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那些荒废数十年的无人游戏里,一群人在做着废墟探索

怪物马戏团 BB姬 2023-12-12


怪物马戏团 | 文


昨天我写了篇天涯神贴的文章,在结尾时提到了一位做游戏废墟探索的博主,他在一款04年的游戏里意外遇见了两个俄罗斯男孩,两人教他玩游戏,还在临走前为他唱了维克多·崔的歌。


后台有一些朋友对这事挺感兴趣,让我多写一点,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稍微聊聊这种奇妙的爱好吧。


在现实世界,有种叫废墟探索的消遣,就是字面意思那样,去一些废弃的游乐园和商场里探险,可以看到很多奇妙的旧设计,人们旧生活的痕迹,感受到很棒的废墟美学。


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人可以戳一戳


而在游戏世界,同样有一群人在做废墟探索。我在国内似乎很少看到这么做的UP主,但在油管上有不少,他们会寻找已经被淘汰10到20年,但尚未关服的网游,然后向大家展示里面到底有什么。


Redlyne和Rye Games就是这样的博主,说这个爱好小众吧,但他们的一些视频又能有数百万播放,而且最近这么做的博主貌似越来越多了。



在他们探索的老游戏里,基本分成三种,一种还没死透。这种游戏有可能是开了私服的老游戏,正式服务器早已关闭,但在不同国家,却有一些仍在运营的私服,因为这些私服,这些官方已经判了死刑的游戏,在某些国家其实一直活着。



明明曾是美国游戏,如今私服里却全是德国人,有时又全是俄罗斯人、法国人。


有些像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一个在舞台上自杀的无名美国歌手引起了人的注意,他生活落魄,一生坚持的事业以失败告终。然而当有人去追溯其一生时,却发现了预想不到的事,原来他在南非是国民级的乐手,歌曲非常畅销,是数代人的信仰支撑,歌词甚至启迪过民智,引发过革命。只是因为信息闭塞,让南非人从不知道这名歌手到底是谁,他们叫他“小糖人”。


其实这段只是想顺便推荐下这个很动人的纪录片


或者是还没被彻底抛弃游戏,比如一个叫《民权战争(war of rights)》的作品,最多300人同时战斗。这是拟真度最高的美国内战游戏,多高呢?这里面春田M1861步枪的上弹时间,高达25秒,然后只能打一次。


两倍‍速


游戏发行在2018年,现在已经快进冷宫了,日常一百多人玩。然而这一百多人组成了一个团体,他们凑在一个服务器中,大多数都互相认识,人们每天随机分成两批,在游戏里对战。



今天的敌人,可能就是明天的队友,昨天的手下,或许就是后天的长官;几乎每个人都曾兵刃相见,也曾舍身保护过对方。这一两百人就这样维持着自己的团体,延续游戏的生命。



第二种废弃游戏,基本已经被遗忘,但偶尔还会有人去玩。这些游戏大多出现在2010年左右,绝大部分时间都遇不到任何人,在少数能遇到的情况里,那些独狼玩家也很不友好,可能见面就把博主击毙,或者化身波奇立刻透出游戏。


但也有例外,在一个对战游戏里,Rye Games发现一个服务器中还有三人在玩。其中一人竟有超过5000小时的游戏时间,当博主进一步询问后得知,他是一个小团体中的一员,他的朋友也有超过5000小时的游戏时间,且那位朋友之所以玩这游戏,竟然因为这是一次心脏病后康复治疗的一部分——这游戏可以让他心跳加速。



这些经历让我想起,在中国也有这样的玩家。我曾经在B站某个视频的评论下见到有人说,自己曾无意误入某个Steam游戏的玩家群,意外发现里面全是一群四十左右的中年大叔,他们每个人都有数千小时的游戏时间,待他友好热情。只可惜我不记得游戏名,也不记得是什么视频的评论了。


我确实记得的是,像《生化奇兵2》(2010年)这样老游戏的多人模式,如今仍有一批人在坚持玩,他们有自己的社区,时不时出的视频还会得到推荐,有数万播放。



而且这些人都不是免费取得游戏的,Epic曾送过《生化奇兵2》,但那个版本里去掉了多人模式——因为这是个叫好不叫座的模式,是生化奇兵系列唯一的多人战役,其实连游戏本体也是三部曲中口碑唯一平庸的一部,可这不妨碍一群人热爱它十余年。


最后一种,就是彻底的无人之境了。这些游戏来自90年代到10年代。很多游戏不知为何没有关闭服务器,但已经没有任何玩家。当时也没有bot对手,所以游戏已经完全荒废,只能看到粗糙的建模、一些破损的模块(比如地面没有实体),或是无法正常运作的机制。



这里介绍一个东西:Active Worlds。



炒作元宇宙为什么很尴尬?因为这所谓的放眼未来,既没看清当下的技术限制,也没看清过去。实际上早在95年,这概念就已经被实施了,而且还确实风靡过一段时间,只是因为太过超前,够格的用户基数支撑不起这个计划。



这东西就是Active Worlds,一个28年前的元宇宙游戏,玩家可以在其中造出属于自己的游戏世界,邀请朋友来玩,风格五花八门。后来,不少人私下改造了Active Worlds的代码,用来开发自己的网游。



这些遗留下来的网络世界,成了互联网最大的鬼城群落。说它们像鬼城可不是我在夸张,因为很多世界的审美都来自28年前的未来主义,如今看着非常怪诞。



这个世界叫“我的可乐世界”


而且就在2016年,Active Worlds真传出了一次闹鬼事件,有人在赛博废墟探索时,遇到了一名行为怪诞的玩家,可在不断交涉,以及查询数据后,他意识到这名玩家好像是游戏里的一个NPC,但似乎有了自己的意识。



这事迅速传开,让6000多人涌入平台围观,谁知直接把服务器挤爆了,所有人都被踢下线,当人们重新登陆后,这个NPC已经消失。


当然了,鬼魂是不可能有的,这NPC,实际上是博主的一名粉丝,她曾是Active Worlds的玩家,打算用这个机会重新上号来次恶作剧,谁知有点过于成功。


失望吗?


这些古早的游戏世界里,可以看到当时的流行歌手和商品,人们把它们做成建模放在自己的世界里作装饰,现在人离去后,这些世界就成了奇怪的网络博物馆。



有时,你可以看到玩家的墓地,上面的“逝世时间”都不统一,不知是为了纪念他们真在现实中失去的朋友,还是单纯纪录大家的弃坑时间。


有时,会找到一个竞猜游戏的虚拟舞台,像《贫民窟百万富翁》里的问答赛。而游戏舞台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份20多年前比赛的录像,让你穿越时空看到当时的玩家是如何操控游戏角色,赢得最后一场决赛的。



或者,是一个为7月加入的新成员举办的生日庆祝会,虚拟的气球和彩带妆点着简陋的3D世界。不过看来,8月的生日庆祝会应该是永远不会到来了。



还有太多太多值得说的事了,写到这里,我已经感觉我浪费了一个好的头条选题。不过假如你感兴趣,也可以直接去看这些博主的视频,体验一下另一个次元的废墟探索,会有种另类的乐趣。


一个在城市天际线贴图前运行了20多年的NPC


多年以后,你也会回到已经很久没登陆过的网游里,看看一度了如指掌的世界吗?



-END-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