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教学 | 人文学科线上教学实录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0-09-30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人文学科  线上教学


编者按

2020年的开头与往常不同,为抗击疫情,北京大学决定延迟学生返校时间,从2月17日起在线开展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

没有熟悉的三尺讲台,没有悠扬的上课铃声,但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让思想的传递跨越空间与距离。教务部公众号特推出“云教学”系列专题,将在线上教学期间持续分享北大的实践和案例,望能提供有用经验。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北京大学一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引领者,并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人文精神家园。在线上教学阶段,为实现“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人文学部各院系根据学校总体安排和院内整体教学计划,提前分析和预判困难,提前统筹和规划,提出了符合自身要求和特点、切实可行高效的工作方案并组织教师培训,以充足的准备迎接新学期特殊的教学任务。

据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录播、微信群研讨等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同时,各院系也面临着共有或独有的挑战——网络状态的限制、师生互动的不直接、线上模式为教师备课带来的压力、新技术给老教师带来的普遍焦虑……尤其对于人文学科而言,需要大量文献和工具书的刚需,更凸显出传统人文教学与新式线上教学所必然碰撞出的火花。

目前,人文学部的师生已圆满完成了前八周的教学工作,我们在此择取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获得了哪些体验?他们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





01

外国语学院

本学期,外国语学院共开设20个语种的本科课程228门,研究生课程154门,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外语课程82门,本科外语卓越班课程3门,总计467门课程。第一周教学情况反馈显示,外国语学院教师多采用直播录播形式进行授课,教学工具以北大教学网和ClassIn为主,部分老师采用CANVAS+ZOOM的授课方式,也以腾讯会议等其他工具作为补充,教学开展总体上较为顺利。

万悦容老师使用平台共享Onenote和视频

在此次线上教学过程中,外国语学院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知名学者都高度配合、积极参与,为教学的顺利展开作出了努力。骨干教师一直积极支持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认真参与各种培训班及完成慕课的制作,万悦容、田剪秋、程硕、刘淼、刘瑾、舒莉莉等老师,更是成为了线上授课的“红人”;青年教师中的网络“新手”从不缺席各种培训,不厌其烦、不耻下问,锻炼成为了网络教学的“能手”;知名学者更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博雅讲席教授段晴、申丹老师带头学习、参加培训,并在“外院人”微信群中与大家积极互动、相互鼓励……外国语学院想对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教师道一声感谢

宋扬老师采用腾讯会议授课

在吴杰伟老师看来,对于知识讲授、文本分析类的课程,线上教学的确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便利,如翻译课采用翻译作业比对的模式,采用录屏方式讲解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清楚地阅读文本内容,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重复观看。

本学期,吴杰伟老师开设了通选课“东南亚文化”,主要介绍东南亚地区的现当代局势。在过去,他的讲授内容大多是一些历史信息,但如今,借助便利的网络讯息与线上平台,吴老师通过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疫情与本国疫情的认知状况及采取的措施,更具准确性、时效性与冲击力。这些内容引发了学生的强烈感触,展开了热烈的线上“云讨论”。同时,同学们也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共享在讨论区中,便利了信息的交流。

吴杰伟老师采用ClassIn授课

但同时,由于基础语言教学类的课程强调真实互动的情景和小班集体语言训练的氛围,线上教学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外语教学对听音、纠音的要求很高,由于耳机听音和网络不稳定等问题,学生的听力受到很大的干扰;同学和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效率也受到了限制。另外,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方式突然改变、对网络教育教学手段不熟悉造成了教师群体的普遍焦虑,直播和录播的形式也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们压力普遍较大。

刘淼老师采用的教学与测试手段


02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本学期开设有本科课程72门、研究生课程60门、留学生课程14门,教学体量庞大。据统计,中文系教师主要采取研讨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即教师在北大教学网上提供学习资料和相关指导,定时在教学网讨论版、邮箱和微信群开展线上答疑、讨论,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学习。另外,还有很多老师采用录播的方式,将讲解视频或带有音频的课件上传至教学网和网盘,供学生自行下载学习。相较下,采取直播方式的教师较少。

许红霞老师采用录播方式授课 

线上教学方式对中文系的老教师们是一个挑战,很多教授都需要花费时间学习新技术,以顺利展开教学。陈平原老师是中文系德高望重的老教授,“50后”的他戏称这次线上教学为“临老学绣花”,虽然本学期他开设的是研究生专题课,难度相对较小,但他还是承认“自己教了这么多年书,课前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在助教的协助下,最终他选择了比较容易操作的“企业微信”。虽然在课前反复尝试,他还是对课堂不太放心,因而在微信群里贴上了三篇文章,告知万一网络不给力或他操作失误,同学们就只能自己阅读了。不过虽然磕磕碰碰,最终课程还是十分顺利的。

常森老师采用直播方式授课 

另外,由于中文系的学科特征,学生们需要大量阅读或查阅工具书资料,因而在这方面,线上教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另外,就研讨形式而言,也有不少同学反映单纯看书和课件学习效果不好,还是希望有老师的讲授。可以明显看出,中文系的老师和同学都为线上教学付出了许多。

刘子瑜老师在教学网上传的文献资料

当然,在其他方面,线上教学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第一周课程反馈中,同学们普遍对“录播”的方式评价较高,因为其时间灵活,可以倍速播放节约时间,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回看,也可以随时暂停做笔记,不受网络问题影响;同时,老师准备得十分充分,条理性和节奏感掌握较好。另外,老师和助教都积极参与课程讨论群,使同学们提问更加便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03

历史学系






2020年春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按计划有55门本科课程开设。疫情爆发后,老师们的教学都面临着挑战。但即便如此,在老师们的一众努力下,54门课最终都得以如期开展。按照前期的统计结果,约有30%的课程通过直播录播形式进行,其他则采取线上研讨的方式。但历史学系副主任何晋教授告诉我们,在课程的现实开展过程中,有不少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调整了授课方式,比如有的老师开始逐渐尝试采用ClassIn等之前没用过的线上工具教学,也有老师发现直播、研讨、微信群“多管齐下”的方式也不错。老师们随机应变,灵活应对新形势下的教学。

对历史学系的教学来说,线上教学诚然有诸多不便之处,但据何晋老师介绍,因为历史系没有实验课、习题课,所以线上教学在实际上没有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他甚至发现了一些之前想不到的好处。

首先是阅读积累。对于历史学来说,好的文献积累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甚至有的时候,勤读书重过听课。这学期,何晋老师开给本科生的课是以读书为主的“中国历史文选(下)”,通过课堂上同学的提问、课后在讨论区的发言和讨论,他发觉大家的读书状态不错,常能提出自己的思考。据历史学系其他一些老师反映,采用线上教学方式之后,同学们在家读书比以往在校读的更多、更认真,或许是因为当前模式为学生带来了更多自由,能够使擅于读书的同学更加心无旁骛。

其次在于更平等的师生互动模式。何晋老师采用了ClassIn直播,以前没用过这类直播软件的他惊喜地发现,使用新平台后师生之间的交流比以前更方便、更频繁,同学能随时举手提问,随时在聊天窗口就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随时反馈在听课当中的疑惑、问题。同样,老师也可以随时回答或调整自己讲课的内容。此外,同学也能通过客户端在黑板上直接写写画画。何老师认为,传统的课堂是“演讲者-听众”的“一对多”模式,存在某种形式上的不平等,现在的线上课堂基本上是“发言者-发言者”的“多对多”模式,师生之间更显平等,互动也更自然。

何晋老师采用ClassIn直播授课

年纪大的老师更不适应线上教学方式?这很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李伯重老师是德高望重的经济史专家,也是一位敬业的名师。在被通知本学期采用线上教学之后,已年过七十高龄的李伯重老师,积极不断在系教学微信群中学习各种线上教学知识,对各种线上教学形式始终保持努力学习的热情,一次课程的PPT录制失败了好多次也不放弃,反复进行直至满意,比平常上课要多花费好几倍的时间。除此之外,因为疫情而滞留散布在美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等境外的老师,也都克服了时差和备课不便的困难,如期按时开课。无论青年教师还是教学前辈,历史学系的老师们都无不秉承着北大重视教学、“视教学比天大”的优秀传统。






线上教学的启迪

经过八周,师生共同努力适应和不断调整,目前,人文学部各院系已走上正常的教学轨道,各门课程都在稳步推进中。

但付志明老师同时注意到,在恢复校园教学后,线上教学的一些宝贵经验是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例如可以加入直播课堂的投票等技术细节,更快地收集学生反馈;对于需要学生课外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课程来说,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纳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形式,利用技术更好地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历史学系部分尝到线上教学甜头的老师,也建议以后课程异动时教务部允许采用这种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补课。由此,课堂教学可以更多采用“翻转课堂”,最高效率地利用面对面学习的宝贵时间

当然,付志明老师和何晋老师都强调,无论线上方式为教学带来了怎样的便利与不足,这都是非常时期迫不得已的临时选择,老师和同学都由衷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早日在美丽的燕园重聚。



资料来源 | 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

受访老师 | 付志明、何晋、宋亚云

编辑 | 赵泽民、张正涛、林牧阳

封面图 | 杨琦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