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聘任18位院士组建最强“智囊团”!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广东科技报 广东科技工作者 2023-10-08
4月22日,以“自主创新育动能,园城蝶变开新局”为主题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活动在东莞举行。活动期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正式奠基,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18位著名院士专家受聘担任科学城顾问,8家科技企业牵手中科院系统,推动一批高新技术转化落地……以全面启动活动为起点,松山湖科学城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将在更高起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副省长王曦,赵忠贤、陈和生、王恩哥、陈新滋、何镜堂、李国杰、田刚、孟建民、俞大鹏、汪卫华、方忠等20多位院士,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东莞市四套班子领导等出席本次活动,东莞市直有关部门、镇街(园区)主要负责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新型研发机构代表等参加活动。





超千亿投资擘画未来科学城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是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成为承载国家科技战略的新平台。

 


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际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东莞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全力推动创新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表示,目前东莞R&D占比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高企数量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人才总量超过235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15.6万人,创新能级得到全面提升。

 

梁维东提出,东莞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长远的战略眼光、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坚持举全市之力高水平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和高品质产业新城,为东莞乃至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在科研基础、城市配套、民生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包括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高校,科学岛、未来学校、悦榕庄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一大批高品质城市配套项。据统计,项目预计总投资1172亿元(不含产业投资项目,其中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超千亿元)。

 


超千亿投资先后落地,将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迈入发展快车道,进一步建设大设施、运行大平台、集聚大学者、承担大任务、产出大成果,成为引领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携手中科院创新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同时也是松山湖科学城“四梁八柱”体系的重要支撑平台。实验室轻元素材料团队研究成果“实现尺寸最大、晶面指数最全单晶铜箔库的可控制备”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和“2020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非晶材料课题组研究成果“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近期,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又成功研制出基于国产部件的先进激光镀膜设备,将国产超导薄膜应用技术推上新台阶。 


“启动三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人才队伍量质齐升,朋友圈不断开放扩大,科研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卓有成效。”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表示,创新、开放、交叉、汇聚是国际科技发展和竞争的大势所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全面启动,给材料实验室注入了强劲发展信心,对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增添了强大助力。他表示,下来将持续完善实验室四大板块布局,系统打造“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关的实践经验,力争在转化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东莞在科技创新以及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离不开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在中科院支持下,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众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在东莞落地,32个中科院系统创新团队落地东莞,集聚科研人员超千人,同时有众多科技成果在东莞实现转移转化。 为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院属单位的科技合作,更好地引进中科院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东莞特别设立了“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东莞专项”,市财政将每年安排5000万元预算,每年聚焦2-3个技术领域,促进中科院相关领域院属单位与东莞企业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攻关、集成应用、工程化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活动期间,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基于数据驱动的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测研究及应用”项目;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科研合作的“医用级可降解镁基金属的规模制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共8个创新项目成功集中签约,未来将进一步助力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聘任18位院士组建最强“智囊团”




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松山湖各类人才突破9.9万名,拥有双聘院士16名,另有33名院士通过项目合作等特聘方式在园区开展科研工作,拥有的国家级人才达68人。高水平、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队伍,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了最强智力支撑。 为高水平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松山湖科学城还聘请一批高层次院士、专家、学者担任松山湖科学城科学顾问。首批聘任的18位院士都是在相关学术领域有着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的专家。 


活动期间,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先后为11位到场的院士颁发顾问聘任书。其中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高温超导奠基人赵忠贤院士,以及李国杰、何镜堂、陈新滋、田刚、陈和生、王恩哥、孟建民、俞大鹏、汪卫华、方忠等院士。 此外,首批顾问还包括李德仁、方滨兴、高松、金红光、王贻芳、徐涛、邵新宇等知名院士专家。未来,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顾问将对松山湖科学城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以“最强大脑”共同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一流智力支持。




将建设大湾区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




活动中,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奠基仪式同期举行。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表示,筹建大湾区大学充分彰显了广东省和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格局视野、气魄胸怀和坚毅决心,将坚持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教学科研体系等顶层设计方面,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探索创新;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球,招贤纳才,加快组建高水平的创校团队和教学科研团队,以优质的教学育人;坚持质量为先,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筹备,在校园建设上体现大湾区特色,在学校治理及教学科研上体现大湾区水平,把大湾区大学办成一流的教学研究重镇。


据了解,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拟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学历教育,重点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学、金融等六个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学校同步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和滨海湾新区威远岛设置校区,预计2023年招生办学。



来源:广东科技报


推荐阅读



中科院签约共建松山湖科学城,新材料论坛释放科技新动向


“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暨东莞院士创新成果展”开幕


牵手华为十五载,松山湖发生了哪些变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