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略智库夏骥:关于“东数西算”五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夏骥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数字中国春潮涌动,“东数西算”正当其时。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算力作为信息社会核心生产力,已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高处谋势、实处落子,中国究竟为何要大力推行“东数西算”,其落子点位有何布局深意,对绿色经济意味几何,又将带动哪些产业发展?一起来看夏骥院长的深度解读。


全文3093字,阅读约8分钟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


这一工程是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之后,我国推进的又一项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全面了解这一战略工程,需要加强五个方面的认识。


启动“东数西算”战略的总体考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数字经济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算力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从数据特征来看,可以分为热数据(实时数据)、冷数据(延时数据)和温数据(介于两者之间),其中冷数据和部分温数据比较适合跨区域运算、分析、存储。


从市场关系来看,决定算力资源的两个方面,一个是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另一个是供给,主要是数据中心,依赖于能源、土地等资源,比较适合布局在西部地区。



犹如之前的“西电东送”是将西部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转化为电力资源,通过电网输送到东部;今天的东数西算就是将西部的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为算力资源,通过互联网为东部服务。


落子“东数西算”点位的布局深意


东数西算包括八大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10个数据中心集群。从枢纽节点来看,大体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需求调度型,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个节点,位于我国四大增长极,也是数字经济作为发达的四个地区,算力需求最为旺盛;另一类是供给调度型,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贵州四个节点,能源、土地等资源比较充裕,有能力为全国提供算力服务。


从数据中心集群来看,长三角、成渝两个节点各建设两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他都是每个节点建设一个数据中心集群,这也综合考虑了算力需求和区域面积。



具体来看,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都蕴含着区域一体化的要求:京津冀枢纽的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在河北张家口,长三角枢纽的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安徽芜湖,粤港澳的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在广东韶关,成渝枢纽的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在成都和重庆,贵州枢纽的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在贵阳和安顺,也都希望通过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带动当地的数字产业发展,并通过数据一体化推动区域一体化。


实施“东数西算”建设的产业机遇


东数西算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大国家战略,将带来一系列的发展机遇。根据浪潮信息联合国际权威机构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具体来看,可以分为直接带动和关联带动。直接带动就是算力枢纽建设带来的机遇,根据华安证券测算,从IDC投资建设的一般项目经验来讲,投资成本中25%为土建工程、15%为动力环境、10%为系统集成、50%为ICT硬件设备,通过新建数据中心,将拉动土建、动环、配电网、变电站等传统基建投资,国家发改委预计东数西算每年能带动投资约4000亿元。


关联带动就是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将激发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能够引育一批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大家在谈到基金小镇的时候基本都会想到格林尼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格林尼治小镇距离海底光缆很近,保证了交易处理的速度,这才是发展对冲基金的关键所在。



2019年上映的美国电影《蜂鸟计划》,就讲了一个修建“最直光纤”、缩短1毫秒的金融交易时间、提升高频交易获利水平的故事,特别是从2012年至今,毫米波和激光技术相继被应用于信号传输,这两项技术都被金融公司而非通信公司掌握在手中。


同时,西部地区能够依托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对于数字经济的“西引力”,催生一批数字关联产业,在某些细分领域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的绿色未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东数西算”对于能源资源的依赖度比较高,同时也代表着绿色发展的未来。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


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绿色能源新场景应用,比如枢纽节点更多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数据中心更多采用高密度集成高效电子信息设备、新型机房精密空调、液冷、机柜模块化、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模式。



二是推进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比如国家明确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对PUE超过1.5的数据中心需强制进行改造升级,根据IDC圈数据,国内2021年平均PUE为1.49,华南、华中平均接近1.6,改造需求巨大,目前上海已开展100个机架以上IDC摸排工作。


三是推进更多绿色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碳排放主要采用相对粗放的物料核算法,而发达国家主要采用更为精准的在线监测法,通过“东数西算”能够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更好摸清“碳收支”家底,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统筹“东数西算”推进的协同机制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东数西算”涉及区域大、领域广、主体多,更要按照“全国一盘棋”加强统筹。目前国家层面已经通过能耗、土地、水耗等指标管理,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开展了指导。


本质上来说,算力作为资源,也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
一方面市场要加快建立交易平台,更好根据供需关系加强算力调度,特别是要大力引进和培育数据采集、清洗、挖掘、应用、资产管理、数据治理、合规咨询、安全评估等全产业链环节数据要素市场主体,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建立制度规则,包括统筹谋划、科学配置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完善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提升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加强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和共享数据资源目录为基础的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有效流动和开发利用,等等。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万字长文盘点山东16市:成长股的潜力与梦想(下)

【原创】万字长文盘点山东16市:谁在崛起,谁在蝶变(上)

【原创】从俄乌冲突看战争与经济关系的新走向

【原创】冬奥收官,万亿冰雪经济后续如何发力

【原创】互联网平台+金融场景:构建商业银行智慧养老金融生态圈

【热文】十位县委书记同场向省委汇报,代表公文材料的高水平!

【热文】15个副省级城市十年变迁:谁快速崛起,谁负重前行?

【热文】告别“中国最难当部长”,王蒙徽将为湖北带来怎样经验?

【热文】人均GDP全国第一,这座四线城市凭何“闷声发大财”?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