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3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上海做错了什么呢?

Honey Harley 视野青年 2023-03-03


最近身边关于上海和上海疫情的话题比较多,各种说法鱼龙混杂。

你不知道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你也不知道这些真话假话背后又有什么目的,
所以干脆不用管它。疫情的事情就交给防疫部门,信息的事情就交给监管部门,我们过好日子管好自己,就是最该做的事情。

如果确实是“路见不平”,即使是一声吼,也是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有积极作用的吼声,而不是空洞乏味的抱怨。

今天又看到有人在“差评”推过来的一个公众号,文章的题目是《孩子,希望你将来去上海》。题目很吸睛,我瞅了一眼,文章一开头就令人一头雾水,再细看令人唏嘘。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一篇写于去年的文章,阅读量10万+,打赏数接近500人!

文章一开头是这么写的:

孩子,希望你将来能在上海生活,不为别的,因为上海能过圣诞,大大方方地过。

在上海,过圣诞节,不会有装逼犯过来说你不爱国;在上海,你可以选择任何非侵犯性的生活方式,不会有清朝来的破古董说你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上海,你吃肯德基和西餐,不会有神经病晚期患者拿个苹果手机拍你并把你赶出餐厅;在上海,也不会有蠢货看你开辆丰田车就拿U型锁砸你。

上海从开埠那天起,就是国际化的,是全球文化的交汇之处,上海人对什么都见怪不怪,会嘲笑那些动辄把中国外国挂在嘴上的人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别小瞧过圣诞节这事,它代表着个性、包容和解放,指向了自由和财产权,也就是文明的内涵。

......

观念越是落后的地方,越爱折腾,越折腾就越穷,越穷,面对突发事件就越缺乏应对能力,想抄作业都没那个能力。

所以我家姑娘一定要去上海,哪里不光是自由,关键是能保命。

不止于此。整篇文章充斥着一股阴阳怪奇之风。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公认的,上海是一线城市是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地方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拿上海的好来拉仇恨,拿上海的“优越感”去讽刺小县城的人,去挖苦“乡下人”真的不应该。

哪里又不能大大方方的过圣诞?哪个地方吃肯德基和西餐会把你赶出去?自以为是的意淫还整出了高级感来!

我相信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不是上海“土著”,他也代表不了大多数上海人。一个连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都没有的人,却不可一世的拿着大上海的风光在那里指手画脚、颐指气使。


再看看他最近的文章,伴随着今年上海疫情的严重,又开始指责起官方的一些政策和做法。4-21号的文章《你这么任性,我怎么复工?》又开始阴阳怪气的说官方要求复工是将责任推拖到企业老板身上,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资本家的目的就是以赚钱为己任。“说实话,这工,没法复。成本太高了,责任太大了,风险太高了,还是继续关着比较好。”

全篇都充斥着消极、反抗的味道。

前一刻还想着要让自己的孩子到上海大都市体验人间的美妙,后一刻就开始用嫌弃的眼神数落他了?

你真正的喜欢一样东西,不仅仅是喜欢他的好,还需要指出他的不好并且一起改进、完善嘛?而不是一味的吐槽,唾骂和嫌弃。


社会出了问题,作为有影响力、有责任感的媒体人,不应该建言献策,或者是多做一些有助于向前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嘛?而一味的反讽、说风凉话和抱怨,一味地兜售消极情绪,引导不满情绪扩张,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很多自媒体为了吸睛,为了流量毫无下限。

上海的疫情防控做的不好,这个很多没读过书的老百姓都知道,我们现在需要给他时间去调整,去改善,去弥补。即使是有秋后算账的事,那也不是现在,况且也还是有很多明眼的人。

很多关于上海的好,上海的不好,其实上海人最有发言权。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存在,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恰恰是个别不负责任、没有底线的自媒体的狂轰滥炸,将上海置于舆论的洪流,面目全非


潮水退去的时候,最终承受下这些所有舆论雪花的,仍旧是上海和生活在上海的人们。

而那些收割了流量和金钱的“大咖”,咧着嘴笑着带着新的目标,涌向下一个流量场。

我认为,已经退休的胡锡进的一些想法和发表的言论,就是理性与感性把握得很好的典范。既代表了既得利益者的的利益,又说出了底层的心声:

封控久了,上海人有一些怨气,需要有释放的渠道。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们也有焦虑,同样需要释放出来。大家在互联网上做表达,这真的不奇怪。


网络管理者删帖,不意味着各地政府不重视意见。恰恰相反,在中国互联网上表达意见,比在西方国家抱怨管用得多。中国的实情经常是这样的:一边删帖,政府一边关注帖子的内容和传递的情绪,改进的努力会随之而来。西方的情况则是,表达不满往往可以随便说,但基本没人听,说了也白说。

互联网是西方发明的,与他们的制度是量体裁衣关系,进入中国,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化”,与我们这里的现实对接。中国的网络管理必须有,否则互联网就会在政治上“改造”中国。一些删帖也是必要的。同时,各种措施都应有度,删帖不能极化,网络管理既要维护社会秩序,也要给民众表达意见留下应有空间。

讲真这是个挺不容易的摸索过程,既要又要,愿望好,实现起来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有不足我相信是常态,尽量做好应是目标。

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摩擦,甚至冲突,我觉得真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对这些摩擦以及各种情况的承受力。治理中的摩擦需要脱敏,这么大的国家,太平静太规则怎么可能?我们需要从政治上适应“这儿不出问题那出问题”,不断维护动态的稳定与平衡。

我认为,中国社会的超大规模就是特殊的稳定器。什么事不管当时多么轰轰烈烈,但很可能很快翻篇,被新的热点替代。不怕问题多,有些我们能解决,还有些解决不了,但因水涨船高它们下沉而减少危害。不分官员民众,全社会都应当对中国的韧性有信心。


疫情防控没完没了,各地限流只紧不松,经济发展一退再退,物价上涨节节高升,生活现状每况日下......我们这一代人享受太久和平时光,终究还是需要更加强壮才能抵得住社会的动荡。

大环境不好,我们更需要多一些耐心,多一点阳光的心态。

还是那样一句话,疫情的事情就交给防疫部门,信息的事情就交给监管部门,我们过好日子管好自己,就是最该做的事情。

阳光总在彩虹后。请让我们阳光积极一点。

- END -



作者:Harley,互联网从业者。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公司自媒体内刊等的代写作以及互联运营、推广相关代运营。





热门推荐

瑞幸咖啡:民族之光VS国货耻辱?
美团十年,王兴变心
捐款自愿,最少50元:王石,你怎么看?
印度掉坑里了,还是一直在坑里没出来?
春天很好,只是我很想你
千帆过尽,公务员才是北大清华毕业生的最后职业归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