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桂东 || 首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研讨会”综述


作者简介:

李桂东,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现代外语教育。


2021年5月29日-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主办、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首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研讨会在山东省泰安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向东教授与《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分别致辞。李向东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学校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向与会专家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与感谢。杨枫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意识是公民基于国家历史、民族和文化的科学认知而形成的对国家政治法律的归属认同,也是思想、情感和行动上对国家认同的理性实践。自2018年起,美国针对中国连续发起贸易战、“新冷战”和“去中国化”的组合拳,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竞争的国家战略本质,其借助教育文化、科研学术等多种“软实力”以及伺机策动政治、宗教、民族、地缘冲突的“巧实力”制造发展中国家动乱的意图昭然若揭。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过度强调和开发英语的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对其内在价值的构建性和社会实践性缺乏认识和研究,而新一代外语学子缺乏继往开来的代际传承,随着家国社会传统的解体和市场经济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个人变成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中的概念,成为权力与物欲的主体,导致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越来越弱化。虽然我国的各级各类外语教学指南以及课程思政文件也有“中国文化”“中国情怀”的表述,但这些提法缺乏“国家意识”的学术气质和思想光辉。我们生活在国家的世界中,国家意识从政治法律和民族文化两个维度构建了每个公民的价值归属和主要生活,据此,“国家意识”这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丰富而饱满的教育理论涵摄力,既可以统领外语学术生产和教学实践,也可以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和立德树人工程,更契合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标、性质和功能。


杨枫教授认为,国家意识是国家主权的软实力,国际意识是承担世界意识形态责任,在继续加强外语教育国际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互为主体;坚持多元文化主义理念;摒弃文化原教旨主义,高扬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的探索品格,加强知识转型和理论创新,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建议外语界从课程思政的国家意识本质、外语教材的国家意识元素、外语教师的国家意识理念、外语课堂的国家意识实践、外语人才的国家意识培养等五个方面系统构建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


与会专家围绕“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课程思政建设”“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术生产”“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教师发展”“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人才培养”“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教材建设”“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课堂建设”“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国家话语建构”“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跨文化互鉴”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1.国家意识与外语教育
四川大学石坚教授从国家意识作为课程思政的主旨谈起,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球化背景及我国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首要任务,提出从外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及外国语言文学作为文科有机组成部分的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来审视教育中如何体现国家意识。石坚教授特别强调经典阅读是培养国家意识、实现立德树人和育人育才的重要途经。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即外语教育教学重高校外语教育,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则相对不足;重英语教育研究,对非通用语种教育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外语教育研究中重文献资料的搜集,深入一线的实地调查则相对不足;各领域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现象突出,系统的、合力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王文斌教授结合国家意识的培养问题,强调了实施“中国的外语教育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符合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外语教育学的设想。

同济大学沈骑教授梳理了中国外语教育规划中国家意识的历史流变与时代脉络,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外语教育规划中的国家意识取向与定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我国的外语教育规划必须服从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大局,还从推进国家外语教育战略、构建“全球本土化”的外语教育价值观、健全和完善国家外语教育政策体系三个维度阐释了如何锻造中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国家意识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从外语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理念出发,提出外语学科不仅要培养语言技能人才,更应该发挥语言优势,去关注和研究关系到人类命运和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凸显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建设的使命担当。他还结合自身教学与科研经历,提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交叉发展路径,即充分发挥学科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用中国知识体系去解释和描述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山东农业大学石运章教授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探讨了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外语教育既是实现国家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手段和载体,也是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国家意识是大学外语教育的基础目标之一,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则是大学外语教育的更高目标。


2.国家意识与外语教学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外语教学中的国家意识包含了三大意识,即借鉴中的立场意识、比较中的忠诚意识、开放中的热爱意识;国家意识的逻辑构成则包含了三种体系,即理论体系、认知体系与践行体系。他还从知识体系的重构、教师自身的意识改革及外语教学中国家意识培养的方法等角度探讨了将国家意识融入外语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山东大学王俊菊教授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角度,着重阐述了国家意识培养的新时代要求、内涵提升和重要战略意义,强调外语教育要在增强和培养国家意识中发挥其作用,这需要我们结合时代需求提升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实施“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光耀中华的“新文科”人才。


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结合其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实践,围绕新时期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中的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问题,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评价、教师发展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中通过深度教学,一方面以“思辨”打开辩证文化价值的思维,使学生既具备世界格局,又增强本民族意识;另一方面以“思政”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文化情怀、提升文化自信,使学生在中西交流语境中展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崇外的文化自觉及文化修养。


上海交通大学甄凤超副教授基于对国家意识文本视角的解读,从国家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结合外语学科的特点对国家意识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界定,提出了开展增强学生国家意识的教学活动、测评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效果的实践路径。


 
3.国家意识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西南大学文旭教授从语言、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出发,指出语言是建构国家意识的基本手段。他认为语言认知具有两重含义,即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和我们对语言的认识。语言表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民族身份及国家认同之间相互建构;反之,要增强国家意识、建立国家认同,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也是国家语言的永恒性。因此,要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语言认知就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语言认知对于推进国家语言文字的普及,对于树立国家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外语教育中国家意识缺位问题,指出具有国家认同、持有国家立场、拥有文化自信是我国外语工作者构建国家意识的重要路径,强调只有树立国家意识,致力于国家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才是我国外语工作者进一步开拓本土语言理论、解决中国大地上“真”“急”“热”问题的前提,提出从选题方向、学术立场、话语使用、理论建构等四个方面增强我国外语工作者的国家意识。


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明教授结合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的编撰探讨了文学史编写中的国家意识问题。她指出苏联科学院主持编写的各部《俄国文学史》具有国家知识属性,体现了苏联的民族文化政策,在培育国民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国家认同以及国民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 


4.国家意识与翻译研究
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与主编身份探讨了在翻译研究中如何体现国家意识的问题。他指出相较于其他学科,当下翻译研究缺乏对国家命运、国家意识、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的关注,由此凸显出在翻译研究中加强应用翻译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认为应用翻译研究涉及以下四个层面:一是传统的文本、文体研究;二是应用翻译研究,即把各种理论应用于翻译中;三是应用型翻译问题研究,如翻译与各学科之间发展的关系;四是应用翻译研究自身话语体系的建构。


江南大学包通法教授分享了其在翻译中就如何构建国家意识与文化认同所做的一项个案研究。他尝试将翻译所涉及的一般问题纳入到中国诗意哲学的问题框架和知性范式内,提出既不要走传统翻译研究的老路,也不应该盲从西方翻译研究范式,从而为建构具有中国文化智慧构式和话语形态的翻译诗学知性体系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家圣、华东政法大学宋丽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韩淑芹、内蒙古工业大学张红、江苏警官学院潘艳艳等教授参与了大会主持和研讨。最后, “第二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研讨会”承办方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致闭幕词,欢迎大家2022年4月15-17日聚会重庆,就“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与国家叙事”展开系统学术研讨,对国内外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认知进行调查与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构建我国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话语体系,为新时代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做出学术上的探索和贡献。

编者注:

本文原文选自《当代外语研究》2021年第3期


《当代外语研究》


主编丨杨  枫

副主编丨甄凤超 杨明明

编辑部主任丨杨  丽

编辑 | 邓梦寒








本刊网址:
http://ddwyyj.cbpt.cnki.net本刊邮箱:ddwyyj@sjt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