的评论文章,以期将该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现代化与外国文学中国化蒋承勇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28-31日会议手册|知识翻译学理论定位与学科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

知识翻译学理论定位与学科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思想与学术 | 蔡基刚: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再论大学英语教学的专门用途英语定位

江鸥本刊网址:http://www.qk.sjtu.edu.cn/cfls/CN/1674-8921/current.shtml本刊邮箱:ddwyyj@sjtu.edu.cn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知识翻译学 | 孟祥春:“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

2021a:2),它在翻译中并没有颠覆或者取代文化,而文化也同样没有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与自洽性,这也再次证明“知识翻译学”并不追求成为凌驾于其他理论之上的更高的统摄理论(overarching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国家意识 | 宋丽珏:以服务国家观为导向的外语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瞻望

2020)。外语专业人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而国际法话语作为国际规则的最高表达形式,其基本原则(包括其内涵)理应成为外语学习中的必要环节。掌握国际法话语也是培养外语人才的护国、卫国能力。5.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特稿 | 曾军: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北京:商务印书馆.乔纳森·卡勒.2008.文学理论入门(李平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托马斯·库恩.2003.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引用信息曾军.
2022年3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星空堂 | 许钧:在平凡中追求卓越——高校外语教师职责与外语学科建设

江鸥本刊网址:http://www.qk.sjtu.edu.cn/cfls/CN/1674-8921/current.shtml本刊邮箱:ddwyyj@sjtu.edu.cn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星空堂 | 殷企平:外国文学的“新”与“旧”:新文科浪潮下的思考

此处的关键词是“必然”“本源”“底色”“原味”和“自动”。也就是说,文学——包括外国文学——必然会跨入其他学科。“跨”乃学科内在逻辑使然,无须太多来自外部的推动,或者说“跨”首先是“自动”的行为。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国家意识|曲卫国:国家意识与学科发展

作者简介曲卫国曲卫国,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博导;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哈佛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2004);上海市本科教学名师(2007);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7);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7);上海市本科生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上海市育才奖(2009)。研究方向是语用学、话语分析、修辞学等。出版著作有《实用英语语法手册》、《英语高级写作:论说文入门》、《话语文体学》、《语用学的多层面研究》、《批判与论辩》、《近代英国礼貌变革研究》、《思辨与明理》等;译著有《归宿》、《奥斯卡与露辛达》等;编撰的词典有《实用描写词典》、《实用公关词典》、《英语常见错误词典》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六十多篇。国家意识与学科发展曲卫国摘要:讨论学科的国家意识不应脱离国家的学科需求和学科自身的规律。学科分类布局是国家全方位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划分的依据不是国家的发展战略需求而是人类知识系统。国家学术水准的高度是通过各学科的发展水平体现的,国家对人类的知识贡献也是由各学科在各自领域里做出的。外语专业目前所开展的无视学科特性的外语学科的“国家意识”的讨论不仅暴露出一些学者混淆了外语教育与外语专业学科教育的根本概念,更是表明外语专业学科虽然经历了70年的发展,但其专业学科性并没有完全确立。关键词:国家意识;学科发展;外语教育;外语专业学科教育1.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卷首语(2021/3)|| 杨枫:每个学者心中都住着一个刺猬或狐狸

卷首语“狐狸多知,刺猬大知”是希腊诗人阿奇洛克思用来形容狐狸与刺猬的一句残诗,以赛亚·伯林(1953)用其表示作家或思想家的不同旨趣和治学目标之后,狐狸与刺猬的隐喻遂成为学术界思想分析的开山利器。狐狸是个多面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手段捕食和避险;而刺猬只精通一种技术,雷打不动,以一驭万,永远只凭一身硬刺对付任何威胁与挑战。狐狸登高望远,见多识广,对一切事物都保持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而刺猬面对纷繁复杂的表象,总是坚持一个亘古不变的模式和理念。伯林以这种非此即彼的框架,认为托尔斯泰的本质与信念枘凿龃龉,表面是刺猬,骨子里是狐狸。而伯林本人一生在自由主义和多元价值之间活力四射,左右逢源,恰如他所描绘的那只“思想的狐狸”。钱钟书(2007)就曾讥讽伯林,“实际上都是偷懒省事,不作出真正的解释,而只赠送了一顶帽子,给予了一个封号甚至绰号”,然而,钱钟书又何尝不是大狐狸呢?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包罗万象,旁征博引,批评黑格尔这只刺猬,给别人造个大系统,自己不去住,还在旁边给自己造个小房子。当然也有人骂钱钟书是“学术工艺与锦绣学问”,有如培乐蒙的裁缝,老正兴的厨师,王家沙的糕饼师傅。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李桂东 || 首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研讨会”综述

作者简介:李桂东,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现代外语教育。2021年5月29日-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主办、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首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研讨会在山东省泰安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向东教授与《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分别致辞。李向东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学校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向与会专家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与感谢。杨枫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意识是公民基于国家历史、民族和文化的科学认知而形成的对国家政治法律的归属认同,也是思想、情感和行动上对国家认同的理性实践。自2018年起,美国针对中国连续发起贸易战、“新冷战”和“去中国化”的组合拳,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竞争的国家战略本质,其借助教育文化、科研学术等多种“软实力”以及伺机策动政治、宗教、民族、地缘冲突的“巧实力”制造发展中国家动乱的意图昭然若揭。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过度强调和开发英语的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对其内在价值的构建性和社会实践性缺乏认识和研究,而新一代外语学子缺乏继往开来的代际传承,随着家国社会传统的解体和市场经济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个人变成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中的概念,成为权力与物欲的主体,导致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越来越弱化。虽然我国的各级各类外语教学指南以及课程思政文件也有“中国文化”“中国情怀”的表述,但这些提法缺乏“国家意识”的学术气质和思想光辉。我们生活在国家的世界中,国家意识从政治法律和民族文化两个维度构建了每个公民的价值归属和主要生活,据此,“国家意识”这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丰富而饱满的教育理论涵摄力,既可以统领外语学术生产和教学实践,也可以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和立德树人工程,更契合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标、性质和功能。杨枫教授认为,国家意识是国家主权的软实力,国际意识是承担世界意识形态责任,在继续加强外语教育国际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互为主体;坚持多元文化主义理念;摒弃文化原教旨主义,高扬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的探索品格,加强知识转型和理论创新,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建议外语界从课程思政的国家意识本质、外语教材的国家意识元素、外语教师的国家意识理念、外语课堂的国家意识实践、外语人才的国家意识培养等五个方面系统构建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与会专家围绕“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课程思政建设”“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术生产”“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教师发展”“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人才培养”“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教材建设”“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课堂建设”“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国家话语建构”“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跨文化互鉴”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1.国家意识与外语教育四川大学石坚教授从国家意识作为课程思政的主旨谈起,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球化背景及我国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首要任务,提出从外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及外国语言文学作为文科有机组成部分的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来审视教育中如何体现国家意识。石坚教授特别强调经典阅读是培养国家意识、实现立德树人和育人育才的重要途经。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即外语教育教学重高校外语教育,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则相对不足;重英语教育研究,对非通用语种教育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外语教育研究中重文献资料的搜集,深入一线的实地调查则相对不足;各领域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现象突出,系统的、合力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王文斌教授结合国家意识的培养问题,强调了实施“中国的外语教育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符合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外语教育学的设想。同济大学沈骑教授梳理了中国外语教育规划中国家意识的历史流变与时代脉络,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外语教育规划中的国家意识取向与定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我国的外语教育规划必须服从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大局,还从推进国家外语教育战略、构建“全球本土化”的外语教育价值观、健全和完善国家外语教育政策体系三个维度阐释了如何锻造中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国家意识问题。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从外语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理念出发,提出外语学科不仅要培养语言技能人才,更应该发挥语言优势,去关注和研究关系到人类命运和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凸显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建设的使命担当。他还结合自身教学与科研经历,提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交叉发展路径,即充分发挥学科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用中国知识体系去解释和描述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山东农业大学石运章教授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探讨了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外语教育既是实现国家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手段和载体,也是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国家意识是大学外语教育的基础目标之一,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则是大学外语教育的更高目标。2.国家意识与外语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外语教学中的国家意识包含了三大意识,即借鉴中的立场意识、比较中的忠诚意识、开放中的热爱意识;国家意识的逻辑构成则包含了三种体系,即理论体系、认知体系与践行体系。他还从知识体系的重构、教师自身的意识改革及外语教学中国家意识培养的方法等角度探讨了将国家意识融入外语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山东大学王俊菊教授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角度,着重阐述了国家意识培养的新时代要求、内涵提升和重要战略意义,强调外语教育要在增强和培养国家意识中发挥其作用,这需要我们结合时代需求提升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实施“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光耀中华的“新文科”人才。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结合其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实践,围绕新时期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中的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问题,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评价、教师发展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中通过深度教学,一方面以“思辨”打开辩证文化价值的思维,使学生既具备世界格局,又增强本民族意识;另一方面以“思政”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文化情怀、提升文化自信,使学生在中西交流语境中展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崇外的文化自觉及文化修养。上海交通大学甄凤超副教授基于对国家意识文本视角的解读,从国家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结合外语学科的特点对国家意识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界定,提出了开展增强学生国家意识的教学活动、测评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效果的实践路径。
2021年6月5日
其他

刘海涛 郑国锋 || 数据时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意义

作者简介:摘要:郑国锋、惠特曼(2020)指出,由于计算语言学的崛起,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面临着发展危机,作为旨在发现与总结语言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的语言学理论研究,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做出调整。刘海涛认为,考虑到来自计算语言学等挑战,语言学理论研究有必要在研究范式上转向数据驱动,在研究对象上面向真实语料,这也为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取得世界范围内领先提供了最佳时机。关键词:理论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数据驱动1.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卷首语(2021/2) || 杨枫:学术的目光:敬意与敌意

电影《天才捕手》把编辑与作者相爱相杀的编辑部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麦克斯·珀金斯与托马斯·沃尔夫惺惺相惜的目光让我们意识到,编辑和作者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敬意与敌意。对期刊编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对学术的敬畏;困难的是如何保持与作者的距离。学术是关于时代命题的理论和社会问题的思想,也往往成为国祚隆替的象征,正如清代郑珍所言:“学术正,天下乱,犹得持正者以治之;至学术亦乱,而治具且失矣”。编辑作为科学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守门人,面对学术的严肃和高尚,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所以,编辑对学术的敬畏特别表现在警惕以标准的学术形式反噬学术的行为,例如,按照万能钥匙的模式批量生产和再生产的学术,论文滔滔,项目滚滚,却是思想之伪,平庸之恶,学术之死。因为它违背了学术自身真诚、自由的成长逻辑。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波诡云谲的世界和疾风骤雨的时代,如果编辑缺乏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纵然才调无伦,也只好搔首踟蹰;如果作者一味地附庸西方意识和话语,就没有力量回应全球的知识挑战和完成学术开新的重任。编辑与作者,正如咖啡与酒,似敌非友。当然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用来指称编辑与作者之间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基于文本的共情,当论文发表,作者独享知识权利和思想光芒的时候,编辑已经转身、退场,结束了这场开始甜蜜,过程艰辛的学术恋爱。作者与编辑的矛盾源于每个作者都坚信自己的论文是伟大的学术,如果编辑没有采用,就会抱恨编辑没有眼光或误解与编辑没有关系。实际上,铁面无私,不近人情是编辑的天生气质。我们以学术无立场为志业,反对套路,拒绝套磁,以独立的精神和公正的程序捍卫学术的尊严,也因此与作者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距离。为评职称而稗贩渔猎,为做项目而熬骨头汤,是逃不过编辑的火眼金睛的。一个伟大的编辑,必须跟作者较真;跟学术较真;跟思想较真;跟文字较真,也跟自己较真。如果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守,就是科学放水,伦理犯罪。所以,可怕的不是没有好的学术,而是对叶子看上去很茂盛,根却枯萎了的学术假象习而不察,浑然不觉。比起编辑的孤独与寂寞,学术的滑坡与精神的匮乏才是社会的不幸和时代的危机。所以说,编辑和作者天生就是欢喜冤家,而关于是作者成全编辑,还是编辑造就作者这类鸡与蛋的关系问题是永远没有统一答案的。
2021年5月8日
其他

胡壮麟 || 后韩礼德时代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胡壮麟,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43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主任、主任十年(1982.5—1993.5)。担任过中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组副组长(1987—1997),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1987—200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2011),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1994—),全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1995.7—),全国文体学研究会名誉会长(2004—),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顾问(2002.12.5—)等。摘要:本文介绍了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中国渊源、韩礼德的汉语研究以及学术评价。本文认为,后韩礼德时代,应该加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汉语研究,同时融入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伟大实践,让功能语言学研究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关键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后韩礼德时代;汉语研究1.
2021年4月11日
其他

金莉 || 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刍议

作者简介金莉,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特聘讲席教授,美国德州基督教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北外英语学院院长和北外副校长。目前担任北外《外国文学》杂志主编和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获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独著和合著《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家研究》《美国女权文学评论家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编写两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摘要: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研究不断扩展其学术外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均有较大突破,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为实现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需求,本文总结了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个发展趋势,梳理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具体而言,应该加大学生的外国文学课程比例,加强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语言和文学的掌握。同时,要努力探索跨文类、跨媒介、跨文化、跨国别的外国文学研究新模式并更多地关注跨国别书写。最后,应着力探索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经验,拓宽外国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新路径,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跨文化视域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关键词:21世纪外国文学;跨文化;跨国别;跨学科;中国特色1引言外国文学研究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五大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一个基础研究领域。基础性学术研究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和外语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建立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形成了丰厚的学术积淀,有力地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并对中国文学的自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研究不断扩展其学术外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均有较大突破,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为实现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需求,并逐渐进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必须进一步强化基础性学术研究,不断拓展其研究外延,推动跨学科研究,扩大我国外国文学领域的国际学术话语权。2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个发展趋势2.1外国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趋势近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文化转向”趋势,说明文学研究视角在不断拓展。许多学者不再聚焦传统的以“文本细读”为特色的新批评文学研究模式,而是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文学文本。这些学者借助各种文化批评理论,将文学置于社会、文化、思想等语境下进行考量,将文学研究与社会思潮研究、文化研究等相结合,探讨文学文本的价值和社会功能,把握文学文本背后的文化历史渊源,由此拓展了文学的外部研究范围。因为外国文学作品所在国家、所属文化不同,文学文本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文化研究使我们的文学批评反映出文学文本对社会历史现实的再现以及与其互动的关系。除此之外,文化研究的概念和术语也日渐频繁地出现在外国文学研究作品之中。许多以文化视角为立足点的研究模式也得到了重视。他者、性别、身体、身份等众多文化研究术语已为目前人文研究建构了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话语网络,提供了切入文学文本、沟通历史与当下的新路径(杨金才
2021年4月6日
其他

卷首语(2021/1) || 杨枫:一卷书来 十年思开——《当代外语研究》十年寄语

野马尘埃,与时舒卷。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让我们一起拥抱我们共同的下一个金色十年。编者注:本文选自《当代外语研究》2021年第1期《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丨杨
2021年3月17日
其他

会议通知 || 首届“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通知(1号通知)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政策,是我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国家意志。从知识伦理学出发,知识与价值、知识与责任是共生共存的关系,知识天然地蕴涵了价值与伦理,而语言又是一种文化建构和社会实践,这决定了外语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为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外语教育政策和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国家意识;贯彻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外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探讨外语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内容资源,首届“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将于2021年6月4-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语课程思政中心、《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学指委和宣传部协办。会议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形式。1.
2021年2月2日
其他

甄凤超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热点追踪与思考

这里蕴含了一种短语学视角,该视角将词汇与语法、意义与结构相互融合,最终放在一起进行描述。但认知语言学并不具有这样鲜明的短语学视角。2.4
2021年1月30日
其他

学术快讯 ||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 第十二届年会(1号通知)

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习者个体和社会群体的语言能力,使来自不同阶层群体的广大学习者通过语言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学习知识文化、实现充分发展,这是教育语言学的研究宗旨,也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为此,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将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聚焦“教育语言学视域下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跨界对话”这个主题,于2021年5月14日-1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第十二届年会。大会将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和学术对话,邀请核心期刊主编参加专题论坛,举办专题工作坊,同时广邀学界同仁拨冗莅临、共襄盛会。本届年会将继续举办“教育语言学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以团结有志于教育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者,共同推进我国教育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会议主题:教育语言学视域下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跨界对话主要议题(
2021年1月5日
其他

学术快讯 || 第二届应用语言学前沿课题高端论坛

会议日程腾讯会议室号:198935916B站直播网址:http://live.bilibili.com/22573558供稿:第二届应用语言学前沿课题高端论坛《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丨杨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学术快讯 || 第九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通知

为了促进新形势下的应用翻译研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推动国际文化传播和翻译理论创新,中国翻译协会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将于2021年11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大学举办“第九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翻译》编辑部策划、承办,《中国翻译》编辑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0年11月28日
其他

会议手册|| 大变局视野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理念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

邓梦寒本刊网址:http://ddwyyj.cbpt.cnki.net本刊邮箱:ddwyyj@sjtu.edu.cn
2020年11月4日
其他

2号通知 || 大变局视野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理念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暨《当代外语研究》创刊十周年纪念大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从中国看世界?又如何从世界看中国?以理论、思想和学术表现出来的对于当今中国与世界的认识,什么是外语学科的使命与担当?揆诸外语学科,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系其荦荦大者,以此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对世界语言、文学、文化、翻译及国别等进行专业化研究的学术部落,旨在针对历史与现实意义上的“他者”进行知识创造与学术传播,其根本任务是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生产,使中国知识成为世界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值《当代外语研究》创刊十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定于2020年11月7日-8日举行“大变局视野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理念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暨《当代外语研究》创刊十周年纪念大会”。会议主题“改革与探索”“思想与学术”“学人与学刊”会议时间、地点2020年11月7日-8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会议形式线上线下结合会议日程11月7日上午《当代外语研究》创刊十周年纪念大会时间:2020年11月7日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杨咏曼楼二楼224会议室腾讯会议室:391439260
2020年11月1日
其他

参会与直播通知 ||《当代外语研究》创刊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后疫情时代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学术论坛

观看腾讯平台直播请点击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l/yqf1G5CfeiAZ(观众可用手机号+验证码登录后观看)2.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9月第05期(总第449期)目次

《当代外语研究》坚持“思想与学术交相辉映,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办刊理念,营造“开放、共享、争鸣、探索”的办刊风格,构建“学刊、学者、学会、论坛、媒体”五位一体的学术平台。
2020年10月8日
其他

名家论要 || 驱动语言学发展的三类问题

管新潮、邓梦寒本刊网址:http://ddwyyj.cbpt.cnki.net本刊邮箱:ddwyyj@sjtu.edu.cn更多好文请点击如下链接卷首语
2020年4月25日
其他

《当代外语研究》2020年第1期目录

《当代外语研究》坚持“思想与学术交相辉映,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办刊理念,营造“开放、共享、争鸣、探索”的办刊风格,构建“学刊、学者、学会、论坛、媒体”五位一体的学术平台。
2020年4月9日
其他

星空堂 | 杜世洪 2020(1) : 语言学是什么样的好箭?

作者简介杜世洪,四川武胜人,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语言哲学方向博士(导师是陈嘉映先生);现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美国弗里曼学者,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摘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卷首语 || 学术研究的边界

《当代外语研究》坚持“思想与学术交相辉映,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办刊理念,营造“开放、共享、争鸣、探索”的办刊风格,构建“学刊、学者、学会、论坛、媒体”五位一体的学术平台。
2020年1月20日
其他

卷首语 || 大数据文本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

《当代外语研究》坚持“思想与学术交相辉映,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办刊理念,营造“开放、共享、争鸣、探索”的办刊风格,构建“学刊、学者、学会、论坛、媒体”五位一体的学术平台。
2020年1月19日
其他

卷首语 || 外语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

《当代外语研究》坚持“思想与学术交相辉映,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办刊理念,营造“开放、共享、争鸣、探索”的办刊风格,构建“学刊、学者、学会、论坛、媒体”五位一体的学术平台。
2020年1月3日
其他

卷首语 || 学者的光芒与锋芒

我们这一代学者是以奋斗与梦想开拓未来,还是以钻营与庸俗告别舞台?如何保持严谨如仪的求知态度,安分守拙的求真智慧,内心澄明的道德立场,一以贯之的价值精神,关乎学者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2019年7月30日
其他

【会议通知】“外语学科发展合作论坛”2019年年会暨“外语专业核心竞争力”专题研讨会二号通知

为进一步深化外语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院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促进外语学科协同发展,“外语学科发展合作论坛”定于2019年9月21-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2019年年会。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此次会议。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外语专业核心竞争力”,旨在探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外国语学院应如何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外语专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会议热忱邀请国内外外语界同仁投稿参会,也欢迎非报告人注册参会。本届年会在专题研讨会之外,还面向论坛理事单位特设本科生创新论坛,同样欢迎相关理事单位的本科学生积极参与。一、与会的部分专家王铭玉: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向明友: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常辉: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罗良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二、会议时间及地点(一)报到时间:2019年9月20日14:30—19:00特别提醒:请理事单位与会代表在20日当天18:00前报到(二)会议时间:2019年9月21日-22日(三)报到地点:西南交通大学镜湖宾馆(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四)会议地点:西南交通大学校内三、会议议程日期时间内容9月20日20:00-21:30理事成员单位会议9月21日8:30-12:00主旨报告9月21日14:00-15:3016:00-18:00主旨报告分论坛9月22日8:30-12:00本科生创新论坛;院长管理论坛四、报名及缴费1、请参会教师和学生代表填写会议回执(回执见附件),发送到会议专用邮箱:wyxkfz_2019@126.com2、参会的教师代表缴纳会务费600元/人,本科生不收会务费。参会人员的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3、会务费采用微信支付和会议现场缴纳两种方式。请优先选择微信支付,以便会务组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的会议服务。4、微信支付方式:①请首先在微信钱包中绑定您的公务卡,并选择以公务卡付款;支付备注里请一定注明:单位+姓名(如:西南交大+刘涛),会后统一开具增值税电子发票到指定邮箱。②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并完成付款:五、会务联系电话:028-66367853、028-63666711手机:15884559733(刘老师)、15208392720(李老师)电子信箱:wyxkfz_2019@126.com联系人:刘老师、李老师外语学科发展合作论坛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年7月15日“外语学科发展合作论坛”2019年年会暨“外语专业核心竞争力”专题研讨会回执请于2019年9月5日前发送至:wyxkfz_2019@126.com
2019年7月17日
其他

《当代外语研究》2019年3月第02期目录

《当代外语研究》坚持“思想与学术交相辉映,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办刊理念,营造“开放、共享、争鸣、探索”的办刊风格,构建“学刊、学者、学会、论坛、媒体”五位一体的学术平台。
2019年4月12日
其他

卷首语 || 高等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

《当代外语研究》坚持“思想与学术交相辉映,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办刊理念,营造“开放、共享、争鸣、探索”的办刊风格,构建“学刊、学者、学会、论坛、媒体”五位一体的学术平台。
2019年4月8日
其他

【会议通知】“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第二号通知

Phelan(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叙事》杂志主编)、乔国强(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尚必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会交流,研讨会主题为:
2018年4月27日
其他

翻译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理论意识、问题意识与价值判断——第四届中国翻译学博士论坛综述

2005:45)。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研究和国内外译学研究热点,重点探讨了“理论翻译学构建”、“翻译家研究”、“英诗汉译研究”、“西方翻译理论反思”和“翻译的跨学科研究”等前沿议题。
2018年2月16日
其他

【新书推介】《语料库翻译学》

基于所提取的汉英检索行,我们把“基本”的翻译区分为三类,即对应翻译、零翻译和转译。对应翻译是指译文中为“基本”一词提供对应语言单位,且在语法功能上表现为副词,如basically和by
2018年1月27日
其他

【语言学研究】国内外交语言研究综述——现状、问题与反思

截至2016年12月31日,笔者共收集到国内外交语言研究的文章390篇,其中期刊论文217篇、博士论文两篇、硕士论文170篇、会议论文一篇。现对其进行了分主题的整理调查,各类数字统计如表1所示。
2017年8月12日
其他

大家治学(18)曹顺庆 | 我的学术之路

《当代外语研究》力求催生外语学术理论,孵化外语学术成果,做外语学者成长的摇篮、漫步的乐园和争鸣的俱乐部。
2016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