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典赞·2021科普中国”四大年度科普榜单公布,广东这位科普讲解员入选十大科普人物




2月14日,“典赞·2021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举办,广东省科协、中国气象学会推荐的马俊等个人和团队入选“2021年度十大科普人物”。现场还揭晓2021年度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马俊

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气象节目主持人。策划录制气象科普视频近万条次。荣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全国优秀科普讲解员等荣誉称号。




盛典现场穿插百秒科普环节,马俊分享台风冷知识。


马俊是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的一名气象节目主持人、记者,和灾害性气象打交道有十几年的时间,早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上为大家科普台风。“十多年来,我‘追过’40多个台风,几乎每一个台风,我都没落下。”
从事气象记者以来,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干旱灾情,马俊总是奔赴第一线,可每当了解灾情,面对受灾群众时,马俊还是会露出感性的一面,“敬畏,人只有对自然敬畏,才会从内心深处去增强自然防灾意识,去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


因一次“玩命”天气直播,

他成为“抱树哥”

在2014年台风“海鸥”登陆湛江徐闻时,马俊将自己绑在树上一边进行新闻报道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这使马俊意外“走红”,网友们亲切地将他称为“抱树哥”、“风暴圈中的逆行者”。
 在这种别人看来近乎于“玩命”的天气直播中,是马俊对气象报道工作的执着。“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每当有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受众就会特别关注气象,作为一名气象新闻记者,更需要在现场,将准确的天气资讯和科学的防御办法,及时传递给大家。”


进行新闻直播的马俊


早在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直扑湛江徐闻,当时马俊身处当地海安镇,这正处台风过境的中心,风力曾达到17级!
 “威马逊”的威力有多大?马俊亲眼所见,有一块广告牌的铁皮碎片被狂风吹来,砍进一棵棕榈树干有几厘米深。而他的直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夜晚,直播地点也随着危险的不断升级从海边、街道一直退到墙角。 徐闻因台风而停水、断电、断通讯长达十天以上,马俊和他的“追风小组”滞留了十六天。“因为长时间联系不上我,我的妈妈因为太担心我而每天给我发信息。在播报快要结束的一天早上,徐闻恢复通讯,我手机一下子连续收到了母亲发来的90多条短信……”这一刻,卸下工作负担的马俊,对母亲充满愧疚。

 

他勇当风暴圈里的“追风者”

2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天气预报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早晨,在山西、河北、北京等地,人们意外看到了一场瑞雪。之所以说它意外,是因为昨天的‘天气预报’没有预报这场降雪。我们心里怀有深刻的歉意。”

 

马俊对此记忆犹新。“说这段话的人就是宋英杰老师,那一年我16岁,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天气预报也是可以有温度的,也第一次对气象节目主持人这个职业有了向往。”

 

2006年,马俊成为广东电视台气象节目主持人。在此同时,马俊也成了一名气象科普人。在他看来,气象新闻工作的本质,就是向大众传播气象科普知识,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让大众有效避免灾害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连续多年来,323世界气象日的科普宣传活动中,马俊的身影不曾缺席。利用气象主持人的身份,马俊还将气象科普推广至乡镇基层,气象科普万里行的活动,他的科普足迹遍布广东各地。
 “我愿将追逐风雨的力量,转化成服务社会的璀璨荣光。”这就是马俊,一名风暴圈中的播报者,更是逆行的“追风者”!

 

他致力将气象科普做得更出色

如何将气象科普做得更出色?这成为了马俊需要勇闯的“暴风地”。他与时俱进,逐渐认识到新媒体要做得“出色”的诀窍,在于内容与大众的切身利益相关。气象科普更是如此,“气象科普没有停歇,永远在路上。”

 

2018年,台风“山竹”登陆广东,马俊在短视频平台上对该台风前后两小时不间断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了500万。2019年,马俊关于港珠澳大桥气象科普的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的播放量近千万次。马俊在新媒体平台上将气象科普做得越来越出色。


马俊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近年来,马俊还积极参加科普赛,正是他想把气象专业知识科普给更多的人,尽可能减少因气象灾害引发的悲剧。马俊表示,接下来,无论是作为一名气象主持人、记者,还是一名科普讲解员,都会继续发挥极致精神,将他的一些“追风”经历以及防风减灾的知识分享给公众,“我觉得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来源:中国科协网、中国气象报社、央视网、“广东科普”、“广州科普”


推荐阅读


“典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作品提名名单发布!

“典赞·2020科普中国”四大年度科普榜单揭晓!

2019十大科普自媒体公布,报社科普导师王西富微博@急诊夜鹰 当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