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争先,广东科技工作者在各个战线建功立业

冯海波 胡漫雨 广东科技工作者 2023-10-08
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向获奖代表颁发本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各个奖项。广东有1个团队和12名个人受表彰。其中,广州医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南山团队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徐涛等12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广州医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南山团队(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获奖团队)


钟南山院士团队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要作用,开展首个全国范围的新冠临床特征研究以及首次总结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功能特征,联合研发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者(部分)


凝聚战“疫”科技力量合力科研攻关


徐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在新冠疫情抗疫期间,徐涛院士担任中科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小组组长、生物岛实验室“新冠应对专项”攻关项目总负责人。在生物岛实验室紧急部署快速检测、应急药物和疫苗研发三个方向的14个项目,促进了广东省、广州市和中科院疫情科技攻关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加快了攻关的速度。 他指挥生物岛实验室发挥了科技创新引擎作用,通过搭建合作创新平台,联合20多家医药企业、医院等机构,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实验、产品生产的创新链各个环节,推动建立“防、检、治”一体化疫情防控体系,未来广东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岛实验室坚持把国家力量和地方力量相结合,科研攻关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成为了此次战“疫”的科研攻关的主力军。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代表团的考察活动中,生物岛实验室的科研攻关项目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高度评价。


 国家有需要,我们要第一时间站出来


宋尔卫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医学院院长 


新冠疫情抗疫期间,宋尔卫所在的医院共派出15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科研方面,他所在的医院有两项亮点,一是磷酸氯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是最先提来的治疗方案,后被写入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二是其医院联合多家单位快速研发出基于胸部CT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也成为广东抗击疫情的科技亮点之一。


作为乳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宋尔卫多年来坚持临床一线工作,并结合临床进行应用基础和转化研究。尤其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他发现了微环境中多种具有促癌功能的免疫和间质细胞新亚型及其促癌机制,开拓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分离鉴定了重要促癌细胞因子的受体,揭示了微环境的免疫调控新通路;发现了长非编码RNA(lncRNA)参与肿瘤微环境细胞信号传导的新功能,丰富了免疫微环境信号调控网络的机制。这些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为靶向肿瘤微环境及针对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策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发超薄高强地膜助力脱贫攻坚


瞿金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地膜覆盖种植是我国西北部地区农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地膜残留问题严重影响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瞿金平院士带领团队针对服役后的地膜全回收及其再制造问题,提出了基于低碳理念的高性能复合薄膜先进制造技术,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超薄高强度复合薄膜短流程高效制造。相关成果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件;申请PCT专利2件,目前已获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授权;形成的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其成果解决了超薄高强地膜制造的国际技术难题,成功将国外至少需要20μm才能实现机械全回收的地膜厚度降至8μm,首次实现薄膜服役后一次性全量机械化回收。超薄高强地膜覆盖种植连续三年应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种植,产量平均提升20kg/亩,可使棉农总增加收入达150元/亩,同时还能促进棉杆的高值化应用。实现全回收的超薄高强度地膜后续的高值化再制造将在新疆形成农用地膜全产业链绿色经济,实现新疆产业升级,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推动脱贫攻坚的进程。

提升基础设施状态测量水平至国际领先


李清泉 深圳大学校长、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


近三年,李清泉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制面向基础设施结构形变测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系列装备,服务全国三十余个省市等级公路和市政道路、秦岭隧道等数千条公路隧道、京广高铁等数万公里轨道、香港国际机场等十余个机场,并用于深圳、合肥等城市排水管网病害检测以及贵州夹岩、两河口等堆石坝安全监测,拓展应用到青藏铁路电气化改造、京津高铁达速以及南广高铁竣工验收,相关技术及装备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亚,提升了我国基础设施状态测量水平,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该奖项主要表彰李清泉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方面的主要成绩和突出贡献。他长期从事精密工程测量的时空基准、测量技术、分析方法和高端装备研究,形成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突破了影响基础设施性能和安全的刚度/弯沉、表观变形和线形变化连续高精度测量的关键难题。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孵化创新企业8家。


南海生物资源中“寻宝”


龙丽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龙丽娟长期从事南海生物资源挖掘、功能利用与生态工程应用研发,创新珊瑚礁生态工程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热带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化、工程化,为南海岛礁建设和资源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围绕南海珊瑚岛礁国土与生态安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工程应用。首创珊瑚礁多维生态修复新模式,原创提出“物种多维、生境多维、结构多维、技术多维”的整体修复方案,聚焦“功能生物甄别与繁育、基底与生境修复、稳定群落构建”等技术难题攻关,实现种苗自给-生境优化-系统同步修复,建成快速演进、可持续发展的近自然生态系统。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9),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2007),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2011)。


寻找病毒感染免疫治愈新策略


张政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病毒急、慢性感染(如新冠、艾滋和乙肝病毒)引发的重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致病和保护机制、寻找免疫治愈新策略是国家传染病防控的重大需求。张政聚焦这些领域开展长期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阐明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血浆抗体应答规律、研制出血清学快速诊断试剂盒并应用于临床,揭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化机理和预警指标,证实恢复期血浆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可行性、研发了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发现了HIV慢性感染IFN-I诱导肠道和骨髓免疫损伤、推动疾病加重的“扳机点”作用机制;揭示了HBV感染向肝硬化进展过程中脾脏B细胞抗菌功能下降的分子机理。提出了有效清除病毒、减轻组织病理损伤的治愈新策略。先后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等3个人才类奖项。


知多D



全国创新争先奖于2017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国科协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团队,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该奖励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


据悉,本届全国共有10个团队摘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8名个人荣获创新争先奖章,258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创新争先奖状。本届评选还特别设立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专题,表彰为疫情防控斗争和决战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包括钟南山团队、李兰娟、张伯礼、张文宏等。



来源 | 广东科技报

图片 | 由相关单位提供


更多阅读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名单揭晓,广东12位科技工作者获个人奖

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广东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先进大会召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