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R-T发展历史及展望

星源之汐 佰傲谷BioValley 2022-03-15

癌症作为一种与人类伴生的疾病,自古有之。史前智人身上发现过癌症痕迹,3600年前的古埃及文书记载过癌症,而木乃伊上也能观察到癌症。到了近代,名人因为癌症逝世的新闻层出不穷,令人惋惜。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癌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免疫疗法,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等先后问世,却仍然无法完全做到根治。

2020年2月,WHO在一份癌症报告中估计,全世界六分之一的死亡是由癌症引起。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就有457万,占全球总数的23.7%。全球癌症总死亡病例996万,中国有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30%。谈癌色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对于癌症的普遍看法。

1、CAR-T技术是怎么诞生的?

癌细胞相当狡猾,易复发易抗药。目前,除了手术,放化疗和小分子靶向与抗体药外,细胞疗法作为肿瘤治疗新秀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2012年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Emily Whitehead经过CAR-T治疗后痊愈,8年过去,这位小女孩身上的癌细胞仍未复发。这一奇迹给了期待这项技术的人们以充足的信心。2021年,三位CAR-T的先驱更是因为他们在CAR-T疗法上做出的贡献获得丹大卫奖,那么CAR-T是如何诞生的呢?
三位CAR-T领域先驱获得丹大卫奖

Steven A. Rosenberg博士是跨学科互动开发临床解决方案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后又获得生物学博士。作为兼具医学与生物学背景的专家,Rosenberg明白外科手术无法做到根治癌症,由此,他从生物免疫学入手,从而寻求治疗癌症的新思路。1968年,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Rosenberg试图将一位癌症自发缓解的患者血液输入另一位病人,他认为那位患者的血液中或许含有缓解癌症的因子,可这一尝试最终失败。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Rosenberg注意到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在肿瘤附近发现了一些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被称为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大多为T细胞,这些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并加以杀灭。而在1976年,Robert Gallo实验室还发现人体内的细胞因子IL-2能够刺激T细胞大规模增殖。结合这两项发现,Rosenberg提出了一个构想,即将TIL细胞从人体内提取并分离,大规模体外培养后,经由IL-2刺激,并输回人体。
事实证明Rosenberg是对的,尽管培养细胞的过程耗费巨大,但这一方法将治疗有效率提升到了40%。此后该方法被称为过继性免疫疗法,Rosenberg也籍此被誉为过继性免疫疗法先驱。
图1:Steven A. Rosenberg

然而,在一部分癌症中,T细胞并不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导致治疗效果有限。那么,如何让T细胞作用在无法特异性识别的癌细胞上就成为进一步突破的关键。

终于在1989年,以色列科学家Zelig Eshhar和他的团队给出了答案。在研究T细胞受体(TCR)的过程中,Eshhar发现B细胞产生的抗体和TCR结构相似,具有恒定区和可变区。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TCR却只能识别MHC递呈的抗原片段。如果将抗体中的可变区移植到TCR的恒定区,就能够改变T细胞受体的抗原特异性,介导细胞杀伤作用。Eshhar等人将表达特定抗体的基因序列赋予细胞毒性T细胞(CTL),这项特定抗体赋予了T细胞识别半抗原——2,4,6-三硝基苯基(TNP)的能力,使得T细胞实现了抗原特异性的、非MHC限制的活化及其效应的增强。 
图2:Zelig Eshhar

为了将这项技术投入疾病治疗,上世纪90年代初,Eshhar与Rosenberg实验室的Hwu合作,运用来源于抗体的单链抗体片段scFv成功构建了3个不同癌症标靶的嵌合抗原受体,第一代CAR-T由此诞生。

然而,一代CAR-T却面临着抗原和共刺激信号的问题。关于共刺激信号,T细胞从胸腺分化成熟然后进入外周血时属于naive T cell,即初始T细胞,但只有激活成效应T细胞才能具备灭杀肿瘤的能力。而要激活T细胞,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通过TCR通路给细胞核传送第一个刺激信号,这是经过TCR对抗原肽-MHC复合体的识别实现,由CD3的zeta链具体实施,二是经由CD28-B7通路提供第二个刺激信号,即T细胞表面的CD28与树突状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B7结合从而产生一个共刺激信号。
图3:激活T细胞的两个通路
不过,肿瘤细胞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给T细胞提供B7共刺激分子。这一缺陷导致CAR-T细胞无法有效扩增,细胞未老先衰,尽管有杀灭作用,但难以持久。

2、二代CAR-T技术的争夺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二代CAR-T技术应运而生。由于解决了规模化和生产工艺问题,CAR-T终于开始走向市场。
这场速度的比拼中,二代CAR-T技术依据不同的共刺激结构域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种基于CD28作为共刺激结构域,并选择CD19作为癌细胞靶点,这项技术由MSK(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Michel Sadelain博士团队研发(目前该团队正与朱诺合作研发CAR-T,并就此申请了专利)。第二种则基于CD137(4-1BB)构建共刺激结构域,由St. Jude的Dario.Campana博士团队构建。
一般认为,CD28所传递的活化信号相较于CD137(4-1BB)更强,可使T细胞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杀伤活性。而CD137(4-1BB)所传递的活化信号则会更加持久。由此,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展开了赛跑。
尽管最先公布临床结果是基于CD28的Rosenberg实验室,但先上市并救治小女孩Emily的却是采用4-1BB的Carl June团队。
关于Carl June,他最初从事骨髓移植,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致力于使用CAR-T技术治疗艾滋病。1996年June的妻子被查出患有卵巢癌,尽管他试图通过一些免疫疗法治疗她的妻子,她却仍然于2001年去世。雪上加霜的是CAR-T技术治疗艾滋病逐渐因为其他技术的兴起失去了竞争力。而这改变了June的研究方向。他决定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投身于肿瘤治疗行业。
2003年的一场研讨会上,Carl June从Dario.Campana博士处得到了一份基于4-1BB的CAR样品。由于June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三篇关于CAR-T的报告并未提及St.Jude提供的CAR,St.Jude向宾夕法尼亚大学展开了一场专利诉讼,该诉讼最终以宾夕法尼亚大学败诉而告终,不过最后,赔偿款由与宾大合作的诺华制药公司提供赔偿。此后,诺华基于该设计的CTL-019(商品名:Kymriah)于2017年8月最后一天上市。另一方面,Kite公司(Rosenberg实验室研发)的Yescarta仅比Kymriah晚了一个多月上市。
 
图4:Carl June

 3、未来展望

由于使用了不同的细胞来源与制备工艺,以及预处理和联合用药的差异,导致各个临床项目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但总体显示,CAR-T细胞治疗肿瘤是有效的。
目前上市的CAR-T产品均属于二代CAR-T。而如今CAR-T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

三代CAR-T技术在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不同的共刺激分子,提升增殖能力和杀伤力。

四代CAR-T添加了自杀基因,并能改造免疫因子,防止CAR-T的细胞因子风暴副作用,精细化调控人体。

五代CAR-T技术则将突破个体限制,能够在不同个体间通用,规模化生产和治疗。
代数
CAR-T因子修饰
效用
第一代
CD3ζ
体外T细胞激活,具有常规T细胞杀伤毒性,但在体内无法增殖与长期存活
第二代
CD3ζ+CD28/CD137
加入一个共刺激分子,体内存活时间延长,增殖能力、杀毒能力提升
第三代
CD3ζ+CD28/CD134/CD137+CD28/CD134/CD137
加入2个不同的共刺激分子,增殖能力、杀伤能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代
自杀基因/CAR-T(IL-12)/PD-1
添加了自杀基因、免疫因子改造等各种整合性、精细化调控手段
第五代
通用CAR-T,基因编辑
无个体限制,规模化生产与治疗


图5:一到四代CAR-T技术

尽管目前三代、四代、五代的CAR-T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而一代和二代CAR-T治疗价格也相当昂贵,但正如Carl June 所说,“这就好像计算机刚问世时,一台要耗资数百万美元。但今天,低于一千美元的家用电脑完全能吊打当年水准”。他认为技术的进步将逐步拉低价格,最终让CAR-T技术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技术的革新将逐步增大CAR-T的稳定性、有效性、降低其售价并减免副作用。

我们知道目前CAR-T主要适用于液体肿瘤,那么在实体瘤方面,CAR-T还有哪些挑战?对于这些挑战还有哪些对策呢?我们下期继续。

版 权 声 明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佰傲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