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勾”兄弟迎战冻雨护航中欧班列

广州铁路 2024-03-31

“师傅,您看我这草鞋能穿多久?”“你按我的方法穿,能穿一天!”2月22日清晨,长沙市气温降至零下2摄氏度,冻雨湿冷刺骨,这是近几个月长沙的第三场冻雨。

在长沙车务段长沙北站温暖的工作间里,调车区长刘长云和他的一班二调正在做开工前的重要准备——穿草鞋。班组5人除了刘长云,其他都是90后,他们认真地系着草鞋,以确保接下来的作业稳如磐石。

“草鞋穿好了,不打滑,干活才踏实,安全最重要。”刘长云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作为班组年纪最大的人,这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

16时,雨雾笼罩下的长沙北站,中欧班列停在股道里,静静地等待“阿勾”为它“编程”。“阿勾”是铁路调车员的昵称,调车员如同列车“编程员”,需把若干车辆编连成列车车组。刘长云和他的徒弟们就是“阿勾”兄弟。

长沙北站紧邻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物流园区霞凝新港,“阿勾”负责货场车列的解编、取送工作。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中国铁路的国际形象,今年由于长时间的冰冻雨雪天气,解编中欧班列的工作量、工作难度也相应增加。

刘长云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列车编组作业环节,不敢有一丝松懈。回忆起自1986年工作以来的每一个难忘瞬间,从长沙北站的一名普通连结员成长为调车区长,他眼中闪过一丝骄傲:“38年,虽然干调车很苦很累,但是风雨无阻地完成了任务!”今年除夕和初一刘长云和班组职工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工作上的事儿圆满完成了,才能安安心心。”

“妈,晚饭就别等我了,今天要编中欧班列,得晚点回。”“给你留晚饭,下雨莫急,注意安全哦!”17时左右,忙了一天的姜尊尚,利用工作间隙给家里了个电话。然后领着伙计们开始了今天的最后一批作业——编组中欧班列。

“伙计们,别分心,确保人身安全!”姜尊尚是这个班组的调车长,虽然是90后,但是干活前,他总是像老大哥一样嘱咐着他的“阿勾”兄弟们。

夜幕低垂,雨水纷纷扬扬地落在姜尊尚和他的伙计们身上。“注意脚下滑。”姜尊尚说。股道里,每个人的呼吸在冰冷的空气中形成了一缕缕白雾。他们灵活地在铁轨间穿梭,时而迅速跑动,时而小心翼翼地爬上闸台操作制动器。

在常年调车工作中,他们练出了敏捷的“身手”,每一班他们都会重复这样的动作上百次,步行超过15公里的距离。

连结员周槟作为“向导”,敏捷地扒上了车体侧面不足半米高的车梯。随着姜尊尚的一声令下,他们一手紧紧握着梯子,另一只手抓着集装箱的边缘,身子呈弓状,半悬空跟车,全身紧绷,随着车厢的摇晃缓缓前进。

呼啸的北风把他们的眼睛吹得湿润,一轮作业后,尽管零下3摄氏度,他们的额头上却渗出了汗水。退伍兵胡月平感叹:“我们当兵的人历经风雨,吃苦耐劳是我们的本分。”

夜幕渐浓,傍晚从湘江吹来的江风饱含湿气,长沙北站沉寂在南方特有的湿冷中。夹着冰冻的雨雪,寒意渗入骨髓。姜尊尚站在股道间,脸被寒风冷雨削得刺痛、脚已经失去知觉。经过调车班组的紧急奋战,1个多小时后,一列55辆的集装箱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师傅,帮我拉一下拉链,我的手动不了了。”19时,“阿勾”们穿着湿漉漉的工装回到工作间。1999年出生的周龙是班组里年龄最小的成员,刘长云脸上满是慈爱和关心:“站在风里吹了七八个小时,手冻僵了吧!”换上一身干净衣裳,大家都像换了个人。

“辛苦了一天,中欧班列顺利发出,伙计们都能回家睡个好觉。”周龙说,“今天下班到家都20时了,还能吃上爸妈做的晚餐,这就是幸福了。”

这个班组保持了两年“零违章”的记录,他们是长沙北站40个“阿勾”们的缩影。对他们来说,每一趟中欧班列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货物是否能安全、顺畅地抵达目的地。坚守在春运路上的他们,伴着寂寞,满心欢喜。

2月23日7时36分,X8426次中欧班列在长沙北站顺利驶出。截至当天,长沙北站2024年共发送中欧班列76列,其中1月26日春运以来开行43列,同比去年增长153%;办理回程班列110列,同比去年增长211%;发运集装箱3116个,助力“湘企出海”迈上新年新征程。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记者 唐小平

文图:通讯员 长沙车务段 李悦 怀化车务段 李虹翰

编辑:彭旋

审核:赵灯 赵岳

监制:曾佳梅


更多精彩内容

捞刀河上的高空“打冰人”

学生出行高峰,广铁预计发送旅客194.1万人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