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教授涉嫌性骚扰,应当如何看待网上发帖举报?

指南哥 教师打怪指南 2022-07-09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17篇原创


 


近日来,河南大学某教授涉嫌性骚扰,当事女生在网上发帖举报了具体过程,澎湃新闻等媒体也跟进报道。

高校男教师性骚扰女生的事件时有曝光,而在网上发帖举报已经成为引发社会关注的主要途径

针对这类事件,既有校方查实之后进行纪律处分,甚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罚;也有校方拖延不查或不能查实的情况。

即使在报警之后,警方能否查实也取决于实质性证据是否确凿。



对于网上发帖举报,当事女生应当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校方应当如何及时启动全面调查?社会舆论应当如何避免对当事教师未审先判?教师入职和学生入学时应当如何增加预防教育?

超越当前的个案,来普遍地分析这类事件,努力以相对中立的立场,既支持受害人勇敢地站出来,又避免校园舆论和社会舆论滑向对高校男教师的“职业羞辱”。


1

举报应当以证据为王


高校性骚扰事件大多发生在私密空间,比如办公室、实验室、宿舍或住家,而性骚扰本身可能事发突然,不宜及时取证。



在发生之后,受害人应当怎么做呢?

其一,应当开始搜集相关证据,尤其是当事人证言之外的实质性证据,比如物证、伤情鉴定、电子信息截图、事后当面谈话或电话的录音。

这些证据应当与性骚扰事件直接相关,且尽量能够证明事件曾经发生。

仅有受害人证言和其他人员的相关讨论,并不能证明事件的发生;而学校发文要求当事教师暂停工作,只是配合调查的必要步骤,也不能证明事件的发生。



其二,应当直接向学校纪委举报,同时向警方报案。

学校纪委是相对独立的调查机构,对实名举报必须走立案调查的整个流程。

直接向学校纪委举报,而不是向辅导员、班主任和学院举报,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举报信息被截留、剪裁或阻挠。

但是,学校纪委也可能会出于维护学校名誉而选择在调查时避重就轻,或直接拒绝调查。

这就需要,受害人应当同时向警方报案。

警方通常会立案,进而主导整个调查过程,也迫使学校纪委难以敷衍塞责。



其三,如果前两者都不奏效,则可以选择网上发帖举报。

而网上举报更要求,受害人自己掌握实质性证据,即能够直接证明性骚扰事件的发生。

否则,简单地引爆社会舆论,很容易对当事教师造成舆论审判或未审先判,导致其个人信息被大量曝光,名誉严重受损,甚至“社会性死亡”。

网上发帖举报性骚扰事件,是受害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之一,但应当是在尝试过前两种途径不果之后才选择的。


2

建立性骚扰举报处理机制


看似不如其他犯罪严重,但性骚扰举报的威力在于,一旦出现,甚至无需最终查实,就足以实际上摧毁一位男教师的职业声誉和职业生涯。

当事人网上发帖可以匿名,但被举报的男教师肯定是实名。

这就需要严肃思考,在无条件支持受害人勇敢站出来的同时,高校如何在制度设计上及时有效地处理这类举报,以同时保护男教师在调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其一,针对性骚扰举报的处理机制应当是触发性的。

这就是说,只要有针对高校教师的任何性骚扰举报,当事高校的纪委就应当立即启动处理机制,比如暂停当事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其不得与学生接触,同时开展调查。

想让事情不了了之,反而会让事情炸裂到无法收拾。

高校的反应时间决定了事态的发展路径,只有立即反应才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将事件限制在个案处理上,而不会给整个学校造成严重的舆论影响。

而拖延不处理,只会小事变大事,大事上热搜,以致于当事高校成为了主要火力目标。

其二,纪委的调查应当全面,不仅听取受害人的证词,也要听取男教师的证词,并调查能够证明事件曾经发生过的实质性证据,判明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及时的调查不是仓促的调查,而是建立在令人信服的证据链上,或者证明事件发生过,或者不能证明事件发生过,或者证明其严重程度。



其三,在调查过程中,应当保护男教师的名誉权。

对于网上发帖举报,男教师大多无法直接回应,或者简单地声称未发生过,难以让人信服,或者被校方要求保持沉默,以等待调查结果。

正如刑事案件中的“疑罪从无”,在调查过程中,社会舆论应当尊重男教师的名誉权,而不能进行未审先判或舆论审判,甚至早早地将之直接称为“恶魔教授”“人渣教授”之类的。

当然,在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许多高校拖延启动调查,社会舆论才会不断发酵,以早定性早断言的舆论审判,来倒逼其启动调查。

然而,在这种时间的延迟中,男教师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即使最终调查无法证明发生过性骚扰,其名誉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甚至实际上已经“社会性死亡”。

 

3

入职入学时增加预防培训


在制度上建立健全性骚扰举报处理机制,以及时应对相关举报,是当务之急。

而在此之外,应当在新教师入职和大学生入学时增加预防性骚扰的相关培训,并提供可以操作的指南和细则。

本号曾经发布文章“高校男教师与女学生交往的合宜方式”,给高校男教师提供避免发生性骚扰举报的操作细则。



对于男教师,与女学生交往的总体原则是,“非公事不联系,谈话选择在公共场所且敞开着门,不评价女生的相貌、衣着和打扮”。还可以补充两点,即“不进行肢体接触”,“不询问私人问题”。

而在大学生入学培训中,可以警示女学生,避免与男教师、导师、教辅人员等独处一室,不回答私人问题,不接受肢体接触等。

在入学培训中,要非常注意警示的方式方法,避免滑向对高校男教师的“职业羞辱”。



在这里,“职业羞辱”是指,高校性骚扰的个案频发,可能会导致校园舆论和社会舆论对高校男教师的普遍怀疑,即倾向于首先认定,每位高校男教师都是潜在的性骚扰者,女学生在与男教师交流交往时要始终对其品格保持怀疑,并时刻防范可能发生的性骚扰。

显然,这种始料未及的副产品将严重侵蚀师生之间的基本信任,极大地损害师生交往和学生培养的正常进行。

性骚扰和及时处理相关举报,才能营造知止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校园氛围,最终既保护了女学生,也保护了男教师。

给深渊焊上铁栅栏,才能不掉进深渊!



推荐阅读

高校男教师与女学生交往的合宜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