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广东这几位获奖

10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发表视频讲话,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为获奖者颁奖。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袁文平暨南大学科技处处长、教授高昊获得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长期以来,该奖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摇篮,许多获奖者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在历届近1500名获奖者中,有17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获奖者走上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党政部门、国际组织等重要领导岗位,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睹

广东地区获奖者的风采

↓↓↓


袁文平,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担任SCI刊物Ecological Processes副主编。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碳分配、CH4、N2O、微生物等模型发展和改进、陆地生态系统-水文耦合模型等方面,并利用遥感数据估算植被生产力和粮食产量。


最新研究关注全球变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近期,袁文平教授及合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Increased atmospheric vapor pressure deficit reduces global vegetation growth》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全球大气水汽压差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植被生长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球植被生长变化趋势。(a) 1982-1998年变化趋势。(b) 1999-2015年变化趋势。(c) 趋势差值(后期减去前期)。


研究结果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气水汽压差增加导致植被生产力降低,抵消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被生长的“施肥效应”。


该研究也发现,由于持续的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水汽压差增加的趋势将持续到本世纪末,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也将持续存在。然而,目前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并未能准确反映大气水汽压差对植被生长的限制作用,从而会显著高估未来的陆地植被生产力。


高昊,暨南大学科技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等。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和活性天然产物研究,在以枸杞子为代表的常用大宗中药的药效物质阐明和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为自主产权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先导。


投入中药、天然药物研究的脚步不曾停歇

2006年,高昊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对刚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不久的高昊说:“广州需要人建设”。恩师的一句话,高昊毫不犹豫地进入暨南大学工作。


高昊(左)向姚新生院士请教工作


刚进暨南大学时,高昊感到一切工作并不轻松。研究生阶段只需专注自己的科研实验;但他必须得迅速成长起来,转变身份,一面给姚老师当助手、一面给团队成员当师兄、一面给入组的研究生当老师,挑起了科研团队建设的重担。 


主动挑重担的同时,高昊投入中药、天然药物研究的脚步也不曾停歇。在暨南大学的十几年里,他全面解析了枸杞子等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部省课题,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来源:“今日科协”公众号、中青在线、广东科技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公众号、暨南大学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