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泽华:论理据性的汉字

于​澤華 文字研究 2022-06-27

于澤華:論理據性的漢字

于泽华:论理据性的汉字


于澤華先生


“文字表現語言”“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是西方語言學的思維定式,它是把文字學歸屬於語言學的理論。語言抵毀、抹殺、消滅了文字,然而文字學具有極大的獨立性,文字的很多功能,語言是無法實現和完成的。漢字是土生土長的中華名牌,她與漢字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交融在一起,是不能被人爲分割開的。所以,漢字遇颶風雖然落了一地枝條樹葉,其主要支杆柱身依然不動,大浪掏沙,重獲新生,又煥發出旺盛地青春活力。爲什麼?因爲她有文化基礎做乳汁,有鮮明的理論基礎做根基,並且還有哲學理論基礎做保證,再怎樣折騰她都會泰然自若,也都會給折騰者以響亮的耳光。漢字有脈動的靈魂,不但有三個基礎做保護,她還具有十個超越性能。“撼山易,撼漢字難”!“是漢字統一了中國”,最後,理據性的漢字必將被世人所接受。

 


一.漢字有一個旺盛的靈魂

 

中國遠古時代就出現了“河圖洛書”,傳說人類的始祖──伏羲,創八卦,令史官倉頡造字。混沌出陰陽,“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易經的核心內容,使混沌的事物,整理出明目來。易經就是研究宇宙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繫性,通過整體性思維,找出事物的演化規律──吉凶福禍來。

 


倉頡所造之字也是遵循著易經規律的。把符形象某物做第一手段,使抽象性的思想直接用具象性之物顯現出來,實踐了由內在思想到外在形式的飛越。開始字形大小不一,曲線多,當字多了之後必然要考慮他們和諧和統一的問題。於是系統化、規範化、筆劃化就提到了日程,這是逐漸認識和踐行的。天圓地方”是易經的重要思想,這正與漢字追求在一個小方塊區域中表示出更多信息相一致,構形清晰,理據性圓滿,其形式成“方塊字”。在結構漢字中始終遵循著“中軸線及對稱”的思想,因此漢字具有藝術美感。方塊漢字的創造也是在“陰陽變化”思想指引下,逐步展開和發展的。一個象形加一個指點就成了“指事字”,兩個或多個象形符號結合成一個“會意字”,一聲一形合意的“形聲字”,後來乾脆只用聲的“假借字”出來了,以及用其他方法代表思想的符號也產生了,如“轉注字”“記號字等。這就是漢字產生和發展的生動歷史畫卷,他們之間不是排他的,而是相互配合互補和擇優發展的。臺灣大學曾仕強教授說:“易經是群經之源”“陰陽之謂道”;字形表示人們的思想,漢字的產生就是陰陽之道,其靈魂就在其中;也是老子所說“無,天地之始;有,萬物之母也”漢字之魂就是“非常道,非常名”也,其表現就是“道可道,名可名”,靈魂就在其中。也就是我說的“定性與不定性”哲學規律,“不定性就含在定性之中”“含不定性的定性才會具有活性和演變性”。

 


由於“形聲字”“假借字”的產生,有人非常挽惜什麼漢字沒有走上拼音文字的道路呢?首先說文字是直接與人們的思想發生聯繫,根本就不是專記錄語音後再出表示思想的那種東西。“假借字”“借音”還記“假”字,“形聲字”中的“聲”的比例,始終沒有超過“形”,並且有的“聲”直接與意義相聯。比如婁字:樓、耬、髏、簍、痿、鏤、螻等字中的“婁聲,都包含著“中空架構”的意思。再如“戔”字:線、淺、賤、踐、棧、錢、箋等字中的“戔”聲,都包含有“細小貧少”的意思。還有“尞”字:撩、療(療)、僚、繚、蹽、瞭、鐐等字中的“尞”聲,都育涵著“涉及、聯治”之意。甚至語言分不出意義的一些同音字之間,內涵都有一定聯繫性,比如:裏、禮、麗、理、立、力、利等。創造出單字是理據性的,字與字之間也是有內在聯繫性,結構一個整體的,由字組詞也是有道理的,片語或是造句那更是有理由可講的。因此,漢字從基本單元開始到由它所組成的文本,理據性一貫到底。漢字才真正是具有普遍的聯繫性和高度的整體性的文字,正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具體實踐。漢字的這種哲理性,被西方學者高度重視,德國思想家萊布尼茲動情地說:“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團富有深意的信息,漢字完全可以代替哲學論文,省去哲學論文中那些冗長的論述。”

 


中國最早的字典是東漢許慎撰述的《說文解字》,是對前人成果的收集、總結和創造,對漢字的進行了全面的系統的分析,創立了“小學”系統,這要早於西方泰勒(西元889年提出文字分類法)一千八百年,況且在周朝時“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可見“六書”一說在周朝時就有了,做創字理論是西漢劉歆(?~西元23年)首次提出的。還有,西方文字分類學說是“對外”的,而我國的傳統分類法是對漢字內部的文字進行分類的,著眼點不同。只要是研究漢字誰也繞不開許慎的《說文》,他影響了中國近兩千年,語言始終處於附屬的位置上,中華傳統文化一直是以漢字中心的,是用漢字記載、豐富發展和傳承的,語言離開了漢字將無所附麗,沒有漢字就不會有傳統文化,他們是不能被分割開的一個整體,靈動的靈魂就依附在這個整體之中。特別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960萬平方公里彊域的中國,就是漢族就有七大方言,推行文字拉丁化、拼音化是找錯了地方。

 


二.漢字有三個牢固的基礎

 

1.理論基礎

 

文字是用眼睛看的,語言是用耳朵聽的,除了現代科技,眼睛裏沒有語音,耳朵裏沒有字形,這是太平常之事了,這太是“公理、常識和事實”了,而一些人就是在這上面不明白不清楚。文字是用其字形表示人們的思想的具象形符號系統;語言是用其語音表示人們的思想的非具象形的訊號系統。他們一個是用眼睛看的,另一個是用耳朵聽的;一個是“形入心通”,另一個是“音入心通”;眼睛看的代替不了耳朵聽的,耳朵聽的同樣也代替不了眼睛看的;眼睛對聽覺無能,耳朵對視覺無能,就像觸覺對重量有感覺,而對視覺和聽覺就沒有感覺一樣。文字與語言區分的清清楚楚的,怎麼會有些人就是搞不清楚呢?兩個事物聯繫性再緊密,也不會變成一個事物吧?更不會是一個事物吃掉另一事物吧!然而現實確發生了。18~19世紀,帝國主義到處侵略擴張,幾乎把世界瓜分個淨光。然而到了20世紀前後,各國都紛紛解放和獨立,擺脫了帝國主義的剝削和壓迫。在科學技術上的專橫和僭越,就是這一理論上的繼續。同樣也是站不住腳的,所建立起的語言學帝國遲早會轟然倒塌的。

 


在這裏,關鍵是有一個文字與語言到底是誰的能力大的問題。我們認視覺比聽覺重要。如果有人得了一種病,是保留視覺還是保留聽覺,兩者非得二選一的話,百分之一百選擇保留視覺,對一個人來說,充分說明了視覺比聽覺重要的多。我們再從維度上分析什麼人有這樣的選擇?聽覺的語言,他表示人們的思想時,說完了就沒了,轉瞬即逝,傳不遠留不久,即使現代有了錄音設備,由於不便人們也是比較少的使用它。文字的產生就是了打破語言的時空局部性,可傳很遠,保留長久,是語言無法相比的。若沒有錄音設備,語言只能在一個維度上結構語音來傳達思想,而文字,不但字形可在平面兩個維度上展開表義,還可在空間上傳很遠,在時間上永存。這樣文字就具有四個維度信息,而語言才有一個維度。我們能用一個維度的語言去約束、指揮、控制四個維度的文字發揮其功能嗎?比如文言文、古代經典、詩詞歌賦,用漢語說不明白,一看漢字就清楚了,這能推倒重來,過去的都不算了,從今天開始文字必須:我怎麼說你就怎麼記錄,把文字當成了語言的純工具了。文字與語言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東西,好似跟著語言走就沒事了,文字一但寫出就化石化了,他是對自己記載負責到底的,要守信用。可是語言不吝那一套,任著性子來,是三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三百年一大變,變的面目全非,達到前後不相認的程度,語言也把拼音文字也給帶壞了。五百年前的拉丁文變成了互不相認的義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就是一例。語言在這方面除了佔有欲和強勢之外,就是低能少德和投機取巧

 


2.文化基礎

 

漢字拉丁化運動是建立在漢字落後論、表音文字先進論的基礎上的,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歷史的反思,並非如此。漢字文化是我們國內外華廈兒女不可被分割開的共同的精神家園。漢字是我們立人、立族、立國之根基。拼音文字具有“分-鬥-死”的哲學特性,所以推行拼音文字的國家,在文字上都是分裂的。西歐與我國領土面積少一點點,竟分裂成43個國家,由於語言分歧,拼音文字就不統一,缺少聯繫在一起的紐帶,各國之矛盾加劇,利害衝突又沒法化解,所以兩次世界大戰都在西歐爆發,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重大地經濟損失,嚴重地人類的災難和無窮無盡的痛苦。這不能不說與缺少文字(缺少像漢字一樣的)這一聯繫紐帶沒有關係。

 


非洲也是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分裂出54個國家,比那洲國家數都多。原埃塞俄比亞是一個文明古國,由於外來文化衝擊和影響,沿海岸一些地區城市拉大了與內陸地區的差別,特別是在經濟上、在語言文字上更是這樣。因此,紛紛要求獨立,在內外勢力鼓動下分裂出一個索馬里、吉布提,後來厄裏特裏亞也分離出去了,埃塞俄比亞由一個海洋國家,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了。沙烏地阿拉伯沿海地區先後一個一個的成獨立國家,我看也快成一個內陸國家了。最近蘇丹也分裂成兩北兩個國家了,600多萬人口的利比亞也要分裂了,葉門也要跟著學。總之,表音文字是一個重要的分離因素。帝國主義分子老說中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沒有一天停止過想支解中國,要警惕呀!總有一些人要配合他們。主張搞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文字就是一例。漢字具有“合-和-活”的哲學特性,有利於全國各民族大團結,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尊重漢字、重視漢字、發展漢字就成了重中之重,關鍵之關鍵,根本之根本。漢字創造科學,演進自然,在充分利用視覺符號的二維度布形構意後,再以字詞單位,進行有道理的符合思維邏輯的進行組詞或組成片語。字詞就像“建築物原材料”、“電子產品的元器件”、“人體的細胞器官”、“文化的基因”一樣,在世界東方構築了地域廣泛,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而又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輝煌文明,彌足珍貴。

 


提倡文化自信就是要熱愛我們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創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弘揚漢字文化是問題的關鍵,而漢字文化又是漢字中心的。什麼一些人總認識不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因沒有這種體驗,不經過深刻的歷史反思是很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世界上最早產生的自源性文字都是象形理據性文字,沒有一個例外,令人深思?可惜的是都是因外族入侵而被消亡失落了,唯獨僅存的漢字也是經歷這一過程的。漢字使用的人口世界上最多,歷史最悠久,一脈相承,從未間斷,使用時間最長,文化典籍最浩瀚,最適用於中華民族的語言生態,雖遭遇百年來的喊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自毀長城,差點被廢掉,至今生命力仍很旺盛,這也是不能不令人深思的。

 


《中國漢字文化大觀》(主編:何九盈、胡雙寶、張猛,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書中,在前言中說:“我們認,文化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即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社會文化、語言文化。當我們談漢字文化學的時候,就是從這四個方面對文化整體上、系統上的把握。這也可以說明:漢字文化學是一門以漢字核心的多邊緣交叉學科。”在第102頁中又給出了“3.漢字文化的界定”。“從時間上說,從漢字產生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都在漢字文化的界域內。有人類以來,是社會的歷史;有工具來,是文明的歷史;有文字以來,就是文化的歷史。”“從空間上說,凡使用漢字的地方,無論遠近,都在漢字文化的界域內。不僅要將曾經全面或部分地使用漢字的地區包括在內,還要考慮至今仍然全面或部分地使用漢字的地區。”“三是指出了有關的文化研究中心,即以漢字這一項文明成就核心,進而研究相關的其他文明成就。這樣,漢字文化的研究就不僅能使我們加深對文化的認識,而且也反過來能使我們加深對漢字的認識。”這裏充分地說明了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就是漢字文化核心的歷史,而漢字文化一直是以漢字中心的。

 


漢字不是純工具,他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和濃厚的文化特性。因此,漢字與文化,漢字與中華民族,漢字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漢字與華夏兒女是不可被分割的,失掉漢字將會失掉文化的一切,或說將失掉中華文化中最主要的東西。

 


3.哲學基礎

 

文字是形意的結合,是字形這種外在表現形式與意義這種內在思想的結合體;語言是音義的結合,是語音這種外在表現形式與意義這種內在思想的結合體。由外在的表現形式反映內在的思想內容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哲學範疇,他們是不能分家各過的,他們是同一個事物,不能把兩個或多個事物混淆而談的。

 


語言是語言,文字是文字,聯繫再緊密,絕對不會變成一種科學,不能混淆來談。我們不能用一種形式反映另外一種形式,最後再用另一種形式反映思想內容,這是在搞形式化,是形式主義的東西,是違反哲學基本原理的。我們談論問題,研究科學,一定要符合邏輯規律,一定要堅守同一律和不相矛盾律,概念要同一,不能混說,要講規矩。不能一會兒講語言,一會兒又在談文字,你腦子裏不能一鍋糊塗粥。既不同一又相互矛盾,這不是在研究科學,不能加進私心策略的東西在裏頭。

 


我在《字形學》一書中(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第一節文字信息化”第190到199頁)提出了信息科學的性質、特點、種類和它的研究範圍等問題。“信息是人們的反應和認知”信息是由發“信”一方,通過仲介物,和接受“息”一方構成的,“信息是一個整體”,“沒有雙方和中間聯繫物,信息是形不成的。”書中提出了“信息天然的信息和人爲信息兩大類”,在人爲信息中還應分出科學儀器信息和純人爲信息。“從接受信息的管道來分類,可分:視覺信息、聽覺信息、嗅覺信息、味覺信息、觸覺信息等五類。”也提出了“觸覺基礎論”的思想,這點非常重要,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一些信息好似人們“知道了”,但不是從內心深處真的“懂得”“體悟到他了”形不成架構思想的重要因素,也充分證明了親身實踐的重大意義。文字是“用字形表示其思想意義的符號系統”:而語言是“用語音表示其思想意義的訊號系統”。“但因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傳遞的管道和作用機理不同有差異。——兩類系統迥然不同,絕不能混淆、混同和同一的。

 

一些搞語言學的人,很好玩弄一些哲學詞語,然而他們的研究語言學問題中,確實又在違背哲學原理。什麼“區分具體語言與抽象語言”論、“語言一性文字二性”論、“抽象的抽象論”、“具體的具體論”、“漢語拼音”論、“語文課就是言語課”、“語言從此看得見”、“文字永遠是語言的影子”論,等等,有哪個不是在違背常識、公理和事實?全是與哲學原理相違背的,沒一個是站得住腳的。

 

三.漢字具有十個超越性能

 

漢字具有超越朝代與歷史、超越語系和語族、超越民族與方言、超越國家和地區、超越帝王的封殺和殖民的抵毀、超越集團勢力和個人愛好等等,具有十多個超越的超強文字系統和體系。堅信,任何人想撼動他的地位都是徒勞的,只會給她抹黑、添亂,搬起的石頭最後砸在自己的腳上。

 

1.超越朝代與歷史

 

這個好理解。漢字從甲骨文算起經過了殷商、周朝、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一直都在使用著,從沒有間斷過,超越了朝代以及其歷史。根據漢字倉頡創字傳說來計算,就超越了目前有記載的歷史。

 

2.超越語系和語族

 

漢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族,而日本使用漢字至今已經1700多年了,日本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日語語族;朝鮮也曾使用漢字,韓國至今也沒完全放棄漢字,他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朝鮮語族。證明漢字的使用已經打破了語系和語族的界限了。

 

3.超越民族與方言

 

漢字被我國很多民族使用,滿清皇帝都很喜歡、重視漢字,原來的滿文幾乎棄置不用了;很多少數民族:滿族、回族等通用漢語漢字;少數民族中有部分人群使用漢語漢字,如:壯族、苗族、布依族、侗族、黎族、彝族、傈僳族、佤族、土家族、土族、傣族、撒拉族、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東鄉族、赫哲族、居住在湖南省的維吾爾族等。漢語有七大方言都使用漢字。這就是漢字超越了民族和方言的界限,特別指出的是漢語有的方言之間,根本就聽不懂,無法用語言交流思想,若不是漢字怎能溝通?

 

4.超越國家和地區

 

漢字超越國家:日本、韓國使用,新加坡也使用,海外華僑使用;漢字超越地區:港、澳、臺不同地區使用漢字,聯合國使用六種工作語言文字,漢語言文字就在其中。日本使用漢字已有1700多年了,在漢字拉丁化的高潮中,1954年以內閣告示的形式公佈了《羅馬字的拼寫法》第1表實際上是從前的訓令式,第2表實際上是黑本-日本式。再加上已使用1200年之久的片假名、平假名,這四種表音-拼音文字形式,每單獨一種形式都“可以無遺漏地記錄語言”了,什麼至今也沒有拋棄漢字,仍舊是“假名•漢字混寫文”,日本人多麼機靈,有強烈地民族情感,什麼不廢除漢字,不令人深思嗎?

 

5.超越帝王的封殺和殖民的抵毀

 

蒙古在成吉思汗稱汗時一直使用的是回鶻文,當忽必烈繼位後決定創制一種“在各個地區統一使用的新文字”,令吐蕃薩斯迦地方的喇嘛八思巴創制新字。1271年忽必烈入住中原之後,就推行八思巴蒙古新字,在京師建立國子學,讓蒙古貴族子弟學習新蒙文。在州、郡設立學校,讓民間的俊秀人才學習新字,在各路設提舉學校的官員,推廣新文字與當官聯繫在一起了。以新蒙文翻譯漢文典籍。八思巴文記寫語音越精細,使用範圍就越小,還不如原來粗糙的舊回鶻文呢。違背了忽必烈的幻想:“創造通行各地的新文字”。於是,在元朝滅亡後,這種新文字終究沒有抗過漢字,很快也跟著消失了。從這裏我們可以得到教訓:拼音文字跟語言走,跟的越緊密,通用性就會越差。什麼現在通行22個國家的阿拉伯文,只有輔音字母,沒有母音字母(只有母音標記),什麼書刋、報紙不記寫母音,只有輔音了。細緻了倒通用性降低了;可以看出拼音文字的局限性了。

 

西學東進,把西方這種虛假的、強勢的語言學引入中國,因水土不符,在中華大地上折騰了一百多年,在中國甚至在世界範圍內形成漢語漢字難學的氣氛,說世界最難辦的事情,就屬學習漢語漢字了。一些人把家裏的人掰涉不清楚的事兒,都臭揚到國外了。漢字拉丁化運動,在消耗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以至生命之後,偃旗息鼓了,而在理論上和文化結構上仍未進行深刻地反思、反省和整改;有人至今還在幻想著,有那麼一天實行之。上了殖民帝國主義的當,還在給人家數錢那。

 

漢字倒不了,至今仍有旺盛的青春活力,她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是無法被分割開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靈魂,她具有鮮明的理論基礎、不可被分割的文化基礎和固的哲學原理基礎,是任何人打不倒的,但是要提防有人搞破壞,成事不足可敗事有餘呀!


6.超越集團勢力和個人愛好

 

民國初期,社會上人們對文字改革並不熱心,了鼓動社會參與,由於在社會上對這個問題上認識的糊塗,招來了一百多年的漢字改革運動。“20世紀初掀起的詆毀漢字之逆流,不過是在殖民主義壓力下中國內部產生出來的一種病態反應而已。”他們心甘情願充當殖民帝國主義妄圖“亡國滅種”的馬前卒。他們就是要消滅中國傳統文化的命根子,進而徹底消滅中國文化,消滅我們這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錢玄同語)。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只是一些人還在睡夢裏。最近在網上有人公開教導學生:你聽一聽,想想下網上一段視頻介紹:

 

不要再學西方文化了,他們是海洋強盜文明,是很低劣的文明。在印度種植鴉片,毒害中國人,不惜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滿清雖然失敗了割地賠款,“害怕的不是我們,反而是他們”。清華校史館,進門就可看到用英文中文寫的展板上,寫著:以李約瑟代表的三百多位西方學者,西方列強在打開中國國門之感到無窮恐懼,這可從美國學者詹姆斯給美國總統的信中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太過神奇和偉大了,他的覺醒將是我們所有人的惡夢。我們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我們的思想完全替代他們的原有文明。讓他們的未來精英和領袖認我們才是偉大和先進的,用我們的精神和思想覆蓋他們的精神和思想,遠比我們用軍旗去統治他們更可靠。”所以向我們開放了公費流學生,豢養了一大批具有中國的面孔而西方服務的賣國文人,什麼一些人反對起中國傳統文化,反對起漢字來這樣賣命,現在可找到原因出來了。這些人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勢力,一切全是外國的好,全盤否定中國的一切一切,心甘情願的當起賣國求榮的漢奸。


在民族眾多,方言各異的中國,歷史上封建皇帝都是主張“雅言”“官話”的,幾千年來語言都未統一,你現在搞拼音化就更難統一了。正中了:“拼音化、拉丁化、越拼音人民越分化”,“拼音字母排列表意,越排列國家越分裂”難道他們不知道嗎?是心甘情願的在文字上分裂國家服務的。中國在全面貶低漢字之時,我們早就大聲疾呼“拼音文字是商業文化就急的產物”“拼音文字是不完備的文字”、漢字拉丁化運動:這絕對是有損傳統文化、有損民族情感的一場大忽悠、大折騰、大倒退。漢字是文字的正宗,……是名副其實的通用文字。漢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理據性最強、歷史從未間斷、最悠久的、文化典籍最浩瀚的“現代的優秀文字”。這是任何其他文字無法相比的。有些人就像著了魔一樣,非說拼音文字好,透著叛逆性格和知識面的淺薄。

 

由此我們還想到了:語言不能當文化的家。首先說,語言只能在一個維度上結構思想意義的,稍縱即逝的訊號系統。而文字是了打破語言時空界限而產生的,就比語言優越,可在平面上結形構意的,有具體形象的符號系統,他直接與大腦思想相聯系。文字的再現方式方法有很多,而語言受發音器官結構能力限制性很大,又有曶時性、行非個體性(必須有即時對象)、摸不著、看不見、“顯然逮不住”,等等,這一切證明“語言少能,文字多能”。其次,從歷史上看,中國自從創造出漢字時起,漢字、漢字文化就一直是傳統文化的中心、核心,語言一直處於附屬的位置上,只是百年來不正常了,弄得很多事情都看不清楚了,科學、文化、教育都亂了套啦。第三,文字與語言是相互服務的關係,但鑒於語言少能,就應心甘情願的文字服務,這樣才能恢復我中華傳統。我看了張中行著《文言和白話》一書的第十六章展望。令我很是失望。提出了“文言的隱退”-“依傍口語”;語言強勢,漢字全依了語言,結果是“文化遺產問題”-“白話的兩歧”,多沒勁啊!你就這點能力,造成傳統文化斷裂,語言自己也分歧,自己都管不好自己,算了吧!還是好好漢字服務吧!中華民國時期,一些反對文言,主張白話文的重量級式的人物,他的文章作品,竟然被今天的一些人稱“現代文言文”。語言的這種善於變化性,著實地讓人不放心,你不管住他能行嗎?《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活潑、善變很像語言,但能力不像,確保西天能取得佛經,唐僧得管的住他才行,不然要壞事的。這個管得住的唐僧,就是人們的大腦及漢字。

 

漢字是平面結形構意的理據性直接表義的文字系統,創字方法最全,理據性最強,使用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文化典籍最豐富,歷史上飽經風霜從又未間斷,至今又喚發出新青活力的優秀的現代文字,誰要是動搖他的根基簡直是瞎了眼,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漢字是我國很多民族使用的文字,他遠超越漢民族的狹隘的界限,在民族各異,方言分歧的中國,是漢字統一了中國。由於漢字使用已跨出語系和國家,在日本都使用1700多年了,所以我說“漢字早已是准世界字了”,我們自己不能妄自菲薄,給別人遞槍,自毀長城,漢字通用於世界是早早晚晚的事兒。

相關鏈接:


王文元:评苏培成《汉字进入了简化字时代》

巴金:汉字改革

彭林: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与罗马化(拼音化)



于泽华:中国“语言学”帝国的建立

于泽华:书面是文字形式,“书面语”是伪概念

于澤華: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對中國文化的戕害

于泽华:汉字拉丁化、罗马化、拼音化不适宜中国

于泽华:关于“北京语言大学”命名问题

于泽华:“语文”课程名称之改革

于泽华:思想反映形式模型

于泽华:搞语言学的不能带这个头?

于澤華:評史有爲《感受中國語言學七十年》

于泽华:伟大的文字宪章——《字義疏舉》

于泽华:怀念袁晓园先生

于泽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立人立族立国之根本

于澤華:保護中華姓氏文化就是保護中華文化的傳統

于泽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称为“冠毒-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