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3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百度真的“罪该万死”吗

Honey Harley 视野青年 2023-03-03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前些时日,各大新闻争相报道“网易市值超过百度”,今日又有曾经被众多城市中层“鄙视”的拼多多股价超过百度,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百度的市值被严重低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昔日的“BAT”三巨头易主换位,也是被人们默认的事实了。


作为中国搜索引擎的鼻祖、中国互联网最元老级的公司——百度,又上热搜了。这原本不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甚至是没有任何意外可言,但我还是想给诸多网友理一理这件令大半个互联网群体咒骂并且津津乐道的事情。


骂百度已然成为了中国自媒体群体“政治正确”的一件事。

在百度搜索“百度被骂”相关内容,出现搜索量最大的关键词“为什么很多人都骂百度”,而检索出的相关内容有一亿条。同样的方式搜索腾讯和阿里相关内容仅有百万级的相关内容。

这说明,骂百度已经成为网民上网的一种习惯,一种兴趣。



图:“腾讯被骂”相关检索信息940万条



图:“阿里被骂”相关检索信息163万条



图:“百度被骂”相关检索约一亿条



可是,为什么要骂百度?百度真的“罪该万死”吗?百度“死了”对谁最有好处?

我们不妨带着这样的问题来探讨一下。




一、为什么要骂百度


在知乎以及搜索网站上搜索百度相关负面清单,整理汇总后惊奇的发现,百度被骂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百度是家缺德的公司、广告太多、搜索引擎不好用、医疗事件、百家号内容太多等。

图:百度被骂原因归类(来源:搜索网站、知乎等。整理:萤火虫)

而“百度是家缺德的公司”主要原因又是隐私问题:

第一类控诉:搜索过相关内容(非百度搜索引擎内)或者是聊过什么内容后,在百度首页就会推送相关的广告,百度涉嫌非法窃取网民上网信息.....;

第二类控诉:在百度注册过推广信息或者上过广告之后,就会收到其他各大平台的骚扰电话或者销售电话,百度是否将客户信息进行售卖.....

第三类:百度搜索的广告过度,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控诉,量小就不做研究。)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一种情况:窃取网民信息这回事。

说实话,关于网络安全中的隐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在全世界都引起越来越大的重视。无论是谷歌还是脸书,都曾因为隐私问题受到过来自美国本土和欧洲国家的巨额罚款。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成了“裸体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互联网的数据里,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当个人隐私被加密处理后成为大数据的一份子的时候,这种隐私并不存在违法、违规,诸多网民也不会说什么,但就是因为某些公司或者平台利用其技术的便利性,将单个的数据吊起并使用,这就引起了网民的反感,并且涉嫌违法。


图: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 

来源:财新网微博


2018年3月份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在京举行,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了一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的发言,瞬间将其淹没在网络的舆论洪流里。

而就在此前不久,脸书因为泄露5000万网民数据问题被搞得焦头烂额。李彦宏说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和实情,但是网民并不买账,也不想承认。这是中国互联网野蛮成长起来留下的后遗症,却无法快速被有效治愈。

试着回想一下,你在某宝上浏览或者搜索过某种东西后,是不是会在浏览界面经常性的推送相关的内容?你在微信上关注某一话题后,朋友圈广告是不是就会及时的奉上相关的广告?你在京东搜索过洗衣机后,腾讯新闻第一时间就推送了洗衣机降价的活动......

所以,网民愤怒的并不是百度“走漏了风声”,而是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的百度,汇聚了千万的声音,享受了亿级流量红利,必将承受关于网络隐私这一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件事首当其冲的是各大公司的信息流业务。信息流业务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群画像”——将网民的每一次上网行动存储并标注,积累起每一个网民独有的“人群画像”,再根据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需求,将广告和对应的“人群画像”匹配后进行主动推送。所以你会认为这些网站随时随刻都在“跟踪你”、“窥视你”。

其实这是目前绝大多数网站通行的做法,比如抖音的算法推荐等。

关于第二个问题,客户信息的泄露。这一点我深表赞同,同样也是中国人面临的巨大问题。

前段时间,苹果手机用户频繁收到来自港澳台以及海外博彩信息的骚扰,引起广发的讨论。随后关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声音不断升高。这不仅反应了信息泄露问题的严峻性,也说明了网民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觉醒。

以往,我们遇到网上手机验证码注册或者免费赠送活动需要号码注册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的填上自己的手机号码,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并不想贪图这点小利而填写自己的手机号。

其实,关于电话信息泄露这一现象,在销售行业尤为严重——同行之间互换信息、离职人员对信息的窃取、交换十分普遍。

而被网民忽视的另外一个重要事实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其实都是透明的。之前一位在互联网做销售的朋友曾经讲述,做网络销售,获客渠道无非就是同行互换或者在网上搜寻。网络搜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各大网站搜集做推广投放的客户。

如今很多广告主都会申请两个以上电话号码:一个对外销售或推广使用,一个号码作为自己生活或者正常工作使用。其实现在也已经有很多自动拦截或者标注号码的软件,对于恶意营销能够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

关于第三种,百度广告过多的情况,其实在其他搜索平台,包括谷歌,都有着相同的本质。

做搜索引擎以及竞价排名,百度不是做得最早的,也不是做得最晚的。在我看来,很多人骂百度,是惯性黑。实际上整个国内互联网环境都很糟糕,信息封闭,开放程度不高,很多被标注为敏感信息的内容,并不是百度可以左右的。我们用习惯了感觉不出来,实际上不方便的地方多了去了。哪怕谷歌来了中国,一样是被阉割的。因为很多大网站直接屏蔽了搜索抓取。

综合以上,其实网民所抱怨和愤怒的并不是百度这家公司,而是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封闭、不健全、不透明。但是百度并不冤枉。百度作为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不仅聚集了各种问题,而且并没有因为是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去改变这种不合理、落后而又让网民不适的状况,所以愤怒的火焰只能烧向他。




二、百度真的“罪该万死”吗?


百度2000年成立,11年后的2011年凭借460亿美元市值,一举超过腾讯,问鼎中国第一互联网公司。然而从此以后,百度就开始一直走下坡路,到2019年,其市值又回到了2011年的水平,此时的另外两家巨头AT,市值都在4000亿美元以上!是百度市值8倍以上。

作为一家有着强大技术基因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最大的困境其实在于:它从未能够在PC时代的搜索之外创造出新的、可规模化的收入来源。在PC互联网时代,百度除了百度搜索外,诞生了许多明星级产品,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号称百度的“三驾马车”。

可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百度几乎没出过什么能够轰动一时的产品。百度曾经也想做电商,想做社交,可无一不失败,根本无法跟阿里和腾讯竞争。

因为不够努力,没有变革,所以被骂。

当然,这些都不是百度被骂、被愤怒的根本原因。去年到今年腾讯也一直被网友诟病,腾讯没有梦想,腾讯没有TO B基因......连十年前《狗日的腾讯》都被搬出来热议,那个互联网公司能够逃脱被网民口诛笔伐的命运呢?

2016年,百度高层集体出走;2018年,百度的希望陆奇离开百度;2019年,搜索公司的领军人物向海龙离开......

风雨飘摇,每况愈下。

百度本想着在“ALL in AI”的路上弯道超车,力挽狂澜,未曾想网民并不买单,一茬接一茬的愤怒和谩骂像洪水般在网络流传。

但是,百度真的“罪该万死”吗?

我看未必。

有三个原因:政治层面、企业层面和用户层面。

首先说政治层面。

2010年1月,Google今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篇名为《A new approach to China》的博文,在博文中,Google官方透露,将停止在中国过滤搜索结果。在中国市场上停止过滤搜索结果,这意味着Google对于搜索结果的处理将不再依据中国法律,此事发生后,谷歌逐渐的退出中国市场。而从此以后,百度开始在中国市场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再无敌手。

百度不仅仅是服务于中国网民的搜索引擎这么简单了,它还承担起政策以及国家互联网崛起的政治责任。过滤搜索结果、筑建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图谱等任务。

搜索引擎和广告业务是和政府监管紧密相连的业务,百度能够二十多年来屹立于市场,岂是网民几番口水就能将其淹没的?


其次是企业层面。百度起步于搜索引擎,师承谷歌,在搜索引擎和竞价排名方面同谷歌相比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十来年的技术沉淀让百度拥有十分雄厚的技术基因,从2019年红包活动就能看出端倪。即使是内部腐化严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度也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倒下的。


图:2019年6月各大APP排行榜

来源:艾奇数据


最后,对用户来说,上百度几乎成了一种习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slogan成为几乎所有网民的口头禅。早些年“有事问度娘”成为时髦的网络诙谐用语。

即使是如今应用软件众多,流量分散严重的情形下,百度APP作为工具类APP一直处于首位,而综合应用类活跃量排名也是居于前十。况且百度系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昔日的“BAT”神话不在,中国互联网江山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凭借着PC时代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用户人群,百度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论是从国家政治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发展、用户群体来说,“百度有罪”却“罪不至死”。




三、百度“死了”对谁最有好处?


杰克韦尔奇说过,CEO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公司要倒闭的人。

越是大公司,层级就会越多,结构就会越臃肿,如果此时没有很好的机制去调节这种结构的弊端,就会出现大企业病。

而百度所面临的,正是这种臃肿而又乏力的状态。


百度提出的企业使命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可是在百度供职过的离职人员曾戏谑的说,世界很简单,百度很复杂。

——百度的复杂主要变现为流程的复杂。尤其是一线员工以及客户的反馈,处理进度非常缓慢,处理流程非常繁琐。

“我们按照流程上报,需要写邮件,到直接领导再到高经,总监,然后到总经理。之后才到北京接口负责人,然后是到北京负责人再到北京那边的管理层,一层一层的审批。一般一个审批下来需要一个星期左右。”一位离职分公司人员说,“其他流程在百度都是有各种系统的,比如风铃、OA系统、回声系统、盘古系统等等,有时候一个流程需要横跨几个不同的系统,能把人绕晕......然后你就想吐了,有事情也不想处理,就让他拖着......”

或许这就是大企业的通病。

流程的制定初中或许是好的,为了更顺畅的在规矩内运行,可是当流程成为了障碍,事情处理起来就变得更加棘手。

而“这届百度公关”或许就是出于这样严密的流程,导致很多百度公关问题处理十分不及时,特别不讨人喜爱。百度的舆论危机一次次的爆发。

于是,就有很多人期待着百度“死去”。

网上很多话题讨论《该怎么拯救你,我的搜索引擎》,《但问清楚,莫问搜索引擎》......

互联网巨头并非一劳永逸,也是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于百度一下,却往往忽视百度在自我进化,一边要对抗外部竞争,一边要面向未来世界。

“百度已死”,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有些标题党,真实的百度处于近几年最好的时光。技术强如百度,搜索引擎也做不到让每个人满意,因为世界太大、变化太快,因为互联网信息量一直在爆炸式增长,今日之搜索和昨日之搜索,不是一个概念。

在《腾讯没有梦想》之后,“百度已死”的各种讨论也十分热烈,其实对于百度来说,这种观点和言论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百度真的死了,那么,我们将更不容易找到想要的东西,中国互联网将变成乱世飘萍,不仅将失去秩序,也将会在混沌中走向寡头分治的封闭局面。

当年谷歌退出中国,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流向搜狗、360,而是流向了百度,这是为什么?因为搜狗、360的搜索引擎技术还不行,搜索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强如马云、马化腾,尚没有做出超越百度的搜索,何况今日之搜狗、360,又将如何举起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大旗?

如果百度真的死了,你觉得搜狗、360的格局会比百度高么?会不提供广告公益性给出准确的搜索结果吗?

恐怕未必。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大世界,不断出现新挑战者,但是,诸如某条、某多之类的平台,往往是利用人性弱点制造流量黑洞。在互联网巨头之中,多数是善于各种封杀的主儿,试想一下,如果你被某平台封杀,如果百度再搜不到,那等于从世界消失了。

如果百度死了,中国互联网只会更加封闭。

就如同我们批判了很多年的中国应试教育,即使是它存在着种种不合理,不如意,但它却是当前最恰当最可行的方式。

百度有罪,却罪不至死。当我们口诛笔伐百度的同时,如果能够多一些理智的想法,多一些有效的行动,多一些深度的思考,或许中国的搜索引擎乃至互联网,真的将不再需要百度。

而那时候,我们将不再频繁的讨论起它。


昔日的“BAT”已经改变为新的“BAT”

——“ByteDance、Alibaba、Tencent”



推荐阅读

可怕!被抖音攻陷的农村

头条的野心,资本的血腥

深圳米贵,居之不易

这一代乏味而又焦虑的年轻人

黄磊:好的爱情,就是向往的生活

宫崎骏:这世界痛并温暖着



文字 / Harley

贴图 / 网络

封面 / 来源于网络

配图 / 网络-深圳的冰与火

排版 / 扇贝读书

听君一句喜欢你

娓娓道来我也是

赞不赞赏无所谓

重要的是,你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